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一生

2022-01-05 佛經經典大全
 禪宗六祖是曹溪慧能大師。慧能大師是唐朝高僧,唐貞觀十二年(638)生於嶺南新州,三歲喪父,由母親撫養成人。成人後,家境愈發貧寒,只能靠上山打柴和幫人做零活維持生計。因聞客讀《金剛經》,有所感悟,遂往黃梅東山,弘忍大師默而識之,後傳衣法。慧能得法之後,隱居獵人隊。後離開獵人隊,到了廣州法性寺,因為發表風幡之爭的高論,得到印宗法師的禮遇,並在此由印宗法師為其剃度受戒,且開始在廣州弘揚禪宗佛教。不久慧能到曹溪寶林寺(韶關南華寺),廣收門徒,大弘禪教。先天二年(713)圓寂於新州國恩寺,世壽七十六。

  慧能大師一生在廣、韶二州弘法度眾近四十年,引起了廣大的迴響。雖然嶺南地處蠻荒,但頓教法音遠播四方,不只是影響到一般的社會大眾,也令皇室尊崇敬重。六祖一生的行誼和遭逢的磨難,可說是一紙難以書盡。他不只是學佛修行者的模範,更可以說是冒險犯難,追求成功者的老師。六祖的一生,是鼓舞人們向上的勵志史,具有寧靜致遠的人生意境。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一生

  六祖慧能大師,俗姓盧,先世河北範陽(今涿縣)人,其父謫官至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東),唐貞觀十二年(638)生慧能,遂為廣東新州人。慧能幼年喪父,後移南海,家境貧困,靠賣柴養母。有一天,能在市中,聞客店有人誦《金剛經》,頗有領會,便問此經何處得來,客人告以從黃梅東馮茂山弘忍禪師受持此經。他因之有尋師之志。鹹亨初(670),他把母親安頓後,即北行。到了韶州曹溪,遇村人劉志略,引其出家之姑無盡藏尼,持《涅槃經》來問字。慧能說:我雖不識字,但還了解其義。尼說:既不識字,如何解義?慧能說: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尼聞其言,深為驚異,遂告鄉裡耆老,競來禮敬,即請慧能居於當地寶林古寺,稱他為盧行者。

  慧能在寶林寺住了不久,又至樂昌西石窟,從智遠禪師學禪,智遠勸他到黃梅東禪寺(寺在黃梅雙峰之東,亦稱東山)去從弘忍受學。慧能於鹹亨三年(672)到了黃梅東山,弘忍見著他即問:居士從何處來,欲求何物?慧能說:弟子是嶺南人,唯求作佛!弘忍說:你是嶺南人,又是獦獠(當時中原對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如何堪作佛?!慧能說:人有南北,佛性豈有南北?和尚佛性與獦獠佛性無別;和尚能作佛,弟子當能作佛。弘忍遂命他隨眾勞動,在碓房舂米。

  慧能在碓房間踏碓八個月,當時東山禪眾達七百人。相傳弘忍有一天為了考驗大眾禪解的淺深,準備付以衣法,命各人作偈呈驗。時神秀為眾中上座,即作一偈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一時傳誦全寺。弘忍看後對大眾說:後世如能依此修行,亦得勝果,並勸大眾誦之。慧能在碓房間,聞僧誦這一偈,以為還不究竟,便改作一偈,請人寫在壁上。偈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這句是較通行的記載,敦煌本《壇經》此句作「佛性本清淨」),何處惹塵埃!」眾見此偈,皆甚驚異。弘忍見了,即於夜間,召慧能試以禪學造詣,傳與衣缽,並即送他往九江渡口。臨別又叮囑他南去暫作隱晦,待時行化。

  因此慧能回到廣東曹溪後,隱遁於四會、懷集(今廣西懷集縣)二縣間,過了十餘年,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因有二僧辯論風幡,一個說風動,一個說幡動,爭論不已。慧能便插口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你們的心動!大家聽了很為詫異。

  印宗便延他至上席,請問深義,慧能回答,言簡理當。印宗便問: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非就是行者?慧能便出示衣缽,印宗歡喜讚嘆,即集眾就法性寺菩提樹下為慧能剃髮。又請名德智光律師等為他授具足戒(按法性寺即今廣州光孝寺。寺中有六祖瘞發塔、菩提樹、風幡堂、六祖殿諸古蹟)。兩月後,慧能即於寺中菩提樹下,為大眾開示禪門,說般若波羅蜜法。

