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要在民國時期混得好,須得四大「絕活」傍身

2021-01-19 觀點與視角

民國文人混江湖,須得幾樣「絕活」傍身:一二三四

但凡在江湖上混,要想讓人一眼看出身份、職業,也就是獲得某種識別度,須得有一副行頭。例如算命先生至少得拿一副寫著「鐵口直斷,禍福先知」的條幅,郎中身上要背著藥匣子,剃頭的那副一頭熱、一頭冷的擔子,騸匠背後總會背著一大堆紅色的小布條……這其實也是一種非語言的商業廣告。

古人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所以在傳統社會,官吏之後,文人就算是「上等人」了。一方面,舊社會讀書識字的人少,物以稀為貴,但凡有點功名或者讀了些許文章的人,就不由自主地孕育出一股優越感來;二一方面,絕大多數的文人雖然不能滿腹錦繡、胸懷經緯,但還是有機會通過科舉混個一官半職,至少也能在官府裡當個幕賓、在豪門貴族家混個清客,雖然沒有權勢,但可以非常靠近權勢,在社會上也算是有點高人一等的資本了。

古代的服飾制度,並沒有給文人設計或者規定某種特定造型或色彩的裝扮,一般情況下,但凡是穿長衣、長袖的,大體是能夠斷文識字的,穿短衣的多半是出苦力的。但「以貌取人」有時候是不靠譜的,例如魏晉時期,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都喜歡穿寬衫大袖、褒衣博帶,歷史上把這種裝束風格叫做「魏晉風度」。可惜這種時尚徹底搞混了服裝的身份標示作用,讓文人很難從外表上獲得「鶴立雞群」的特效。

所以文人的行頭可能也曾經是一個歷史「難題」之一。總不能讓文人走在大街上手裡拿支毛筆,或者背著一方硯臺吧,因為那很容易讓人誤解為兜售文化用品的。例如上世紀八十年代,社會上就曾經流行兜裡別鋼筆,一支鋼筆初中學歷、兩支鋼筆高中學歷、三支鋼筆大學學歷,於是就有人別了四支鋼筆,結果走大街上就被人追問「鋼筆咋賣?」

這種裝「筆」其實太過幼稚和膚淺,前人們其實早已解決了文人的「行頭」問題。民國時期,文人招搖過市或者行走江湖,並不需要奇裝異服地「外樹形象」,而是通過「內強素質」使自己不至於「泯然眾人」。外表裝扮容易被模仿,「內功」則更有分量,「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嘛。

想到文人的「內功」,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六藝」。禮、樂、御、射、書、數這六項基本功,是周代貴族教育的規定科目。因為孔子一生非常尊崇、嚮往周代,所以也非常支持給學生實施「六藝」教育。隨著時代變遷,「六藝」裡的御(駕駛馬車)逐漸過時,當前已經以考駕照替代;射箭是危險行為,社會也不怎麼提倡;至於禮(儀禮、儀軌)、樂(音樂演奏)、數(數學計算)這幾樣,要真學出點模樣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苦功夫,令人望而生畏,逐漸就被人淘汰了。

民國文人混跡江湖的內功,與孔子經常念叨的「六藝」關係不大,時人將其總結為四大「絕活」,即:一筆好字、兩口二黃、三兩老酒、四圈麻將。繡花枕頭一包糠也罷,銀樣鑞槍頭也罷,只要會這幾樣「絕活」,就可以躋身文人行列。至於幾樣「絕活」玩的水準高低,則決定了該文人的「名望」和混跡圈子的層次高下。

現代人有了印表機,書法不怎麼重要了,僅僅是作為一種高雅的愛好被保留著。但在過去,字是門面活,是一個文人的臉面,俗話說「字如其人」,甚至會有人以書法水平評判一個文人的文化底蘊、性格和氣度。民國時期但凡想在文人江湖裡打滾的,都會下一番苦功夫學習書法。如果將書法當作一門藝術來看待,那是不容易的。寫盡七缸水,也不見得就有一點像王羲之,苦功夫之外,天賦、悟性、機緣缺少任何一樣,都無法獲得真正的藝術突破。

