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牡丹亭文化園位於江西大餘縣縣城東部東山之麓,章水之濱,是明代戲劇家湯顯祖名劇《牡丹亭還魂記》故事的發源地。
牡丹亭公園景觀以歷史文化為背景,藝術地再現了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牡丹亭還魂記》劇中的人文景觀,構成了一組情趣盎然的園林勝景。
全園布局結構分五個遊覽區,以後花園遊覽區景致最佳,園內有牡丹亭、芍藥欄、玉池精舍、梅花觀、麗娘冢等景觀。
園內秀木參天,倚山環水,花草叢簇,亭閣雅美,景色怡人。
其中牡丹亭為園中十景之最,始建於明代之前,明清時名冠江南,歷盡滄桑,屢興屢廢,現景點為1996年重建而成。
明萬曆年間,禮部主事湯顯祖貶官至廣東徐聞任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知縣,兩次經過大餘,遊覽了府衙後花園,並聞杜麗娘與柳夢梅一段死而復生的傳奇故事。於是以牡丹亭為背景,創作了千古絕唱《牡丹亭(還魂記)》。景因文傳,牡丹亭遂聞名於世。
杜麗娘是南安太守杜寶的掌上明珠,養在深閨,從不隨便出門一步。有一年的春天,在婢女的慫恿下,杜麗娘終於邁出閨房書齋,來到府衙後花園。在花園中盡情玩耍了半天,竟在牡丹亭中睡著了。睡後做了一個夢,見一青年男子立於梅樹下,手持柳枝向她微笑走來。青春湧動的杜麗娘竟不知害羞地拉著男子的手在芍藥欄旁盡情玩耍,極盡歡心。回到家中,竟一病不起。病中的杜麗娘為自己畫了一幅畫像,臨終時託付母親將畫像藏於後花園太湖石下。
麗娘冢,為《牡丹亭》劇中女主人公杜麗娘的墳墓,墳前有梅樹數棵,相傳麗娘是在梅樹下「因春感情,遇秋成恨」的,留下遺言死後要葬於梅樹下,「守的個梅根相見」。
梅花觀是南安太守杜寶為安置杜麗娘神位而建的道觀。《牡丹亭》中的柳夢梅曾在此養病,與杜麗娘幽會,並在石道姑的撮合下,促成了杜麗娘還魂。《牡丹亭》劇中《鬧殤》、《旅寄》、《拾畫》、《還真》、《魂遊》、《幽苒》、《旁疑》等所發生的故事都與梅花觀有關。
杜麗娘去世三年,杜寶升官調走了。這時,有位進京趕考的青年柳夢梅住進梅花觀,於太湖石後發現了那張畫像,並深深地愛上了畫中的女子,夜夜在畫像前深情地呼喚。有一天,杜麗娘竟然從畫中走出,與梅郎幽會,並結為夫妻。杜麗娘向柳夢梅訴說自己的經歷,柳夢梅趁晚上掘開棺廓,杜麗娘竟然復活了。然而,杜寶卻不認這門親事,將柳夢梅逐出家門。後來柳夢梅考中了狀元,經皇帝的批准,杜麗娘才與柳夢梅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