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的意義
復活節(主復活日)是一個西方的重要節日,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基督徒認為,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為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到33年之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復活的日子。
它是紀念耶穌基督在十字架受刑死後復活的節日,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國家都過這個節。
(英文原句為:「easter, anniversary of the resurrection of christ, observed on the first sunday after a full moon on or after 21 march.」)
復活節的起源
復活節和聖誕節一樣,是外來的節日。
《聖經新約全書》記載,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身體復活,復活節因此得名。復活節是基督宗教最重大的節日,重要性超過聖誕節,宗教起源與節期在以色列。按《聖經馬太福音》的說法,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後三天復活,因而設立此節。
關於耶穌基督之死,按基督教教義,是為了贖世人的罪;耶穌基督的身體復活,是為了叫信徒得到永生。因此,在基督宗教中,復活節具有極度重要偉大的意義。
歷史學家根據《聖經》和先進以色列人逾越節的日期,推算出在春分日(3月21日)之後月滿後的第一個星期天就是《聖經》中講到耶穌復活的日子。
由於每年的春分日都不固定,所以每年的復活節的具體日期也是不確定的。但節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
復活節的過法
第一天:耶穌受難節
耶穌受難日,這天在教堂設有敲鐘的儀式,這天人們普遍吃魚,因為魚在希臘語中叫Ichthys,相當於「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救世主.」這幾個詞的縮寫。據說按基督習俗,這天不能吃天上和地上的動物。
第二天:復活星期六
這天,教堂裡不辦任何宗教儀式,這天也是耶穌復活的前夜,在周六要轉到星期天的這個晚上,基督徒們重新聚集在一起,迎接耶穌聖駕。這人們製作復活節辮狀麵包或復活節蛋糕,往復活節蛋上彩。
第三天:復活星期天
這天全世界的基督徒慶祝耶穌的復活,這天教堂裡點起了蠟燭,響起來鐘聲,這天早餐非常豐富,孩子們會去花園中尋找藏看的復活節彩蛋。
第四天:復活星期一
各教堂都在舉辦復活儀式,這期間親人朋友們們也會聚在教堂,或吃吃喝喝,或一伴出遊。
對於我們基督徒來說,耶穌的復活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
基督徒有兩種人:一種是在死人中找活人,一種是活人中尋找死人。
你是在盼望中尋找絕望生活呢?還是在絕望中尋找盼望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