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前段時間刷屏的IG首次代表中國賽區贏得英雄聯盟的世界錦標賽,而電子競技職業化更是把打遊戲的年輕人推上了風口浪尖,
這次我們想拋開成見,
問問他們和遊戲的奇遇故事。
@咚同學
我接觸遊戲可能是記事前,照片裡我爸一隻手抱著我,另一邊玩著紅色警戒。從小學開始就真正的玩上手的吧,紅警是我的啟蒙,因為紅警愛上了一些即時戰略遊戲:魔獸爭霸,星際爭霸。
@癩疙寶
最早開始打遊戲是小學,那時候每個周末都是堂哥家裡玩他的PS2,三國無雙,太鼓達人。。。記得當時玩寵物小精靈最大的樂趣就是和同學聯機,互傳小精靈,對戰,開金手指。到了初中開始接觸電腦遊戲, CF,3億玩家的夢想。到初三改玩LOL,每周電腦課都和同學下載LOL玩(一關機電腦就會清空,所以每次都得重新安裝,服氣)
@成都陳小春
從小學一年級發現外面有電玩店就開始玩遊戲了,最開始是偷偷到學校附近的電玩店完Gameboy,NDS這兩個插卡的遊戲機。當時這兩個遊戲機都是我眼中富豪才有的玩具,班上有誰有這個玩具真的是在男生中橫著走,所以都是到外面的街機店租老闆的機器玩,我記得兩塊錢一個小時,很舒服。那時也玩街機,5角錢一個幣,一般闊氣了就會好好去浪一下,結果有一次去玩,被我姐發現了,我怕我姐會打小報告,還給了我姐5塊錢,結果我姐還是出賣我,我媽讓寫了1000字檢討。。
@母雞
遊戲的話,我覺得吧。。。感覺就像和我一起長大的朋友吧?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遊戲的完成度也慢慢的更加精彩和完整。
@一個路過的假面騎士
打遊戲算是一種社交方式,一種擅長也喜歡的社交方式,而且遊戲的設定很有意思,生活裡有些做不了的事情,在遊戲裡可以實現。
@匿名
打遊戲算是一種信仰吧,畢竟不打遊戲還能幹嘛。
@atawl urotaS
這麼多年真的玩了大概有幾百款遊戲吧,好的遊戲真的就跟一件藝術品一樣,可以刻畫表現出勝過電影的細節畫面,帶來比小說更深刻的體悟感觸。
@Mark
曾經把遊戲當作人生的全部,成年以後就看清遊戲只是遊戲了。
@Aganzo
得到了友情,但也得到了父母的謾罵。這就扯到中國教育上的不好了:如果小孩子可以好好安心的玩遊戲,也不見得會對遊戲這麼的痴迷。
@白起夫人
打遊戲讓我結識了很多朋友,很多時候緩解了我的焦慮,也刺激了我的勝負欲,帶給我充實感。健康的話, 對視力有影響。在小學的時候自控能力不好所以耽誤過學習。
@小雞
我失去的最大問題就是健康,經常打遊戲對我眼睛的傷害肯定不小;其次打遊戲所耗費的大段時間本來是可以去做一些其他事情,比如看書學習比如陪家人聊天比如外出活動,我其實還是會有後悔的感覺。
@克裡斯zzeng
玩遊戲確實消耗了我一大部分的時間,為了遊戲必須放棄一些社交、出遊之類的事,但它也能給我帶來一些思維和反應方面的訓練和提高(比如遊戲中感知環境做判斷,需要非常迅速判斷)。
其實說句中二的話,我對社會很多認知的方式也有通過遊戲建立起來的因素,本身也在學計算機,所以玩遊戲時會有兩個視角——遊戲玩家和developer。兩者不同角度的交叉對我的影響很深刻,會讓我反應遊戲背景對真實世界的考慮,自己的角度也會多多少少受影響,有了許多觀察和應用。
@atawl urotaS
在我看來任何事情無關乎一個度字,控制好時間不影響生活和正事就可以了,玩遊戲其實本質和你看電影,看小說沒什麼區別,然而小時候如果你看小說父母就會覺得你「愛讀書」,覺得是件好事,也算是很無奈吧。
@Aganzo
不務正業這是被說得最多的,老一輩的都覺得我們就該讀書,但是一個遊戲玩得好的小孩 在他的小孩圈子裡面是非常威風的。真正有自控力,對自己有要求有理想的人,他們玩兩三個小時就會停手然後再繼續專研自己的事 ,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是現在的後生仔都在尋找的東西。
@克裡斯zzeng
評價的話,家長過去會說成績不好,但其實在我看來都是在為自家孩子不好好學習找理由,我認識許多遊戲玩的好學習也學得好的人,我覺得打遊戲反而不一定影響成績,主要是看個人因素。
@Mark
安利很多女性朋友陪我打lol,後來都被我嫌棄了,結果她們現在還在堅持玩,反而是我不怎麼玩了(注孤生)。
@我是妹子
最快樂的時刻可能是和喜歡的人一起打遊戲吧。 雖然不是因為喜歡的人才開始打遊戲的,最後也並沒有在一起。嗯 這是個悲傷的愛情故事。
@雷軍
男朋友也打遊戲,所以經常一起玩,可是每次和男朋友打遊戲都會吵架(理由是因為他不掩護我,我生氣罵他啊哈哈)。於是到後來,為了我們的感情和諧,兩人說好再也不一起打遊戲了。
@小A
我和那個傻子就是打遊戲之後變得特別熟,然後在一起了!
