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你能想到什麼? 吃粽子、賽龍舟還是佩香包...

2020-12-16 川北在線網

端午節你能想到什麼? 吃粽子、賽龍舟還是佩香包.....

時間:2020-06-25 10: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你能想到什麼? 吃粽子、賽龍舟還是佩香包..... 1.掛艾草、菖蒲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

  原標題:端午節你能想到什麼? 吃粽子、賽龍舟還是佩香包.....

  1.掛艾草、菖蒲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伸為「蒲劍」,可以斬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2.喝雄黃因端午節後各種蟲類,開始活躍起來,瘟疫漸多,雄黃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傳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黃酒之後,差點現出蛇形,所以民眾則起而仿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3.吃粽子因屈原投江,民眾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用竹筒裝好米食投入江中,後來演變成用竹子、竹葉包好投入江裡餵魚、蝦。

  4.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5.划龍船競賽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現代則為一種表現團隊精神的 活動,而且舉辦划龍船比賽,近年來有逐漸發展成國際邀請賽的情形。龍船比賽會讓外國友人喜歡的原因:它是一種有別於國外盛行的獨木舟或八人式的划船,而是一種需要更多默契的力與美的運動。

  6.佩香袋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的習俗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還有哪些?
    如果要問大家端午節有哪些習俗,你知道嗎?第一個大家肯定能想到的就是吃粽子,在中國每個特定的節日總會有一兩道相關的特色美食,「對於吃,我們都是認真的」。煮熟的蘆葦葉和箬竹葉都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包裹著軟糯香甜的糯米,總有一種幸福的味道。粽子的種類也多種多樣,有蜜棗,紅豆,鹹肉,蛋黃,總有一款適合你。
  • 3篇精彩的端午節作文,包粽子賽龍舟掛香包
    ,這就意味著端午節來了。包好的粽子咕嘟咕嘟地煮著,滿家都是粽子的清香,糯米的甜香,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吃粽子了!02賽龍舟端午節,賽龍舟!比賽當天河岸兩邊擠滿了人們,人們一個個伸長脖子踮起腳尖,觀看著這場比賽。
  •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吃粽子,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我國地域廣大,再加上許多故事傳說,因此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俗話說「五月五,過端午」,除了賽龍舟和吃粽子,端午節的傳統習俗都有哪些?
  •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 一年一度端午節,吃粽子是因為屈原投江,那賽龍舟是怎麼來的?
    說到這,不免又有些小心酸,那麼有多少小夥伴,端午節依然還在堅守崗位呢? 別的不說,必須先為這些不放假的「勞模」點個讚。 既然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那麼就會有相應的風俗,你們那裡端午節都有什麼風俗習慣呢,雖然各地都有差別,但有兩個習俗,是端午節的標誌。
  •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
    吃粽子更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為了使江魚不要吃了屈原的身體,特地包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還有吃粽子、做香包,源於投粽子入河:投粽子入河好讓魚吃了粽子不吃屈原的(屍體);投香包入河為保持屈原的屍體不發臭。演變至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特為思戀屈原。
  • 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賽龍舟?聽民俗專家解釋
    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賽龍舟?5月30日,將迎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是這個節日的「標配」。那麼,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和賽龍舟呢?民俗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粽子古稱筒粽、裹粽、角黍、黏黍。關於粽子的源起,人們普遍認為是為了追念偉大詩人屈原。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愛國為民,被讒言所害,於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羅江。
  • 今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憶屈原
