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禁區:他們想要治療的從來不是什麼網癮,而是不聽話!

2021-01-19 騰訊網

因為群裡有孩子提出想看《理想的禁區》,讓我突然想起,這不是我老早前就想推薦的嗎?怎麼,怎麼就被壓箱底給忘了呢?安排,馬上安排!

《理想禁區》原名《網 癮 禁 區》,改編自李曉楠原作漫畫,動畫由繪夢製作。由於內容太過真實,目前已下架。

說到治療網癮,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楊永信電療法。只要你不聽話,嗯哼,電擊了解一下!然而,在我們這部《理想禁區》是怎麼治療網癮的呢?

看到過共青團團說過這樣一句話:暴力治療不了網癮,但能徹底摧毀孩子!

《理想禁區》講述的是:男主黎響因為沉迷網絡荒廢了學業,被媽媽強行(被麻醉)送入「育才精英再教育學校」進行為期1年的治療,無探視權、無外出權、直到18歲。殊不知,這裡只是打著教育學子的旗號,做的卻是比楊永信、豫章書院還要狠的,充滿著暴力與絕望的監獄!

故事開篇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作為開始,但背景卻是一群孩子坐在網吧酣暢淋漓玩著遊戲的場景。畫面一轉,便是男主黎響從一個密閉幽暗的房子中醒來,身邊還有3位同齡的陌生少年。

作為資深網癮少年,看到這種場景第一反應居然不是害怕,而是一臉興奮。以為自己領到某個野區任務,四人組隊一起刷boss呢?

騷年,我看你骨骼驚奇,戰士了解一下!

就連隨後到來的教官和美女校長,男主也還在感嘆,這是他們要刷的boss。

初生牛犢不怕虎,對於校長的自報家門,囂張的少年並不買帳,並自稱自己是十幾萬人公會的會長,自己分分鐘能叫很多人砍洗他們!

騷年,在成年人面前猖狂,是要挨打滴呀!果然,看到這個校長「微微一笑」,我就知道事情不簡單!

是的。挑頭的那位被教官一拳幹翻在地,如果不是校長一句「不能打臉,他父母下個月回來探視」,估計臉就廢了。但也難逃被教官用警棍在看不見的地方進行發洩!

所以說,為什麼家長會覺得孩子送到戒網癮的地方後,孩子變得聽話了。那是因為,被「打」怕了!

在教官對出頭的孩子進行「愛的教育」後,男主終於意識到自己所處環境,因為下一個被爆頭狂扇的就是他自己!

被教官 暴 打 以及得知自己被母親拋棄後的真相,男主一臉挫樣的來到了天台準備 自 殺。但是被突然出現的男二孟進一頓嘴炮,被收為小跟班(gou),條件是——

看看男主的小眼神,別說,男主還就同意了。也正是因為這一次與男二的相遇,男主開啟了從慫貨到黑化到逆襲之路!

