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刪減,《一秒鐘》失去了不少批判性,差點淪為鬧劇

2020-12-26 閒人電影

《一秒鐘》終於來了。

這短短的一秒鐘,我們等了兩年,這兩年間,《一秒鐘》命途多舛。

去年的柏林電影節,《一秒鐘》已經入圍了主競賽單元,卻因突如其來的「技術原因」被緊急召回,退出電影節放映。

今年的金雞電影節,本來原定為金雞獎開幕放映,又因「技術原因」被取消放映,由《流浪地球》替換。

好在,好事多磨,《一秒鐘》總算上映。

《一秒鐘》本來是一出時代悲歌。

對那個值得反思的年代有著吶喊般的批判性,卻因刪減失去了不少力量,差點成為鬧劇,即便如此,《一秒鐘》仍然是一部好電影。

雖然電影的背景是70年代,整個國家都處於犯錯與混亂的時期,但是《一秒鐘》卻給人一種乾淨、純粹的感覺。

電影中有一處很明顯的刪減與補拍。

刪減的部分是張九聲的成分與拼命逃出勞改所的動機。

一場打架,勞改八年,這是件不可思議的事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張九聲的成分有問題。

至於動機是因人離世。

張九聲的女兒在搶著搬面時,不幸被卡車撞到香消玉殞,張九聲收到信後,才會像發了瘋一樣就為看新聞膠片裡女兒一秒鐘的鏡頭。

補拍部分應該是兩年後的劇情。

本來電影的結尾就是張九聲被崔幹事等人抓走,劉閨女拿著膠片燈罩朝他揮手,然後電影黑屏。

但是為了過審有了最後一段,劉閨女梳妝打扮,出落的水靈俊俏,看著高考恢復,大學招生,憧憬未來。

十年動亂結束,張九聲得到平反,從勞改場出來尋找兩年前被崔幹事等人丟掉的膠片,雖已無蹤跡但他望向遠方,似乎釋懷了一切。

這未免不是一種遺憾。

電影像裹腳的婦人,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

那場浩劫距今已有五十多年,思想、文化、經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由從前的審視自己到現在的看世界,眼界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可卻沒有因此變得更加包容和開放。

我們似乎都忘了,正視過去,擁抱未來,才能有未來。

縱然有著諸多限制,但張藝謀並沒有讓自己成為坐井觀天的狹隘者。

《一秒鐘》中有藝術渲染,也有現實體現,那一代苦難的中國人,隨著新中國一起成長,他們緬懷過去,也不忘初心。

現在的我們習慣了錦衣玉食,受不了粗茶淡飯,卻變得不理性、變得憤怒、變得固守、變得不知變通。

電影不該是格局小的代表,不該讓每一處的進步,唯獨在某處變得停滯不前、舉步維艱、大惑不解,甚至有些夜郎自大。

這樣的境遇,可謂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正如片中的每個人一樣,都很擰巴,他們每個人揭開後都是一身傷疤,然而還要笑著回去面對生活的不易。

張九聲因為反對造反派頭子,與他打了一架就被判勞改八年,根據劇情分析,這場架可能連輕傷都夠不成。

可張九聲卻為此付出了家破人亡的代價,妻子跟他離婚,從此不相往來,女兒以他為恥,爭著幹活就為消除父親帶給她的影響。

範電影的兒子誤喝清洗液患病,當時範電影並未重視導致兒子病重燒壞了腦子,未能成為放映員的接班人,只能幹趕大車的活兒。

而範電影自己又是虛榮心作祟,喜歡被人捧著的感覺,不甘心淪為普通群眾,所以他每天都活得小心翼翼,把自己偽裝起來,帶著面具生活。

劉閨女的身世與他倆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父親有了外遇,一聲不響的丟下她們母女三人,對他們的生活不管不顧,就算生死都與他無關。

