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作為全民皆可的鍛鍊方式,不受場地、器材限制,老少皆宜,同時身心都可以完全的解放,可是越是簡單的,想要達到健身的目的,變得越難,加上因為跑步而產生身體反應的影響,在筆者周圍,立志以跑步減肥,可是半路放棄了事的朋友,絕不在少數。
筆者作為一位跑步愛好者,一直斷斷斷續續,熱衷晨跑,可是一則不能堅持,自律性不強,二則方法不夠科學,跑步效果不佳,時常有要放棄的感覺,可是因為體檢查出脂肪肝,所以有無法完全放棄,進退兩難之際,跑步就成了雞肋。
非常有幸閱讀了這本《奧森日記》,作者黑龍是北科大的教授,也是一位前糖尿病和抑鬱症患者,他通過跑步不但體重減了五十斤,糖尿病也得到了控制,黑龍教授的這本日記,是以跑步為基本架構的生活志,將對生活、生命的感悟寫下來進行分享,讀來親切自然,又頗有教益。
跑步與人生
黑龍教授作為半路出家的跑者,從沒有跑步經驗到以六十歲年齡,完成馬拉松,跑到三小時以內。黑龍教授的經驗是通過實踐檢驗的,他認為要想達到良好的減肥健身效果,每天必須完成十公裡,一周中完成一次三十公裡。在跑步姿態上,他認為初學者,不要在意速度,可以一慢跑起步,同時注意自己的跑姿和節奏練習,在摸索中總結出屬於自己的方式來。
在黑龍教授查出糖尿病後,住院治療的他,萬念俱灰之時,護士長提示他說,可以通過長跑的方式來控制糖尿病,國內有很多人都這樣控住住了,只要能吃苦。
黑龍的一句話,非常發人思索,他說:凡是吃苦能辦到的事我都能辦,凡是能吃的苦我都能吃。他在文中回憶了自己的人生經歷,早年喪夫,由母親教育長大,通過學習成為博士,到北科大教書,在三個月內完成教材,認真教學等等,他就是這句話的註解。
黑龍還在文字記述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他認為除了生命其它都可以看的淡一些。他的母親已經九十三了,他以赤子之心,照顧老年痴呆的母親,記錄和母親的點點滴滴,讀起來感人肺腑。
跑步者的江湖
黑龍的書名中,奧森是指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因為是眾多長跑愛好者聚集、交流的場所,所以聞名遐邇,作者遂以此為名。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喜歡群體交往是人的天性,跑步者也是如此。
黑龍教授通過細膩的文筆記錄了,眾多跑步者,我們可以一看芸芸眾生,市井百態。年齡最大的跑者歲數有八九十之多,依然能夠完成十公裡的慢跑聯繫。作者認為,跑步可以加快人的新陳代謝速率,消減脂肪,使人體所產生的各種激素有效利用。黑龍在寫作過程中,加入了村上春樹等國外作家關於跑步的感悟,讀起來也是興味盎然。
跑步者來自於不同的人群,其中不乏專業跑者,黑龍向他們討教技巧,學習相關經驗。一位跑者是北京的成功人士,另一位跑者是來北京創業的卷餅經營者,後者將自己的卷餅攤帶到奧森公園,讓大家品嘗,成功人士給了許多的建議,介紹了許多客戶,跑步圈也是一個共同創造價值的群體。
作者的視角
作為知識分子,黑龍能以獨特的視角看待視角和家人。他寫自己的女兒和自己去美國的經歷,也是非常有啟發的。他寫女兒的成長經歷,女兒的求學經歷,非常的辛苦,從學校回到家裡就睡個沒完,對這個細節,我本人也是深有體會。和作者一樣,認為中國教育公平是必須的,因此在公平之下,也就有了單一性的評判標準。
作者的女兒去國外念博士,黑龍與夫人前去探訪,黑龍近距離的對美國展開了書寫,其中不乏對美國高等教育的真知灼見。
總的來說,對於渴望了解跑步知識,激勵自己人生的讀者來說,《奧森日記》絕對是不錯的選擇,讀好書就像是與智者交流,就此而言黑龍教授是一個合適的交談者,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