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比法

2021-02-07 心靈的淨土

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

    

漢明帝夜夢金人,為一句「西方有大聖人也」,而派蔡愔等人出使西域,禮請印度高僧迦葉摩騰與竺法蘭到中國弘法。這時,是漢明帝永平七年。

    

佛法隨著高僧的腳步,於焉開展。由於因緣殊勝,上自大臣,下至百姓無不虔誠信奉,一時蔚然成風。此番風氣引起道教側目,進而請求漢明帝讓佛道公開比法,彼此較量。於是一場中國佛教史上有名的佛道比法,就此拉開序幕。

    

當天,比法臺上,一邊是氣焰燻人的道士,一邊是泰然自若的迦葉摩騰與竺法蘭。雙方坐定後,道士首先發難:「你們不是以善說義法而自詡嗎?那就先比論說吧。哼!你們若舉一,我們必定反三。」迦葉摩騰聽後,把一隻腳舉起來,緩緩地說:「現在已經舉了一個,請你舉兩個給我看。」道士頓時目瞪口呆、手足無措,又急於掩飾自己的驚慌,隨即說:「不與你逞口舌之能。」

    

「來比理論好了。你們自稱是內學,道家是外道,但自古以來講內外的,總是內不比外大,憑這點您們就該尊重我們吶!」迦葉摩騰笑說:「天子居內宮,百姓居外城;內宮雖小,天子卻大。心在體內,手足在體外,心的活動無量無邊,手腳的運作卻很有限。想想,佛教的內學比外道大得多!」道士又是一陣咋舌。

 

道士明白強辯無效,為了挽回頹勢,使出最厲害的本領來:「比法術吧!」於是桌分兩排,一排放置道教經典,一排是佛經舍利,道士手捏七罡腳踏五行,口中念念有詞的舉起三昧真火,要燒佛經舍利,念著念著,反是道教經書燒了起來,而佛經大放光芒。迦葉摩騰袍袖一揮,縱身飛上天空說法:「狐非獅子類,燈非日月明。池無巨海納,丘無山嶽嶸。」經過這次的比試,佛教在中國深深紮下了根。

    

大凡喜逞口舌之能者,往往言過其實,卻胸無點墨,時間一久便被人勘破。而經綸滿腹的人,懂得人我本一體,內外一如,總是謙卑如稻穗,不輕忽任何一人,任何一事。因為飽學之人深明《嘉泰普燈錄》所言:「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一粒小米、半升鐵鍋,雖微不足道,卻是大千世界的縮影,我們當以慧眼視之,就能在掌中把握無限,於剎那間把握永恆。

 

