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臺」合作前路坎坷,美豬只是第一步

2020-12-15 每天十點港澳臺

導讀:根據媒體報導,對於開放美國豬肉進入臺灣市場,陸委會副主委林祖嘉對此表示,這只是美臺貿易跨出的第一步,在馬英九執政期間,相比美韓之間自由貿易協定,臺灣有很多短期內解決不了的自由開放阻礙,因此林祖嘉認為雙方真正會談之後,最少需要走5-6年或者更長時間的路,而開放美豬則只是第一步。

本月14日,臺北市中山區舉行的「兩岸現狀下臺灣的方向與發展」研討會上進行了兩岸關係,兩岸和平和美豬進口與美臺貿易有關演講。林祖嘉回憶表示,在曾經開放美牛時,要先要經過專家會議,然後與業者進行交流溝通,接著把相關文件遞呈「立法機構」審議,之後再進行公聽會等複雜程序,在沒有任何問題後,才能實施此政策。確認有安全許可,牛肉和豬肉分離,禁止內臟及強制標本之後才能進入臺灣市場。

而此次開放美豬並沒有經過開放美牛時所走程序,是蔡英文自行決斷後便開始實施。對此,林祖嘉表示,這違反了民主程序,雖然民進黨最後在巨大社會輿論壓力之下,才呈遞「立法機構」審議。但他們忽略了公開美牛和公開美豬之間重要差距,臺灣每人一年食用6千克牛肉,豬肉食用量卻高達36千克,內臟更是每天都在食用,而且內臟瘦肉精含量要比其他部位多很多,公開美牛與公開美豬雖然要經過類似程序,但對臺灣民眾影響卻是有天壤之別。

從產業面來講,林祖嘉提出,臺灣本土的豬肉產業大概有750億新臺幣的產值,引進美國豬肉後,每年將會有150億以上虧損,這對臺灣本土豬產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假如後續臺美雙方籤訂「自由貿易協定」,取消了關稅,無疑是給已經不堪重負的臺灣豬產業雪上加霜。

近日美方要與臺灣進行「經貿夥伴對話」,而美方參加的人員主要是國務院政客,臺灣則以經濟部人員為主。

美國要想真正與臺灣進行貿易談判,談判的應該是談判代表而不是國務院人員,所以臺灣經濟部代表只是去與美方國務院的政客會談健康與科技領域有關問題,而「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還需要走很長一段路。同時林祖嘉提到,美韓自由貿易協定雙方談了五年以上,而美方對於某些方面需求又比較多,臺灣在這些問題上還存在很多障礙,需要要很長時間來解決。

