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L能夠為電競入亞帶來哪些些思考?

2020-12-23 騰訊網

電競需要入亞/入奧嗎?或者亞運會奧運會真的需要電競嗎?入亞是否意味著電競真的距離入奧邁進了一大步?最後,KPL為什麼能夠對電競入亞帶來一些思考呢?

作者:二鬧

圖片:來自網絡

在電競成為2022年杭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之後,筆者曾撰寫了一篇名為《電競入亞是個好消息,電競項目怎麼服眾也是個大問題》的短評,引來了一位讀者的「靈魂拷問」:電競需要入亞/入奧嗎?或者亞運會奧運會真的需要電競嗎?入亞是否意味著電競真的距離入奧邁進了一大步?

在現場參與了19日的KPL秋季賽總決賽之後,筆者腦中這些問題的答案也逐漸清晰了起來。在我試圖解答這些電競入亞/入奧的「疑難雜症」時,KPL確實為我帶來了一些啟發。

電競需要入亞/入奧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兩面性的,如果從電競賽事的角度入手,入亞/入奧帶來的價值或許真的不太明顯。首先,以當下熱門的電競賽事為例,這些電競賽事發展至今都已經自成體系,同時大多數賽事也已經具備完整的生態系統。入亞/入奧除了會吸引各類遊戲廠商以及一些頂級賽事中的頂級選手以外,很難對賽事本身帶來一些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利益。不僅如此,亞運會或者奧運會很可能還會一些全球性的頂級賽事發生時間衝突。

不過,與這些「小問題」相比,電競入亞/入奧能夠為行業帶來的利好要顯著的多。在KPL秋季賽總決賽的賽前採訪中,騰訊互娛移動電競業務部總經理、KPL聯盟主席張易加就談到了電競入亞。

他表示:「整個行業都很振奮,對電競行業和電競人是非常大的激勵,能夠讓電競正式進入到亞運會的項目,對比以往是很大的突破,能夠讓更多的社會觀眾和受眾了解到電競的新興魅力,我們覺得是倍感自豪的一件事情,同時又會覺得在我們身上有一份責任。」

其實,電競入亞最先對行業產生的衝擊是精神層面的。亞運會作為亞洲地區最頂尖、全球最具權威性的綜合性體育賽事之一,在國際社會中擁有極高的認可度。電競能夠以正式競賽項目的身份登上亞運會的舞臺,無疑為整個行業、登臺電競項目、從業者、參賽選手們身上帶上了一個被社會所認可的光環,也為他們賦予了與其他傳統體育項目相同的國家、民族榮譽感。

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此前,曾登上雅加達亞運會舞臺的國內知名職業選手Uzi曾在直播中展示自己的「榮譽牆」,當時他明確表示,雅加達亞運會英雄聯盟項目金牌是對他價值最高的獎牌之一。

從Uzi的案例以及張易加對電競入亞的個人看法其實就不難看出,電競入亞能夠帶來的榮譽感已經足夠吸引電競從業者們前赴後繼了。當然,更務實一點,電競入亞能夠為行業帶來的實際利好也十分誘人。

一方面,從商業角度去分析,亞運會與奧運會帶來的商業價值要遠遠高出傳統的電競賽事。電競賽事登上亞運會的舞臺意味著某些電競項目、電競職業選手能夠直接獲得面向全球體育觀眾的曝光機會,為他們帶來更多的知名度。這必然會導致電競項目、個人選手被各類商業資源所聚焦,他們的商業價值也會產生質變。

另一方面,從整個產業生態的角度去看,當電競賽事從極為垂直的細分群體上升至國家層面,這種現象將會快速幫助行業與國家管理部門完成接軌,進而幫助行業催生出統一、權威的管理機構。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所說,統一化的管理機構不既能夠對行業發展實現有效監管,同時也將助力行業生態更加完善。比如當電競成為亞運會的常態化競賽項目,那麼統一化的管理部門便能夠快速改善曾經各個俱樂部自主挖掘的人才培養模式,將電競行業的人才供給渠道進行制式化、官方化升級。這將會提升整個行業的優質人才造血能力。

正如張易加所說:「這會激勵和鞭策整個電競行業要變得越來越規範。」

電競到底需不需要入亞/入奧,其實答案已經非常明顯了。

而反過來,亞運會/奧運會真的需要電競嗎?這個問題其實從國際奧委會(IOC)對電競的態度中就能找到答案。2017年,國際奧委會主席託馬斯·巴赫就公開表示,電子競技大多數項目與奧運會的價值觀相悖,因此電競入奧無法被接受。而到了今年4月份,巴赫主動致信奧林匹克運動,鼓勵探索電子虛擬形式體育運動。再到前不久,IOC官方明確表示不認可GEF、IESF等國際電競管理組織。