    每到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和包粽子,除自家吃外,親友之間還互相饋贈。粽子古稱筒粽、裹粽、角黍、黏黍。關於粽子的源起,人們普遍認為是為了追念偉大詩人屈原。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是在晉代;到了唐代,粽子已成為節日和民間四季出現於市場的風味小吃;明清兩代,粽子更是成為一種吉祥食品。划龍舟
  • 從吃粽子和賽龍舟的起源,聊聊粽子的種類、吃法與端午節的食俗
    一提起端午節和粽子,人們往往以為是紀念大詩人屈原,粽子就是投入汨羅江祭這位詩人的祭品,其實並非如此。一、吃粽子和賽龍舟的起源聞一多先生在《端午節的歷史教育》一文中,認為紀念「端午節」是我國古代南方吳越一帶先形成的,粽子的前身「竹筒食」,也是他們發明的。當時,有一個史稱「百越族」的民族,他們對龍十分崇拜,認為龍是他們的祖先。端午是龍的節日,端午這天,是他們發祥的日子。
  •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簡介
    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的內容,其風俗的形成是南北方融合的產物。端午節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端午節的叫法有20多種,是別名最多的節日。常聽到的有端陽節、端五節、五月節、龍舟節、重午節、草藥節、正陽節、粽子節等等。吃粽子、賽龍舟是為紀念屈原屈原名平,字原,他實際姓羋,不姓屈。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還有哪些習俗你知道嗎?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並與農耕生活相適應,形成一系列民俗習慣,如包粽子、掛菖蒲、賽龍舟等。中國地大物博,南北氣候民俗活動差異,飲食各有不同。除了傳統的吃粽子,賽龍舟。
  • 端午節拍了拍你:你吃甜粽子還是鹹粽子?
    又到端午節啦!小編總結了一些和端午有關的英語表達,一邊吃粽子,一邊學起來吧。端午節的英文通常為Dragon Boat Festival,不過對於用龍舟來代表端午節,以及用Dragon Boat來翻譯「龍舟」一直存有爭議。現在,也常用Loong Boat來翻譯龍舟,以及直接用Duanwu Festival來表達端午節。
  • 一起過端午,紀念屈原,吃粽子,賽龍舟,讀讀詩歌,送祝福給你
    有人說,管他什麼節日,反正放假就對了。可以玩一天,休息一天。端午節由來: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當然也有別的說法,但這個認可的最多。可以說端午節是愛國的節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的傳統風俗:主要有賽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吃粽子、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習俗。
  • 今天端午節,正在吃粽子的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介紹 端午節習俗盤點:賽龍舟吃粽子
    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傳說二: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
  • 賽龍舟 品粽子 踩街遊——臺灣民眾熱鬧慶端午
    新華社臺北6月9日電(記者李來房、章利新、陳鍵興)9日端午節,臺北烈日炎炎,6歲的黃廷軒和妹妹在基隆河邊認真觀看正在這裡舉行的龍舟比賽,爸爸媽媽為他們撐著遮陽傘。   這是家住新北市的黃先生一家四口第三年在端午節參加在臺北大佳河濱公園舉辦的節慶活動。當記者問起賽龍舟的來歷時,上小學一年級的黃廷軒脫口而出:「紀念屈原。」
  • 端午節吃粽子和看賽龍舟
    端午節吃粽子和看賽龍舟南山關山農曆五月初五稱端午節。端午節在歷史上曾經有很多別名,如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節、重五節、重午節、浴蘭節、天中節、地臘節等等。端午節可能是我國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的一個。我讀小學時,老師就跟我們講過端午節的來由,說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因為楚國的大忠臣屈原,在五月初五跳進汨羅江殉國而死。從那時候起,在我幼小的心靈裡,對屈原就充滿了無比的崇敬。小時候我也喜歡端午節,因為有粽子吃,還有龍舟賽可以看。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和賽龍舟,至少還有4種非常好玩的事情
    引言:小時候吃不到粽子,更看不到龍舟。每年農曆5月初五端午節,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可以盡情吃雞蛋。現在一提起吃雞蛋,就會被人提醒「小心膽固醇」,生活真是又好笑又好玩!現在人們提到端午節,就會想到吃粽子,龍舟競渡紀念古人屈原。
  • 端午節為什麼又稱粽子節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節為什麼又稱粽子節端午節又稱粽子節嗎?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就是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因此也有人稱端午節為粽子節。那麼粽子節是端午節的別稱嗎?其實粽子節並不是端午節正經名字,只是現在有部分人用粽子節代指端午節而已。
  • 為什麼要說「端午安康」,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還有哪些習俗?
    這幾年關於端午節的祝福應該說「端午快樂」還是「端午安康」一直爭論不休,其實在古代端午節人們相互祝福一般都說「端午安康」,主要是和端午節的各種習俗還有祈福的寓意有關。端午節的習俗除了吃粽子賽龍舟之外還有很多,大部分都與驅邪祈福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