相關焦點

  • 佛道兩家哪家更高?
    歷史上佛道兩家進行過多次辯論,總體上佛教勝多輸少,跟佛教比口才,道教還差些火候,畢竟佛教講普渡眾生,什麼人都吸收,而道教挑徒弟傳,人丁不那麼興旺。佛道之爭都是些低層次的人心未去的宗教人士在爭鬥,真正有修為達到一定層次的他不會參與這些無聊的能引起人的爭鬥心的辯論中去。你看到2個小孩子爭論誰畫的房子好,你會去參與進去嗎?佛道論爭的結果就是,道教方面吸取佛教的經典教理,編造製作種種經典以對抗佛教,而佛教也大量吸收道教講義,編造大量經文,甚至修改釋迦牟尼的法為自己找理由,相互對抗。
  • 佛道同宗共義,參透禪機,皆是大成就者!
    《佛道同宗》離種種邊,名曰妙道!離一切相,則名諸佛!離邊離相,是名佛道!《佛道共義》熄滅有為人心,真性無為啟用!無為,即是佛道二門同宗共義!釋宗之教曰:明心見性!《佛祖釋迦摩尼傳法偈》:法本法無法, 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 法法何曾法?
  • 以無分別智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
    《佛道品第八》之中,文殊菩薩就問維摩詰:「菩薩云何通達佛道?」維摩詰就回答說:「若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
  • 大眾國學|劉林魁:唐高宗宮廷佛道論衡程式考論
    梁武帝「以負扆南面,域中一人,議以御坐之法,唯天子所升,沙門一不沾預」,智藏踞法座抗辯,「帝遂罷敕,任從前法」。梁武帝時代,皇帝親臨法宴,佛教講經論議仍然可能南北對坐。梁武帝為斷酒肉舉行僧團論辯,僧人論辯席位就是東西對峙,梁武帝可能是面南背北的,此非東晉南朝之常態。
  • 什麼是佛道兩家修行人認可的「宗教」?
    佛道兩家修行人怎麼看待宗教呢?   明白的修行人眼裡,佛道兩家既是宗教,也不是宗教。說它是教,是因為佛道兩家修身都必須體天道而行,宗之以為教,即是順應天理而行教化。因而在繼承和發展中,逐漸形成自己的門派。說它不是宗教,是因為宗門和教門的修持超脫於西方宗教框架下的束縛,順應天道而行教化,以無為法為宗旨,以均齊物我為修身法則,區別於強調以人為尊的世俗教化。
  • 佛道雙修的最終結果是...
    小編微信2697944967採編:佛不是道作者:飛鳥渡,來源:漢心道館原文標題:佛道到底能不能雙修經常聽到有些人說,我佛道雙修,我儒釋道三教合一修,甚至我五教合一修,這麼一講呢,首先從言論上就很討巧了。那就是顯示我很包容,我博採眾長,我海納百川,似乎他就覺得自己是海了。
  • 維摩詰經20 : 執著於自己的正道,這不是真正的佛道.
    總一切義,持一切法,總一切法,持一切義,都可以,總持無失。【示入邪濟.】濟就是我們一般講的港口叫做濟,通往不正之處叫做邪濟,濟就是一個地方,示現進入邪道,邪處,【而以正濟】就是佛道,【度諸眾生。】進入邪道,邪魔外道之處,而以佛的正法來教化,度眾生。【現遍入諸道.而斷其因緣。】
  •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若此正法於末世時有人受持讀誦,此人命終速成佛道!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若此正法於末世時有人受持讀誦,此人命終速成佛道! 大正藏 No. 0437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宋施護譯1卷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傳法大師臣施護奉 詔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峰山中。與大苾芻眾五萬五千俱胝。一心行菩提行。
  • 菩薩只做兩件事: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菩提」者,是佛道名;「薩埵」,或雲「眾生」,或雲「勇健」。求佛道眾生,有勇猛健志,故名「菩提薩埵」。今但言「菩薩」,譯者略耳。「菩提薩埵」分開的意思是什麼呢?「菩提」是「佛道」的意思;「薩埵」有兩重意思,一個是「眾生」,一個是「勇健」。什麼是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菩薩就這兩件事。因為菩薩沒有成佛,所以要上求佛道。
  • 《金剛經》四句偈:凡夫以之斷煩惱,菩薩以之成佛道
    《金剛經》中,佛祖抽絲剝繭地為眾生拔開層層迷霧,層層深入的為眾生開示了空無的妙義,使眾生都可以獲得破迷開悟、徹見自性真如,而這個四句偈,又可以視做是整部經文的精華所在,它的智慧說是凡夫以之斷煩惱,菩薩以之成佛道,是一點都不為過的。
