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忍?殷商殺活人祭死人,僅甲骨文就記載有15000人用於人祭

2020-12-14 騰訊網

天壇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皇家祭祀場所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中國傳統文化非常注重對神靈的祭祀活動。而在殷商文化中,上到軍國大事,下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每當作出重要決定與選擇之時,都要佔卜吉兇,祭祀先祖,以求神靈庇佑。

祭祀需要祭品,以顯示祭者的虔誠。在商代人的信仰當中,祭品的種類與數量不同,往往會影響到祭祀的效果。通常的祭品分為兩大類別,一是人類圈養的牛、羊、豕(豬)等動物犧牲,二是玉帛、糧食以及酒水等生活用品。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非常特殊的祭品,那就是活生生的人!在殷商文化中,人是所有祭品中最珍貴且實用的一種。

祭祀場面

一、人祭是怎麼來的

用活人祭祀,現在聽起來不由得令人毛骨悚然,但是在商代以及更早的時候,人祭是習以為常。

如此殘忍的風俗習慣,與原始社會人類存在的食人之風有關(人吃人)。這裡的食人之風,並不是歷史上因為天災引發的「以人相食」的人間慘劇,僅僅只是生物生存繁衍的本能,畢竟人類的智慧與文明也是一步步從原始時代進化演變而來的。

原始社會生活圖景

隨著人類社會的演進,野蠻的食人之風消失了。但是它作為一種歷史上真正存在過的社會現象,卻遺留下來,也就是奴隸社會普遍存在的用活人當祭品的風俗。

這樣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西安半坡遺址(6000—6700年前),是國內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代表性遺址,考古學者在一處房子的遺蹟下面發現了一個被砍下的人頭骨,旁邊還放著一個陶罐。出土在房子下的陶製品,是祭祀所用,那麼旁邊這「有意」留下的頭骨,很明顯就是此次祭祀中的祭品了。

半坡遺址復原圖

到了更近的龍山文化,在諸多圓形的大坑裡,埋葬著多具男女老少的屍骨,還有其他的動物祭品,這是人祭現象的進一步發展。到了殷商時期,這樣的人祭大坑規模形制越來越大,意味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殷墟王陵遺址內的祭祀坑

人祭有什麼意義呢?

像半坡那樣,在房屋或建築之下放置頭骨,這是因為當時居住的房屋很容易遭受自然災害的襲擊,這使得他們對自然產生畏懼的心理,因此在建造房屋時殺人祭祀,求得神靈庇佑。

像龍山文化那樣,在圓形的大坑裡面,男女老少屍骨數量不一,而且還有其他祭品,並且多在房屋住所周圍。從土層的堆積而言,有的多達五六層,時間也不是一樣的,這說明這樣的圓形大坑是當時專門用來人祭的場所,而不是墓葬坑。

這樣的習慣一直從龍山文化延續到殷商時期,到周代逐漸消失。而這一時期的人祭現象,用途也很明確,就是祭祀先祖與自然神靈,求得活著的人平安幸福。

安陽殷墟

二、商代熾盛的人祭之風

中國歷史上的人祭現象,從原始時代不斷發展,無論是規模還是數量,到商代達到了頂峰。

甲骨文記載了商代諸多歷史大事。在1974年之前發現的甲骨文中,有1350片提到了人祭。從數量上講,最多達到了500人。一次祭祀,就殺死500多人作為祭品,這樣的大手筆難以想像。

從盤庚遷殷到帝辛亡國這273年間,可計算的「用人」數量達到13052人。另外還有1145條卜辭沒有記載人祭的人數,按照每條甲骨卜辭最少一人計算,兩者相加可達近15000人。

刻有文字的甲骨

在安陽殷墟為中心發現的人祭大坑數不勝數,這都說明商代對用人祭祀達到了痴狂的地步。

為何商代人祭之風如此熾烈呢?《禮記》中孔子曾總結了夏、商、周三代的信仰特點,其中商人的特點是「尊神」,即尊崇先祖神靈。商王的一切活動,都要通過甲骨佔卜,求問神靈是否可行,並且祈禱保佑。