從IOC對電競態度的轉變以及對電競行業國際管理組織的插手,我們不難看出,IOC已經逐漸接受了電子競技,同時可能還包含自建電競管理組織的想法。IOC對電競的鬆口已經表明了傳統體育賽事對電競的需求。

與此同時,電競其實也能夠為此類綜合性體育賽事帶來更多的年輕關注度。不管是在每年的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還是DOTA2的TI國際邀請賽中,在此類國際性電競賽事當中,國內玩家最喜聞樂見的便是中外對抗,這其實已經體現出電競登上亞運會/奧運會舞臺的電競人群基礎。而且這些賽事還能夠為這些原本外界看來「自娛自樂」的中外對抗提供官方背景。

入亞是否真的意味著電競距離入奧邁進了一大步?

讀者的分析十分到位,由於目前整個電競行業中選手性別處於失衡狀態,這種業態與奧林匹克精神存在矛盾點。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就算電競能夠成功入亞,只要性別多樣性問題不解決,電競入奧就相當於空談。包括現在雖然電競已經成為2022杭州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我們仍然應該理性分析,「重男輕女」的電競行業是否真的有資格登上這樣的傳統體育盛會?這會不會為電競招致更多的非議?

事實是,縱然如今電競行業在整個體育界擁有了不錯的聲量,也取得了跳躍式成果,但是只要行業想要享受傳統體育盛會所帶來的利好,同時避免被傳統體育人群所排斥,那麼性別多樣性必然是電競行業必須解決的問題。

如何解決性別多樣性的問題,KPL其實給出了一個具備較高可行性的方法。

在19日的KPL秋季賽總決賽中,張易加對王者榮耀女子賽事生態進行了描述。這個關於王者榮耀的女子電競生態可以簡單概述為:首先通過TGA運動會設置全女子電競賽事,通過這樣一個女性平臺挖掘更多的業餘、職業女性選手參與到電競賽事當中。其次,通過為女性選手開放KGL甲級聯賽席位來為女子電競的普及設置一個「高點」。最終通過「先富帶動後富」的邏輯,讓身處職業聯賽中的女性選手案例來刺激整個女性電競群體。張易加表示:「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希望在職業賽場和KPL賽場能夠湧現出一些非常優秀的女性職業選手」。

面向女性群體、從大眾賽事到職業賽事的貫通,其實為女性群體構建出了一個擁有穩定人才供給、具備高展示舞臺的生態系統,長久來看,這將會持續提升王者榮耀職業生態當中的女性選手比例,持續豐富王者榮耀職業賽事生態的性別多樣性。而且這種發展女子電競的方式,也完全能夠被其他電競項目所借鑑。

性別失衡問題的解決顯然不是一蹴而就的,那麼這是否意味著電競入亞對更遠大的「入奧」目標就沒有任何價值呢?答案是否定的。電競入亞以及性別多樣性其實都是電競入奧的必備條件。當行業具備了性別多樣性的條件,那麼電競項目同樣需要通過亞運會來將這個項目的普及度、影響力放大。而有了頂級傳統體育賽事的背書,那麼這些電競項目在全球範圍內的普及才能更加快速、便捷。不要忘了,入奧除了性別以及價值觀條件外,普及程度也是硬性門檻。

電競入亞是否真的意味著電競距離入奧邁進了一大步,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入亞對於電競項目的普及能夠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有可能成為未來向傳統社會宣傳女子電競的最佳舞臺。如今電競入亞已經邁出了裡程碑式的一步,而女性電競的發展在KPL的牽頭下也有了盼頭。當這些「小目標」實現以後,那麼電競就真的離入奧不遠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電競行業能夠出現男女混戰的局面,是不是又會反過來為奧林匹克精神賦予新的價值和意義呢?

