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也行
編輯/田豔紅
校對:千然、慕木
共享經濟發展至今,共享單車在風口之後一地雞毛,共享按摩椅淪為「資本棄子」,共享雨傘、共享KTV等產品曇花一現,唯有共享充電寶逆風翻盤。
7月3日,浙江證監局網站披露,小電科技正在接受上市輔導,準備在創業板上市。假如小電科技成功上市,將成為共享充電寶第一股。
在此之前,來電科技也被傳將借殼上市。今年1月20日,上市公司中威電子發布公告,實際人向來電科技董事長韓冰協議轉讓部分股份並與來電科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在共享充電寶企業陸續籌備上市之際,美團第三次高調入局。今年4月,美團共享充電寶成立專門團隊,由此前美團的收單業務團隊轉崗過來,開始大規模招募美團充電寶團隊,布局其共享充電寶商業版圖。
過去幾年,共享充電寶從最初被炮轟甚至被視為笑柄,到受到各機構的熱捧,再到如今洗牌後的「三電一獸」格局,經歷了高速起落。隨著小電科技上市,美團的殺入,行業或再起波瀾。
有利可圖
共享單車大火之後,帶起來一大批共享項目。共享充電寶作為共享經濟的一個垂直賽道,也備受資本青睞。
2017年上半年最瘋狂時,僅僅10天行業融資金額近3億元,40天內湧入12億元,近30家明星機構入局。
街電科技是上市公司聚美優品投資的企業,在誕生之初被王思聰猛烈唱衰。彼時,「國民老公」在朋友圈高呼:「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X,立帖為證」。其後,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轉帖予以回擊:「做不成就當做公益,希望不要因個人情緒而不讓項目入駐萬達。」
時至今日,街電科技的市場份額已經成為共享充電寶行業第一。
小電科技創始人唐永波被認為是當下4家平臺創始人中,最懂資本、最會講故事的人。企名片Pro 顯示,目前共完成5輪融資,身後是包括騰訊投資、紅杉資本中國、眾為資本、金沙江創投等在內的豪華戰隊。
眾為資本管理合伙人Patrick向24新聲表示,投資小電科技主要從三方面考慮,一是認可創始人唐永波,二是依賴於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基礎設施的發展,共享充電寶的使用和支付更加便捷。三是經過長達兩年的研究,認為共享充電寶作為共享經濟的一個分支,是一個消費升級的賽道,加上用戶手機電池續航時間有限,所以共享充電寶是消費剛需、模式可以盈利的行業。
怪獸充電也已完成5輪融資,最新一筆是在2019年12月完成C輪5億元融資。來電科技共獲得3輪融資,2017年4月,獲得由SIG和紅點中國領投,九合創投和飛毛腿董事長個人跟投的A輪融資2000萬美元。
雲九資本告訴24新聲,投資怪獸充電,看中了其在戰略、產品、技術、運營上每一步都走得非常堅實。
實際上,除了上述四家公司,共享充電寶入局者眾多,但在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不少依靠資金輸血的企業,大多未能度過嚴冬。資金鍊的斷裂導致泡泡充電、河馬充電、放電科技、樂電、PP充電、小寶充電、創電等大批玩家進行項目清算,先後退出共享充電寶行業。
經過「百電大戰」廝殺、洗牌後,目前共享充電寶行業格局是「三電一獸」格局,進入加速搶佔市場的階段。
Trustdata數據顯示,2019年「三電一獸」壟斷共享充電寶市場96.3%的份額,街電以28.6%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小電和怪獸的市場份額分別為27%和25.1%,來電以15.6%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四。
而經歷過市場殘酷淘汰,存活下來的4家企業基本都實現了盈虧平衡。
來電科技官網顯示,2017年11月,其宣布當年10月實現盈虧平衡,成為行業資本化和規模化之後,首家盈虧平衡的共享充電寶企業。2018年下半年,包括小電科技在內的多家運營商均已宣布實現整體盈利。街電科技2019年完成14億交易額,淨利潤達1.5億,過去三年的複合增長率在40%以上。
艾瑞諮詢的報告顯示,2019年共享充電寶的收入來自於租賃、廣告和其他,其中租賃收入佔比97.2%,廣告收入佔比0.5%,其他收入佔比2.3%。
事實證明,共享充電寶行業確實「有利可圖」。
據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共享充電寶交易規模9.9億元,2019年該數據飆至79.1億元,用戶規模達2.5億,2022年預計交易規模將達到241億元,未來幾年行業仍將保持50%-80%的高速增長趨勢。
共享充電寶運營的模式包括,代理模式、自營模式和服務商模式。三種模式下運營商的主動權遞減,現金流和利潤的穩定性遞增。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24新聲表示,隨著共享充電寶企業瓜分市場的競爭日益白熱化,下遊商家的話語權也逐漸增強,商家向上遊充電寶企業索取的入場費或收入分成也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充電寶企業要想維持盈利勢頭,需要通過漲價來覆蓋不斷提高的渠道成本。
最強「攪局者」
美團的再次入局,為共享充電寶賽道又添了一把火。
早在2017年的共享充電寶混戰時期,美團就曾在石家莊、青島小規模測試共享充電寶業務。彼時行業廝殺正烈,美團短短三個月便「鳴金收兵」。
2019年,美團再一次重啟共享充電寶項目。或是受疫情影響,美團共享充電寶業務也出現停滯。隨著疫情趨緩,今年 4 月,美團再次重啟共享充電寶業務。
有觀點認為,美團此番進場志在取得新一波的用戶規模增長,共享充電寶和共享單車一樣,可以把美團的線上流量帶動到線下,提升APP日活和品牌影響力。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目前共享充電寶行業是「三電一獸」格局,新入局者在這個行業的發展空間已經不大了。但如果是巨頭進入該領域,可能會給已經穩定的「三電一獸」帶來競爭壓力。不排除在新一輪競爭中,共享充電寶市場會誕生新的行業獨角獸。
