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不如一代:法國波旁王朝的覆滅

2021-02-23 欲雲談史論今

1638年9月5日,法國路易十四誕生。五年之後,因為父親去世,五歲的路易十四就不幸而當上了娃娃國王。

路易十四

之所以說是「不幸」,是因為此時歐洲正逢亂世。

其時,因為新教國家與天主教國家不和,歐洲各國之間爆發了持續多年的戰爭,整個歐洲都處於混亂與廢墟之中。法國位於歐洲大陸中心,當然不可能置身事外。從1635年到1659年,因為宗教信仰分歧,法國與西班牙之間爆發了多年持續拉鋸戰,彼此都不願善罷甘休。

對法國而言,不但外事不寧,法國國內政局也是動蕩不安。

1648年到1653年期間,法國暴發了著名的「投石黨人」暴亂。所謂「投石黨」,就是扔石頭的人所組成的「反政府」組織團夥。法國人對紅衣主教馬薩林統治極為不滿,巴黎街頭的「憤青」們氣憤至極,經常撿起石頭就砸馬薩林親信家的窗戶。砸窗戶的人多了,便成為一黨,美其名曰「投石黨」。投石黨人暴動,讓法國政局混亂不堪,不但紅衣主教馬薩林兩次被放逐,作為娃娃皇帝的路易十四也被迫兩次逃出巴黎。世界名著,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系列,就是以法國這段時期的歷史為背景。

三個火槍手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幼年時期的多災多難,對路易十四卻未必是件壞事。磨難,對路易十四的幼小心靈造成了強烈衝擊,他暗暗下定決心,永遠不會允許這樣的暴亂在法國重現。

1661年,代理法國政事的樞機主教馬薩林去世,二十三歲的路易十四正式親政。

在路易十四親政之初,法國國內的多年混亂,已經讓法國瀕臨破產。為把法國帶出衰退的泥潭,路易十四以無比的熱情與精力治理國家,每天都工作八小時以上,很快就成長為全歐洲最優秀的英明君王,創立了有史以來無與倫比的絕對君主制。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重用布爾喬亞、柯爾貝爾、皮埃爾·賽吉埃等等能臣幹吏,大力推行重商主義,並不斷發動對外戰爭,擴大法國疆域。在他率領之下,法國實力大大增強,外戰多次取勝,一舉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軍事上,法國參加了四場大規模的戰爭:1667年至1668年與西班牙爭奪南尼德蘭(產權轉移戰爭),1672年至1678年的法荷戰爭,1688年至1697年的大同盟戰爭,以及1702年至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取得了三勝一和的絕佳戰績。

經濟上,法國率先實施鼓勵出口、限制進口的經濟措施,並大力發展工商業,使得法國經濟大力發展。

文化領域,法國建造了凡爾賽宮,籌建了法蘭西油畫雕塑學院、法蘭西科學院、法蘭西建築學院,培育了古典主義喜劇奠基人莫裡哀等一大批文藝巨匠,還誕生了像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等等許多如雷貫耳的大思想家,使法國取代義大利成為歐洲文藝中心……。

俗話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法國富強了,理所當然地就成為歐洲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各領域的影響力都越來越大。法國如此強大,讓法國的歐洲鄰國也豔羨不已,紛紛學習法國文化。在17和18世紀,法語成為歐洲外交和上流社會的通用語言,就如同今天英語的國際地位。在託爾斯泰的名著《戰爭與和平》裡,就描寫到俄羅斯貴族家庭成員們日常交談時都以說法語為榮,可見法國文化在當時世界的影響之深遠!

文治武功上的突出成就,讓路易十四驕傲地自稱為「太陽王」!

路易十四的勵精圖治,帶給了法國55年的輝煌歷史。然而,人類不可避免的歸宿最終還是來了。路易十四再長壽,總是有歸西的一天。1715年,路易十四離開人世。

這已是他登基第72年!