相關焦點

  • KPL能夠為電競入亞帶來哪些思考?
    電競需要入亞/入奧嗎?或者亞運會奧運會真的需要電競嗎?入亞是否意味著電競真的距離入奧邁進了一大步?最後,KPL為什麼能夠對電競入亞帶來一些思考呢?在我試圖解答這些電競入亞/入奧的「疑難雜症」時,KPL確實為我帶來了一些啟發。電競需要入亞/入奧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兩面性的,如果從電競賽事的角度入手,入亞/入奧帶來的價值或許真的不太明顯。首先,以當下熱門的電競賽事為例,這些電競賽事發展至今都已經自成體系,同時大多數賽事也已經具備完整的生態系統。
  • 電競入亞是個好消息,電競項目怎麼服眾也是個大問題
    電競成功入亞能夠帶來哪些利好?作為第一屆引入電競作為正式競賽項目的亞運會,我們又將面臨哪些困難?由於2022年亞運會落地國內杭州,賽事對國內電競從業人員的需求以及鍛鍊也將進一步提升國內電競從業者的專業素質與能力,幫助我國培養出一批優秀的電競服務人才。同時,也能夠提升國內頂級電競賽事的辦賽能力。 更重要的是,電競入亞將會推動國內統一化的行業管理體系構建。
  • 電競入亞,時代共謀
    這也是電競首次成為洲際大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中國電競人翹首期盼的電競入亞,終於得以實現。不了解電競的朋友可能會有疑惑,為何電競能夠入選?其實跟傳統體育一樣,電競也能鍛鍊和提高參與者的思維、反應、四肢協調能力和意志力。作為一項大眾化的運動,電競備受年輕群體喜愛。
  • 電競入亞帶來新的窗口期,電競陪練會是下一個千億市場嗎?
    12月16日亞奧理事會確認,電競同霹靂舞一起,正式成為杭州亞運會競賽項目。這是電競第二次入亞,也是第一次成為正式項目,因此也被新華社評價為「歷史性時刻」。一時間,電競未來的長遠發展,又成為民眾、媒體的討論熱點。
  • 競入亞帶來新的窗口期,電競陪練會是下一個千億市場嗎?
    12月16日亞奧理事會確認,電競同霹靂舞一起,正式成為杭州亞運會競賽項目。這是電競第二次入亞,也是第一次成為正式項目,因此也被新華社評價為「歷史性時刻」。一時間,電競未來的長遠發展,又成為民眾、媒體的討論熱點。
  • 給電競入亞降降溫:電競規則仍待完善
    而電競入亞也終於在今年發生了轉折,電競正式成為亞運會比賽項目。電競作為新時代的產物,逐漸被大眾所接受也是大勢的使然。一、用戶、規模、商業化在前不久在上海舉行的電競大師賽論壇上,專業數據分析人士提供了一組數據,目前全球電子競技人口約有20億,其中核心電競愛好者約為2.2億。
  • 給電競入亞降降溫:電競規則仍待完善|電競世界
    而電競入亞也終於在今年發生了轉折,電競正式成為亞運會比賽項目。 電競作為新時代的產物,逐漸被大眾所接受也是大勢的使然。據了解日本為奧運會總共已經投入超過3萬億日元(約合273億美元),並打破企業贊助紀錄,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已支付14.5億美元的奧運會轉播費。但是由於疫情的衝擊,原本可以為日本帶來巨大利益的奧運會最終卻不得不面臨巨額的損失。 然而在所有賽事停擺的同時,電競卻最早走出困境。線上比賽的方式讓電競擁有著更大的機變性。
  • 看完電競入亞的故事,我們該期待什麼?
    值得期待的不僅僅是中國電競代表團的成績,還有在電競入亞的項目選擇,版權劃分等問題上,遊戲廠商、各方協會、亞組委及亞奧理事會的決定會給電競行業帶來哪些可供參考的規範和標準。對於玩家來說,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在電競賽事裡宣洩國家對抗的情感。
  • 電競入亞,遊戲要為「網癮少年」正名?
    可當電子競技作為亞運會正式競賽項目登堂入室,電競的「破圈」之旅來勢洶洶,遊戲是否能趁此為「網癮少年」們正名呢?01.電競入亞———2020年6月3日,英雄聯盟傳奇選手UZI在社交媒體上宣布退役。電競入亞的消息傳來時,簡自豪第一時間在微博轉發,內容只有三個字母「WOW」。帶著一身傷病與質疑,還有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爭議,無論他是否真的登上過世界之巔,那塊亞運會表演賽的「金牌」,都成為了他職業生涯最大的驕傲。
  • 中國成全球最大電競市場 「電競入亞」再推產業增長
