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森日記》:14年跑步控制糖尿病,中國版「跑步聖經」有何秘籍

2020-12-12 作家鍾倩

今年以來,「日記體」深受追捧。魯迅先生曾在書中寫道,「從作家的日記或尺牘上,往往能得到比看他的作品更其清晰的意見,也就是他自己簡潔的註解。」

日記比本人更真實。讀完作家出版社最新推出的黑龍先生的《奧森日記》﹙上、下﹚後,我更深信不疑。讀完後,我迫不及待地向身邊朋友推薦這部清新自然的作品。

01

「奧森」是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簡稱,那裡也是京城人的「跑步聖地」。作者記錄自己患糖尿病後14年來堅持跑步的所思所想、所歷所遇,從原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到被醫生判為「戴了帽」的糖尿病人,再到依靠跑步和科學飲食治癒的跑者,他達到三級國家運動員水平,黑龍涅槃重生,並將這些寶貴的生命體驗記錄下來,分享給更多的人。

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他的跑步本身就具備雙重精神內涵:他晨跑、夜跑、赤足跑、山地跑、跑北馬、跑鄭馬、跑北京國際越野馬拉松,等等,一路跑進生命的最深處,欣賞到最美麗的風景;另一方面,他的跑步,伴隨著陪伴年過九旬患有老年痴呆的母親,照顧住院卵巢手術的夫人,鼓勵在美求學讀博的女兒,以及時刻牽掛自己的學生們,他邊跑步邊寫日記,從內心流淌出來的真情獨白,凝結成一部馬拉松的精神史和心靈史,何嘗不是他的靈魂救贖呢?

馬拉松照片

一個人的馬拉松,就是一個人的心靈史。疾病是一面鏡子,人們飽受肉體之痛的時候,往往才能看清自己的傲慢和驕傲。2005年末,黑龍被確診患上糖尿病,醫生對他說道,「糖尿病是不可治癒的,你需要終生服用藥物,或依賴胰島素來生活。」熱心的護士長又告訴他,跑步鍛鍊和調整飲食能夠控制,他痛下決心,「我能吃苦,只要人能吃的苦我都能吃,只要靠吃苦能做到的事,我都能做到。」

半年後,他控了飲食,減了體重,停了藥物,踏上跑步的漫漫徵程。「很可能我是第一個進入森林公園跑步的人。那年的除夕,正下著大雪,公園還沒修好,我從一處沒封好的路口進入公園……」

作者黑龍本人

2012年10月27日,他開始跑步,一個多月後就報名參加了馬拉松比賽,進步之快讓人驚嘆,更使我油然敬意的是他的意志力和行動力。2007年,他在奧森公園附近買了處新房,從此再也沒有停下跑步,成為大家口中的「奧森老人」。

奧森的大地上,見證他的每一個溫熱足跡,記錄他的每一次挑戰自我,他從基本的跑坡開始,每天堅持跑。春花,夏陽,秋葉,冬雪,他在跑步過程中融入自然的懷抱,赤心赤腳閱讀大地,打開心靈,放飛心情,多年的抑鬱症也不治而愈。跑步是痛苦的快樂,有多少痛苦就有多愉悅,腿傷、抽筋、疲勞不是最難承受的,最艱難的是撞牆時刻。

02

所謂「撞牆時刻」,是指「每當跑到30公裡左右,人體的能量就會消耗殆盡,就如耗盡燃料的汽車,又像遇到一堵不可逾越的牆,再也不能向前移動了。」一個馬拉松跑者,常常要與這堵牆打交道,穿越了這堵牆,就可能看見勝利的曙光。如何成功闖關呢?

他現身說法,「遇到撞牆的感覺時,心理上要堅定信念,同時採用深呼吸的方式,調整跑步速度,保持正確的跑姿,就會慢慢地渡過困難期。過了那堵牆,跑步者的高峰期就來了,身體會再次啟動,心中會溢滿愉悅感和幸福感。」

而最好的闖關捷徑,莫過於吃苦訓練,「為了徵服這個難關,我每周都要跑一次30公裡,慢慢地,神經系統就會記憶和習慣這個痛苦,最後便穿越和推倒了這面牆。」這個過程,用跑友的話說就是「從地獄到天堂」。其實,人生在世,就有苦難,就有挑戰,馮驥才曾回顧韓美林的傳奇人生,書名為《地獄一步到天堂》,亦是同樣的道理。