由於路易十四執政時間過長,不但熬死了他的兒子,甚至連他的孫子都被熬死。中國人說,人生最大的悲劇,就是白髮人送黑髮人。路易十四不但是送走了兒子,還送走了孫子,這才是不幸中的大不幸!所以,路易十四沒別的辦法,不得不在生前選定了曾孫路易十五作為繼承人。路易十四滿懷期待,希望這個他親手選定的繼承人長大後能成為強大統治者,重新振興法國,擴大他所奠定的穩固基礎。

路易十五

其實不單是路易十四,整個法國上上下下,都對他充滿了期待。太陽王雖然功績無與倫比,但是他的好戰和喜歡修建奢華宮殿也耗費了法國大量資源,使得法國經濟逐漸失去競爭力。法國人民都希望年輕的路易十五能夠繼承太陽王遺志,讓法國走向更大的繁榮和富強。

然而,事與願違。路易十五上臺後,表現卻十分令人失望。

1726年,路易十五登基。他突然發覺已無須像幼時那樣學習或是取悅別人。他現在站在法國權力的頂峰,可以任意支配權力和財富。於是,路易十五把國事全權委託給大臣處理,自己則成為一個甩手掌柜,沉迷於享樂。他成天都熱衷於狩獵或是追逐年輕女郎,在賭桌旁日擲千金,虛度年華。後來,風流成性的路易十五還勾搭上了多位情婦,如蓬巴杜夫人和巴裡夫人等等。他的這些情婦,也不是簡單角色。她們則趁機攬權,狐假虎威,借路易十五之權而成為法國的「地下首相」,間接擁有了任命、解僱法國大臣的權力,把整個法國政壇搞得亂七八糟。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什麼樣的「帶頭大哥」,就有什麼樣的「小弟」。路易十五的品位一如既往地影響到整個宮廷。大臣們因此也都熱衷於賭博、奢侈的宴會,卻對於法國的明天漠不關心。法國宮廷之中食客遍地,人人熱衷於享樂、賭博,開銷越來越大,以致政府債務迅速增加,漸漸地就有「國將不國」的跡象。

上天有好生之德。

就在整個法國都不堪重負之時,老天爺終於在1774年把禍害法國59年的路易十五送入了天堂,他的孫子路易十六繼位。臨死之際,路易十五還留下了一句世界名言:「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

路易十五留下的「滔天洪水」,路易十六還能堵塞得住嗎?

形勢令人絕望。

路易十六甚至比他的祖父還要軟弱,根本無力挽回法國的頹勢,只能眼睜睜看著法國走向窮途末路。

路易十六上斷頭臺

1792年,法國大革命暴發。幾個月後,路易十六被迫跪在斷頭臺前,「太陽王」賦予王冠的光耀和權力,頃刻間消失殆盡……。

短短一百五十多年,法國就經歷了一個興衰起伏的周期。人世間滄海桑田,變化之快,令人感嘆不已!

法國波旁王朝的興衰史,正好印證了一句中國俗話,「富不過三代」。祖輩們辛苦創業,兒孫輩卻紈絝敗家,這正是法國波旁王朝覆滅的真實寫照。

——完——

 

