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擊戒網癮被曝第十年|「網癮少年」成了世界冠軍

2021-02-22 Vista看天下

記者 | 徐牧心

責任編輯 | 聶輝

出品 | Vista看天下微雜誌

「我們贏了!」

 

劉雪還沒回過神的時候,禮堂後排的男生們已經蹦了起來,學校正在舉辦的模特比賽戛然而止,舞臺大屏幕上打出IG戰隊的隊標——後臺負責操控設備的男孩們擅自更改了畫面。

 

劉雪依舊困惑,坐在一旁的同學解釋:「這是一個我們等了7年的冠軍,這是我們的信仰。」

 

2018年11月3日晚,第八屆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S8)落幕,IG電子競技俱樂部以3:0的戰績橫掃對手。繼亞運會奪取金牌之後,中國在這一最頂級世界賽事中8年來首次奪冠。

 

狂歡發生在賽場下的觀眾席、解說臺、微博熱搜上以及無數人的朋友圈裡。興奮的年輕人們直呼自己見證了中國英雄聯盟戰隊黃金時代的開幕。畢竟,這一天,他們已經等了太久。

 

 

IG的老對手,歐美賽區FNC戰隊今年一路凱歌殺入決賽。橫亙在他們與冠軍獎盃之間的只有IG這支隊伍。

 

英雄聯盟遊戲地圖,分為上、中、下三路和野區,控制各個區域的人分別被稱為上單、中單、下路雙人組合和打野。按照各區域選手的來路衡量,IG頂多算是一支「雜牌」戰隊。

 

上單「天神」the shy,撿來的。三年前,他是另一支豪門戰隊的青訓隊員,因有更耀眼的上單存在,the shy最終被青訓教練棄用,用他交換了IG的一名輔助選手。

 

中單大腿Rookie,送來的。2014年,IG花高價買入了當時的冠軍打野——韓國職業選手Kakao,而初出茅廬,連比賽都沒打過兩場的Rookie就這樣半賣半送地到了IG門下。

 

打野莽夫Ning,借來的。IG的前明星選手PDD,在退役之後試圖組建一支戰隊衝擊英雄聯盟的職業比賽(LPL),Ning就是這樣從茫茫遊戲玩家中脫穎而出。然而後來戰績始終不佳,加上IG缺少打野選手的備胎,Ning就這樣被老闆收了一筆錢,租給了IG。

 

下路雙人組合JKL、寶藍,淘來的。四年前,IG管理層在直播間裡發現了JKL這個十四歲的天才少年,隨即將其攬入麾下。寶藍只是因為和JKL一同玩遊戲時間久了,順帶被收了進來。

 

擺在這支「雜牌」隊伍面前的,是一條坎坷不斷的路。「年年起飛,年年斷腿」,看到IG又一次敗北後,粉絲在微博上無奈自嘲。

 

儘管IG是一支老牌強隊,但英雄聯盟的職業比賽迎來了WE的時代、OMG的時代、RNG的時代,IG永遠只是配角。在WE主宰的時代裡,老IG甚至因戰勝WE被憤怒的觀眾扔水瓶。

 

由全新面孔組成的小IG似乎也沒能打破「配角魔咒」。春季賽,IG以18連勝、排名第一的戰績昂首挺近季後賽,卻輸給了名不見經傳的RW,只獲得了第四名。「十八連勝總殿軍」成了IG忘不掉的痛。

 

儘管有「王校長」王思聰奮力搖旗吶喊,IG戰隊依舊是最不起眼的一批人馬。在今年進軍S8比賽的三支種子隊伍中,人們目光的焦點永遠集中在豪門強隊RNG與其中的天才少年UZI身上。

 

「最強ADC是Deft/UZI,我這種臭魚爛蝦就算了吧。」此前在接受採訪時,IG隊員JKL自嘲道。

 

「臭魚爛蝦」只是一種調侃,但面對眾多早已名利雙收的對手,未及二十歲的少年們內心或許仍舊藏有一絲自卑。如今,這絲自卑在捧起獎盃時變成了「近鄉情怯」。Rookie接過話筒發表獲獎感言時,說自己「期待這個冠軍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了」時,發音扭曲。

 

或許總是這樣的劇本最為感人——一群從不被看好的少年,站到了世界之巔。

 

IG的一路坎坷只是一個縮影,在他們背後,還有無數「網癮少年」的辛酸。

 