在這樣一種尊神的信仰驅使下,殷商貴族對祭祀的要求非常高。牛、羊等動物祭品動輒上千,為了表達對神的敬意,最為寶貴的人祭也自然不會缺少。

在商代人的意識當中,人死後會到另外一個世界生活。這樣的意識直至今天也有不少人遵守,在祭拜神靈的同時,也會帶去不少祭品,使其在另一個世界的生活中衣食無憂。而在商代,貴族生前除了衣食錢財之外,還有特殊的服務群體——奴隸,所以就祭祀活人,為死去的先祖補充奴隸。

安陽殷墟考古現場

另外,殷商貴族「尊神事鬼」,不惜大量殺死活人以祭祀死人,不僅是為了理想世界,也有現實的考慮。統治者通過尊神祭祀活動,為自己的現實生活披上神靈的外衣,實現權力的神聖化,從而控制普通民眾。

西周代商之後,周人的文化習俗與商人差別很大,並沒有像商人這樣有濃厚的「尊神」情結;政治制度的設計上,周人也比商人高明許多。無論是現實還是意識形態中,周人對鬼神之事並沒有殷商那麼狂熱,而大規模的人祭現象也逐漸消失。

影視劇中的殷商人物形象

文史君說

商人對祭祀的尊崇,是後人無法想像的。除了先公先祖,商人對於電閃雷鳴、颳風下雨、日升日落等自然現象都進行佔卜與祭祀。在殷商的祭祀系統之中,有祖先神靈和自然神靈兩大類別。這樣的祭祀習慣,對後世的祭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至今國人祭祀活動中,對祖先的祭祀和自然的祭祀仍然佔著主體地位。只不過,用活人作為祭品的人祭現象,卻淹沒在歷史的煙雲中了。

