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入亞,「網癮少年」迎來春天?

2020-12-23 騰訊網

網吧的汙濁空氣,過量的電腦輻射,彎腰駝背,視力下降,封閉社交,消磨時間······

遊戲製造了家長們眼中不爭氣的「網癮少年」,也成為了大眾眼中的洪水猛獸。

可當電子競技作為亞運會正式競賽項目登堂入室,電競的「破圈」之旅來勢洶洶,遊戲是否能趁此為「網癮少年」們正名呢?

01.電競入亞

———

2020年6月3日,英雄聯盟傳奇選手UZI在社交媒體上宣布退役。

此時,距離LPL(英雄聯盟職業聯賽)006號選手第一次出現在賽場,已經過去了整整八年。

他背負著「天才」之名以及「世界第一ADC」的頭銜,但在職業生涯前六年,簡自豪(UZI)未能觸碰到哪怕一座冠軍獎盃。

即使在職業生涯最高光的一個賽季裡他連續奪得五座獎盃,但與距離象徵英雄聯盟最高榮譽的全球總決賽冠軍卻失之交臂。

退役後,專職做起主播的UZI在某天直播中,對著鏡頭說起了他身後的冠軍牆:「沒有一個值得炫耀的。」

轉頭看了一眼,又隨即改口道:「不對,有一個金牌,兄弟們。亞運會的金牌。」

2011年,這個14歲的湖北少年在網吧打遊戲時,他絕不會想到自己的人生會因為一款遊戲而改變,更不會將打遊戲與「為國爭光」相掛鈎。

電競入亞的消息傳來時,簡自豪第一時間在微博轉發,內容只有三個字母「WOW」。

帶著一身傷病與質疑,還有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爭議,無論他是否真的登上過世界之巔,那塊亞運會表演賽的「金牌」,都成為了他職業生涯最大的驕傲。

02.商業價值

———

其實早在2017年4月,阿里體育在杭州宣布與亞奧理事會達成戰略合作關係時,電競就已經進入亞洲室內武道運動會。

隨後的2018雅加達亞運會上,《英雄聯盟》、《Arena of Valor》(王者榮耀國際版)、《皇室戰爭》、《星際爭霸Ⅱ》、《爐石傳說》、《實況足球》六款遊戲以電競表演項目的身份入選。

自2003年電子競技被國家體育總局承認為第99個體育項目以來,中國的電競事業始終處在一個不溫不火的發展態勢,即使有中國選手能夠在WCG(世界電子競技大賽)中脫穎而出,仍然無法改變絕大多數人對電子競技=沉迷網絡的觀念。

直到2014年後,隨著全球電競愛好者規模的快速增長,大量資本的湧入催始電競開始以一個獨立「項目」出現在公眾視野內。

據調查顯示,2019年,全球電競用戶已經達到4.54億人,其中中國玩家就達到了7500萬。

全球電競產業產值達到1300億美元,中國電競產業的產值更是高達1000億人民幣。

上述種種可以被視作在全新時代背景下,電子競技隨著技術的發展所積蓄的力量開始爆發式增長,直至成為一個無法被忽略的選擇。

一塊蛋糕足夠大時,便逃不過被端上檯面。

03.體育化

———

電子競技是否可以被歸為「體育」之列,在過往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話題。

2019年12月,國際電子競技聯合會正式成立。這是一個國際性質的電競單項組織,其目的是促進電子競技在國際體育官方組織獲得更大程度的認同。

推動電子競技體育化,是推動一種觀念上的認可。不止是「入亞」,「入奧」更被看做是電競行業的未來主要目標。

「如果我們朝前追溯,我們會發現很多運動項目其實都是從遊戲發展起來的。電子競技的負面影響不是禁止就能消失。我們把電子競技放進亞運會作為表演項目,就是希望能起到引導和規範的作用。」

亞奧理事會終身名譽副主席魏紀在接受採訪時坦承自己大約只能看得懂10%的電競比賽,但他仍然認為電競進入亞運會具有正面意義。

其實就在亞奧理事會接納電競的同一年,國際奧委會就在第六屆峰會上發表聲明:

具有競爭性的電子競技,可以被認為是一種體育運動。電子競技選手為之付出的準備活動、日常訓練的強度等,都可以與傳統體育項目的運動員相媲美。

如何體育化?

