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上將陳士榘之子:父親學日語 妙計活抓日軍(圖)

2021-01-08 環球網

圖為開國上將陳士榘之子陳人康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烈士陵園,陵園弔唁大廳保存有陳士榘上將的遺像。 劉佔昆 攝

中新網井岡山5月5日電 (劉佔昆 王姣)「第一個活捉日本俘虜的抗戰八路軍就是我父親。」日前,開國上將陳士榘之子陳人康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向記者講述了其父英勇抗日,學說日語妙計活捉八路軍第一個日本戰俘的經歷。

今年是朱毛會師井岡山85周年。連日來,朱德外孫劉建、陳毅之子陳昊蘇、開國上將陳士榘之子陳人康等眾多開國元勳、將領後裔齊聚江西井岡山,重溫父輩、祖輩英勇事跡。

「平型關戰役唯一的遺憾,就是一個日本俘虜都沒捉到,所有的日本兵都誓死不投降。」在追憶父親抗戰經歷時,陳人康說,「父親曾說,要了解敵人,就必須通過俘虜來掌握信息,儘管平型關戰役取得了很大的勝利,但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捉到活口。」

「我父親從當紅軍開始就是偵察科長,所以他很注重收集情報和信息,平時把日語的戰場喊話都背下來了,在廣陽伏擊戰中,大部分日軍被殲滅了,只有少數還在頑強抵抗,我父親尋著槍聲,在四合院裡頭找到了一個日本軍人,活捉了第一個日軍俘虜。」陳人康講述起其父這段經歷時,言語間頗為嚴肅。

「當時,父親用日語喊話『八路軍優待俘虜,繳槍不殺』!」陳人康講述道,「我父親在門外與他對話的時候一腳踹開了大門,那日本軍人的槍就直對著大門,還沒等日本人反應過來,我父親就順手奪下了他手中的槍。」

「槍被繳了之後,日本軍人想拔出腰間的刀,我父親立馬用手槍對著他,然後那個日本人就嘰裡呱啦說話了,意思應該是『刀不能繳』。」陳人康頗顯得意地告訴記者,「我父親當時就說『你現在是我的俘虜,必須要解除武裝』。」

「在對日作戰中,我父親曾挨過日軍一發炮彈,當時身負9處重傷。」即便如此,陳人康依然認為,「儘管中日兩國在歷史上有過不愉快,但雙方還是應當以和為貴,戰爭不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完)