母親沒過幾年便去世,只留下她和弟弟兩人相依為命,可這一大一小在混亂不堪的時代,又怎麼會過得幸福。

他們愛電影嗎?他們不愛。

這是給電影的一封情書嗎?當然不是。

張藝謀鏡頭下的一個人或一群人都是荒唐的,他們都不知道為了什麼而活著,是親情、是生活,還是未來,他們不得而知。

範電影將電影視若珍寶,容不得別人一點玷汙。

然而他這麼做,只是因為他貪戀電影給他帶來的虛假權力,可以讓他受人尊敬,吃麵能夠多一勺辣子。

所以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他不惜低下那顆在人民群眾中高傲的頭顱,對著崔幹事點頭哈腰,搖尾乞憐。

他不喜歡電影,可他又不得不喜歡電影。

張九聲從勞改所逃出來,從一分場追到二分場,不惜一切拿回電影膠片。

他這麼做,因為女兒在電影放映前的新聞簡報膠片中,那是他與去世女兒的最後一面,是一個父親悔恨的付出。

電影是他的寄託,並不是他的熱愛。

如果沒有新聞簡報中的爭先進,或許他還能做些什麼,求得女兒的諒解,所以他不認同電影,可他又不得不認同電影。

劉閨女就算挨了打,受了委屈,也要奪走電影膠片。

她的動機很簡單,父親不理他們,母親早早離世,只剩她和年幼的弟弟相依為命。

弟弟不小心燒毀了借別人的電影膠片燈罩,她必須賠,她心疼弟弟,不想讓他遭罪,不敢邁出房門一步。

她的眼淚和抱怨,沒有對時代的控訴,有的只是單純的希望生活好一點,不再受欺負,可以安心的看一場電影。

她不討厭電影,可她又不得不討厭電影。

其他革命群眾,他們就是真的愛電影嗎?也不盡然。

十年的混亂,讓精神食糧變得貧瘠,除了保住性命的畏首畏尾與搖旗吶喊的隨波逐流,他們僅餘的平安,只有放電影時的寧靜。

所以他們才會對範電影言聽計從,才會不管幕布上放什麼都看得津津有味,即使夜深也不願意離去。

他們對電影沒有狂熱,有的只是沒有選擇,小人物又如何抗衡大時代,就算他們不是一盤散沙,也無法聚沙成塔。

電影是電影,請把電影還給電影。

大漠狂沙可以掩蓋掉一切痕跡,包括張九聲女兒的一秒鐘膠片,以及張九聲對女兒的愧疚與牽掛,還有那個動亂時代的荒唐與錯亂人民的幸酸。

可它掩蓋不掉的是一粒沙匯集而成的一座山,就算將其遮住也能看到輪廓,中國電影,任重而道遠。

相關焦點

  • 《一秒鐘》刪減了什麼?
    張藝謀的《一秒鐘》早兩年前就以前拍攝完畢,但因為「技術原因」,它先後在柏林電影節和金雞影展上被取消放映。現在放出來的成片撤檔過,刪減過,也重拍過。可以說,《一秒鐘》就是一部命運多舛的電影。這種電影我們見過很多,這兩年比較有名的就有《八佰》、《少年的你》、《南方車站的聚會》、《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等很多電影都因「技術原因」撤檔刪減過。
  • 《一秒鐘》刪減了什麼,又是什麼技術原因導致上映被推遲?
    電影《一秒鐘》上映的第八天票房過億了,說實話我還挺為張藝謀導演高興的,因為在上映之前我就查了一下這個電影的背景資料,我感覺它過億是很正常的,從作品角度上面來說它不光是一部電影,更是一個時代,而電影《一秒鐘》就是這個時代的記錄者,下面我將用第三人稱的視角去講述這個故事,喜歡的小夥伴可以點一下關注謝謝
  • 一秒鐘‖是一場笑話?範偉官腔面,張譯走路帶瘋,最後一笑你懂了嗎
    說真的,抽空和愛人一去看《一秒鐘》就是衝著張藝謀去的,畢竟擁有電影情懷的的電影人不多了,「商業片」導演是現在的主角,「有錢你就是大爺」這句話在生活中得以貫徹體現!當然範偉和張譯也為《一秒鐘》添加不少色彩,一個是小品大師,一個是百億影帝!觀影之後,感覺張譯演得真是好,但缺失了女兒遭遇的戲,致使電影的感染力大打折扣。
  • 《一秒鐘》如約而來,被稱大片時代後最好的電影,真有那麼好?