參考文獻

楊升南:《商代人牲身份的再考察》,《歷史研究,1988年第1期。

胡厚宣:《中國奴隸社會的人殉和人祭(上)》,《文物》1974年第7期。

胡厚宣:《中國奴隸社會的人殉和人祭(下)》,《文物》1974年第8期。

(作者:浩然文史·玉米醬)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殷商:500年歷史背後的殘酷噬人文化
    對於商朝,我們印象最深的應當是這個王朝的青銅器和甲骨文。譬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以及在清代末年不斷挖掘出的甲骨文碎片。在這些文化底蘊上,商朝也被蒙上了一層神秘且又美麗的色彩,探索有關於甲骨文之中所隱藏的秘密和王朝紀年成了考古學界的大熱,但是,在這些文物的背後,卻隱藏著殷商社會陰森恐怖的文化傳統,特別是他們的「噬人」文化風俗讓人觸目驚心。
  • 揭秘史上最殘忍的祭祀儀式——人祭
    現在影視作品中也常常出現,著名小說《盜墓筆記之蛇沼鬼城》中也出現過「活人祭」的記載,如「人頭陶罐」等。這種活人祭祀的此種祭祀方式起源於原始社會,通常將戰俘、婦女、兒童殺害用以祭祀神靈以告勝利。歷史上的人祭在奴隸制社會的商代,是人祭最為猖獗的時候,這些在史書中就有明確的記載,例如紂王蠆盆,炮烙等殘刑。人祭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有活埋、水溺、火燒、刺喉瀝血和砍頭等,都充分保留著商代奴隸制社會人祭的影子。
  • 從司母戊鼎看殷商血腥的人牲祭祀,遠遠超乎你的想像
    大多數人只知道大鼎是殷商貴族祭祀的禮器,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其去世的母親戊而製作的,至於具體用途恐怕都不甚了解。直到1984年9月,考古專家對司母戊鼎出土的地方進行考古發掘,展現出的驚悚場面才讓人豁然明白:蒸煮人牲的頭。大家都知道,殷商時期屬於奴隸社會,統治者有非常野蠻的人祭和人殉習俗。
  • 原始社會末期盛興「人祭」,到了西周才有芻狗出現,那芻狗是什麼
    自古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天神地祇由君主祭,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祭祖先和灶神。所以,「祭祀」也意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民族的不同,各地的祭祀文化也不同,祭品也隨之改變。最早的時候是用活人,來做祭品,稱「人牲」。
  • 商朝活人祭祀來源竟是羌人戰俘,和現代羌族同源
    即便如此,從已經釋讀出來的2000片甲骨上就已經統計出用於祭祀的活人達到了14000人以上,至於沒統計出來的、還有盤庚遷都以前的,整個商代到底用了多少活人祭祀,那就只有天知道了。那麼,用於祭祀的活人到底是奴隸還是戰俘?如果是戰俘,又是來源於哪呢?
  •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說甲骨文是象形文字,其實是錯的」
    、刻畫在龜甲獸骨上用於紀事佔卜的文字,是為甲骨文。 殘辭內容主要記載了四天之內,商朝遭受了五場異族侵犯的事件。 第一條記載巳日,異族侵害田稼並掠走七十五人。第三條記載丁酉日,土方侵害商東部邊境沚地的兩個小邑。
  • 現代版河伯娶親,抗戰時日寇竟然也用少男少女進行活人祭橋
    戰國時期西門豹祭河神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講的是魏文侯時,西門豹任鄴縣令。發現當地老百姓每年都要給河神娶媳婦,他知道河神是一個不存在的東西,所謂給河神(史載河伯)娶媳婦,其實就是平白無故殺害無辜少女,以求一個心安。所以西門豹為了阻止這一荒唐的事件再次發生,便找了個藉口讓巫婆去通知河神,藉此殺了巫婆,也戳穿了祭河神的謊言。
  • 古代最殘忍的刑罰手段「醢刑」,為何會讓死囚不寒而慄
    上圖_ 項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醢」是奴隸社會人祭的殘餘荒淫無道的紂王,沒有義戰的春秋戰國有這樣殘忍的刑罰也就罷了,從史料來分析,個人覺得應當是上古奴隸社會中人殉和人祭制度的遺存。孔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其真實的表意,學術界各執一詞,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句話側面的反映了春秋及之前的人殉制度。在奴隸制社會,人是物品,尤其是奴隸和罪犯是沒有人權的,由於夏朝歷史尚有爭論,僅就商代奴隸制社會下的將人做成食物、用人祭祀來進行討論。
  • 基督徒有兩種人:一種是在死人中找活人,一種是活人中尋找死人
    《聖經新約全書》記載,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身體復活,復活節因此得名。復活節是基督宗教最重大的節日,重要性超過聖誕節,宗教起源與節期在以色列。按《聖經馬太福音》的說法,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後三天復活,因而設立此節。