但下一番苦功夫,將字寫得工整、平順、俊秀,似乎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歐顏柳趙、蘇黃米蔡,任意選擇一家,紮實臨帖,有個三五年功夫,出手便不至於丟醜,也就擁有了扮演文人的基本技能,敲開文人圈子或者上流社會的大門,手裡也就有了磚頭。

二黃原本是徽調的主要唱腔,清朝中葉徽班進京,二黃與漢調的西皮合流,成為京劇的主要唱腔。後來,二黃就成了京劇的代名詞。過去的人娛樂選擇少,去戲院裡聽戲就是一種非常主流的休閒方式。能夠在戲院裡品著茶,搖頭晃腦、指頭輕敲桌面的,多半是有錢、有閒的人。文人要這些「上流」人士當好「陪聽」,就必須是個懂戲、會戲的行家,否則就容易冷場,也容易被人輕視。要是能夠有板有眼地、字正腔圓地唱上幾句,那就更顯得不同凡響,雅致異常。故而二黃就成了文人必備的絕活。

也非常近似今天的人追星或者熱衷娛樂八卦,民國時期的各類交際圈裡,人們也喜歡談論京劇圈裡的逸聞趣事,一個文人要是能夠在談論之間時不時抖落幾件和某角兒的人情往來,甚至是私聞密事,那更是錦上添花,不由令人高看一眼。

二黃這項文人必備技能,不但培養出了一些附庸風雅的、半路玩票的,「半陸半水」的戲曲愛好者甚至演員,也培養出了如陳墨香、金伸遜、翁偶虹等劇作家,這也算是給娛樂賦予了文化價值,讓文人們在娛樂中不知不覺地豐富了中國的戲曲文化。二黃也算是與音樂有關係,勉強對應傳統文人「六藝」裡的「樂」,一筆好字就是「書」,民國文人的四大「絕活」裡,唯獨這兩項是對傳統文化的良好繼承。

古人說「無酒不成席」,文人雅士哪有不喝酒的,第三項混跡江湖的「絕活」就是喝酒。端起杯子默默下肚,或者舉起酒瓶咕嚕咕嚕,那也是飲酒,但那沒有文人範,是村野粗人們的吃相,上不了臺面。文人喝酒,要有規矩、內涵和調調。不管是古風的還是時新的,各種酒令要爛熟於心、運用自如;各種酒入口就知道品牌和年份;酒場上擅長一些應景的段子;喝酒有度,不能像個羞答答的未嫁姑娘,當然也不能爛醉如泥或癲狂亂性,既要顯示出豪邁和灑脫,又要適可而止,醉得有法度,把醉酒的程度拿捏得非常恰當……這樣的文人,才容易在酒場上廣受歡迎。

在玩的領域裡,麻將這個國粹是不能忽視的。賭徒們圍坐一起,開啟「砌牆」模式,無非就是為了贏錢。文人們進入「四方之城」,那就要讓文化味佔了先鋒。所謂「小賭怡情,大賭傷身」,麻將裡其實也是大有學問的,「騙上家」「盯下家」「擠對家」,靠的是一個人的記憶力、統籌水平,乃至察言觀色、未卜先知的神通。四五圈麻將打下來,一個人的腦力、眼力以及對人情世故的熟諳程度,就多半暴露無遺了。至於能在麻將裡體悟出哲學、研究出「巫術」的,那更是文人裡的高人。