秋天跑步公園風景

一個人的馬拉松,也是一個人的精神史。跑步是常態,跑馬是心態,奔跑在路上是不屈生命的姿態。14年的跑步史,黑龍的堅持常人難以比擬,他與跑友的往來情誼令我為之動容。他在日記中說道,「沒有人沒時間跑步」,還說,「糖尿病是可以治癒的,糖尿病是不可以治癒的。」

奔跑在路上

我不禁聯想到,生命是可以完美的,生命是不可以完美的;人生是可以成功的,人生是不可以成功的。感謝黑龍,讓我開悟。顯而易見,他已經修煉成為一位智者,字裡行間的文字氤氳出生死的哲思和人性的光芒。

作為青年作家,我深感他的海量閱讀和成熟智性,談醫學、武術、教育、社會新聞,侃侃而談,淡泊超脫,他讀尼採、盧梭、叔本華、陀思妥耶夫斯基、馬斯洛、弗洛伊德、三毛、林語堂、林徽因、潘石屹、陳果、任志強、趙忠祥、張小嫻;

同時,也讀了很多與跑步運動相關的書,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談些什麼》,希恩《跑步聖經》,多爾蒂《現代田徑運動》,麥克杜格爾《天生就會跑》,以及《聖經》《佛經》等等,其文學質素和審美品味不言而喻。

我不想把這視為一種刻意為之的案頭工作,應是作者邊跑步邊思考的精神交流。與此同時,他還與不同年齡的跑友們打成一片,有牛師傅、耿大夫、天藍、和尚、情調、孤獨、奔騰、端陽、樂天、蘇菲、二丫、孤影、懶貓等,也有慈善家李春平、運動員孫英傑等。他開導失戀的美娃,鼓勵失意的玩樂跑,參與「光豬跑」的陣營。而修鞋攤的侃爺,邂逅優雅女士,擺攤賣肉丁饅頭的跑友阿玉,又使他的日記充滿煙火氣,讀來生活氣息頗濃。這些映照出他始終年輕的心態,也讓我看到跑步帶給他的生命活力和平和喜樂。

03

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徐則臣在推薦語中說道,「這本書兼具啟發性、借鑑性與閱讀性。」此言不虛。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正處於創作瓶頸期,疫情打亂了全部計劃,飽受失眠焦慮,同時又加重了關節疼痛。我患有類風溼19年,一路走來也是一場別開生命的馬拉松比賽,深諳最大的路障是自己,最大的贏家也是自己,要想一路向前,必須反觀自身向內求索,找回平衡的狀態和能量。

書的照片

《奧森日記》使我看到一種生生不息的力量,一種毫不動搖的信念,一種愈挫愈勇的精神。他用行動回應外界對於「60歲老人跑30公裡」的質疑,哪怕疫情期間他也沒有停下,在家每天做2000個深蹲,保持良好的運動狀態;他用堅持踐行「沒有跑步就沒有生活」的樂觀態度,他的堅持散發著光芒,迤邐出愛的奇蹟,他是讓人尊敬的生命跑者。

跑步讓人年輕

跑步,讓人年輕;跑步,使人智慧;跑步,引人向上。或許,人生就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最迷人之處在於每一次的發起挑戰和超越自我。「前天下午去奧森跑步,連日的暑熱和陰雨過後,小雨初歇,空氣清新,惠風和暢。像魚翔淺底,鷹擊長空,我感到身心在升騰,好像聽到了天地的聲音,也仿佛體會到了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的感悟,身心本無,生死本空,起滅為幻……」黑龍先生的快樂,非跑者難以體會,同樣他的精神境界,也很難抵達。

奔跑吧,像黑龍那樣!我告訴自己,同時也告訴所有讀者——生命是可以完美的,生命是不可以完美的;人生是可以成功的,人生是不可以成功的!

跑在路上,別停下來,一切皆有可能!