IG奪冠後,六位成員將擁有屬於自己的「冠軍皮膚」,分享超過84萬美元的獎金,拿到老闆王思聰承諾的每人100萬元人民幣的獎勵,等待他們的還有暴漲的個人身價。這些都是當年老IG的「窮酸選手」難以想像的事情。

 

「都給我哭!不能讓Rookie一個人哭!」比賽結束,在直播間裡解說決賽的前IG隊長孫亞龍聲音已然嘶啞。

 

五年前,因為一場被打崩盤的預選賽,孫亞龍在一片謾罵聲中退役。「退役之後沒有存款,那時候電競沒什麼錢,身上就幾千塊錢,租房子,連押一付三都付不起。」

 

將時間撥回到2011年,當時還是無名之輩的孫亞龍,用全部的零花錢購買了一張到北京的機票,加入了一支名為CCM的職業戰隊。月薪3000元,包吃包住,一切似乎充滿希望。

 

然而就在第二天,領隊告訴他,老闆的生意出現問題,資金斷裂,全隊都需要從基地中搬出去。於是一群眾人眼中的網癮少年,帶著他們的電腦與鍵盤,在50塊一天的招待所裡訓練了一個月。

 

一個月後,這支隊伍成了第二屆騰訊遊戲競技平臺的總冠軍。

 

但和如今的全民狂歡不同,彼時的英雄聯盟比賽只是少數圈內人的狂歡,當孫亞龍和隊友們帶著獎盃回到北京時,等待他們的是發不出工資的噩耗。

 

那是起源於韓國的電子競技,進入中國的第13年。堂堂全國總冠軍的隊伍,餓了三天。

 

儘管如今,中國英雄聯盟(LOL)正在經歷歷史最好的時代,在S8大賽完美收尾後,更是來到了巔峰——資本入場,俱樂部相繼實現融資。職業選手薪資優渥,明星級選手轉會費高達千萬。但老選手們不會忘記早年湊錢吃飯、住在倉庫、每天都在恐懼自家戰隊倒閉的日子。

 

2013年,法國電競媒體統計的LOL戰隊收入顯示,WE在2012年的收入為26萬美元,IG則只有13萬美元。這些資金往往還不夠支付場館等硬體費用,更別提分發到選手的手中了。

 

除了貧窮之外,社會的負面輿論則是另一重壓力。「職業選手都是一群中途輟學的網癮少年」,是當年社會對電競的普遍態度。

 

2006年,在央視舉辦的「2006體壇十大風雲人物評選活動」中,一個候選人備受關注——當時電子競技的代表人物,衛冕WCG魔獸爭霸項目的世界第一人,電子競技的「祖師級」選手,「人皇」SKY李曉峰。

 

然而就在李曉峰的票數遙遙領先於第二名的情況下,在投票中止前的最後一小時,李曉峰被瞬間反超,屈居第三名。這起事件在網絡上引起轟動,《南方都市報》以《保衛SKY!「票選風雲」》為題報導「改票門」始末。《重慶晨報》則以一篇《央視被指歧視電競》將矛頭直指主辦方。

 

電競被歧視也不是一年兩年。跳水世界冠軍何衝的弟弟曾公開諷刺:「電子競技也算體育?」中國隊拿下2018年亞運會LOL冠軍後,奧委會主席託馬斯·巴赫則表示:「奧林匹克的項目不能宣揚暴力和偏見。那些殺人遊戲,從我們的角度來看,與奧利匹克價值觀相悖,因而不能被接受。」

 

《南方都市報》以《保衛SKY!「票選風雲」》為題報導「改票門」始末。(網絡圖)

縱觀LPL職業選手,多數人小時候都被歸納為「網癮少年」「宅男」,或者「失敗者」。幾乎每一個走進職業賽場的電競選手都有一段孤獨、壓抑的過往。JDG戰隊的綠毛15歲時因成績不好輟學,當過餐廳服務員,還去親戚的工地上幫忙,每一輛運砂石的車過來,他就給一張票,重複單一的動作,從早上六點,一直幹到晚上七八點才能吃上飯。幾個月後,瘦弱的綠毛幹不動了,他躲進陰暗的網吧,當起了「網癮少年」。

 

RNG戰隊的選手Mlxg在進入職業賽場之前甚至被家人送往戒網癮所「治病」。2008年,楊永信電擊療法治療「網癮」致少年死亡事件被曝光。儘管近年來,輿論有所鬆動,《人民日報》刊發文章《防的是沉迷而非網遊》,但在多數人看來,這些把自己關在基地,每日訓練12小時以上的年輕人們,依舊是吸食「電子海洛因」的網癮患者。