除了官方對電子競技觀念的界定,在年輕人中的接受程度才是至關重要的。而這就成為了電競的另一大優勢——受眾年輕化。

04.熱度

———

電競項目在正式成為亞運項目後,杭州2022年亞運會組委會官方微博立刻@來自中國的多家俱樂部以及娛樂圈明星,其轉發量與點讚、留言較之過往的動態增長了近千倍。

此間熱度可見一斑。

今年八月在北京舉行的王者榮耀世界冠軍杯決賽中,直播觀看量高達3151萬,微博話題閱讀量5.8億。兩個月後在上海舉辦的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熱度更是有增無減。

早些時候,霹靂舞、滑板、攀巖、衝浪正式進入巴黎奧運會比賽項目,其背後的原因也是這些運動自身更受如今的年輕人喜歡。

隨著如今職業化賽事的發展,以奧運會為代表的大型綜合性體育賽事傳統體育熱度正持續衰退,無論是現場還是轉播,都很難再達到以往的體量。

因此,電競作為一個具備天然龐大收視人群的項目加上其獨特的線上比賽模式,都能幫助這些正在失去生機的大型賽事重新煥發活力。

特別是今年的新冠疫情,更加放大了電競、虛擬形式體育運動的需求。

當年輕人對電子競技熱情似火時,也正是亞運會、奧運會對年輕人敞開懷抱時。

05.電競不是打遊戲

———

對於中國的家長來說,更為擔憂的就是這種觀念上的衝突,當電競被賦予了更大、更高的價值時,孩子們的要求似乎變得難以拒絕。

這種碰撞,需要正視。

電子競技不是「玩遊戲」。

這個概念認知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同等重要。

中國電競產業在2019年末的人才缺口達到了50萬,這是全新產業帶來的就業需求,許多高校也藉此新增了「電競專業」,有了系統的學習代表電競作為職業並不是不務正業。

可對於孩子來說,更要認識到其中殘酷的競爭性。

職業選手所需的天賦與高度是萬中無一的,在此基礎上能夠成為職業選手者仍然是鳳毛麟角。

任何一名電競的職業選手在接受採訪時都會給出「電競需要天賦和運氣」的忠告。換句話說,成為一名職業選手的道路,遠比考上清北這樣的名校更加艱巨。

如果一個孩子在三大球、田徑、遊泳甚至棋牌類項目上投入同等的時間,即使不能成為職業選手,至少能夠強健體魄。

但若是以「電競=玩遊戲」這樣的理由沉迷網絡,不僅不會得到理想回報,甚至與電競入亞的初衷相悖。

相關焦點

  • 電競入亞,遊戲要為「網癮少年」正名?
    網吧的汙濁空氣,過量的電腦輻射,彎腰駝背,視力下降,封閉社交,消磨時間······遊戲製造了家長們眼中不爭氣的「網癮少年」,也成為了大眾眼中的洪水猛獸。可當電子競技作為亞運會正式競賽項目登堂入室,電競的「破圈」之旅來勢洶洶,遊戲是否能趁此為「網癮少年」們正名呢?01.電競入亞———2020年6月3日,英雄聯盟傳奇選手UZI在社交媒體上宣布退役。
  • @網癮少年:你悶頭打遊戲就叫搞電競?別做夢了!
    中新社記者 瞿宏倫 攝不過,電競行業不論是職業選手還是其他從業人員,入行門檻都不低。「網癮少年」們若有志於此,只會打遊戲是遠遠不夠的。「電競選手的青訓淘汰率是非常高的」EDG是中國知名電競俱樂部,旗下有多個遊戲的職業戰隊。
  • 電競選手的遊戲人生:我不是網癮少年
    原標題:【社會37度】電競選手的遊戲人生:我不是網癮少年  2018年,電競話題很熱。  這一年,電子競技成為亞運會表演項目,中國隊收穫2金1銀,這一年,中國電競戰隊IG在韓國獲得「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冠軍,一時轟動輿論。
  • 電擊戒網癮被曝第十年|「網癮少年」成了世界冠軍
    四年前,IG管理層在直播間裡發現了JKL這個十四歲的天才少年,隨即將其攬入麾下。寶藍只是因為和JKL一同玩遊戲時間久了,順帶被收了進來。 擺在這支「雜牌」隊伍面前的,是一條坎坷不斷的路。「年年起飛,年年斷腿」,看到IG又一次敗北後,粉絲在微博上無奈自嘲。
  • 電競選手≠網癮少年,他們很可能比你更健康