編輯丨堅果 審稿丨悠悠

免責聲明:本文由《每天十點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中評社

相關焦點

  • 蔡英文以萊豬換「臺美雙邊貿易協定」,只是畫餅充飢
    自從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指出在美國疫情與經濟改善前,不會跟任何國家和地區籤署任何新貿易協議,在臺灣立刻掀起軒然大波,認為民進黨當局欺騙民眾,主動進口萊豬取悅美國,以為可以換到「臺美雙邊貿易協定」(BTA),結果卻是一場空。
  • 開放美豬還川普人情,蔡英文媚美賣臺能挺多久?
    ▲2016年,大批豬農就曾上街抗議美豬進臺一事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PA)會談已停開三年,雖然臺灣方面以美方人力、美中貿易談判、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種理由解釋,但TIFA會談因美豬美牛卡住並非秘密。熟悉臺美經貿的臺官員說,美國貿易代表署話說得很明白,不開放美豬牛進口,一切免談。
  • 美官員:否認美臺將籤自貿協定 臺媒:讓外界清楚了解臺美關係虛與實
    早在去年12月,美國眾議院就有160名眾議員聯名致函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呼籲啟動美臺FTA談判,為美國創造就業機會,同時闡明美國對臺以及區域的安全承諾。7月30日,一向親臺的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賈德納也致函萊特希澤,促其展開美臺之間的FTA談判,深化與臺灣的經貿關係,還聲稱希望在本屆國會議員任期結束前(2021年1月3日)看到美臺籤署自貿協定。
  • 美官員否認美臺將籤自貿協定,臺媒:讓外界清楚了解臺美關係虛與實
    早在去年12月,美國眾議院就有160名眾議員聯名致函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呼籲啟動美臺FTA談判,為美國創造就業機會,同時闡明美國對臺以及區域的安全承諾。7月30日,一向親臺的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賈德納也致函萊特希澤,促其展開美臺之間的FTA談判,深化與臺灣的經貿關係,還聲稱希望在本屆國會議員任期結束前(2021年1月3日)看到美臺籤署自貿協定。
  • 開放美豬美牛能換得臺美籤訂FTA?
    ,為了強化臺美關係,蔡英文已宣布明年1月1日開放美豬美牛進口臺灣換自貿協議(FTA),然而這個已經卡關多年的問題,是否能夠因一個美國部長訪臺,就打開關節,恐怕還有得等。  一、臺美籤定FTA對臺灣畜牧產業的影響  2016年美國總統川普當選前,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極力推動「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擴大運作,試圖達到建構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模式,同時美國在TPP扮演重要的角色,主要目的為因應其全球戰略考慮,希望在亞洲經濟體中有著舉足輕重的霸權地位;另一方面,中國大陸經濟上升漸漸影響到美國主導地位
  • 「卑躬屈膝」的民進黨當局用美豬換來了什麼?
    蔡英文宣布鬆綁美豬牛進口時,並沒提到美方的具體承諾,僅表示希望下一階段能與美國全面提升雙方經貿關係。島內輿論質疑,民進黨當局在未獲美方具體承諾及臺灣內部共識前,就在關鍵談判議題上棄守,有違常理。蔡英文日前邀民進黨「立委」餐敘,討論擴大美豬、美牛開放議題。
  • 臺美經濟對話、美神秘高官訪臺皆是作秀?唯有「秋鬥」動真格
    有臺媒大肆渲染稱,機上所載之人為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哈斯佩爾,他預計在臺灣停留3天,由美國在臺協會(AIT)負責接待。 而有的臺媒又報導稱,機上所載之人是美國海軍亞太情報總指揮官史達德曼,而非美中情局局長,其此番到臺是為了加強臺美雙方的「印太戰略」布局,同時視察情報資產,預計24日晚離開臺灣。
  • 美豬將實現臺灣「國際地位」?國民黨:恐怕只是一場空!
    文丨研析 審丨南絮根據臺灣報導稱,日前、蔡英文宣布開放「美豬,美牛」進口臺灣,至今年以來,臺灣民進黨當局就一直不斷的「搞事情」,想要通過某種庇護來謀取臺灣地區「獨立」,所以緊跟美國身後,抱緊美國的大腿,但事實真的像民進黨當局所想的那樣美好嗎
  • ...讓大家吃到美豬」PK「帶頭吃美豬」 臺灣高官為「美豬」集體內訌?
    圖源:臺媒    【華夏經緯網綜合臺媒報導】蔡英文宣布開放萊劑美豬、全齡美牛進口,引發食安疑慮,臺「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接受訪問時強調,美豬可以換取國際地位,願意帶頭吃美豬,但是各部會爭相表示不會讓學童等吃到美豬
  • 美豬換FTA?臺當局宣布開放之時便已失去談判籌碼