相關焦點

  • 網癮題材的《理想禁區》,是中國動畫從0到1的突破
    為了幫助這些得病的少男少女,做回自尊自信、自重自愛、自強自立的好學生,社會上出現了一種專治網癮的民間教育機構——網癮學校,為他們正確地成長,加油助力。」伴隨著超現實主義風格的動畫畫面,這段來自《理想禁區》開頭的旁白,直接了當地指出了這部動畫作品所希望討論的主題。
  • 全網禁播動畫《理想禁區》,網癮少年為自由衝破牢籠!
    今天要說的是一部很少很少人看過的暗黑系國產動畫《理想禁區》,原來國漫也可以做到這種程度!也不知道這篇文章會不會被河蟹。《理想禁區》改編自作者李曉楠創作的漫畫《網癮禁區》,講述的是網癮少年黎響因為沉迷網路遊戲,被扔進了暗無天日的網癮戒除學校,無論是黎響暗戀的女孩羅織,還是時常跟他對著幹的富二代孟進,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理想禁區》網癮少年的絕望之地,看完忍不住放下手機瑟瑟發抖
    《理想禁區》原型漫畫《網癮禁區》改編而成,據說是中日合作的動漫,但貌似大頭還是繪夢,日方接的外包,有中日配音不同的版本。還有一種說法,故事的原型就是之前轟動一時的楊勇信事件改編的,題材新穎畫風和配音也還不錯。故事發生在一所全封閉式的戒網所,主線圍繞一個天天沉迷打遊戲的廢材少年。
  • 理想禁區:突破的意義遠大於關於作品質量的討論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人,都並不需要那些將惡意和推脫包裝成「還不都是為你好」的「用心良苦」。動畫《理想禁區》(EVIL OR LIVE)改編自李曉楠原作的同名網絡漫畫,動畫由上海繪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製作。中國網絡版於2017年10月10日起每周二版權網站更新國語版,10月17日更新日語版。男主黎響在初中時曾經是田徑隊的主力。
  • 網癮、校暴、母子反目,這部現實題材動畫真的不要太逆天!
    今天影哥想給大家安利一部正在更新的動畫,「戒網癮」機構中類似的情節在這部極具現實意義的動漫中正在發生,甚至揭露地更赤裸裸。《 理想禁區 》這部熱播的國產動畫,最近不僅熱度高且話題討論度也非常足,原因就在於這部動畫做出了新的現實主義嘗試,講述了戒網癮學校中的殘酷故事。《理想禁區》改編自李曉楠的同名漫畫。
  • 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動畫版豫章書院《理想禁區》
    這時打著糾正陋習,幫助孩子戒掉網癮,用卑劣手段迷惑家長達到自身貪婪目的的學校誕生了,他們有著各種各樣的名字,有的掛名輔導機構;有的掛名於學校;有的稱呼自己為書院,他們是自由的牢籠,是暴力的樂園,是理想的禁區。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孩子被送到「戒網癮」機構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時沒有一位「家長」可以置身事外。
  • 《理想禁區》:一部反映了真實事件的動漫,你看過嗎?
    這部漫畫,相信看過的人並不多,他就是《理想禁區》,是一部以漫畫《網癮禁區》為原型改變的動畫作品,這部動漫一經上印的時候,便受到了廣大動漫迷的歡迎,故事講述的少年黎響因為沉迷網絡,被自己的家人送進結網學校的故事,當然,身為網癮少年的他,根本接受不了沒有網絡的日子,於是就在裡面結實了孟進,然後兩人為了逃離戒網癮學院而發生的事情。
  • 盤點懸疑動畫之理想禁區,網友:看一眼就忍不住還想看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懸疑動畫之理想禁區,網友:看一眼就忍不住還想看,下面一起和小編看一下這部電影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理想禁區本片內容簡介:動畫《理想禁區》改編自騰訊動漫獨家連載的同名漫畫,作者李曉楠。 故事發生在一個全封閉的「學校」中,由男主角黎響的視角展開。黎響本是一個虛度人生的少年,說是廢柴也不為過。
  • 不要再說國漫一無是處了,《理想禁區》打破你的思維認知
    不要再說國漫一無是處了,《理想禁區》打破你的思維認知說起國產動漫,相信許多小夥伴的第一認知,應該是國產動漫局面非常的尷尬,因為國產動漫始終停滯不前,雖然湧現出來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但是仍然是處在一個不進則退的環境當中,其實國產動漫還是有非常優秀的作品的,只是由於大環境的影響,所以才會一直處境非常的尷尬
  • 14歲男孩在「戒網癮」學校被打到骨折:涉事學校曾被禁止招生
    「是什麼讓你肆無忌憚?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 日前,有一名家長在網上爆料,聲稱自己的孩子在一處戒網癮機構內被人打到骨折。
  • IG奪冠,楊永信未死,一代網癮少年何去何從?
    2007年,教育部等八部委聯合推行了只針對未成年人的防沉迷系統,定義了「健康」(3小時以內)、「疲勞」(3-5小時)、「不健康」(5小時)的遊戲時間。然而,喜歡一刀切的中國家長們,從來不覺得遊戲「健康」。