  不久,慧能辭眾歸曹溪寶林寺,印宗與道俗千餘人相送。那時,韶州刺史韋璩仰其道風,率同僚入山請慧能入城,於大梵寺講堂為眾說法,兼授無相戒。僧尼道俗集者千餘人,門人法海編錄其法語,又加入後來的法語,即世所行《法寶壇經》(今世流通的《法寶壇經》有四本:一、敦煌本,二、惠昕本,三、德異本,四、宗寶本。參照本書「法寶壇經」條)。從此以後,慧能在曹溪寶林寺說法三十餘年。其間,中宗曾請慧安、神秀二師於宮中供養,並問禪法。二師皆說:南方有能禪師,密受忍大師衣法,可就彼問。

  神龍元年(705),中宗即遣內侍薛簡往曹溪召他入京。他以久處山林,年邁風疾,辭卻不去。薛簡懇請說法,將記錄帶回報命。中宗因贈摩納袈裟一領及絹五百匹以為供養。並命改稱寶林為中興寺,由韶州刺史重修,又給予法泉寺額,並以慧能新州故宅為國恩寺。

  延和元年(712)慧能回至新州小住,命門人建報恩塔。先天二年(713)圓寂於新州國恩寺,世壽七十六。弟子等就在那一年迎其遺體歸曹溪。憲宗時(806—820)贈以大鑑禪師諡號,柳州刺史柳宗元為撰《曹溪第六祖大鑑禪師碑並序》。元和十年(815)劉禹錫因曹溪僧道琳之請,又撰《曹溪大師第二碑》。從達磨六傳而至慧能,故一般稱他為六祖大師。

  慧能大師的遺體未壞,弟子方辯裹紵塗漆於其上,形象生動逼真,現存於廣東曹溪南華寺(即古代的寶林寺)。

  六祖大師為了免除後人為了衣缽徒生是非紛爭,因此在入滅前,付囑徒眾:「吾於大梵寺說法,以至於今,鈔錄流行,目曰《法寶壇經》。汝等守護,遞相傳授,度諸群生,但依此說,是名正法。今為汝等說法,不付其衣。」六祖向門徒及後人表示,能依法而行,是謂得到付法密傳。六祖因為不以衣缽為傳法的信徵,他的法反而流傳得更為廣闊,得到他的禪旨法嗣不限一人,而有四十三人之多(見《付囑品》)。