 

 

人們的觀念或許一時半會還改變不了,但資本的嗅覺能讓其靈活轉舵。

 

在S8比賽打響之前,人們走在路邊偶爾能看見耐克的巨幅海報——「世界第一ADC」UZI抱臂而立,站在他身邊的是詹姆斯和白敬亭。

 

「世界第一ADC」UZI代言耐克廣告。(微博截圖)

UZI所屬的RNG戰隊,今年風頭正盛。一年內連拿五個重量級賽事冠軍的火爆成績,使其被廣告主青睞有加。僅在此次S8比賽中,RNG戰隊就擁有包括奔馳、惠普等11個品牌贊助商,一度被市場估值為20億。這對於早年的LPL戰隊來講簡直是天方夜譚。

 

根據艾瑞數據相關報告顯示,直至近兩年,電子競技才真正在中國變成一場「全民運動」——2016年,中國電競整體用戶規模達到1.7億,2017年同比增長104.9%。

 

也就是在2015年,中國的LOL產業一改早年的「窮酸」,開始迎接大批資本的到來,俱樂部也終於不再靠「富二代燒錢」支撐。華碩ROG、滔搏運動以及B站等品牌紛紛入場投資。俱樂部開始實現融資:LGD完成3000萬A輪融資、VG完成A輪5000萬融資、S8比賽中的三號種子戰隊EDG更是完成近億元Pre-A輪融資。鯨準洞見的數據顯示,2016年,整個電競行業的融資增長了195%。

 

中國俱樂部之財大氣粗,用一個直觀的例子說明便是:S4比賽的總冠軍,韓國隊SSW的五位成員,被中國俱樂部用千萬價格全部買下。

 

而除了打比賽這一條出路外,進入日漸火爆的直播行業也是許多職業選手退役後的首要選擇。李曉峰的「嫡系」戰隊,曾為中國拿到第一個世界級賽事冠軍的WE前隊長若風,在巔峰時選擇退役,如今,他在熊貓直播上的訂閱量已達到470萬。

 

英雄聯盟s8半決賽時,虎牙線下觀賽為中國電競發聲。(網絡圖)

但世上總沒有長久不衰之事,直播正日漸退熱,而在王者榮耀、守望先鋒等遊戲的衝擊之下,英雄聯盟這款遊戲也似乎迎來了它的「中年危機」。

 

SuperData數據顯示,LOL在2018年盈利同比下降21%。投資者在詢問,這款遊戲還能撐多久,而從S1一路等到如今的中國觀眾們,則或許在詢問:到這款遊戲徹底消失之前,我們還能不能等到一個世界冠軍?

 

在賽事直播結束之時,孫亞龍在直播間內動情地評價道:「IG拯救了中國英雄聯盟。」

 

商業角度之外,IG奪冠後,叫獸易小星一條轉發數萬的微博或許能為這句話加上一條註解:「為什麼你會聽見年輕人的歡呼?因為這是他們不被理解的少年與現在,在此刻得到了正名。」