作者 |欲云:喜歡歷史的理工男,現居深圳

圖片 | 來自網絡,





欲雲談史論今

解讀不一樣的歷史

以古喻今


相關焦點

  • 最受歡迎的法國波旁王朝是如何走向消亡的?
    亨利·德·波旁是亨利四世的本名,他本來是納瓦拉的王儲,但與當時的法國統治者盧瓦盧王朝的瑪戈王后結為姻親,當盧瓦盧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也逝世之後,盧瓦盧王朝再無後人,於是亨利四世名正言順繼承了王位。波旁王朝在其長達兩百多年的統治中,湧現出一個又一個名傳千古的統治者,奠定了一個又一個興盛的時代。那麼如此強大的王朝,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消亡的呢?
  • 波旁王朝
    [1]  其在法國的統治於1589年開始。17世紀中期,再度分出長幼兩支:長支相繼臨朝的君主為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幼支奧爾良家族的統治史稱奧爾良王朝或七月王朝。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查理十世在1830年七月革命中被推翻;七月王朝亦在1848年革命中傾覆,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最終結束。波旁王朝在義大利的統治於1860年告終。
  • 1830的法國:路易菲利普與灰飛煙滅的波旁王朝
    可以說路易·菲利普一世是法國最後一位國王,他是最後一位使用King稱號的國王,他的全稱是King of the French,法國人民的國王。雖然在路易·菲利普一世之後,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可以被看作是廣義上的法國國王,但作為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國家元首,路易·拿破崙·波拿巴使用的稱號是皇帝Emperor。
  • 波旁王朝——歐洲貴族圈的半壁江山
    波旁王朝起源於14世紀,其族人曾佔據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國。在王室貴族式微的如今,波旁家族的軼事仍是八卦愛好者茶餘飯後的談資。下文將按國別分類,簡單介紹波旁王朝及其分支的歷史及現狀。資料主要來自維基百科,如有錯漏,萬望大噶指正。波旁王朝,顧名思義起源於法國中部的波旁地區,該領地最早出現於13世紀初,法王的一位家臣受封於此,也就是波旁王朝的母系祖先的私人封地。
  • 悅讀|王朝物語:咖啡波旁
    王朝物語:咖啡波旁咖啡果實成熟後通常是紅色,而這支巴西,顧名思義,成熟的時候果實是黃色,被認為是紅果波旁與黃果鐵皮卡變種雜交後突變的結果,稱為黃色波旁。波旁種是阿拉比卡咖啡中的固有品種之一,根據最初的發現地,非洲波旁島,現名留尼旺島,命名。波旁島位於非洲大陸東邊的印度洋之中,馬達加斯加島以東。發現之初以致敬法國當時的統治者波旁王朝而命名,法國大革命期間,改名為留尼旺島,Reunion。
  • 法國波旁王朝到底有多強大?打遍歐洲無敵手,穩居一百年歐洲霸主
    波旁王朝,是歐洲歷史上統治過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盧森堡等國家的朝代,至今仍然統治西班牙和盧森堡兩個歐洲國家。在歐洲歷史上,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最強大和最著名,後世只要一提到波旁王朝,大多會聯想和特指法國的波旁王朝。那法國波旁王朝到底強大到什麼程度?一句話概括:打遍歐洲無敵手,穩居一百年歐洲霸主。
  • 【倖存的王室】西班牙:最強勢的波旁王朝
    西班牙王室只計算王室父系血統的情況下,其王室父系祖先Robert of Hesbaye (770-807),他的後代為「歐洲第一家族」法國王室卡佩家族的分支波旁家族,現今國王費利佩六世一世即波旁家族成員,是Robert of Hesbaye父系血統的直系後代,在只計算父系血統王室中,世界上現存最長父系王室中排在第二位在日本菊花王朝之後。
  • 馬德裡皇宮:西班牙波旁王朝的見證
    馬德裡皇宮,西班牙王室的中心,始建於1738年,是僅次於法國凡爾賽宮與維也納美泉宮的歐洲第三大皇宮,也是波旁王朝的代表性文化遺產。
  • 八卦波旁王朝的那些事
    波旁王朝起源於14世紀,其族人曾佔據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國。在王室貴族式微的如今,波旁家族的軼事仍是八卦愛好者茶餘飯後的談資。下文將按國別分類,簡單介紹波旁王朝及其分支的歷史及現狀。波旁王朝,顧名思義起源於法國中部的波旁地區,該領地最早出現於13世紀初,法王的一位家臣受封於此,也就是波旁王朝的母系祖先的私人封地。
  • 至今統治西班牙的朝代——波旁王朝歷代國王,亡國兩次仍浴火重生
    腓力五世(1683年—1746年),西班牙波旁王朝開國國王,法國波旁王朝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孫子,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卡洛斯二世死前,指定有血緣關係的他繼承王位,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反對,雙方及各自盟友爆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法國幫助西班牙打敗奧地利,1724年讓王位給長子路易一世,不到1
