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依託網絡技術的發展,通過網絡眾籌的方式籌集善款,的確能幫助一些確有需要的人渡過難關,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病致貧的發生,具有很好的社會效果。
但這樣團結互助的好事情,在一些不法份子眼中卻成為了一種謀取非法利益的手段。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輕鬆籌」、「水滴籌」等網絡眾籌平臺,通過虛構病例的方式,騙取大家的「愛心」,謀取非法利益。深深打擊了大家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積極性,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近日,廣東羅定的王某就通過自學圖片修改技術,篡改去世女友的病歷,謊稱女友患有嚴重疾病,因家庭經濟困難無法支付高額治療費用,同時在多個網絡眾籌平臺發起愛心捐贈。在募捐過程中,平臺工作人員陸續接到線上舉報,稱申請籌款的病人早在2018年就已去世。平臺工作人員初步核實後,向公安機關移送了相關犯罪線索。
警方經調查發現,王某通過塗改去世女友住院資料,先後騙取總計6萬多元的愛心捐款。最終,檢察機關以王某涉嫌詐騙罪向法院提起公訴。相關網絡眾籌平臺也採取「先行賠付」的處理機制,將部分款項原路退還給了捐助人。
根據相關媒體報導,通過網絡眾籌平臺利用別人愛心實施詐騙並非個案。並且,還有一些專門為不法分子實施網絡眾籌詐騙提供假病歷的「灰色產業鏈」,能夠根據不同需求,定製化的出具不同醫院的病例,為不法分子實施詐騙提供了便利。
通過偽造病歷,謊稱家庭經濟困難無法支付高額治療費用,通過各大「網絡眾籌平臺」騙取捐助的行為,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若達到一定的犯罪數額,則構成詐騙罪。若數額特別巨大或者存在特別嚴重的情節,最高可被判處無期徒刑的刑罰。
網絡眾籌是一個大家互幫互助的平臺,
能夠取得社會大眾的信任來之不易,
需要我們大家的共同維護。
作為平臺的運營機構,
需要肩負起加強審核的責任,
發現存在問題的求助者,
及時向公安機關移送線索,
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來源:黃埔檢察
【來源:崇州市人民檢察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