    《一秒鐘》的故事極簡單,簡單得不像這個年代的院線電影。張九聲,一個勞改犯,從勞改農場裡跑出來,追著電影膠片跑,一直跑到了戈壁裡的"二分廠",就為看一眼要放映的《英雄兒女》前的22號新聞簡報。簡報裡有他14歲的女兒。
  • 他是加州第一個注射死刑犯,犯罪過程拍成電影,卻因刪減淪為爛片
    大多情況下是肯定的,但有時候也不一定,比如為了審核不得不進行刪減,最終面向觀眾的就是殘次品,觀眾自然覺得是爛片了!比如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主演的演技都很好,甚至還有演技派老戲骨加盟,劇本也很不錯,可惜因為刪減最終不得不淪為爛片!它的名字就是《高速路連環殺手》!
  • 「技術修復」後的《一秒鐘》究竟修復了什麼?
    退出坎城,缺席柏林,無緣金雞,幾經「技術原因」撤檔,終於在這個周末,我在院線見到「修復」後的《一秒鐘》。縱然承認了那是個「嚴重的、全局性的錯誤」,但仍因過於敏感,故而不能提及,所以全部刪減……為什麼張九聲出逃,不是直接找女兒,而是去看有女兒的影片?
  • 央視版刪減37分鐘,上映前差點被禁,李連杰這部功夫片,堪稱經典
    但是在他的成名路上,卻伴隨著不少爭議——李連杰!人前人後的是是非非,我覺得無須多言。只要每次提到李連杰,總是繞不開「功夫巨星」的標籤。央視版刪減37分鐘,上映前差點被禁,李連杰這部功夫片,堪稱經典:《霍元甲》丨Fearless
  • 《一秒鐘》票房過億豆瓣評分7.9的高分國產電影
    由張藝謀導演的《一秒鐘》電影截止12月4日0時,上映至第八天,累計票房突破1億。 其實這個票房是不理想的,首周票房僅有6988萬票房,這與同期上映的《除暴》差距還是有點大,雖然輸了票房卻換來了口碑。讓我們看看被稱為業界勞模的張藝謀最近幾年的都做過哪些驚人的事情,70歲的年紀三年自己親自拍三四部電影真的令人佩服——要知道張藝謀在《一秒鐘》上映後不久,劇組全部人員立刻馬不停蹄趕赴東北為新片選景。
  • 《一秒鐘》,不能說的秘密
    又過了五年,張藝謀以這個故事為藍本,創作出了電影《一秒鐘》。 今天我寫的這篇影評,基本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電影講述了什麼故事? 第二部分:電影刪減了什麼情節?
  • 《一秒鐘》,「大片時代」後張藝謀最好的電影?
    一個失去女兒的父親,瘋狂地要看到電影,過程中遇到重重障礙。他遇到的障礙,遇到的人關聯著屬於那個時代的氣氛和人性,這就是《一秒鐘》的故事主線。一方面因為要規避"技術問題",另一方面也的確是導演張藝謀個人的膠片情結,在電影的官方宣傳口徑裡,《一秒鐘》被描述為"一封寫給電影的情書"。的確,在《一秒鐘》裡,電影,或者說膠片是故事的主角之一。張藝謀花了大量篇幅來展現那個時代人們對於電影的愛,以及,膠片時代電影的魅力。其中不乏奇觀性的展現。
  • 湖人因為倫納德差點失去詹姆斯的總冠軍,他的心是深不可測的
    為了追求倫納德,團隊幾乎把所有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他身上,從而忽略了其他職位的補充,當時球隊有很大的薪水空間,他們可以追求更強大的球員,但小卡一直掛在湖人的胃口上,這讓球隊的管理陷入兩難境地,直到交易市場收市時,小卡才因為全部退出了球隊而退出了球隊。
  • 補充上這些刪減的內容,《一秒鐘》就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了
    按照目前影片裡的說法,張譯是因為打架被判刑並改造,然後他從勞改農場裡越獄跑出來,只為了看一眼自己的女兒。這個故事的套路看起來像極了典型好萊塢「西部片」的路數。因為打架入獄,還越獄,那張譯就真的成了片中劉閨女與劉弟弟口中的「壞分子」了。這樣,《一秒鐘》所展現就只剩下了「父愛如山」這個單純的故事核了。