不想錯過我們的推送?星標加起來、置頂起來~~掃描上方二維碼→進入公眾號→點擊右上角→點擊「設為星標」或「置頂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從IG封神到電擊楊神:35年的「網癮戰爭」還要持續多久?
    那幾個打遊戲的少年,也一下子從不務正業的問題少年變成了「亞運冠軍」,可以身披國旗,成了國家體育精神的一種象徵。贏了冠軍,身家千萬,還可以代表國家出徵,這才是真正的名利雙收。打遊戲打成這樣,這得讓多少天天教育孩子,長大了要進事業單位、考公務員的父母,感到臉上火辣辣的疼啊?但與此同時,關於電子遊戲的爭議仍不絕於耳。
  • 楊永信稱電擊戒網癮系治病救人 沒關門因政府支持
    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在裡面過著軍事化管理的生活,接受「電擊治療」。  在此前媒體諸多報導中,網戒中心被稱為「集中營」,網戒中心創辦人楊永信被稱為「惡魔」。2009年,衛生部一紙禁令,叫停了「電休克治療」方法。但7年過去了,楊永信和他的網戒中心並未停歇,仍有少年被源源不斷送到這裡,成為網戒中心的「病人」。網戒中心把「電休克治療」改為「低頻脈衝電子治療」。
  • 進入「戒網癮學校」的孩子現在如何?兩點建議,解決孩子網癮問題
    「網癮少年」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也有很多家庭的家長都在為自家的「網癮少年」發愁。孩子「網癮」嚴重後,家長直接面臨的問題就是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孩子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打遊戲上,哪還有時間學習。面對孩子「網癮」嚴重的狀況,許多家長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急的亂轉。
  • 18歲男孩被送去「戒網癮」兩天後死亡?母親:很後悔
    2017年8月3日,小兒子李傲因為「常泡網吧」,去「合肥正能青少年特訓學校」「戒網癮」,兩天後死亡。經調查發現,李傲死前曾遭「戒網癮」學校教官「關禁閉」。其間,他們銬住李傲雙手,不讓他休息,限制他進食、飲水並毆打他。
  • IG奪冠,楊永信未死,一代網癮少年何去何從?
    那是屬於他的,初代「網癮少年」的青春。在這之前,這樣的「網癮戒療中心」已經存世多年。擅長使用電擊等強制手段「治療網癮少年」的楊永信,被無數家長尊為「救世主」,而他的「戒療中心」就是教堂。(「戒除網癮」的電擊治療)
  • 粵東留守兄弟:從網癮少年逆襲成世界冠軍
    弟弟張志斌在日記裡寫下,這是他從網癮少年到世界冠軍的心路歷程。2017年10月,在阿聯阿布達比舉行的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來自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的張志斌奪得塑料模具工程的金牌,上一屆他的哥哥張志坤也為中國隊奪得金牌,他們也成為名副其實的「工匠」金牌兄弟。張志坤、張志斌是一對來自廣東揭陽普寧的農家兄弟。
  • 小醒目爆料Mlxg曾被送去戒網癮,網友:一看就知道失敗了!
    然而Mlxg的職業生涯路並不容易,近日,新京報旗下欄目《我們》關於4AM戰隊的一則紀錄片中,4AM的小醒目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爆料稱:RNG打野選手小時候就曾被送到戒網癮的地方。很明顯,小醒目說的不會是Karsa,那就是Mlxg了。相信不少玩家都知道,小醒目也是從英雄聯盟職業選手轉變為絕地求生職業選手的。因此,作為前LOL選手的他對Mlxg被戒網癮一事有所耳聞也是正常的。
  • iG奪冠,「網癮少年」終於從上一代嫌棄的目光裡,昂起了頭
    iG 前隊員笑笑曾悲傷地說:我這輩子最遺憾沒有拿過冠軍,讓我放棄眼前的一切,我只要有 50% 的冠軍,我都會去拼。哪怕我以後去洗碗,少活幾十年,我都願意。前天晚上,這段失意的歷史,終於被徹底改寫!遊戲,一直以來都被主流輿論視為「電子海洛因」,沉迷遊戲的少年們,更是家長老師口中的問題少年。
  • 男孩在戒網癮學校2天骨折3處,教官:自己摔的,監控維修斷網
    近日一則新聞引發關注,湖南湘潭,王爸爸為讓14歲兒子戒網癮,將他送到湘潭勵錚素質教育學校,2天後男孩身上3處骨折。男孩稱,教官用格鬥方式將自己摔出去導致腿斷;教官則稱男生是絆到同學自己摔傷,而學校多處監控因維修斷網。
  • 變相「戒網癮」,電競勸退業務出現,模擬職業聯賽超9成青少年被勸退