  • 「波旁」餘孽西班牙,打不死的「小強」,三次下馬三次復闢!
    奧地利哈布斯堡和法國波旁王朝都想染指西班牙王位,反正論起來大家都有親戚關係,論資排輩行不通,那就打吧!隨之而來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歐洲一幫大佬為了西班牙統治權大打出手,最後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最終「贏得」了這場戰爭,波旁王朝最終獲得了西班牙的控制權,不過被迫限制了法國波旁和西班牙不可以合併。也難怪歐洲一直不能大一統,法國和西班牙合併就可以打破歐洲平衡,說不定真可以嘗試一下。
  • 他創建了波旁王朝,夢想是讓每個法國農民的碗裡都有一隻雞
    16世紀末,當中國處於明朝晚期時,遙遠的歐洲大陸出現了一個強大的波旁王朝。波旁王朝始於1589年,其統治的領域包括法國、西班牙、盧森堡、納瓦拉、那不勒斯、西西里以及義大利部分公國,幾乎將小半個歐洲劃入版圖。 創建波旁王朝的人叫亨利四世。
  • 真的一代不如一代嗎?
    我們總是能夠從父母或者老師那裡聽到這樣的話:唉,現在的孩子,一代不如一代了。老師經常說:你們是我帶過最差的一屆!難道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嗎?當然不是,無論父母和老師怎麼說,事實就是,我們一代比一代更優秀。首先從物種演化的角度來看,即便是隨機的,但總是能夠適應現有環境的基因存活了下來,這正好大概率使我們的基因得以優化。
  • 一代不如一代是最大的謊言!
    《後浪》是2020年五四青年節的短片,《後浪》開頭第一句話就是「那些口口聲聲說一代不如一代的人,你們應該像我一樣,滿懷羨慕」。有網友就開始發問:某站獻給新一代的演講《後浪》刷遍網絡,你怎麼看?因為沒有一代一代人,只有靠譜和不靠譜的人。借用別人說的一句話,「討好年輕人說明你真的已經被拍在了沙灘上。」五四青年節,小編有些話想獻給新一代的人 ,那些比我們更年輕的人們,我們不羨慕你們。因為我們知道你們需要的不是年長者的羨慕,而是信任與尊重。
  • 從波旁王朝到塞拉耶佛
    從時間跨度上看,《皇帝圓舞曲:從啟蒙到日落的歐洲》作為一本關注近代歐洲的歷史文集,其所覆蓋的歷史時期上至18世紀後半葉的路易十五時代,亦即波旁法國舊制度的巔峰時期,下迄1914年塞拉耶佛的槍聲,跨度大大超過了100年。但至少在時代精神的層面,這本書所想要探討——或者說閒聊——的歷史階段與布羅茨基所謂的19世紀無比契合。
  • 法國歷史十個冷知識,歷史課本不會寫在上面,很多人不知道
    法蘭西帝國覆滅後,拿破崙三世積極進行復闢活動,公元1848年發動二月革命,推翻奧爾良王朝,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拿破崙三世當選首任總統,也是唯一一位總統,公元1852年廢除共和制,復闢君主制,法蘭西帝國成功復闢,他是唯一一位皇帝,公元1870年在跟德國的前身普魯士王國進行的普法戰爭中慘敗,同年法國人廢除君主制,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至此法國君主制徹底結束,所以法國歷史末代君主是拿破崙三世。
  • 南唐輓歌:一個王朝覆滅,一代詞帝誕生
    幾年前,後周大將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統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區,然後揮師南下,滅掉了十國中的好幾個小國後,劍指偏安一隅的南唐,早有吞併之意,南唐與大宋相比,實力相差懸殊,無力抗衡,政權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李煜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登上皇位的。
  • 書評 | 從波旁王朝到塞拉耶佛
    從時間跨度上看,《皇帝圓舞曲:從啟蒙到日落的歐洲》作為一本關注近代歐洲的歷史文集,其所覆蓋的歷史時期上至18世紀後半葉的路易十五時代,亦即波旁法國舊制度的巔峰時期,下迄1914年塞拉耶佛的槍聲,跨度大大超過了100年。但至少在時代精神的層面,這本書所想要探討——或者說閒聊——的歷史階段與布羅茨基所謂的19世紀無比契合。
  • 「一代不如一代」是個偽命題,批評者其實是諷刺自己
    5月4日,B站《後浪》視頻開篇直指:「那些口口聲聲說,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然後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講。那些人指的是誰呢?聽起來應是對後浪不滿意的一部分前浪,但環顧四周,實在找不到可以評判年輕一代的這一部分成功者,可能是渺小的圈子限制了我的想像力。也許「那些人」是《後浪》作者為了標題立意杜撰出來的,影片先製造群體矛盾,然後彰顯年青一代的激情澎湃,達到宣傳網站的目的。「一代不如一代」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回顧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長河,再看現今的成就,難道不是一代比一代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