  • 只因好奇直視了一秒鐘,男子差點被雷射筆射瞎眼睛
    張軍軍教授在診治病人四川在線消息(宋旻洋 記者 楊丹)5月23日,41歲的蔡先生再次來到成都愛迪眼科醫院,經成都愛迪眼科醫院業務院長、華西醫院眼科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軍軍檢查後確認:一個月前,那個差點導致他失明的眼底病灶終於去除,這個病灶,竟是源於他一次不經意的好奇:盯著雷射筆直視了一秒鐘
  • 《一秒鐘》六個角度影評:過程平淡如水,回味烈酒入喉
    但票房不妨礙觀眾們對《一秒鐘》的喜愛,豆瓣開局超8分,是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電影,這不僅僅是對張藝謀導演的理解,主要還是因為《一秒鐘》後勁十足。大部分對於張藝謀電影作品的評價都很專業和高深,這裡也不準備擴展導演的其他作品和背景文化,僅從電影本身看看它的魅力。
  • 刪減是致命一擊,但好電影不會被埋沒
    事到如今,努力「搶救」回來的《一秒鐘》總算得以公映;但我卻始終都沒有力氣去二刷。或許有影迷會問,像張藝謀這樣的國寶級大導演,難道真的就沒有「特權」嗎?我不知道。但我始終都覺得,恐怕正是因為「張藝謀」這個名字太過重要,才會如此「好」事多磨吧。這些年來,尤其是在《三槍》之後,影迷們的各種聲音便此起彼伏。
  • 劉浩存《一秒鐘》片尾那一抹微笑,是逃犯活下去的最後依靠
    因為電影裡的劇情,就需要她這樣的一副,非常有治癒效果的容顏。為什麼這麼說呢?電影《一秒鐘》講的是張譯飾演的逃犯,費了很大勁兒從勞改農場逃出來,就為了看一場電影。因為電影裡有他已經不幸去世的女兒,留在這世界上唯一一個畫面,只有短短的一秒鐘。
  • 一秒鐘太短,等待卻很漫長
    自上周四看完《一秒鐘》的提前點映,已經過去兩天了,一直在想該如何記錄自己對這部電影的觀後感。坦白說,觀影當天,即使張藝謀導演帶著兩位主演張譯、劉浩存來到現場參與互動,這部電影給我的感受依然是溫吞的。對於劇情設置,我有太多的疑問,甚至想不通:為什麼被稱為「國師」的張藝謀會拍一部如此溫情、細碎,沒有太多情緒起伏的電影?
  • 生命在記憶中永恆,評張藝謀電影《一秒鐘》
    因為電影《一秒鐘》跑來了圖書館,上次看國師的電影,還是在高中看的《影》。我想將《一秒鐘》和《影》稱作姊妹篇,很有趣,兩部敘事手法,時代背景,甚至演員咖位都大相逕庭的電影,憑什麼被稱為姊妹篇?很簡單,我認為,這兩部電影是張藝謀導演在《長城》以及多場國家級大型晚會後,重拾自我認知,回到一個電影人來說話的標誌了。
  • 《一秒鐘》張九聲女兒過世,除了劉閨女的話,最強暗示在片尾
    由張藝謀執導,張譯、劉浩存和範偉領銜主演的劇情片《一秒鐘》正在各大院線上映,該劇主要以勞改犯張九聲(張譯飾演)想看女兒的故事為主線進行展開,過程中,張九聲遇到了想要用膠片做燈罩的劉閨女以及範電影,三人因一場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 批判性思維,是未來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區別
    事實上,如果你單純地認為批判性思維只能為你提供看待問題的角度和辨別真相的方法,那麼就大錯特錯。 其實在許多跨國優秀公司中,都已經將批判性思維納入職員必備的軟技能當中;因為他們發現,批判性思維常常在解決問題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