相關焦點

  • 開國上將陳士榘:「失蹤」六年帶領特種工程兵建成兩彈基地
    編者按:7月22日是開國上將陳士榘逝世25周年紀念日。陳士榘,湖北武昌黃土陂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在革命生涯中,先後參加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長徵、廣陽戰鬥、山東抗日根據地歷次戰鬥、孟良崮戰役等戰役戰鬥。
  • 抗戰中抓日軍俘虜有多難?開國上將苦學日語抓到一個卻被暗算
    比如在著名的平型關大捷中,八路軍一共殲滅的日軍超過一千人,但是卻連一個俘虜都沒抓到,很多日軍的傷兵都在最後選擇了自盡。沒有俘虜就很難了解日軍的心理,所以在平型關大捷之後,作戰科科長陳士榘就提出了「力爭俘虜」的口號,要求所有戰士都學會「優待俘虜,繳槍不殺」這兩句日語。
  • 孫子憶祖父陳士榘:勤學日語擒日本俘虜
    中新網9月7日電 香港文匯報7日刊發系列文章稱,中國著名軍事家、開國上將陳士榘在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他參與指揮的平型關大捷是中國抗戰以來的第一場勝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時任旅參謀長的他更在業餘學習日語、親手抓獲八路軍的第一個日本俘虜。
  • 抗戰中第一個日軍俘虜是如何抓獲的?活捉他的又是哪位開國上將?
    戰後總結的《平型關戰鬥經驗》中曾專門對俘虜問題指出:「日本兵至死不肯繳槍,一來因日本之武士道的教育、法西斯教育,同時也因他們對中國軍民太殘暴,恐怕中國人報復。」平型關一戰沒有一名日軍被俘不能不說是第一一五師一大憾事。曾擔任過紅一軍團司令部作戰科科長的陳士榘,深知抓獲日軍俘虜對了解日軍作戰特點的重要性。從此以後,活捉日軍俘虜就成了陳士榘最大的心願。
  • 八路軍中,是誰第一個抓到了日軍俘虜?為抓俘虜他還專門學日語
    這也給八路軍的抓捕俘虜帶來了難題,既然日本士兵如此蠻橫,那麼八路軍中誰第一個抓到了日軍俘虜? ,但是無法活捉日軍俘虜也成了八路軍的一大憾事。在抗戰開始後,就曾出現我軍幫助受傷的日本士兵包紮傷口時,被頑強抵抗的日軍攻擊,343旅參謀長陳士榘便以此為戒,好好學了「繳槍不殺、優待俘虜」這句日語,力求說的標準,讓日本人能夠聽懂,以便在碰到不肯繳槍,頑強抵抗的日軍時能派上用場。
  • 廣陽伏擊戰:戰士用日語向戰俘解釋「繳槍不殺」
    當晚,343旅主力迅速佔領廣陽及其以東道路南側的有利地形,完成了兵力部署:李天佑任團長的686團1營、3營為主要突擊部隊進入廣陽以南瑤村、前小寨以北高地;楊得志任團長的685團3營由狼窩溝北山出擊,協同686團殲滅進入伏擊地區之日軍;其餘部隊佔領有利陣地,準備打擊回援之日軍。  4日下午1時許,日軍先頭兩個聯隊4000餘人通過伏擊區進至松塔。
  • 參加秋收起義的5位開國上將,到解放戰爭,最低也是兵團副司令員
    這次偉大的起義,走出了五位共和國未來的開國上將。他們當時的職位都比較低微,有普通的戰士,有班長,職位最高的一位才是連長,可是到解放戰爭時期,他們都成為中國革命的中流砥柱,最低的也是兵團的副司令員。建國後成就都很大。他們都是誰呢?
  • 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訪華時,開國上將楊勇一掌將磚拍成了碎塊
    在一眾開國將領中,有著很多身手不俗的將軍存在,其中最著名的肯定要飛許世友將軍莫屬。而除此之外,像陳士榘,賀炳炎等人,都是十足的練家子出身。今天我們要講的也是一位身手不凡的將軍,他是我軍的開國上將,在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訪華時,他曾一掌把磚拍成了碎塊兒!他就是楊勇將軍。
  • 《開國上將唐亮誕辰110周年》 紀念郵簡
    唐亮1926年參加赤衛隊,然後每次填寫履歷,都寫「1930年8月參加革命」,僅僅以參加紅軍之日算起。1956年,唐亮還要求從中央委員候選名單中劃掉自己的名字。毛澤東看到唐亮的報告後曾感嘆地批示說,有的人鬧名譽,鬧地位,鬧軍銜,少一顆星還淌眼淚,而唐亮同志在這麼大的問題上,主動讓位,令人敬佩。■唐亮抓戰時政治工作的成效,突出表現在廣大指戰員戰時殺敵立功的行動上。
  • 露笑科技董事李亞寧逝世 系開國上將李天佑之子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露笑科技董事李亞寧逝世,系開國上將李天佑之子深交所上市公司露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617)董事會4月7日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收到董事李亞寧先生家屬的通知,李亞寧先生於
  • 抗戰時,陳士榘上將,巧用三發炮彈,俘獲敵人2000餘人
    後來繳獲了日軍的九二步兵炮,也因為沒有炮彈,大炮被當成了擺設,在遇到危險時,還不得不把炮掩埋起來,因為,帶著炮轉移,非常不方便。正因為如此,不光是日軍,就算是當了鐵桿漢奸的偽軍,一旦遇到八路軍打炮樓,也是猖狂的不得了,認為沒有炮兵的八路軍打不下來。