  • 印第安人真是中國殷商遺民?圖形相似甲骨文,青銅外貌相似
    印第安人真是中國殷商遺民?都喜歡玉器,圖形相似甲骨文,青銅外貌一致自古以來,龍就是中華文化的象徵。不過有些學者就把這個當成了殷商人遷徙到美洲的證據。難道真的是殷商人帶來了印第安文化嗎?公元前1406年,周武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勢力打敗了商紂王,自此周王朝建立。根據史實記載可知:周武王是突襲商紂王,趁著商紂王在外徵兵時搶奪了他的江山。那麼值得疑惑的是:商王朝滅亡以後,跟隨商紂王的十萬士兵去了哪裡?沒有任何一個歷史資料記載這十萬士兵的去向。
  • 聖經名詞「人祭」
    「人祭」是謂以人當作祭品祭神,這種惡習在古代民族中頗為盛行;在客納罕和其附近一帶的古代民族中,就有殺人為祭之事(智12:3-7)。一八六八年在狄朋發現了他約在公元前八三五年建立的石碑,石碑上明刻載他在阿塔洛特(戶32:34),如何祭殺了加得人,使革摩士神醉享了鮮血,又如何在乃波屠城(戶32:34),祭殺了以色列所有的男女和幼童,實行「毀滅」,作為對革摩士配偶阿巿塔爾女神的獻儀。客納罕是天主許與,以民祖先,要去佔領的土地。
  • 陳出新:甲骨文中話府谷
    甲骨文中所涉及的祭祀有幾十種,祭祀方式五花八門,讓今天的人們有些能理解如燎、潦、血、卯、伐、沉等,只是想像起來太多殘忍,因為,商朝的統治者們奉行奴隸制,「人」在他們眼中,除了劃定自己一小部人是人外,其他的人類如異族、戰俘、婦女兒童均與豕,犬,羊,牛以及農犋,吃食無多大差別。所以,祭祀時人和動物及擺件沒有區別地被當作貢品,任意活殺,火燒,蒸,煮。
  • 割頭剖心、將身體器官熬湯喝下、用人的脊骨做項鍊…揭秘殘忍的活人祭!
    在一個廢棄的農場裡,空氣中瀰漫著腐臭的氣息,地上散落著巫術器具、濺血的祭壇、人肢獸骨、雞頭羊頭,還有一口熬煮著血肉混合物的黑色大鍋……看到這一幕,不禁哆嗦了下,恍惚間以為自己是在看某個恐怖片,《人間煉獄》?《真探》?《叢林噩夢》?
  • 奇石碑:一塊古石碑只刻七個「殺」字!上任者第一件事「祭碑」
    每知府到任,必祭碑一次,否則必受奇禍。很多人認為這塊石碑一聽就是假的,不存在,還真不是!這還這個石碑是真實存在的!1949年,有一個作家,叫田聞,在一次採訪中特別鄭重地提到「殺字碑文」,由於碑文刻有「七個殺字」,所以,也被稱為「七殺碑」,這塊碑一直保存到成都解放初。
  • 美國發現甲骨文,內容顛覆認知,專家:印第安人真是商朝移民?
    不僅國內有考古職業,其他別的國家同樣也同樣有做考古的工作者們。這不,美國的考古專家就在考古過程中發現一則驚奇世界的消息。他們竟然說印第安人是我國商朝的移民,此消息真是讓我們中國人難以置信。關鍵是印第安人怎麼成了殷商後裔了呢?印第安人是美洲土著人的統稱,現在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北美洲所在的地區,但他們會說多達百種的語言。
  • 清明「祭」事——兼談中國墓祭生態的變遷
    《清嘉錄》記載:「人無貧富,皆祭其先,俗呼過節,凡節皆然。蓋土俗,家祭以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為鬼節;端午、冬至、年夜為人節。逢鬼節,則祭用麥麵。燒紙焚錠,亦鬼節為盛。」顧祿還強調「吳俗,清明、七月半、十月朔,家祭用麥麵,猶鄴中寒食先用麥飯也」。吳人除了在家祭祀,還要到亡人墓上進行掃墓,也稱「上墳」。
  • 睡魔祭、天神祭、竿燈祭...日本人的夏日祭真會玩!
    而且日本的夏日祭趣味多多,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場文化盛宴。如果,你想感受一份不一樣的夏日狂歡,這個夏天來日本就可以啦! 衹園祭 | 京都 衹園祭的規模之大及熱鬧程度在日本所有慶典中都是數一數二的。京都幾乎整個七月都在舉行衹園祭,不過對於遊客來說,7月17日這一天最值得期待。
  • 【嶺外風雲】儺與獵首祭 ——儺起源的文化人類學假說
    而「宮廷儺」、「有司儺」、「軍儺」、「寺廟儺」也都是「百姓儺」流入宮廷、官府、寺廟和軍隊而產生的,因此,可以說儺是一種民間舉行的祭祀活動。但可以從歷史文獻和田野調查中看到的儺都屬於次生、再次生形態,原生形態的儺祭只能從現存的儺事活動中尋找蛛絲馬跡加以探究。文獻記載中最早的儺事活動是《周禮·夏官》載:「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
  • 死人為什麼會給活人託夢?
    在世間有很多的人夢見了故去的人給他託夢,對於這個問題它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真的是死去的人給活著的人託夢嗎?通過我多年的悟道和修行去研究和探討靈魂的存在和意識的潛能,在人死後的靈魂意識當中和活著的人有什麼樣的溝通和交流,它們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和活著的人交流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