@母雞
IG牛逼!其實也沒意味著啥,我對賽事了解不深,我基本就只在乎和朋友一起玩玩。
@Mark
ig贏了完全沒有想像中開心啊……可能今年的比賽不如往年有懸念吧。雖然這麼多年的夢還是實現了,激動之餘也要面對現實了 難免覺得失落。
@白起夫人
IG的成績和帶來的影響對於電競行業來說有著裡程碑一樣的意義。他的勝利證明了電競成為體育項目和職業的可能性。同時能夠減少偏見,對遊戲玩家來說是值得慶幸和驕傲的。
@癩疙寶
近幾年遊戲賽事越辦越盛大,S8IG奪冠真的很欣慰,終於在韓國抗韓成功(雖然決賽擊敗的不是韓國隊)說實話,我既不是IG粉,也不是RNG粉,因為我一般都不會粉第一階梯的強隊,喜歡關注那種有潛力打出來的隊伍,比如RW。
@一個路過的假面騎士
IG贏了,RNG的粉絲挨罵就完事了。
@一個路過的假面騎士
我覺得現在90後對電競是支持的,大多數都有個正確認知的,因為跟傳統的體育競技是一樣的,有完整的體系,有觀賞性的。
@LY
電競職業化也是我業餘時刻一直關注的話題,對我來說,這也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我感興趣的職業方向。 不瞞你說,我之前就有過一個開網吧的夢想哈哈哈。
@咚同學
我支持電競職業化,感覺從小遊戲一直被當成不務正業,但能把自己喜歡的事當成職業還是很令人嚮往的。有想過自己開直播,感覺自己在手機吃雞上有些天賦,剛玩沒多久就打到了北美前15,但想想中間要付出的不止這麼一點,暫且就當一個日常消遣的娛樂項目吧。
@匿名
我覺得現在大家說打遊戲沒有錯誤,其實是有些矯枉過正。說現在能作為一個養家餬口的事情其實有好有壞:好的話得到更多尊重,社會地位提高;壞的話對於那些沒有天賦,但是想做電競選手的人來說,這條路就是有去無回。除非那種有夢想和有天賦的選手,自然會有戰隊去挖掘。現在電競的職業化反而成為了很多人逃課打遊戲的藉口。
@成都陳小春
上了大學,我反而就不怎麼打遊戲了,主要我覺得可能我個人過了打遊戲的那個階段了,大學學業,課外活動也比較忙沒有什麼時間能打遊戲了,反而現在更喜歡刷刷抖音放鬆下。最最最最重要也是因為有了領導,本來就比較忙的時間再加上想陪領導就更沒時間打遊戲了哈哈哈哈。
@小明
如果沒有性,男生其實更愛跟男生玩。已經放棄遊戲有段時間了,原因是前任。前任讓我意識到了和其他人的差距,意識到了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於是就放下遊戲,去縮小跟其他人的差距。
@白起夫人
放棄原因?學習壓力會讓我放棄;或者對一款遊戲失去新鮮感的時候。
@一個路過的假面騎士
可能工作之後就打不了,也可能是因為家庭原因,原來爸媽管著,沒人管的時候反而不那麼想打的,可能因為生活的重心變了。還有遇到分奴的時候我就不是很想打,碰上那些很想贏,為了贏去開掛的人的時候,我就不想打了,開掛會影響我的遊戲體驗。
@母雞
打遊戲自然有時候發揮的好有時候坑的隊友媽都不認得。 差的時候被別人噴都會笑著過去,打得好的時候能和朋友一起分享喜悅,總而言之,不管坑還是carry,我都會把收到的評價吸收掉然後回歸到遊戲的本質「開心就好」。
@奇異奧
通過遊戲,天南地北世界各地的朋友可以有一個共同的平臺、以共同的理由、為了同一件事而聚在一起,這點就很酷。而且人都有壓抑的時候,遊戲可以被動地抽離出我手頭的事情,給我一段完全放空自己的時間。
@癩疙寶
抽獎是這遊戲的一大樂趣,每次都有剁不完的手,特別是過年,已拿到壓歲錢就忍不住往裡充錢。直到有一次花了100塊就抽到了龍的傳人(皮膚)當時是高一,估了一下我那號最少也能賣2000,但我不忍心賣呀。。之後我就接著這皮膚炫耀了可能一兩年吧。。(敗人品)
LOL可以投降,而我就是那個發起投降的人,但我不是亂投,只要我稍微分析一下覺得後期沒得打我就會投降,要是隊友不點我就會質疑他們翻盤點在哪,開噴甚至掛機,說實話很多朋友也被我「掛機」過。所以打這遊戲我可以有兩種狀態,娛樂局,只要你玩之前跟我說一聲,你怎麼送我都不會被氣到,不會點投降。但只要我是認真的,再好的朋友我都會嘴臭他們。(我在語音裡罵人出了名,有朋友還想進語音聽聽我怎麼罵的。。)
@雷軍
很有意思是,和一個鬧僵了的朋友的破冰的原因,是他手滑邀請我打了一局王者啊哈哈哈,之後就重歸於好了。
最後的話
謝謝@atawl urotaS發來的漫畫,
希望你們的遊戲世界裡,
沒有偏見。
文案 | 史文玲
編輯 | 王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