相關焦點

  • 六祖慧能大師的傳奇一生(內附視頻)
    今天是農曆八月三日,是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圓寂紀念日!
  •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生平壁畫
    母親與舅父無計可施之際便指著一塊大石頭說:「如果你能掰開這塊大石頭,你就去吧。」慧能誠心跪拜,日復一日。一天,烏雲密布,雷電交加,一道亮光及一聲霹靂將巨石劈成兩塊,舅父和母親十分驚愕,只好同意慧能學佛的請求。
  •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小傳
    慧能禪師聽了,心中遂產生北上求法的念頭。但因為母親尚在,不能立即前往。慧能禪師三十三歲的時候,母親去世。安葬了母親之後,慧能禪師便取道韶州曹溪(今韶關)北上求法(此說與《六祖壇經》所記不同)。在韶州,他結識了德行之士劉志略,因為情投意和,結拜為兄弟。劉志略有個姑姑,是位比丘尼,名無盡藏,住在當地的山澗寺,經常讀誦《涅槃經》。
  • 元宵佳節話六祖——中國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剃度出家紀念日
    元宵佳節話六祖——中國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剃度出家紀念日
  • 慧能大師與《六祖壇經》
    慧能大師是禪門六祖,是中國的佛陀,慧能大師的《六祖壇經》是佛門唯一的一部由中國人宣說的經典,這是教界公認的。印度佛教傳至中國,變成了禪,禪是真正的中國佛教,也是地道的中國文化,這種轉換的樞紐便是慧能。無數事實證明,慧能既是中國佛教的一代祖師,也是儒教和道教實際上的一代祖師。過去儒家和道家人物之所以不願意承認這個現實,主要障礙在于慧能的佛教背景。另外,慧能身後,禪法分為五宗七派,其中法眼宗遠傳於泰國和朝鮮半島,曹洞宗也盛行於日本,臨濟宗更是廣泛流傳於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越南等諸多國家,因此慧能也是許多國家禪宗佛法的祖師。
  • 六祖慧能的故事,山野樵夫成了禪宗一代祖師
    這其中,禪宗最為後人高山仰止的就是六祖慧能。比如流傳萬古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首詩就是沒文化不識字的慧能口佔而做。看來,自古以來,真正的高人大師,不一定是認字多少,學歷高低決定的。六祖慧能,本來是嶺南荒蠻之地的一個樵夫,就是砍柴到大街上賣點碎銀子以此為生苦力。
  • 六祖慧能與弘忍臨別時,隨口一句話,竟成禪宗傳世精髓
    六祖慧能與弘忍臨別時,隨口一句話,竟成禪宗傳世精髓 | 文 青衫文齋慧能在黃梅開悟自性本來清淨,根本不會染上「塵埃」後,被五祖弘忍選定為禪宗第六代衣缽繼承人。經過弘忍半夜傳法,慧能正式成為禪宗六祖。弘忍大師一直認為達摩袈裟的實物傳承,是禪門內部開啟爭端的引子,於是囑咐六祖慧能,袈裟傳到他手上就不要再傳了,「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正法的傳授是以心傳心的,要靠繼承者自己去體會和領悟。此時,繼承了禪宗衣缽的六祖慧能,已成為各方的焦點,不少人打算私下搶奪達摩袈裟,使自己成為禪門正宗。
  • 《千年菩提路》六祖慧能
    開掘了這口五眼井之後,達摩離開了廣州,踏上了他北上傳法之路。直到一百四十七年以後,就在同一個城市,就在離這口五眼井不遠的地方——光孝寺,一位菩提達摩的再傳弟子升座說法,折服了當時的僧俗信眾。從那時起,禪宗逐漸成為了中國佛教最重要的流派之一。釋迦牟尼的金婆羅花終於在它的異鄉中國盛開了。  這位菩提達摩的再傳弟子,就是被尊為禪宗六祖的慧能大師。
  • 東方聖人----六祖慧能大師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朝廷迎請六祖袈裟入宮供養,至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代宗皇帝夢見六祖大師前來索還袈裟才令人護送袈裟回曹溪。唐憲宗皇帝於元和十一年賜諡慧能為「大鑑禪師」,安放六祖真身的龕塔為「靈照之塔」。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諡六祖大師為「大鑑真空禪師」,宋仁宗天聖十年(公元1032年),迎請六祖大師真身像以及衣缽入大內供養,加諡六祖大師為「大鑑真空普覺禪師」。
  • 紀錄片:六祖惠能大師的傳奇一生
    《六祖慧能(上)》解說詞這是一位佛教宗師的一生傳奇。從那時起,禪宗逐漸成為了中國佛教最重要的流派之一。釋迦牟尼的金婆羅花終於在它的異鄉中國盛開了。這位菩提達摩的再傳弟子,就是被尊為禪宗六祖的慧能大師。與當時一些出身高貴,學富五車的高僧們不同,這位漢地禪宗的第六代祖師,出身微寒,不識文字。唐貞觀 十二年二月初八日即公元638年,慧能出生在廣東省新興縣夏盧村。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5)六祖慧能大師悟道因緣
