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和賽龍舟,至少還有4種非常好玩的事情

2020-12-16 人文光影

引言:

小時候吃不到粽子,更看不到龍舟。每年農曆5月初五端午節,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可以盡情吃雞蛋。

現在一提起吃雞蛋,就會被人提醒「小心膽固醇」,生活真是又好笑又好玩!

現在人們提到端午節,就會想到吃粽子,龍舟競渡紀念古人屈原。

古時候端午節吃粽子,名叫「裹角黍」,粽子又稱為角黍、筒、水團、白團等,形狀也多種多樣,有角粽、錐粽、筒粽等。

現在流傳下來的,除了吃粽子和賽龍舟,好像還有插艾條。實際上古人在這一天並不是插艾條,而是在家門口懸掛用艾草編制的艾人,叫「懸艾人」。

荊楚風俗以艾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目的是為了消除災害,避免邪惡之物,和現在人們插艾條的用意差不多。除了這些,至少還有4種活動很有特點,值得紀念。

1、射粉團

唐玄宗時期,每到端午,都城長安流行一種射粉團的遊戲。王仁裕在《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

宮中每到端午節,造粉團、角黍,貯於金盤中。以小角造弓子,纖妙可愛,架箭射盤中粉團,中者得食。蓋粉團滑膩而難射也。都中盛行此戲。

成年男子很少玩這種遊戲,主要是兒童和女子們玩。而現在根本找不到專門給女孩和媽媽們玩的遊戲。

2、賜梟羹

現在端午節,大家都愛吃粽子,在漢代的時候,人們在這一天喜歡的飲食是梟羹,就是用梟肉作的羹湯。

什麼「梟」,就是貓頭鷹,古代人們把貓頭鷹看作是不吉利的一種鳥。漢代人們每到端午,就用貓頭鷹肉做成羹湯,互相贈送,有點以毒攻毒的感覺。當時朝堂之上,也出現過這種情況:

漢令郡國貢梟為羹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

這種習俗在當時是官方提倡的,只是後來沒有能夠廣為流傳。

3、系彩絲

端午的時候,古人會用用紅、黃、藍、白、黑共5色絲線,編制在一起,作成五彩絲,系在孩子們的手臂上。

系採絲,以五色絲系臂,謂之長命縷。

古代人們認為5月是惡月,就在五月用5色線,代表五行,叫作「長命縷」、「續命縷」、「無色縷」等,系在手臂上,遠離病瘟,是一種意為吉祥的小飾品。

4、採草藥

古人認為端午這個時間,是仲夏,天氣開始燥熱,萬物躁動不安,人們也容易生病。而這個時候採藥治病,效果是最好的。

因為草藥莖葉這時正好成熟,藥性也是最好的。發展到明清,人們已經習慣了到藥店買一些新鮮採摘的藥品,如雄黃、芷術等,以備家用。

端午採藥的習俗,由此而來。

除了這些,一些地方還有養鴝鵒的風俗,就是養鸚鵡,俗稱「八哥」,據說這一天教鸚鵡學說人話的效果最好。還有小孩子洗藥浴等活動。

總結: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我們的四大傳統文化節日。不管是為了紀念屈原進行的龍舟比賽,還是因為5月被認為是惡月,而有意吃梟羹,系彩絲,懸艾人等活動,都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傳統文化的堅守。

