7月18日,河北文安縣新鎮鎮蘆阜莊村村民劉和平家。
「以前吃穿用度都沒有保障,很多孩子都上不起學。現在不同了,都住上了大房子,教育水平提高了一大截,日子也變得紅火起來。」劉和平老兩口翻著相冊笑著說。
在文安縣最北端的大清河畔,有一個從窪地起飛的傳奇村莊,這便是新鎮鎮蘆阜莊。之所以稱之為傳奇,是因為這裡既沒有礦藏也沒有資源,卻建成了華北地區規模最大、輻射全國的鋼鐵板材交易市場。
村裡一排排整齊的鋼鐵板材交易大廳、一棟棟精美的別墅、一條條寬闊的大街、一輛輛穿梭的轎車,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小康的現實模樣。
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蘆阜莊村還是當地有名的窮村。「一個廣播喇叭,一張破辦公桌,五間露天的破房,外加8萬多元外債」,就是村裡全部的家當。當時,村裡有一些村民在北京、天津、保定等地的汽車製造廠收鋼材邊角料,從裡面挑出面積稍大一點的,加工成箱包等用的配件,剩下的賣給收廢品的,掙點錢以補貼家用。新鎮鎮委看中了時任校辦工廠廠長的解國勝,他有經營頭腦又務實肯幹,應該能帶領大家脫貧。解國勝上任村黨支部書記後,帶領村委會一幫人,在提升了村裡的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之後,開始把「富民」作為工作的重點。藉助於班子強有力的帶動,蘆阜莊鋼材市場不斷擴展,逐漸成為專業型、集團化的市場。
「平房拆遷與樓房安居並軌,市場發展與村莊改造同步,經濟發展與文化建設並行」的大規劃、大舉措印證了蘆阜莊從貧窮到富裕,從保守到開放,從落後到文明的發展足跡。300多個門店拆遷 ,「不佔一分耕地完成空心村改造」,這見證了蘆阜莊人的膽識與魄力。如今封閉式的交易大廳鱗次櫛比,古典與現代氣息相融合的樓房別墅錯落有序,設備齊全、象徵全村文明之魂的文化中心和文化廣場生機勃勃,環境優美、景色宜人、綠柳扶疏的農民樂園令人心曠神怡。
目前,蘆阜莊鋼材市場佔地面積擴展到近400餘畝,建有固定門市攤位368家,註冊公司26個,市場從業人員3000餘人,輻射帶動周邊群眾30餘萬人,形成了以鋼材加工為龍頭的多條相關產業鏈條,市場年交易額達40億元,年人均純收入11000元。在新民居建設中,建有10棟農民公寓,面積52000平方米,63棟農民別墅,面積21000平方米。
蘆阜莊村的村民由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到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達數萬元,家家有攤位、戶戶有錢掙、人人住高樓,呈現出村民安居樂業、生活富足的良好局面。村內坑塘改建為高標準的休閒娛樂公園,使昔日經常存有垃圾的廢水坑變成了如今景色優美、空氣清新、設施齊全的健身休閒場所,全面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進一步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讓廣大村民奔向了全面小康。(馬越 馬大旺 王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