    電競選手≠網癮少年,他們很可能比你更健康 2020-12-05 0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新聞報導LPL春季賽,電競走進了大眾視野,我們不再是網癮少年
    今天,張老漢和你一起探尋這一條越來越寬的電競之路。無人問津的網癮少年遊戲,在我們上一代人的眼中一直都是不好的代名詞。試問各位小夥伴,是不是都被自己的父母們因為玩遊戲而訓斥過呢?的確,在那個年代,整體的遊戲行業很是落後,沒有特定的電競比賽,沒有俱樂部,同樣沒有人太多的關注。那個時候,我們痴迷玩遊戲在父母眼中那是大忌,不管你有多少的榮譽,只要痴迷遊戲那就是「不務正業」,這就是父母口中的網癮少年了。那個時代,是無人問津的網癮少年時代。
  • 給電競入亞降降溫:電競規則仍待完善
    而電競入亞也終於在今年發生了轉折,電競正式成為亞運會比賽項目。電競作為新時代的產物,逐漸被大眾所接受也是大勢的使然。一、用戶、規模、商業化在前不久在上海舉行的電競大師賽論壇上,專業數據分析人士提供了一組數據,目前全球電子競技人口約有20億,其中核心電競愛好者約為2.2億。
  • 給電競入亞降降溫:電競規則仍待完善|電競世界
    昨日,電競圈迎來了一則爆炸消息:亞奧理事會批准電競成為2020年杭州亞運會正式競賽項目。隨後便迎來了整個電競行業的狂歡,騰訊電競、微博電競、EDG、IG等國內主流電競平臺和俱樂部紛紛發文慶祝,無數的電競工作者也都在盡情地狂歡。
  • 電競入亞後6個遊戲項目成難題,LOL必不可少,FPS遊戲沒機會
    電子競技這幾年以火箭般的速度發展,現在遊戲已經成為時下年輕人最熱門的娛樂方式,昔日的「網癮少年」們都有了新的稱號——電競選手。 電競入亞遊戲項目成選擇難題 毫無疑問電競是時代的新興產物,它推動了經濟的發展,現在就連國家都在推動電競前行,標誌性的事件就是2018年電競成為雅加達亞運會的表演項目,這意味著電競開始成為體育比賽;2年之後電子競技再邁進一步,成為2022年杭州亞運會的正式項目!
  • 電競入亞6個遊戲項目成難題,LOL必不可少,FPS遊戲沒機會
    電子競技這幾年以火箭般的速度發展,現在遊戲已經成為時下年輕人最熱門的娛樂方式,昔日的「網癮少年」們都有了新的稱號——電競選手。  電競入亞遊戲項目成選擇難題   毫無疑問電競是時代的新興產物,它推動了經濟的發展,現在就連國家都在推動電競前行,標誌性的事件就是2018年電競成為雅加達亞運會的表演項目,這意味著電競開始成為體育比賽;2年之後電子競技再邁進一步,成為2022年杭州亞運會的正式項目!
  • 電競入亞,時代共謀
    這也是電競首次成為洲際大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中國電競人翹首期盼的電競入亞,終於得以實現。不了解電競的朋友可能會有疑惑,為何電競能夠入選?其實跟傳統體育一樣,電競也能鍛鍊和提高參與者的思維、反應、四肢協調能力和意志力。作為一項大眾化的運動,電競備受年輕群體喜愛。
  • IG:我們是電競冠軍,不是網癮少年!
    一位行業人士感慨道,此次iG奪得冠軍,不僅能夠讓中國電競戰隊在世界電競舞臺上揚眉吐氣,也很可能進一步延長《英雄聯盟》這款遊戲的生命周期,甚至對整個中國的電競產業都是一個鼓勵。電競冠軍≠網癮少年一直以來,電競和遊戲的界限就非常模糊,實際上,在電競圈人士看來,電競和遊戲一直是不同的概念,一位電競從業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電競屬於體育產業,但是由於許多人存在「玩遊戲=不務正業」的刻板印象,電競一直未能得到主流輿論的認可
  • 「網癮少年」林俊傑進軍電競圈 成立《DOTA2》SMG戰隊
    又有明星進軍電競圈,2021年電競圈再添新玩家,著名音樂人JJ林俊傑正式宣布,創立SMG戰隊進軍《DOTA2》,並表示最終目標是可以打入國際邀請賽Ti10並奪得冠軍。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網癮少年」林俊傑進軍電競圈 成立《DOTA2》SMG戰隊http://diy.zol.com.cn/759/7599087.html http://diy.zol.com.cn