相關焦點

  • 奧森跑步14年戰勝糖尿病抑鬱症,65歲物理學教授寫出「跑步聖經」
    奧森公園,是京城跑友們心目中的「跑步聖地」。14年來,不管颳風下雨,有一位老人的身影總是按時出現在這裡,他就是原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曹林。堅持跑步,不僅讓他有效控制了血壓和糖尿病,治癒了抑鬱症,還成為跑友圈中的「奧森傳奇」。
  • 依靠跑步治癒糖尿病抑鬱症 65歲教授寫出中國版「跑步聖經」
    2005年末,原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曹林確診為患有重症糖尿病,並伴有高血壓、抑鬱症。奧森公園,是京城跑友們心目中的「跑步聖地」。14年來,不管颳風下雨,曹林的身影總是按時出現在這裡,堅持跑步,不僅讓他有效控制了血壓和糖尿病,治癒了抑鬱症,還成為跑友圈中的「奧森傳奇」。
  • 他依靠跑步治癒糖尿病、抑鬱症
    為了對抗疾病,同時作為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擁躉,他在奧森公園開啟了「跑步生活模式」……由作家出版社近日出版的《奧森日記》,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作者14年的「跑步生活」: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從上樓都困難,到能夠在4小時內完成馬拉松全程,並在60歲達到國家3級運動員成績。
  • 堅持跑步14年,老人成功擺脫糖尿病,堅持跑步,真的有用嗎?
    導語:糖尿病成為折磨很多人的慢性疾病,得了糖尿病之後,一生都難以擺脫糖尿病的折磨,很多人終生都要服藥控制血糖。而今天要提到的這名老人卻靠自己堅持跑步14年,成功擺脫了糖尿病。堅持跑步,成為他對抗糖尿病的秘訣。堅持跑步,真的有用嗎?
  • 以跑步治癒身心
    筆者作為一位跑步愛好者,一直斷斷斷續續,熱衷晨跑,可是一則不能堅持,自律性不強,二則方法不夠科學,跑步效果不佳,時常有要放棄的感覺,可是因為體檢查出脂肪肝,所以有無法完全放棄,進退兩難之際,跑步就成了雞肋。
  • 《跑姿跑法》開啟我的跑步日記
    ,今天開始決定認真寫好自己的跑步日記。跑得不太認真2016年10月,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喜馬拉雅上接觸到時間管理的概念。從此決定三年跑馬的計劃,這一路下來,跑得不算很認真。在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裡對跑得認真的定義是:每天10公裡,每月240—300公裡就算跑得認真。
  • 跑步聖經
    《樊登速讀》20170219《跑步聖經》他創作的《跑步聖經》長期雄踞德國運動類書籍第一名,足見其受歡迎程度。 在希臘奧林匹亞阿爾菲斯河岸的巖壁上,至今還刻著古希臘的一段格言: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跑步是人類的第一運動,它不需要複雜的技巧,裝備簡單,不需要專門的場地,不受人數、時間、規則限制。
  • 跑步,助你甩開糖尿病
    跑步是良藥。本周三,我國著名電競選手簡自豪(ID:uzi)在微博上宣布退役。因為常年壓力大、飲食不規律、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位97年出生的電競選手查出2型糖尿病。他表示,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允許再繼續比賽。
  • 剛剛發現有了糖尿病,每天堅持跑步,能把糖尿病跑掉嗎?怎麼跑?
    【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有朋友問:剛剛發現有了糖尿病,如果每天堅持跑步,能把糖尿病跑掉嗎?怎麼跑合適?首先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明確診斷為了糖尿病,就目前醫學水平是不可能像得了感冒一樣,經過治療完全恢復正常的,因為糖尿病發生的根本原因在於自身胰島細胞受損部分死亡,胰島細胞死亡後是不可再生的,身體中的胰島細胞只會越來越少。
  • 把跑步作為一種治癒方式,張展暉為中國跑者量身定製「跑步聖經」
    近日,東方出版社推出資深人氣跑步教練張展暉新作《跑步治癒》,這是張展暉專門針對亞洲人體質為中國跑者量身定製的「跑步聖經」,適合所有期待飛跑、期待健康、期待治癒的讀者。書中圖文並茂,首次分享了張展暉很多獨特的運動理念和訓練方法。