我們現在對端午節的重視,也是為了更好傳承傳統文化。一句簡單的「端午節安康」,不只是一句問候,更是悠久歷史文化在生活裡最好的體現。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的習俗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還有哪些?
    如果要問大家端午節有哪些習俗,你知道嗎?第一個大家肯定能想到的就是吃粽子,在中國每個特定的節日總會有一兩道相關的特色美食,「對於吃,我們都是認真的」。煮熟的蘆葦葉和箬竹葉都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包裹著軟糯香甜的糯米,總有一種幸福的味道。粽子的種類也多種多樣,有蜜棗,紅豆,鹹肉,蛋黃,總有一款適合你。
  • 端午節,除了粽子,5種最適合吃的美食,寓意非常好,記得吃哦
    今天就是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俗稱「五月黃」。在這一天有美味的粽子,有激情的賽龍舟等等一系列的節日慶祝方式。另外還有不少的其它慶祝方式,如製作一種5彩絲線,給孩子佩戴在手腕上,預祝孩子能夠逢兇化吉,健康成長。端午節,除了粽子,5種最適合吃的美食,寓意非常好,記得吃哦!
  • 為什麼要說「端午安康」,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還有哪些習俗?
    這幾年關於端午節的祝福應該說「端午快樂」還是「端午安康」一直爭論不休,其實在古代端午節人們相互祝福一般都說「端午安康」,主要是和端午節的各種習俗還有祈福的寓意有關。端午節的習俗除了吃粽子賽龍舟之外還有很多,大部分都與驅邪祈福有關。
  • 從吃粽子和賽龍舟的起源,聊聊粽子的種類、吃法與端午節的食俗
    一提起端午節和粽子,人們往往以為是紀念大詩人屈原,粽子就是投入汨羅江祭這位詩人的祭品,其實並非如此。一、吃粽子和賽龍舟的起源聞一多先生在《端午節的歷史教育》一文中,認為紀念「端午節」是我國古代南方吳越一帶先形成的,粽子的前身「竹筒食」,也是他們發明的。當時,有一個史稱「百越族」的民族,他們對龍十分崇拜,認為龍是他們的祖先。端午是龍的節日,端午這天,是他們發祥的日子。
  • 吃粽子、賽龍舟……端午節習俗還有啥?
    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習俗還有啥?本報訊(記者 李天際)6月25日將迎來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端午還有哪些習俗?從今天起,北京青年報記者將為大家介紹一些傳統的端午節習俗。在端午節的眾多習俗中,最有名的當屬吃粽子、賽龍舟。這兩項習俗都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與此同時,很多地方的人們還在端午節的時候掛艾草、菖蒲,飲雄黃酒,拴五色線,佩戴香囊。端午節是入夏後的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
  • 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習俗還有啥?
    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習俗還有啥?編輯:孔笑妍    來源:新華網    2020-06-20 16:44 校對:張猛   審核:金可紅 分享 6月25日將迎來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端午還有哪些習俗?
  •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吃粽子,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端午節這一天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非常不固定。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就是「閏月」。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我國地域廣大,再加上許多故事傳說,因此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俗話說「五月五,過端午」,除了賽龍舟和吃粽子,端午節的傳統習俗都有哪些?
  • 除了吃粽子、賽龍舟,咱老北京過端午還有這些講究
    本文轉自【北京晚報】;今兒個是端午節 說起來端午 您一定會說出幾個關鍵詞: 紀念屈原、吃粽子、賽龍舟 >沒錯 除了這些 端午節還有什麼習俗呢 尤其在咱們北京 端午節的過法有什麼不一樣呢?祭神祭祖除了吃粽子,賽龍舟。在端午這天,北京人還會祭神祭祖。 端午節由來跟很多文化名人有關,這些文化名人大都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都是忠孝之人,二就是跟「水」有關係:屈原投江,伍子胥死後被扔入水中,曹娥是投江救父。
  •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簡介
    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一定是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沉澱在其中。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的內容,其風俗的形成是南北方融合的產物。端午節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端午節的叫法有20多種,是別名最多的節日。常聽到的有端陽節、端五節、五月節、龍舟節、重午節、草藥節、正陽節、粽子節等等。吃粽子、賽龍舟是為紀念屈原屈原名平,字原,他實際姓羋,不姓屈。
  • 端午節吃粽子和看賽龍舟
    端午節吃粽子和看賽龍舟南山關山農曆五月初五稱端午節。端午節在歷史上曾經有很多別名,如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節、重五節、重午節、浴蘭節、天中節、地臘節等等。端午節可能是我國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的一個。我讀小學時,老師就跟我們講過端午節的來由,說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因為楚國的大忠臣屈原,在五月初五跳進汨羅江殉國而死。從那時候起,在我幼小的心靈裡,對屈原就充滿了無比的崇敬。小時候我也喜歡端午節,因為有粽子吃,還有龍舟賽可以看。
  • 一年一度端午節,吃粽子是因為屈原投江,那賽龍舟是怎麼來的?
    吃粽子和賽龍舟。 吃粽子全國各地的人們大多數都會吃,但是賽龍舟在我國北方地區就比較少了,不過在南方依然是一項重要的賽事,看著龍舟上的健兒揮舞著堅實的臂膀,高喊著口號,端午節的氣氛也會被推到制高點。 那麼一年一度端午節的兩大習俗究竟是怎麼來的,吃粽子是因為屈原投江,那麼賽龍舟又是怎麼來的,和屈原有關係嗎?
  • 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賽龍舟?聽民俗專家解釋
    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賽龍舟?5月30日,將迎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是這個節日的「標配」。那麼,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和賽龍舟呢?民俗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粽子古稱筒粽、裹粽、角黍、黏黍。關於粽子的源起,人們普遍認為是為了追念偉大詩人屈原。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愛國為民,被讒言所害,於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羅江。
  • 【端午】除了賽龍舟和吃粽子,這些端午習俗你知道嗎?
    【端午】除了賽龍舟和吃粽子,這些端午習俗你知道嗎?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除了賽龍舟和吃粽子
  • 端午節你能想到什麼? 吃粽子、賽龍舟還是佩香包...
    端午節你能想到什麼? 吃粽子、賽龍舟還是佩香包.....時間:2020-06-25 10: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你能想到什麼? 吃粽子、賽龍舟還是佩香包..... 1.掛艾草、菖蒲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都有其原因。
  •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 端午節放假安排來了,除了粽子,還有4種美食不可辜負,不妨嘗嘗
    6月份有一個小長期,那就是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來得有點「晚」,因為閏了一個4月。雖然來得「晚」,但絲毫不影響人們對它的期盼。今年端午節是公曆的6月25日星期四,加上調休,放假三天,也就是6月25日至6月27日放假,6月28日星期天上班。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還有哪些習俗你知道嗎?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並與農耕生活相適應,形成一系列民俗習慣,如包粽子、掛菖蒲、賽龍舟等。中國地大物博,南北氣候民俗活動差異,飲食各有不同。除了傳統的吃粽子,賽龍舟。
  • 今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憶屈原
    每到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和包粽子,除自家吃外,親友之間還互相饋贈。粽子古稱筒粽、裹粽、角黍、黏黍。關於粽子的源起,人們普遍認為是為了追念偉大詩人屈原。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是在晉代;到了唐代,粽子已成為節日和民間四季出現於市場的風味小吃;明清兩代,粽子更是成為一種吉祥食品。划龍舟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我們家鄉還有這種風俗,寓意人丁興旺光宗耀祖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我們家鄉還有這幾種風俗,寓意人丁興旺,光宗耀祖,闢邪避暑,驅趕蚊蒼,保一方平安。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我們很小的時候老人教的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
  •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介紹 端午節習俗盤點:賽龍舟吃粽子
    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傳說二: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