  • IG奪冠背後,電競選手們曾被叫「網癮少年」
    榮光背後,電競選手們也曾背負著「網癮少年」的標籤,他們年輕、熱血,也陷入過迷茫、常不被理解。2018年8月26日晚,中國隊6個20歲左右的少年在第18屆亞運會電競項目《王者榮耀國際版(AOV)》表演賽中奪冠。對於中國電競而言,這枚金牌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本文聚焦這支電競國家隊,走進他們的成長、訓練與夢想徵途。
  • 電競入亞成功後,LCK網友總結國家隊名單,LPL完全不夠看
    不可否認「電競」是時下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以往喜歡玩遊戲的人被稱為「網癮少年」,可現在這部分群體有專門的形容詞,他們叫「電競選手」,這不單單是一個身份,同時也是一個職業。電競入亞成功隨著時代的發展,電競逐漸與人們的生活融合,甚至逐漸發展成一種另類的體育競技運動,在2018年的雅加達亞運會中,電競賽事就是表演項目,兩年時間眨眼一過,2020年電競再次邁進一步成為2020年杭州亞運會的正式項目!
  • 擁抱年輕人——電競正式入亞的背後
    這對於一直謀求社會正面認可的電競來說,無疑是一個歷史性時刻。 電競入亞的話題,其實並不新鮮。早在2017年4月,與阿里體育在杭州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時,亞奧理事會便宣布接納電競進入亞洲室內武道運動會,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和2022年杭州亞運會。 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上,電競迎來在亞運會上的首秀。
  • KPL能夠為電競入亞帶來哪些思考?
    電競需要入亞/入奧嗎?或者亞運會奧運會真的需要電競嗎?入亞是否意味著電競真的距離入奧邁進了一大步?最後,KPL為什麼能夠對電競入亞帶來一些思考呢?作者:二鬧圖片:來自網絡在電競成為2022年杭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之後,筆者曾撰寫了一篇名為《電競入亞是個好消息,電競項目怎麼服眾也是個大問題》的短評,引來了一位讀者的「靈魂拷問」:電競需要入亞/入奧嗎?或者亞運會奧運會真的需要電競嗎?入亞是否意味著電競真的距離入奧邁進了一大步?
  • 變相「戒網癮」,電競勸退業務出現,模擬職業聯賽超9成青少年被勸退
    電競發展成為大趨勢,年輕人放棄學業試圖進軍職業 近些年,隨著電競影響力越來越大,電競已然成為了當今社會不可獲取的一部分。在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也能夠拉動地區經濟的發展。每年世界賽期間,對於舉辦地來說都能夠得到一筆不菲的收入。
  • 電競入亞,大夢初成
    尤其是對於亞運會而言,早有棋類競技項目在前(奧運賽事中沒有棋類項目),而電競與棋類又都可劃歸於「智力運動」,入亞的歷程相對於入奧而言,要更為通暢合理。如今,電競從上一屆不計入獎牌榜的表演賽項目一躍成為了能決出六枚獎牌的正式比賽項目,並且2022年亞運會還是作為東道主舉辦,這必將為亞運帶來大量實打實的年輕流量,將這一屆亞運的關注度提升到一個新的量級。
  • KPL能夠為電競入亞帶來哪些些思考?
    電競需要入亞/入奧嗎?或者亞運會奧運會真的需要電競嗎?入亞是否意味著電競真的距離入奧邁進了一大步?最後,KPL為什麼能夠對電競入亞帶來一些思考呢? 作者:二鬧 圖片:來自網絡 在電競成為2022年杭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之後,筆者曾撰寫了一篇名為《電競入亞是個好消息,電競項目怎麼服眾也是個大問題》的短評,引來了一位讀者的「靈魂拷問」:電競需要入亞/入奧嗎?或者亞運會奧運會真的需要電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