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三省六部,知府知縣到了現在是什麼級別?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2020-12-23 騰訊網

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的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中書省,相當於現在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最高權力機構,有決策權。

門下省,相當於現在的中央辦公廳、國務院的辦公廳。

尚書省,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有執行權。

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相當於現在的中央組織部;

戶部主管國家戶籍、田畝、貨幣、各種賦稅、官員俸祿,大體相當於現代的人事部、農業部和財政部;

禮部主管朝廷重要典禮(如祭天地、祭祖先等)、科舉考試、接待外國來賓,類似於現代的教育部和外交部禮賓司;

兵部主管全國武職官員、練兵、武器、彈站,相當於現代的國防部;

刑部主管國家司法、行政,大體相當於現代的司法部;

工部主管興修水利、主要的土木建築工程,大體相當於現代的水利部和住建部。

各部長官為尚書,相當於現今的各部部長,副職為侍郎,就是相當於副部長之類的。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官員有主事等。

知府相當於現在地級市的市長或市委書記,掌管軍政大權。

知縣也稱太守,相當於現在的縣長(縣級市市長), 是知府下轄的一個縣城的主管,也是軍政一體。

想不到一個小小的知縣在當時也是掌管一個縣的,那以前的人去縣裡告狀怕是得把腿走斷了吧

相關焦點

  • 古代的「三省六部」是什麼?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哪個官職?
    前言: 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在土地還有人民的管理上都有相應的制度,為的也是更加便於管理,使得一切變得條理清晰不紊亂。在我國古代,朝廷的管理制度就是「三省六部制」,這是從隋朝開始的。 何為三省六部?
  • 清朝官員品級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清代知府現代是什麼級別?
    清朝的官員級別和現在的官員級別並沒有嚴格的對應關係,而且都有特殊的情況存在,所以,我們只能根據他們的職權管轄範圍大概來推測一下。清朝的核心級別,以乾隆時期為準,是九品十八級制度。即總共分為九品,每品又分為正品和從品,共十八個等級。但是,要另外加上皇帝、太上皇的一個特殊品級,即超超品。
  • 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央政府的中樞神經
    這一制度確立後,中央政府的最高權力一分為三,且三省互相牽制,六部分理政務,使得皇帝的命令得到集體複議,相對保證了政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從這個意義上講,三省六部是進步的。它貫穿了中國古代的中央官制,從隋唐建立後,一直到清朝,隨著封建帝制的滅亡才最終消失。
  • 知府等同市委書記,知縣等同縣委書記,知州相當於現今什麼官職
    從本質上將,清王朝乃係以滿洲勳貴為主體,滿漢官僚聯合執政的政治形態;在將中央集權發展到鼎盛狀態的同時,滿洲勳貴主要體現在中央官員體系,地方官員體系則和前明王朝幾無區別。地方行政級別設置中,明清兩朝基本相同,均為省、府、縣三級設置。但在府和縣之間,還有著一個較為特殊的行政級別設定——州。
  • 起源於隋文帝的三省六部制,相當於現在什麼部門?有哪些利弊?
    我國古代王朝制度中,官僚制度是中華的一大非物質遺產文化,其中最出名的就數鼎鼎大名的三省六部制,何為三省六部制呢?三省六部制,一般泛指總管政務大權的中書省、協助中書省共議國事的門下省,以及撰寫和頒布政令的尚書省。而六部泛指吏部、戶部、禮部、刑部、工部、兵部。
  • 清朝的知縣和知府,都由巡撫任命嗎?
    對於同省的知縣和知府,都由巡撫任命嗎?這個問題的背後,是清代地方官員的人事選拔,也是朝廷與地方的權力劃分,更是讀懂清朝制度和歷史的重要一環。清代地方行政劃分中省府縣屬於固定級別,其餘道州廳三級則非固定行政級別劃分。而作為省府縣三級主政官員,巡撫、知府和知縣之間的任免關係,就有很多非常值得細說的地方。
  • 三省六部制的特點和作用是什麼?
    三省六部制簡介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
  • 清朝的「知縣」,到底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在許多清宮劇或者有關清朝的文藝作品中,知縣出現頻率極高。但是,對於這個官職,很多人常常是既熟悉又陌生。所以,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清朝的「知縣」,到底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清代《皇朝經世文編》曾言:「天下之治始於縣,縣之治始乎令」。短短一句話,精確指出了清朝知縣的特點。
  • 三省六部制:堪稱古代版的「三權分立」,卻不為人用
    比如漢時的「三公九卿制度」、隋唐時的「三省六部制」、明代的「內閣制度」,都是統治者實現統治所制定出來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三省六部制」,這項制度堪稱古代版的「三權分立」。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隸屬於尚書省。三省六部制是漢代以後長期發展形成的,到了隋朝才正式確立,唐代時得到進一步完善。
  • 三省六部,中國古人的治理智慧