    六祖慧能大師悟道因緣  六祖慧能,俗姓盧,祖籍範陽(今河北涿州),父親名行瑫(tao),武德年間遭貶官,徙居到嶺南新州
  • 二月初九丨 六祖慧能大師聖誕日
    六祖慧能,俗姓盧,祖籍範陽(今河北涿州),父親名行瑫,武德年間遭貶官,徙居到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貞觀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慧能就出生在新州。慧能三歲喪父,由母親撫養成人。成人後,家境愈發貧寒,只能靠上山打柴和幫人做零活維持生計。兩位容貌奇特的僧人站在籬笆外。老僧道:「恭喜得到了千年難逢的麟兒!
  • 千年菩提路——六祖慧能禪師(上)
    慧能法師德相(圖片來源:資料圖) 六祖惠能大師(638年2月27日[二月初八]-713年),俗姓盧氏,河北燕山人(今河北省涿州市),隨父流放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 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唐憲宗追諡大鑑禪師。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陳寅恪稱讚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一掃僧徒繁瑣章句之學,摧陷廓清,發聾振聵,固我國佛教史上一大事也!」六祖的法號,歷來志為「慧能」或「惠能」的均有。
  • 禪宗公案,是風動還是幡動?禪宗六祖慧能,一語點醒夢中人!
    禪宗公案,風動還是幡?悟性高的人,都會這樣回答!學佛不僅僅是念佛行善,拜佛持戒,學佛還需要我們去悟才行,禪宗有個很有趣的公案,你的回答,就決定了你,在學佛的過程中,到底悟到了多少?一日,六祖慧能來到廣州法性寺,忽聽見一僧道:風吹幡動,又聽另一僧說:幡動而知風吹。
  • 慧能聞經即悟道(六祖慧能與《金剛經》)
    之所以將《金剛經》列入禪宗寶典者,原以六祖慧能大師初聞他人誦此經而忽然悟道也。據史料可知:禪宗初祖達磨入我中國傳佛心印,以佛之衣缽用表信憑。達磨傳慧可,慧可傳僧粲;僧粲傳道信,道信傳宏忍;宏忍傳慧能,是為單傳六代。慧能即禪宗之第六代祖也。慧能大師與《金剛經》宿有因緣,在客棧聞客誦此經而悟道,後來闡揚大教時亦多次勸人受持、讀誦此經。
  • 禪鬥的故事:六祖慧能的成功之路
    ,唐朝鹹亨年間,佛教禪宗第五祖弘忍大師年事已高,他要在弟子中選擇衣缽繼承人。經還是要讀的,否則拿《壇經》來做什麼;袈裟也還是要穿的,如若不出示袈裟,慧能怎能成為六祖;吃喝拉撒和化緣求供俸,更是一樣都能不少。四、權利禪鬥人是社會動物,每個人都在權利場中,不同的在於:是處權利場的核心還是邊緣,是處此權利場還是彼權利場。山那邊還是山,紅塵之外還是紅塵,佛與禪宗也不例外。
  • 六祖慧能大師說:正心即是智慧,正心才可以運用智慧觀照自心!
    六祖慧能大師告訴我們說:佛之知見,就是我們各自的「心」,除此之外,更無別佛。學佛有的時候是需要一種擔當的。比如六祖慧能大師說我們眾生各自的「心」就是「佛之知見」,這個時候如果還假模假樣的「謙虛」,或是壓根不信「自心」即是「佛之知見」,「自心」即是「佛」,那就將好好的一段成就的殊勝因緣最終錯過了……我們眾生的「心」也可以成佛,我們眾生的「心」也可以具足「佛之知見」,但為何我們卻「不自知」呢?六祖慧能大師告訴我們說:「蓋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
  • 佛教:六祖慧能,以及「南禪宗」的確立
    中國特有的禪宗,確立過程很長,經歷了自達摩東來,開創全新的禪學派別,到五祖弘忍,建立禪師僧團,到六祖慧能,形成了中國佛教特有的南禪宗,經神會至馬祖道一,完成南禪宗對北宗的壓倒性勝利,最後到百丈懷海,確立禪師僧團的清規和生活方式。今天就為大家分享這個過程之中的佛教:六祖慧能,以及「南禪宗」的確立。
  • 《金剛經》:慧能六祖本來目不識丁,為何能開悟,名流千古?
    中國佛教出現過許多派別,主要有八宗:三論宗,瑜伽宗,天台宗,賢首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密宗。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性、相、臺、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各宗有各宗所依的經論,有各宗的判教,有各宗的教義。今天我們要說的《金剛經》也是其中一個宗派的依據,那就是禪宗。
  • 佛教故事:六祖慧能大師與神秀大師為何合稱「南能北秀」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在中國禪宗歷史上,神秀大師也是一位傳奇人物。五祖弘忍門下弟子眾多,其中又以神秀惠能兩位名聲最著,分別被門下弟子推尊為禪宗六祖。神秀惠能兩位大師合稱「南能北秀」,一南一北,一頓一漸,交相輝映,為中國禪宗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歷史篇章。雖然大家更喜歡惠能大師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