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鳴澗》--唐代 · 王維

2021-02-19 每日一首古詩詞賞析

鳥鳴澗

唐代 · 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

很少有人活動,只有桂花無聲地飄落;夜裡一片靜謐,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不時地高飛鳴叫,在這春天的溪澗中。

注釋

鳥鳴澗:鳥兒在山澗中鳴叫。

人閒:指沒有人事活動相擾。閒:安靜、悠閒,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種,這裡寫的是春天開花的一種。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空蕩蕩。空虛。這時形容山中寂靜,無聲,好像空無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驚:驚動,擾亂。山鳥:山中的鳥。

時鳴:偶爾(時而)啼叫。時:時而,偶爾。

賞析

  關於這首詩中的桂花,頗有些分歧意見。一種解釋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此處所寫的當是春日開花的一種。另一種意見認為文藝創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傳說王維畫的《袁安臥雪圖》,在雪中還有碧綠的芭蕉,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事物,在文藝創作中是允許的。不過,這首詩是王維題友人所居的《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之一。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景,接近於風景寫生,而不同於一般的寫意畫,因此,以解釋為山中此時實有的春桂為妥。

  桂樹枝葉繁茂,而花瓣細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間,並不容易覺察。因此,開頭「人閒」二字不能輕易看過。「人閒」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閒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詩人能發現這種「落」,或僅憑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觸覺,或憑聲響,或憑花瓣飄墜時所發出的一絲絲芬芳。總之,「落」所能影響於人的因素是很細微的。而當這種細微的因素,竟能被從周圍世界中明顯地感覺出來的時候,詩人則又不禁要為這夜晚的靜謐和由靜謐格外顯示出來的空寂而驚嘆了。這裡,詩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環境氣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在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裡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竟使山鳥驚覺起來。鳥驚,當然是由於它們已習慣於山谷的靜默,似乎連月出也帶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後景象頓時發生變化,亦可想見。所謂「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讀者聯想的。但王維所處的是盛唐時期,不同於建安時代的兵荒馬亂,連鳥獸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維的「月出驚山鳥」,大背景是安定統一的盛唐社會,鳥雖驚,但決不是「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它們並不飛離春澗,甚至根本沒有起飛,只是在林木間偶而發出叫聲。「時鳴春澗中」,它們與其說是「驚」,不如說是對月出感到新鮮。因而,如果對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維這首詩中,倒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裡,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這首詩也是這樣。但詩中所寫的卻是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這是因為事物矛盾著的雙方,總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條件下,動之所以能夠發生,或者能夠為人們所注意,正是以靜為前提的。「鳥鳴山更幽」,這裡面是包含著藝術辯證法的。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處理。

:唐代 · 王維   :當代 · 吳冠中  

出品:老張(微信號13992825540)