    此外,戰爭導致很多地區的佔領歸屬不穩定,今天是南朝佔領,明天可能被北朝佔領,同一個縣可能東邊被北齊佔領,西邊被北周佔領,都有各自不同的官職和稱謂,導致同一個地區政出多門,用《隋書》中的描述,即「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 三省六部 | 古人智慧的重要體現
    例如,在地方改東漢以來的州、郡、縣三級制為州、縣兩級制,撤郡五百多個,裁減了大批官員;在中央,完成從秦漢三公九卿制向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轉型,設立以「三省六部制」為主體的中央官僚體系,等等。其中三省六部製作為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行政體制,成為後來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
  • 「三生不幸,知縣附郭」,為何「附郭縣」的知縣這麼難當?
    知縣,這在古代是相當有意思的一個官職,它被稱為「父母官」,是直面百姓的,因為以農業時代的發展水平和國家機器的管理能力,政府機關也只能下到縣一級,再往下也就只能靠地方鄉紳自治了,所謂「皇權不下縣」。在民國之前,中國是沒有「市」這個行政區劃的,所以更不存在區,所有的次級行政區劃都是「縣」,但是古代也有城市啊,大家老聽什麼蘇州城,廣州城,北京城……那這是什麼情況?大家一般印象裡,這些地方可能是「知府」在管理吧,這沒錯,剛剛我說的地方都有知府。
  • 三省六部制的發展與演變
    三省六部制在各朝代的變化 到了東漢時期,西漢確定的三公九卿制度發生了重要變化,西漢的三公為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其中丞相是政府首長,太尉主管軍事
  • 吏部、禮部、工部…古代三省六部的職責各是什麼?
    到了隋朝,改設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歷朝變動較大,而「六部」一直沿襲到清末。在影視劇中,我們也經常聽到說「工部」「戶部」「吏部」這些詞,以及尚書、侍郎等官職。今此,做一個全局認知。先看三省。包括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隋初稱「內史省」,是掌管機要、發布政令的機構。
  • 三省六部制你知道是怎麼樣的嗎?
    三省分別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則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三省六部是自西漢以後長期發展形成的度。其中尚書省形成於東漢;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於三國時,其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在發展過程中,三省六部的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到隋朝,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審核與貫徹執行。漢光武帝劉秀在尚書臺設三公曹、吏部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書,為六部前身。
  • 吏部、戶部、工部……古代三省六部,相當於今天什麼部門?
    到了隋朝,改設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歷朝變動較大,而「六部」一直沿襲到清末。在影視劇中,我們也經常聽到說「工部」「戶部」「吏部」這些詞,以及尚書、侍郎等官職。今此,做一個全局認知。先看三省。包括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 歷史回顧:清代四品官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
    史先生說史今天為大家分享一下古代官職的小知識!古代官制和現代的行政級別有很大的不同,一個是皇帝的個人行政機構官員體系,一個是現代國家行政機構官員體系,為皇帝服務的自然有很多的專門為皇帝服務機構,同樣的由於清朝為滿人遊牧民族建立的王朝,很多的官員設置也要滿足滿族人的政治地位。
  • 唐代的的「三品大員」,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唐朝官制眾所周知,唐朝的官制體系主要是「二省六部」制,而官員的品級是「正一品」至「從九品下」。其中從「正四品上」到「從九品下」,每個品級又有「上下」之分,因此唐朝品級共分為30個等級。比如正四品分為「正四品上」和「正四品下」。當然所對應的官職也不一樣。正四品上的官職有「親王府長史」、「內侍」等。而正四品下著有「下州刺史」、「尚書右丞」等。
  • 歷史上的三省六部各司其職,但他們到底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換到今天來說,就有點像現在社會各大公司的文案策劃和運營的崗位,皇帝需要發布希麼樣的政令,中書省的官員就負責起草文件,和定時發布這個文檔,幫皇帝擬好文件後,再挑選一個黃道吉日發布,這就是中書省的日常工作。
  • 一分鐘解讀古代三省六部制,為什麼這個部門地位最低,說不上話?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嚴密的官職制度,公元581年隋文帝建立了隋朝,這之後的八年時間裡,他平突厥、攻陳國,最終統一了中國結束了將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據,但是南北朝頻繁的朝代更迭還是給隋朝留下了眾多歷史遺留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中央和地方官多官亂的局面,《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