    近日,在亞奧理事會第39次全體代表大會上,電子競技正式成為杭州亞運會競賽項目,電競再次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同時,相關數據顯示,中國電競市場規模已經突破1000億元,中國已經超過北美成為全球最大電競市場。業界專家指出,電競入亞將給電競整體市場規模增長帶來較大推動作用,電競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展將有力帶動產業鏈融合,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 電競入亞,大夢初成
    尤其是對於亞運會而言,早有棋類競技項目在前(奧運賽事中沒有棋類項目),而電競與棋類又都可劃歸於「智力運動」,入亞的歷程相對於入奧而言,要更為通暢合理。如今,電競從上一屆不計入獎牌榜的表演賽項目一躍成為了能決出六枚獎牌的正式比賽項目,並且2022年亞運會還是作為東道主舉辦,這必將為亞運帶來大量實打實的年輕流量,將這一屆亞運的關注度提升到一個新的量級。
  • 電競入亞,「網癮少年」迎來春天?
    可當電子競技作為亞運會正式競賽項目登堂入室,電競的「破圈」之旅來勢洶洶,遊戲是否能趁此為「網癮少年」們正名呢? 01.電競入亞 ——— 2020年6月3日,英雄聯盟傳奇選手UZI在社交媒體上宣布退役。
  • 電競入亞推動電競行業發展 四要素指明電競未來發展方向
    原標題:電競入亞推動電競行業發展,四要素指明電競未來發展方向   近日,在亞奧理事會第39次全體代表大會上,
  • 電競成功入亞,比心陪練app抓住機遇
    電競行業正面臨一大難題,那就是如何提升電競人才的選拔效率和電競職業選手的培養效率。比心陪練app為解決這一難題,不斷優化自己的青訓體訓,大大縮短了人才的選拔時間,而最近的電競入亞這一熱議話題,更是將電競行業帶入到了大眾視野,為比心陪玩app的人才選拔帶來了便捷。
  • 電競入亞推動行業規模效應,比心助力電競陪練拓展新格局
    12月16日亞奧理事會確認,電競同霹靂舞一起,正式成為杭州亞運會競賽項目。這是電競第二次入亞,也是第一次成為正式項目,因此也被新華社評價為「歷史性時刻」。一時間,電競未來的長遠發展,又成為民眾、媒體的討論熱點。
  • 那個夏天,電競賦予我們的感動瞬間 | 電競入亞一周年
    在響徹全場的國歌聲中,看到五星紅旗在雅加達亞運會上因電競而升起時,每一位中國電競愛好者都激動不已——這一次國歌為「電子競技」奏響。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2018電競亞運會讓人感動的瞬間!老帥拉茲力挽狂瀾推塔王者榮耀國際版(AoV)表演賽項目比賽中,中國隊的老帥用拉茲閃現秒殺對方上單,直接推掉上路防禦塔,給中國隊建立了非常大的優勢!
  • 電競入亞確定後 哪些項目能亮相杭州還需博弈
    隨著電競正式入亞,哪幾個電競項目將亮相杭州還沒有答案。2018年,MOBA類《英雄聯盟》、《AOV(王者榮耀國際版)》,休閒競技類《皇室戰爭》,體育模擬類《實況足球2018》,卡牌策略類《爐石傳說》,即時策略類《星際爭霸2:虛空之遺》共6個項目成為雅加達亞運會的表演項目,這是電子競技第一次作為表演項目亮相亞運會。
  • 「電競入亞」,遊戲廠商之間的博弈
    作者:來自鎂客星球的家衡 從傳聞加入,到被取消,再到正式獲準,「電競入亞」可謂一波三折。 而阿里想發展電競業務,要麼開發出自己的電競遊戲產品,要麼就是將賽制體系走到極致。但前者與阿里一貫的發展方向不符,後者也存在著諸多的困難。 阿里曲線救國 事實上,阿里手裡依然有一張王牌,這也是「電競入亞」的關鍵所在。
  • 電競|電競正式入亞,該支持更多年輕人投身電競麼?
    面對此次電競正式入亞,似乎又有了新的命題被大家討論。該支持更多年輕人投身電競麼? 「你父母支持你打電競麼?」 曾經當媒體記者去採訪電競選手,這樣的問題幾乎是採訪中的標配。老一批職業選手大多都被問過這個問題。從不被理解,到打出成績得到家人理解支持,這樣的心路過程出現在無數電競選手人物故事中。
  • 電競 | 電競正式入亞,該支持更多年輕人投身電競麼?
    而當這些普及開始深入人心。面對此次電競正式入亞,似乎又有了新的命題被大家討論。長輩的目的都是為你好,不顧他們的反對一意孤行,不如偵測他們反對的理由,逐一擊破。他的第一招叫潛移默化、徐徐圖之。平時生活中就不停跟母親說自己打遊戲打到榜幾,線上賽打到多少名,做直播多少人看。讓母親慢慢產生自己具備職業實力,且打遊戲能夠養活自己的認知。這一點非常重要。很多年輕人說想從事職業道路卻只告訴父母自己很厲害,這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