相關焦點

  • 《鳥鳴澗》王維
    鳥鳴澗
  • 王維《鳥鳴澗》:用「拿來主義」
    這是很多人提出的關於王維《鳥鳴澗》的問題。其實,在文化界、文學界,質疑未必是壞事。四大名著在質疑聲中登上文學作品的巔峰,許多作品在質疑聲中顯出崇高的風貌。事實上對於古詩詞來說,懷疑是一種精神,在追問的時候,我們不能不看到詩情畫意和已經包含的真理。在魯迅中有一個非常突出的思想:帶來主義。
  • 鳥鳴澗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
  • 王維的《鳥鳴澗》格律有沒有問題?
    王維的《鳥鳴澗》格律有沒有問題? 首先回答,《鳥鳴澗》的格律是有問題的。 王維的五言詩,多不遵守格律,這可能和他的性格有關,但更多地應該是因為時代有關。 在他和李白的時代,格律雖然成型,並未完備。而五言詩歷史悠久,詩人們寫「現代歌詞」的時候,喜歡使用新進的「七絕」格式,但是在寫五言的時候,是作為仿古的心態來「講情懷」的。
  • 心浮氣躁之時,讀讀王維這首《鳥鳴澗》,短短20字,使人回歸平靜
    導言:心浮氣躁之時,讀讀王維這首《鳥鳴澗》,短短20字,讓人回歸平靜情緒是一個對我們非常重要,並且又非常難控制的東西,控制好情緒,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不驕不躁,不悲不喜,或許我們的生活將充滿更多的快樂。
  • 王維《鳥鳴澗》:詩中有畫,畫中有禪,心中有宇宙萬物
    我們先還原王維這首《鳥鳴澗》的物象,看看作者詩中的世界真面目是怎樣的:一個幽靜甚至寂靜的春夜,詩人獨立桂花樹下,心情靜好,月出東山之上,細小的桂花在皎潔月光下飄落,山澗中棲息的飛鳥被驚醒,發出朦朧的叫聲,而後世界又歸於平靜。
  • 「夜靜春山空」:王維的《鳥鳴澗》賞析
    《鳥鳴澗》 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岀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是一首小詩,屬於《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的一首,是王維去皇甫嶽的雲溪別墅做客時的作品,也是組詩中最出名的一首。時值開元盛世,政通人和,社會安定,歲月靜好。
  • 王維《鳥鳴澗》:春山夜靜,再無俗事掛心頭
    《鳥鳴澗》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的《鳥鳴澗》是一首悠閒寧靜的詩。夜宿在山中,正由於內心的閒適,再無俗事掛心頭,感覺也就格外細緻敏銳,看到桂花的隨風飄落,在這春天寧靜的夜晚,除了自然的音韻,不曾聽聞其他,整座山仿佛是空的。
  • 直言王維的《鳥鳴澗》應刪
    近日,某市五年級的一位家長在檢查孩子的語文作業,有一道作業是翻譯王維的《鳥鳴澗》,全詩是這樣的:「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但經過筆者的深入查證後發現,四季桂起源於地中海沿岸,清朝晚期才隨著傳教士來到中國,王維在唐朝是沒有機會見到四季桂的。
  • 王維的《鳥鳴澗》與我們常見的絕句 在結構上有什麼不同?
    前言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鳥鳴澗》這首詩與我們常見的古詩在結構上有什麼不同?《鳥鳴澗》是王維描寫山水的一首五言絕句,在結構上與常見的古詩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如果細分的話,絕句有古絕句和律絕句。王維這首絕句不是嚴格的綠絕句,是一首律化的古絕句。聽起來挺拗口,其實也不複雜。一、什麼是古絕句?王維的古絕句舊體詩分為古體詩與近體詩,其中絕句也分古絕句(四句的古體詩)和律絕句(四句的近體詩)。下面以王維的幾首五絕為例,先說一下古絕句。
  • 讀古詩系列《鳥鳴澗》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點擊以下觀看視頻解讀 《鳥鳴澗》是唐代詩人王維所作組詩《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 此詩描繪山間春夜中幽靜而美麗的景色,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全詩緊扣一「靜」字著筆,極似一幅風景寫生畫。
  • 王維的《鳥鳴澗》膾炙人口,但是有人說,這首詩的格律有問題
    幾天前,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王維的《鳥鳴澗》格律有沒有問題?前言首先,絕句是指四句的詩,大多是五言或者七言,也有少量的六言詩。絕句也分古體絕句與近體絕句。七言絕句中,古絕句非常少,大部分是近體絕句。而王維的《鳥鳴澗》,就是這種律化的古絕句。一、《鳥鳴澗》有一處出律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首詩的第2句是」三平尾「:春山空。結尾三個字都是平聲的現象被稱為三平尾或者三平調。
  • 讀王維《鳥鳴澗》人閒桂花落,賞平和安定的盛世和諧之美
    同理,我在讀王維《鳥鳴澗》詩時,感受到了一種平和、安定、閒適、細膩的盛世和諧之美。鳥鳴澗唐 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701-761年),字摩詰。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第。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 王維鳥鳴澗:一個靜字統全篇,一個空字見神韻,歲月靜好意無限
    王維青年時代,曾在江南一帶遊歷。有一年的春天,好友皇甫嶽邀請他去雲溪別墅做客,王維欣然前往。五雲溪一帶山青水秀,風景如畫,王維詩興大發,寫下了一組詩《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其中第一首,名叫《鳥鳴澗》。鳥鳴澗詩意圖首先解釋一下詩題《鳥鳴澗》,通行的解釋是「鳥兒在山澗中鳴叫」,其實,這是錯誤的。鳥鳴澗是一個地名,是雲溪別墅附近的一個山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閒,是閒暇,悠然的意思。空,空曠寂靜。
  •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鳥鳴澗》思維導圖欣賞
    《鳥鳴澗》作者是唐代詩人王維,屬於七言絕句的文學體裁。王維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詩人,他的詩被人稱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先靜態描寫: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山水田園詩派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因此也稱為王孟詩派。他們用開闊的胸懷,深細敏感的審美嗅覺,來描繪山水風景的優美壯麗,歌詠田園生活閒適靜謐,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盛唐時期社會的安定,農民的安居樂業和時代精神的開朗樂觀。相傳王維九歲就能寫詩。
  • 《全唐詩》中王維10首著名詩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出自唐·王維《贈房盧氏》。胸襟闊大的人沒有什麼不能做到的,他能忘記自己的利益而為天下百姓著想。此言心中沒有小我而只有天下百姓的人,才是胸襟闊大的君子。3.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出自唐·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 王維意境很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字,美到了心坎裡!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鳥鳴澗》,便是一首意境很美的傑出詩作。它出自唐代詩人王維之手,是王維遊歷江南寓居紹興若耶溪時,所作組詩作品《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中的第一首。
  • 唐代王維《臨湖亭》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
  • 唐代王維《觀獵》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只知此詩是王維前期的作品,是一首寫將軍打獵的詩。 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
  • 唐代王維《終南山》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公元741年(開元二十九年)至公元744年(天寶三年)之間,王維曾隱居於長安附近的終南山,這首詩大概是詩人隱居終南期間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