    電競勸退業務出現,模擬職業聯賽勸退9成青少年 針對這種情況,一些隨之衍生出來的新興行業也是步入到了我們的眼帘。 電療戒網癮成為過去式 看到這裡可能不少人都會想到前些年那些所謂的「電療」治網癮機構,相較於那些暴力戒網癮的行為,顯然這個電競勸退事務所存在是要更加合理一些。之前可能很多人青少年因為自制力不足成為了「網癮少年」,但這並不能成為家長送羊入虎口的理由。
  • 網癮少年到世界冠軍,普寧兩兄弟的逆襲之路
    弟弟張志斌在日記裡寫下,這是他從網癮少年到世界冠軍的心路歷程。靠著日復一日的堅持,張志坤在2015年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的數控銑項目中,以絕對優勢拿下了冠軍。年僅23歲的他,也因此成為最年輕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弟弟張志斌入學時,哥哥張志坤已經在省、市級的比賽中嶄露頭角了。
  • 不打不罵不電擊,這招助孩子愉快戒「網癮」
    以下是關於幫助孩子戒除「網癮、遊戲癮」,行之有效的建議。首先家長首先自己就別沉迷。有的80、90後的父母,尤其是父親,自己就是遊戲迷,由此誕生了一批「遊戲寡婦」。他們的孩子如果「耳濡目染」沉迷網遊,那也就不奇怪了。還有的家長自己不沉迷,但為了省事,孩子小時候哭鬧就丟個手機給他/她玩,長此下去,孩子慢慢有了「網癮」。
  • 用PC管打、喝菸灰水,暴力「戒網癮」學校為何屢禁不絕|長城評論
    豫章書院倒掉之後,「豫章書院式戒網癮」依然有市場,根本原因是,解決一個豫章書院或是多少個類似的培訓機構,並沒有解決那些「問題孩子」家長們的需求:孩子網癮需要戒、叛逆性格需要矯正、厭學逃學症需要治……正是這些家長需求,決定了「戒網癮」或叫「素質教育培訓」市場的繼續存在。
  • 理想禁區:他們想要治療的從來不是什麼網癮,而是不聽話!
    說到治療網癮,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楊永信電療法。只要你不聽話,嗯哼,電擊了解一下!然而,在我們這部《理想禁區》是怎麼治療網癮的呢? 畫面一轉,便是男主黎響從一個密閉幽暗的房子中醒來,身邊還有3位同齡的陌生少年。
  • 戒網癮學校成父母「新寄託」:戀愛、性取向有問題,統統送去改造
    最近,「戒網癮學校」這個詞重回公眾視野。在B站,up主 @溫柔JUNZ 發布了一條資料詳實的視頻,揭露了一個埋藏在隱秘角落的可怕真相:直到現在,全國各地依然有無數戒網癮學校,他們假冒警察,將孩子強行帶走,而孩子的家長知情且默許。
  • 看「網癮少年」打電競遊戲,有什麼好?
    但勝負之外,我們看到那些曾經被視作網癮少年的選手們,在聚光燈下為夢想而戰的影子。臨近10月31日深夜,又一年英雄聯盟的S賽結束了。兩年前,iG戰隊的名字被不少人捕捉,去年,輪到了FPX。今年,中國戰隊三連冠的美夢消散。隨著來自韓國賽區的DWG戰隊以3:1戰勝來自中國大陸賽區的SN戰隊奪得冠軍,2020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落下了帷幕。
  • 14歲男孩被父親送進戒網癮學校,第二天就被打斷腿,回應令人迷惑
    導讀:楊永信依然逍遙法外,戒網癮學校重出江湖?14歲男孩戒網癮打斷腿。楊永信已經很少出現在新聞中了,但是江湖中並不缺少他的影子。更令人悲傷的是,戒網癮學校並沒有完全消失,仍然在一些地方以某種形式存在著,並且竟然還有父母願意將孩子送到這樣的學校裡。在湖南省湘潭市,就有一家這樣的戒網癮學校。據悉,一名只有14歲的小男孩被父親送到了這所學校內,第二天就發生了悲劇,孩子的腿被打骨折。
  • 《理想禁區》網癮少年的絕望之地,看完忍不住放下手機瑟瑟發抖
    《理想禁區》原型漫畫《網癮禁區》改編而成,據說是中日合作的動漫,但貌似大頭還是繪夢,日方接的外包,有中日配音不同的版本。還有一種說法,故事的原型就是之前轟動一時的楊勇信事件改編的,題材新穎畫風和配音也還不錯。故事發生在一所全封閉式的戒網所,主線圍繞一個天天沉迷打遊戲的廢材少年。
  • 網癮少年的背後推手
    一般我們提到「癮」字都不會單獨出現,比如毒癮吶,菸癮吶,酒癮吶,還有網癮吶。這些個負面詞彙,往往表現為對於某一事物的過度沉迷,無法自拔。在諮詢當中我更願意把它稱作一種難以自拔的高濃度興趣。反映在青少年身上除了對網路遊戲的沉迷。還表現在不自主的長時間強迫性地使用網絡,比如手機不離手,抓緊一切時間刷手機,上個廁所都拿著手機好久不出來。
  • 冠軍男生要做女孩被送戒網癮學校後「消失」 該校曾因打學生致殘被...
    他曾代表學校參加亞洲機器人錦標賽拿下冠軍、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賽(NOI)一等獎得主。當他有這個想法後,一切都被顛覆。記者通過調查發現,「中國戒網癮第一人」陶宏開曾任涉事「宏開系」行為矯正機構名譽校長,該機構還曾有案底毆打學生長達6個月致十級傷殘的案底。張小乾的朋友們懷疑,他目前仍被關在宏開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