  • 世界讀書日丨腹有詩書氣自華!2020年「閱讀清單」!收藏~
    本書為馮驥才2020年開年推出的全新隨筆集,輯錄七十餘篇精妙短文,皆以作者書房中的一物一景起興,娓娓道來,串聯起作者人生的細節,引申出不能忘卻的紀念,或是人生中必須永遠留住的收穫,意境深邃而遼闊。正如作者所說:「對於作家,惟有在書房裡才能真實地面對世界和赤裸裸地面對自己。這裡是安放自己心靈的地方,是自己精神的原點,有自己的定力。」
  • 跑步對一個人的顏值影響有多大?
    ,16年因為工作原因整個人精神狀態特別不好,是跑步讓我回歸正常,每天早晨一個人跑跑,享受一下汗流浹背,思考一下各種事,身體好了!,每天10㎞,每周70㎞,每年3650㎞,目標30年,還有是心情愉悅,和女朋友之間的親密關係!
  • 《跑步聖經》:越不想跑越要跑
    裡面有個片段,顧佳這樣說,生娃之後,雷打不動的要去健身運動,因為害怕生病,害怕死,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顧佳的能力讓人羨慕,但是她的自律跟運動的堅持是不是也觸動了你? 運動健身成為熱潮的當下,很多人蠢蠢欲動。但是又不知道從何開始。
  • 看完《跑步聖經》總結10個建議
    《跑步聖經》曾連續14周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被譽為全球跑步愛好者的哲學聖經
  • 你真的會跑步嗎?其實跑步是門技術活
    《跑步聖經》的作者喬治·希恩曾如此描述,這是一項偉大的運動,它可以讓你的身體有思維!你選擇到一種合適的運動,也就尋到了發現自我的途徑。關於跑步,我們究竟該談論什麼?出汗的同時,你釋放了什麼?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村上春樹那樣完成超級馬拉松,公元前490年的費迪皮迪茲奔向雅典時,他也定沒想到,幾千年後這種長距離的奔跑成為了一些人釋放壓力尋找自我的生活方式。
  • 見字如面:跑步聖經
    第一次聽說《跑步聖經》的時候還是在2016年樊登讀書會裡聽到的。 有幸接觸到《跑步聖經》,它的作者是來自德國的赫爾伯特.史迪凡尼。他是德國著名長跑運動員和教練,曾先後16次獲得德國馬拉松賽和其他多項長跑比賽冠軍。他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培養了很多德國優秀的跑步運動員和世界冠軍。
  • 跑步和不跑步,10年後差距到底有多大?
    其實,黃磊從去年10月就開始跑步。他每天早上堅持跑步5公裡,幾周時間就瘦了12斤。為了完成1000公裡的目標,黃磊跑了213次,連參加《嚮往的生活》都堅持每天早起跑步。肉眼可見地通過跑步,黃磊收穫了更好的外形、更棒的生活方式,黃磊跑步這件事,讓茲心想起這樣一句話:把跑步堅持下來,你至少會有個好身體。但跑步就只是單純地跑嗎?
  • 跑步日記:每個人身體裡都有一把刀,跑步就是在磨刀
    ​這兩天我的左腳有一些疼,自己還蠻害怕因為剛剛開始跑步帶來的身體損傷,導致跑步這個愛好突然中止。人因為身體的緣故去放棄一些未能完成事情,對我來說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就像我的媽媽一樣,其實我的媽媽雖然學歷不高,但她很能說會道,有一股從骨子裡面的拼勁兒,在我的老家一直是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像董明珠一樣的一個形象。因為我小時候家裡沒有人照顧,我爸爸在外地做工程,我媽媽必須帶我長大,放棄了出去闖蕩的機會。每次想到這些,心裡還是覺得虧欠我的媽媽。
  • 「跑步能治好抑鬱症」,這到底是傳說還是真實存在?
    而在各項運動中,跑步是最常見的。前萬科副總裁毛大慶就曾公開表示,他通過跑馬拉松戰勝了抑鬱症;原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曹林也通過跑步,逆轉了重症糖尿病和抑鬱症,並撰寫了《奧森日記》一書,被盛讚為「中國版的《跑步聖經》」。
  • 《跑步聖經》:跑步有一千種原因,堅持下去只需要一個
    我是懵懵懂懂地開始跑步,曾經我也有很多困惑,自己為何要選擇跑步呢,直到接觸了這本書《跑步聖經》,本書自2004年在德國出版以後,暢銷至今,常年穩居運動類暢銷榜榜首,被跑步愛好者奉為經典之作。作者赫爾伯特·史迪凡尼是德國著名的長跑運動員和教練,曾先後16次獲得德國馬拉松賽和其他多項長跑比賽冠軍,同時作為一名優秀的跑步教練,他培養了很多德國優秀的跑步運動員和世界冠軍。為什麼要跑步?作者給出的答案是:為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