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顫抖是帕金森病最常見、最具標誌性的一種症狀,然而並非所有的帕金森病患者都會出現肢體顫抖。
震顫分為以下幾種:
靜止性震顫,指的是病人在安靜狀態或全身肌肉放鬆時出現,表現更明顯。常見於基底節病變,主要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疊加症候群等疾病。
姿勢性震顫,一般是指患者長時間維持一定的姿勢,出現的震顫,在運動及休息的時候消失,比靜止性震顫細而快。常見於酒精或藥物戒斷、甲狀腺疾病、低血糖等疾病。
意向性震顫,主要是在有目的的運動中或者將要達到目標的時候震顫明顯,靜止的時候不出現震顫。常見於小腦疾病。
帕金森病的最常見首發症狀就是靜止性震顫,多開始於一側上肢遠端,靜止時出現或明顯,隨意運動時減輕或停止,緊張時加劇,睡眠後消失,可見肢體不自主抖動,呈「搓丸樣動作」,但是帕金森病不僅僅有震顫,而有震顫的也不一定都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中關於核心運動症狀的標準,其中必備的條件是運動遲緩,而靜止性震顫和肌強直2項中需要有1項,少數患者,特別是70歲以後發病的患者,可不出現震顫。
運動遲緩主要是患者出現隨意動作減少,因為肌張力增高、姿勢反射障礙等出現始動困難和運動遲緩,具體患者會出現走路不擺臂、轉身困難、翻身、穿衣困難、面具臉、寫字變小等。
肌強直則主要是患者在放鬆的體位時,四肢和頸部等主要關節的被動運動緩慢,出現「鉛管樣強直」。
因為帕金森病確實很容易出現震顫,所以很多人會對帕金森病產生一些誤解,將這種「抖動」和帕金森病劃等號,然而疾病的表現是複雜的,具體的診斷往往需要詳細的分析症狀和體徵,了解具體的發生機制,才能正確的診斷疾病。唯有正確的診斷,我們才能尋找到正確合理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