  • 事問集丨008.佛道太極宜參修
    事問集丨008.佛道太極宜參修道友閆先生來信詢問太極拳和佛道修行方面的問題,隱去個人信息方面的內容,簡要做了回答。我今年虛齡34歲。我從小喜傳統文化,喜仙佛。一是我們這一支傳承中少了無極的練法,具體原因不明,但是師父、師爺都沒提過,但是王宗嶽太極拳論開篇第一句就是「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所以我覺得太極拳少了無極就好像少了根基,所以我想向您求教無極的練法。而且我仔細拜讀過您寫的《南湖傳習錄》,內容與我所學一脈相承,所獲很多。後邊連結是我在2017年練拳的視頻,給您看一下,可能會對我了解的更多一些。
  • 《大唐雙龍傳》的佛道之爭你了解嗎?他們的原型你萬萬想不到
    為避免篇幅過長,這裡想先集中的介紹書中的佛道之爭。寇仲和徐子陵作為書中的雙主角,從書中開始就依託書中的道家秘典《長生訣》和道家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二人的練功無不圍繞著無為有法、一靜一動、一陰一陽等展開,比如他們兩的 「井中八法」對道家的精神體現最為突出, 甚至他們的對手邪王「石之軒」創造的不死印法也處處體現了陰陽、生死的轉化。
  • 丘處機打賭出千古謎語,注千古奇書卻成佛道修行秘旨
    一日來了一僧人,自雲法名「白雲」。這二人一見,一段文壇的千古秘史便得到了最輝煌的彰顯。白雲見丘處機後問:「令師以三教合一為立教的宗旨,真人您是如何看的呢?」丘處機笑著說:「佛分顯密,顯又分大小乘,大乘之中若唯識、禪宗、華嚴、三論、般(bō)若(rě)等,法師以為是同還是不同?」白雲合十:「佛祖所傳八萬四千法,法法見道。」丘一拍手:「著啊!那法師以為道教是否外道呢?」
  • 史傳部——續集古今佛道論衡
    續集古今佛道論衡一卷(西域天竺國事)  大唐西崇福寺沙門釋智升撰  出後漢書列傳七十八
  • 佛道修行,悟道得道,無法無修,是個什麼狀態!?
    太上頌曰:有法悟無法,無修解有修。包含萬象體,不掛一絲頭!不會刻意的去練各種法。常看破,但不說破!常明白,但裝糊塗!道人頌曰:說破無人信,眾迷我自明。真得道人,佛道統融,萬法歸宗,真一不二!不造作,不思想,積精累氣以成真!人只要有造作,精氣神就會有損耗。得道者的損耗很小,但他混俗於世,就必然有損耗。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國道教之八:佛道的鬥爭與融合
    對外來文化的借鑑使道教日益成熟與完善,在此時期逐漸形成儒釋道三教鼎立的格局,佛道的競爭與衝突也日益激烈。在南朝劉宋陸修靜奉詔入京時,佛道之爭已經開始。司徒袁粲(佛教徒)曾召集沙門學者集會於莊嚴佛寺,與陸修靜辯論,對道教竊取佛家" 三世輪迴" 教義提出詰難。大約同時,宋齊間以著名道士顧歡的《夷夏論》為起因,佛道之間開始了空前激烈的大辯論。
  • 邱處機元太祖王重陽,及佛道風水談
    末法時期就這樣,魔子孫坐道場。——————三,佛道同源的道門正脈全真派長春真人《邱祖語錄》明文開示:全真派本門修法,是傳自佛家《楞嚴經》(佛祖教孫陀羅難陀、拘絺羅)的觀鼻息法。呂祖(純陽真人呂洞賓)之《太乙金華宗旨》,更是大段引用佛祖《楞嚴經》的開示。
  • 微縷供佛,得成佛道
    微縷供佛,得成佛道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為求無上佛菩提,精勤修學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波羅蜜。佛接著廣說菩薩摩訶薩行布施波羅蜜之清淨行相與所成就之功德。佛告舍利佛:菩薩摩訶薩行布施波羅蜜時,其行相無量,今為大眾宣說。過去無量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時,有佛出世,名號旁耆羅私如來,十號具足。
  • 隨方設教 | 深度分析佛道兩教超度死者原理系列:不同的地獄
    推薦閱讀:深度分析佛道兩教超度死者原理系列:不同的鬼深度分析佛道兩教超度死者原理系列:不同定位深度分析佛道兩教超度死者原理系列:不同主體佛教和道教的超度法會都建立在各自的教義之上,除了對超度對象、定位、主體等不同外,還在用神、流程、去向等方面有很多不同之處。
  • 《老子化胡經》真相,佛道誰在說謊?
    《老子化胡經》記載了老子西出函谷化佛的事情,佛道兩教就此書展開了長達千年的爭論。佛教認為這本書是道教打壓佛教的偽作,道教認為這本書是佛教來自道教的證明,那麼究竟誰在說謊,佛又是否來自道?佛教曾默認《老子化胡經》佛教正真興盛可以和道教分庭抗禮是南北朝時期,很多貴族篤信佛教,也正是這個時期佛道二教第一次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