雲九資本也有著相似觀點,認為「三電一獸」格局是頭部格局,小公司也有一定生存空間,資源導向地做一些場景。現在的門檻已經很高了,一般的新入局者很難有機會,要想衝擊頭部、有更大的發展,除非是攜巨資入場,畢竟行業整體的滲透率還很低。
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中國共享充電寶進入的公共場地包括車站、機場、公共圖書館等,並主要以大機櫃和小機櫃模式進駐。2019上半年,中國共享充電寶公共場所進駐滲透率為31.3%,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目前,在一二線城市,為了佔據優勢地段和商鋪,各家共享充電寶企業競爭激烈,更是在入場費上暗自較量。相比之下,下沉市場仍處於藍海,挖掘新用戶可以彌補一二線人口紅利飽和的缺口。
來電科技CMO任牧此前表示,在下沉渠道和新型點位上,依然存在大量機會。存量市場用戶習慣會進一步養成,增量市場會出現很多新用戶。
怪獸充電曾經提出,雖然共享充電寶在餐館和娛樂場所的滲透率比較高,但在廁所、內衣店等很多場景,也有很大的需求潛力,只是平時注意不到。而在這些還未滲透的領地,「三電一獸」和美團是一樣的起點。
渠道的競爭就是優質點位之爭。共享充電寶只有無縫填充到細分場景,滿足用戶的即時性需求與借還體驗,才有可能培養用戶習慣,進而捕捉流量入口。
小電科技的大客戶總監李波提到,公司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進攻商業綜合體,從與商戶談判到直接與商場談判,因為商場對其中的店鋪商家有絕對控制權。如果小電科技與一家商場籤約,那商場物業就有權利排他性地只選擇「小電」。即使是美團這樣的巨頭也無可奈何,因為美團希望通過商家為自己引流,而商場本身是不希望流量外溢的。
目前,無論是用戶規模、設備鋪設密度和廣度,還是主營收入上,「三電一獸」都具有很大優勢,美團要想打破這一平衡,並未易事。
此外,共享充電寶除了要做全渠道布局之外,更應該利用大數據分析,精準定位投放,提高效率。
諸多挑戰
光鮮亮麗的資本背景和增長數據的背後,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發展也存在不少隱憂。
其中,價格標準不一,亂扣費現象嚴重。多家投訴平臺顯示,一些用戶在歸還充電寶的時候,或因為放置不規範,或因為機械故障,導致用戶誤以為歸還完畢,但手機端沒有任何提醒,過段時間則扣費99元。
截至2020年7月13日,24新聲從聚投訴和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索「共享充電寶」,發現共有3185條相關投訴帖子,其中聚投訴228條,黑貓投訴有2957條,兩家平臺均是關於亂扣費的投訴居多。
此外,由於用戶與充電寶平臺的粘性不高,這就要求平臺必須密集布局點位。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用戶對品牌並不敏感,手機沒電了用戶常規的做法是找一個距離最近的,而不是找哪個品牌。
雲九資本也同意這個觀點,鋪設密度對於公司非常重要。不過,高效的運營和好的用戶體驗也非常重要,否則帶來的是點位虧損和負面的用戶評價。與此同時,任何服務和產品都有品牌心智,在供給不再緊缺的時候,品牌會帶來更好的轉化率。
Patrick表示:「品牌代表的是服務、產品能力。點位建立與品牌是相通的,點位越多品牌能力也越強。現在很多店裡同時有兩個甚至三個充電寶,這時候就到了服務與品牌知名度的較量時刻。」
雲九資本認為,競爭也是共享充電寶行業最大的挑戰,無論是美團這樣的巨頭進入,還是頭部之間的競爭。這是一場持久仗,必須做好內功,以最好的產品、運營、管理來競爭,不然即使是美團也很難打敗其他玩家。預測越來越多的用戶運營和點位場景服務將會出現,「三電一獸」的競爭局面進一步收窄,只留下2-3個競爭者。
另外,共享充電寶背後需要龐大技術體系的支撐。由技術引起的充電寶自燃、自曝、甚至導致火災等問題,屢見不鮮。「安全性」或成為懸在整個行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因此,專利技術正在成為各家品牌之間的競爭壁壘。2017年4月,來電以專利侵權為由將街電起訴到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2019年4月,街電科技和來電科技因侵犯實用新型專利糾紛再次對簿公堂。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目前手機的電池技術獲得突破,手機續航不再是大問題,這可能會讓整個共享充電寶行業時刻籠罩在一片陰霾中,增加投資的不確定性。
而Patrick則表示,小電科技除了需要突破充電寶電池方面的技術,未來的趨勢是做IOT系統。「因為共享充電寶除了電池,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於通訊,涉及到店內電話、用戶連結、支付,支付實際是無人便利服務,其實它有所有用戶的連結,可以把它看成是基於一個一個空間裡面的無人便利服務的IOT的形態, 這或許會是小電科技未來研究的路線。」
第二個趨勢是出海,Patrick解釋稱,中國的供應鏈有很強大的優勢,再結合中國的技術能力,小電科技的商業模式可以複製到日本、東南亞、歐洲去進行變現。
24新聲了解到,「三電一獸」中的來電科技早在2017年12月就落地印度尼西亞,成為共享充電寶首家出海企業。2018年11月,其又落地俄羅斯,布局歐洲市場。
隨著小電科技上市、美團入局,共享充電寶行業「死灰復燃」。未來,如何在下沉市場、競爭者眾多的情況下保持繼續優勢,是各家亟需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