  • 這部動漫憑什麼讓中外網友瘋狂點讚,因為不是批評戒網癮
    《理想禁區》是一部由騰訊動漫裡頭的同名漫畫進行改編的動漫作品,從一開始就受到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因為本身漫畫的劇情就十分精彩,加上精良的動畫製作,讓人感受到裡面的角色仿佛栩栩如生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同時他們呈現給我們更好的觀影感受。
  • 網癮問題專家談:預防重於治療 母親教育是關鍵
    暢佔亭表示,青少年之所以會有網癮,主要在於現在的孩子相對來講比較可憐,他們可能面臨著玩伴少,父母忙著工作無暇顧及等問題。他們每天需要做的可能就是上學,沒有興趣愛好是孩子染上網癮的最大成因。「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智慧型手機和網絡的普及,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可能性非常的大,因為他們沒有其他興趣愛好呀」暢佔亭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
  • 漫畫《理想禁區》完結:未知的前方
    故事到這裡結束了,每個人都回到了各自的生活,雖然沒有交代如何解決網癮少年的問題:育才倒閉了,其他的學生要麼被送進更殘酷的網癮學校,要麼混吃等死。他們與黎響等人的命運相比,卻是現實中大多數網癮少年的現狀。
  • 「不聽話」標籤不要隨便貼!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你沒有說對話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正在收拾餐桌的我聽到母親的這一聲怒吼疑惑不已。當時我手拿著碗筷,本能地往客廳回頭一看。只見母親正一隻手叉腰,另一隻手指著影子繼續大聲呵斥:「你怎麼就是不聽話?」「我不要聽,我不要聽!」影子用雙手捂住雙耳,不斷搖頭,表現出很痛苦的樣子。
  • 18歲男孩被送去「戒網癮」兩天後死亡?母親:很後悔
    劉麗告訴北青報記者,儘管維持原判,但他們夫妻將繼續申訴。「孩子一條命沒有了,但他們卻只判了十幾年,判的輕了。」針對該「戒網癮」學校的情況,北青報記者將進一步進行追蹤調查。對話母親很後悔送孩子去戒網癮學校北青報:送李傲去戒網癮學校之前是什麼狀態?劉麗:不念書,喜歡上網玩遊戲,有時候能在網吧待好幾天,吃住都在那裡,手機也經常關機。
  • 熊玲:網癮的心理動力學分析
    網癮的表象,是孩子在追求新鮮、刺激,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創造性,而本質上是在逃避內心的空虛與孤獨,滿足他們的依賴需要。 網癮現象,人們看到的是孩子不思進取、意志消沉,看不到的是孩子的自主性、創造性的潛能,以及他們攻擊性的壓抑。網癮的孩子,是本可以成為卓越的人,可惜暫時只能算虛擬世界的卓越者。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暴力不能解決問題
    在教養孩子這一條路上,父母遇到過不少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其中最為讓父母頭痛的就是孩子不聽話的問題。小編甚至聽到有父母調侃: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打一頓就好!小編聽到以後只覺得哭笑不得,現在的孩子真的是一個比一個精明,跟爸爸媽媽鬥智鬥勇,有時候真是故意跟爸爸媽媽作對。
  • 楊永信稱電擊戒網癮系治病救人 沒關門因政府支持
    他說不清自己到底在扮演什麼角色,「像醫生,也像教育家,我本來想考師範當老師的,後來陰差陽錯當了醫生。」他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什麼問題,認為自己是在治病救人。  「13號治療室」  高楊說,「現在假期,很多家長希望趁著這個時候送孩子來治療,床位已經滿了。」
  • 進入「戒網癮學校」的孩子現在如何?兩點建議,解決孩子網癮問題
    「網癮少年」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也有很多家庭的家長都在為自家的「網癮少年」發愁。孩子「網癮」嚴重後,家長直接面臨的問題就是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孩子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打遊戲上,哪還有時間學習。面對孩子「網癮」嚴重的狀況,許多家長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急的亂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