(觀點與視角原創作品,歡迎關注本自媒體號並參與互動『文中配圖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從文人和尚到軍閥政要,20幅民國時期書法作品,不輸當今書協大師
    民國文人書法欣賞:太虛大師,一位學識廣博、思想深邃的佛學理論、實踐家。第一次觀其書法,惟驚惟嘆!民國文人書法欣賞:林散之,數十年寒燈苦學,滋養了其書之氣、韻、意、趣,使之能上達超凡的極高境界,對現代中國書法藝術事業的貢獻,真可謂"功莫大焉"。
  • 民國時期,文人和農民的年收入會差多少?讓魯迅的工資告訴你!
    民國時期文人和農民的工資差距會有多大?真的比你想像的要多,成為了一個文人相當於成為了一個富豪,絕對不是那種窮酸文人的樣子!文人和教授民國的正教授,月薪3百到4百大洋,普通教授月薪180到280大洋。在1918年,初出茅廬的茅盾出版了一本暢銷書,當時的稿費是400塊大洋起,1917年胡適入職,拿著每月280塊大洋的工資,激動的給家裡寫信,他是這樣說的:「適初入大學便得此數,不為不多矣。而著名的魯迅大文豪在北京師範大學當教授時,工資300大洋,相當於現在的至少3萬人民幣,可謂是不太少,賊拉多,在當時大洋相當具有購買力!
  • 民國的「顏體」大師,楷書雄健開闊,被列「民國四大書法家」之首
    譚延闓楷書《枯樹賦》到了明代有文學上的「四大家」,也有繪畫史上的「四大家」,書法上也有「四大家」,清代也有「四大家」。到了民國時期,同樣有著「民國四大家」,這四個人分別是于右任、吳稚暉、胡漢民與譚延。這四個人分別精擅諸體,于右任是一位草書大家,他顛覆了傳統的草書書寫範式,將碑學技巧引入草書當中,成為了「近代草聖」。
  • 民國文人為何痴迷於娶日本小妾?
    因此,在民國時期許多進步文人都喜歡和國際接軌,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民國的文人墨客都喜歡娶日本女子為小妾。 要說在我國古代,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但是娶日本小妾也是在民國才興起的。
  • 民國四大土匪,三個被剿滅處死,一個成為國家統治者
    民國中國歷史上一個承上啟下的時期,從封建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這段時間並不長,前後只有37年,即從清朝滅亡開始算起,直到新中國成立結束,在這段時間之內,出現了許多「四大」人物,他們都在歷史上赫赫有名。
  • 民國時期一場中西醫打擂,四大名醫的空前聯手,有著怎樣的故事
    清末民國時期,蕭龍友、孔伯華、汪逢春、施今墨這四位被稱為京城「四大名醫」。說起這四位名醫,當時在北京城可是中醫界大師級別的人物。要說起這四位的醫術之高明,當時在人才濟濟的北京城能站住腳跟,自然醫術也是響噹噹的。大哥比方,就是隨便領出來一位,不敢說有起死回生一功效,自然也是要到病除。
  • 在民國時期當縣長,會有多難?縣長:官也得要,命也得要,太難了
    導言:在民國時期當縣長,會有多難?縣長:官也得要,命也得要,太難了清帝退位,中國進入了歷史的民國時期。民國時期給我們的印象是美好的,偶像劇所描述的美好的愛情,那都是上流社會的人們的寫真。真正的民國,實則是軍閥混戰,民生凋敝的混亂時期。
  • 【人物】民國大家之吳昌碩:文人畫最後的高峰
    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厲良玉、趙之謙並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
  • 民國四大名傳,從中讀懂中國人的生存智慧!
    說到傳記,當數被譽為「民國四大名傳」的《李鴻章傳》《蘇東坡傳》《張居正傳》和《朱元璋傳》。  它們不僅是民國時期的傳記名作,更是二十世紀中國傳記文學的經典名篇。  這四部書的傳主,代表了傳統中國社會最重要的的三種人——帝王、宰相、文人。  讀懂他們的人生故事,能夠給我們現實的人生帶來啟迪。
  • 民國文人多渣男:一個比一個有才,一個比一個花心