    民進黨當局強熱勢宣布明年元旦起開放進口含瘦肉精美豬,在島內引發反對浪潮,而民進黨當局逼民眾吃下「毒豬」,是否有望促成美臺FTA呢?臺灣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蔡東傑對此表示「機會渺茫」,當臺灣宣布開放之時,「就已放棄談判籌碼」。
  • 國民黨反「美豬」不反美,這次弄巧成拙了嗎?
    蔡英文當局忽然自己替越加熱絡的所謂「臺美」關係降溫,被解讀為,一是兩岸關係持續緊張,解放軍軍機繞臺已成常態任務。蔡當局小心翼翼,防止火上澆油擦槍走火。10日這天,蔡英文講話中說,有決心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雖然依然拒不承認兩岸合作的基礎,依然重彈「不設前提」的老調,但至少沒有在公開場合進一步僵化兩岸關係。
  • 這個我慧:瘦肉精美豬美牛入臺,蔡英文又送川普「大禮」!
    美豬因為大規模飼養,價格比臺豬便宜,只要一開放,就算消費者不買,也會化為各種加工品,以無法被察覺的方式進入餐飲業、夜市等等。到了那個時候,臺灣人到夜市買個炸豬排是不是都要先問問,你家炸的是美豬還是臺豬?
  • 蔡英文宣布開放美豬、美牛進口,馬英九狠批:卑躬屈膝
    她還稱,「我們過去也曾反對美豬美牛進口」,但「現在時空環境已經改變,開放美豬美牛可以同步促進臺美關係的推進」云云。蔡英文稱,已責成相關部門訂定進口豬肉萊克多巴胺(瘦肉精)安全的容許值,放寬30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
  • 國民黨智庫質疑 美豬能換得臺美FTA嗎?
    臺灣政策研究基金會召集人林祖嘉14日在「開放美豬能換得臺美FTA嗎?」記者會上強調,如果未來在臺灣美豬的銷量如同韓國衝到20%至30%,養豬農每年農損將達150億新臺幣以上;另談判臺美FTA或BTA,臺灣將面對服務業的開放,美國可以來臺設醫院,律師及會計師可以來臺執業,臺灣備好了嗎?民進黨當局是否會事先充分和人民溝通?
  • 美豬美牛來了,臺名嘴陳揮文聲稱:國民黨的上上策是幫蔡英文講話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宣布明年將開放美豬美牛進口,臺「衛福部長」陳時中加碼表示,目前規劃開放「全豬」進口,中國國民黨為此揚言發動豬農遊行抗議活動。島內資深媒體人陳揮文卻表示,國民黨的上上策,是幫蔡英文講話。
  • 臺中市長當面拒絕「萊豬」,美「駐臺」官員當場愣住
    雙方在進行簡單的寒暄過後,盧秀燕在對其致歡迎辭中突然提到,臺灣民眾對於進口萊豬始終存有疑慮,並表達出了反對萊豬進口的態度。顯然,這讓「AIT」和在場官員十分錯愕,紛紛向市府人員低聲交談。與此同時,聽得懂中文的工作人員也跑到酈英傑身邊,向其轉述了盧秀燕的態度。酈英傑聽完後,則是盯著手上資料,不動聲色。
  • 「美臺關係」,如此緊密?
    在18日的一個討論會上,共和黨議員圖米聲稱,美國應該深化與臺灣的關係,籤署「自由貿易協定」,「雙方定期進行高層互訪」,以及邀請蔡英文赴美訪問等,這些言論無疑都將比對臺軍售更能觸及中方主權底線。Tommy不只是要傳達右翼勢力的意圖,他還想藉此給民主黨製造麻煩。至於圖米的言論,臺外事部門絲毫不敢提及蔡英文訪美的可能性。
  • 藍綠為美豬美牛吵翻天,在臺美國人稱:不會吃美豬,美農場可怕
    蔡英文當局明年將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引發爭議,藍綠陣營甚至為此事吵翻天。民眾認為,美豬腥味較重,不好吃。在臺的美國人的畢靜翰則直言,臺灣的豬肉比較好吃,他自己不會吃美豬。他直言,「我是很後來才知道,美國的農場都在幹什麼,吃了那麼多年的美豬,光想就捏了一把冷汗。」不過,凌晨在臺北的街上看到送死豬的小卡車跑來跑去,豬在鉤子上晃來晃去,也有點雞皮疙瘩。畢靜翰表示,臺灣要開始進口美國豬肉,他覺得進口這事也沒問題,但是他自己不會吃。而讓他比較感到擔憂的是,他一直以來在臺灣,老實講,不是很信任攤販、餐館的標籤。
  • 美臺「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簡介
    在今年6月1日美臺日在聯合慶祝「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成立5周年對外聲明稿上增加了所謂向「臺灣學習」的內容。此外,「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委員會表示,從2020年6月起,美臺日三方成立「GCTF校友網絡」建立並擴大曆屆參與者的人脈網絡,並規劃各式校友活動。
  • 民進黨對美卑微國民黨鬥志漲 萊豬大戰加劇臺政壇混亂
    臺「行政院長」蘇貞昌12月1日赴「立法院」接受施政總質詢,雖然未重陷上周五被丟豬內臟的慘境,但也遭遇藍營「立委」輪番上陣、咄咄逼人的質問。正如國民黨「立委」蔣萬安當天所說:「歐盟、對岸、俄羅斯至今就是不進口萊豬,至今也未被告上WTO……為什麼臺灣做不到?」由進口萊豬引發的類似「臺灣是不是美國次等殖民地」的廣泛民怨,已經不是蘇貞昌一句「美國航天員都吃萊豬」的神回應可以敷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