  • 第三野戰軍八虎將,全是開國上將,有一位後來成為國防部長
    陳毅粟裕領導的第三野戰軍真是一個奇蹟,他們就在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的眼皮子底下,居然步步發展壯大,成為一支威猛無敵的鐵血之師。解放戰爭時期,三野有八位戰將所向披靡,號稱三野「八駿驃騎」,也可以說是八虎將。他們是:葉飛、許世友、宋時輪、王建安、張愛萍、陳士榘、鍾期光和傅秋濤。
  • 荊門當代兩位名人:一位是開國上將,一位是廳長,值得荊門人驕傲
    潛江市、天門市接壤素有「荊楚門戶」之稱他們一位是開國上將,一位是廳長。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陳士榘將軍陳士榘陳士榘1909年出生於湖北荊門市。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 參加過秋收起義的開國上將中,此人最高壽,晚年成八大元老之一
    最早參加秋收起義的開國上將一共有五位:陳士榘、黃永勝、陳伯鈞、張宗遜和宋任窮。這其中宋任窮由於不是戰將,而是政工人才,所以名氣相對前幾位猛將來說要小一些。然而他的成就卻是後來最大的,也是這幾人中最高壽的。
  • 57位開國上將中,黃埔軍校畢業的都有誰?一人是唐朝大將郭子儀的後裔
    黃埔軍校不僅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國民黨將領,並且57位開國上將中,有9位開國上將畢業於黃埔軍校,那麼這9位畢業於黃埔軍校的開國都是誰? 後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成長為解放軍開國上將。
  • 露笑科技董事李亞寧逝世,系開國上將李天佑之子
    截屏圖公告表示:李亞寧先生未持有公司股份。李亞寧先生逝世後,公司董事會成員人數減少至8人,未低於法定最低人數。公司將根據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儘快完成董事補選工作,並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目前,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高級管理人員正常履職,公司各項經營管理活動一切正常。特此公告。
  • 三野虎將雲集,八員開國上將,威名遠揚,有一位後來成為國防部長
    三野虎將雲集,八員開國上將,威名遠揚,有一位後來成為國防部長文/宋哥讀歷史對於那些喜歡軍事的朋友,相信對第三野戰軍是非常熟悉的了。大名鼎鼎的第三野戰軍,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力部隊之一。在建國後大授銜的儀式上,這八名將領都被授予了開國上將。他們也被稱之為「八駿驃騎」。說到這裡,相信大家都會很好奇,這八個人都是誰呢?首先說一下葉飛將軍,他的祖籍是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鎮,生於菲律賓奎松省,是中國惟一具有雙重國籍的開國上將。許世友將軍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的一個普通小鄉村裡。許世友將軍的家庭條件非常不好,他曾有過在少林寺當和尚的經歷。
  • 開國上將楊成武子女今何在?長子少將次子中將,么女也是武警少將
    據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所作的《史記·田叔列傳》記載,當時的司法官趙禹曾言:「吾聞之,將門之下,必有將類。」意思是說父輩如果有超強的軍事才能,那么子孫的本領也不會差。正如我國的開國上將楊成武的子女一般,他的兩個兒子後來一個成為了少將,一個成為了中將,甚至女兒也是將軍!
  • 來看看這個開國上將的解釋
    1988年10月,葉挺被中央軍委確定為我軍36名開國軍事家之一。2009年9月,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葉挺被評為「新中國百位英雄模範人物」之一。不過,葉挺評帥的短板也很明顯。廣州暴動失敗後,葉挺不服瞿秋白中央的錯誤指責,竟然在一氣之下,遠走國外,自動脫黨。
  • 共和國開國最後的中將、上將、大將、元帥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同志,因病於2015年9月3日17時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他任中央軍委副主席時,要求保證士兵一天吃一個雞蛋,並規定必須是煮雞蛋,炒、蒸、煎均不行。他說:「一,煮雞蛋營養價值高;二,可防止幹部偷工減料,剋扣士兵的雞蛋。」張震最喜歡一方印章,上刻「普通一兵」四字。最後一位開國上將:呂正操(1904~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