    坊間流傳著一句話:「民國文人多渣男。」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是說按照當今社會的戀愛、婚姻標準來看的話,許多民國文人其實都是「渣男」。他們之中,大多數有兩次以上的婚姻,而且有「拋棄」糟糠之妻的行為。三番四次拜堂迎娶新人也是常有的事情。有的文人,則是煙花柳巷的常客,過著燈紅酒綠的小日子。
  • 民國時期中國四大兵工廠,可惜有兩個被日軍佔領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的很多武器以及軍用物質都是靠美國、蘇聯等國家買來的。當然中國自己也有一些大大小小兵工廠來維持抗戰的需要,在民國時期中國主要有四大兵工廠,可惜有兩個被日軍佔領了! 1、瀋陽兵工廠
  • 民國書法四大家,楷草篆隸精彩絕倫
    民國時期,有四位書法家享譽書壇,他們也是當時政壇的風雲人物。他們是譚延闓、胡漢民、吳稚暉、于右任。其中譚延闓善於楷書,胡漢民工於隸書,吳稚暉精於篆書,于右任長於草書。
  • 民國「皇二子」袁克文,書法圓勁蒼樸、恣意灑脫!專家:未得古法
    比如課代表今天要介紹的「民國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的書法,本是圓勁蒼樸、恣意灑脫、毫無匠氣的好字,但因其並非大眾所熟悉的「端正流暢」,從而被一些書法愛好者或者外行認為是「荒率粗野、不碑不帖,不古不新的民國醜書!」如果要較真來看,這樣的書法評論不僅是在嘲諷民國的一眾文人書家,更是凸顯其無知和自以為是。
  • 民國時期城市租房生活管窺
    在重慶找房子,有意想不到之困難,時人曾有記載: 「在重慶找太太比找事容易,只須三天; 找事又比找房子容易,只須三個月;而找一所房子卻須三年。說三年或許失之誇大,但困難是不言而喻了。房子難找,是因為重慶的房屋,原來就擠得滿滿的,你要想從這裡面鑽尋出一個空隙,自是一件艱巨的工作。」
  • 古代四大美人,為什麼唯獨王昭君,能經常出現在文人雅士的筆下?
    有相關數據統計,寫過其事跡的著名文人有500多人,關於王昭君的詩歌高達700首。不但古人愛寫,現代的網絡文學中,仍然有人在寫王昭君,她作為中國傑出女性的代表,同時也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真是應驗了千古流傳這個詞語。
  • 民國十大美男的書法,風華絕代
    汪精衛、周恩來、張學良等十人被合稱為「民國十大美男」,他們在不同的領域都有卓越的成績,皆為民國時期的名人。他們除了儀表堂堂,丰神俊朗外,才華甚是了得,書法也是各有神韻,頗有造詣。張學良不僅是指揮千軍萬馬的「少帥」,而且國學功底深厚,精於詩詞,更寫得一手好字,行書、楷書、隸書、篆書皆有不凡功底。
  • 民國四大名傳,每天三頁,讀懂中國人的生存智慧!
    說到傳記,當數被譽為「民國四大名傳」的《李鴻章傳》《蘇東坡傳》《張居正傳》和《朱元璋傳》。它僅是民國時期的傳記名作,更是二十世紀中國傳記文學的經典名篇。這四部書的傳主,代表了傳統中國社會最重要的的三種人——帝王、宰相、文人。
  • 詩向佳人吟——民國四大美女才貌雙全,傾倒多少英雄好漢
    民國時期有四大美女,她們既美貌絕侖,又才華橫溢,可以說是女神中的女神。當時,她們傾倒了政界、軍界、商界和文藝界多少英雄好漢,這其中的故事令人或感動、或稱奇、或唏噓,待後再與大家述聊,今天此篇先向讀者朋友對這四大美女生平作一簡介,並各賦詩一首,也算是與她們有過神思中的邂逅。
  • 民國四大書法家,楷草篆隸各領風騷!
    免費訂閱民國時期,有四位書法家享譽書壇,他們也是當時政壇的風雲人物他們四位在當時可謂各領風騷,被譽為「民國四大書家」,也稱「真草篆隸四大家」。稚老的石鼓文寫得線條靜穆,結體安然,好像沒有那種跳躍性的躁動感,而且其落筆清新乾淨,線條在平直中又略帶一點彎曲,使得字又生動靈活起來,通篇觀之,則別有天趣。
  • 【文化】民國文人經典語錄,絕美!
    【文化】民國文人經典語錄,絕美!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我夜坐聽風,晝眠聽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