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史達林為何喜穿軍裝?細說其軍銜變化和難以啟齒的小秘密

2020-12-14 東北行營

在二戰時期的幾個主要國家中,羅斯福、邱吉爾和希特勒都屬於通過競選上臺的國家元首,從而以文職兼任武裝部隊最高統帥。自己給自己授了軍銜的有史達林(蘇聯大元帥)、裕仁(陸海軍大元帥)和蔣中正(民國特級上將),這其中最喜歡穿軍裝出鏡的反而是史達林、希特勒和蔣中正,但是許多人其實忽略了史達林的軍銜變化,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吶!

(史達林)

第一,衛國戰爭爆發時史達林並沒有軍銜。

史達林當然不是民選的政府首腦,而是在列寧逝世後通過高層鬥爭取得了最高領導人地位,但是他的軍隊資歷卻很深厚,早在1918年蘇俄內戰剛剛爆發時,身為軍事委員會委員的史達林,就被派往察裡津地區擔任軍政一把手。他在這裡得到了第1騎兵軍伏羅希洛夫、布瓊尼等老將的支持,最終取得了察裡津等戰役的勝利,而察裡津也因此後來被更名為「史達林格勒」。

1919年史達林已經是蘇軍西南方面軍政委,貨真價實的軍職,但是在蘇波戰爭中表現差極,回國後遭到朝野一致批評,不得已辭去了軍職,這也算是「傷心過往」吧。儘管從1924年起他逐步成為蘇聯最高領人人,但在1935年蘇軍第一次正式授銜時,史達林作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也沒好意思給自己授銜,當時授予的蘇聯元帥共有五名(肅反被殺了三個),1940年第二批封帥名單裡,也沒有他的名字,畢竟是和平時期。

(小鬍子的衝鋒隊服裝)

第二,史達林第一次給自己授銜是1943年。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史達林時任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同年8月任蘇聯武裝力量最高總司令,不久成為蘇軍最高統帥部的「最高統帥」,但他仍然屬於文職。作為最高統帥,史達林當然要行使作戰指揮權,每天要跟元帥和將軍們打交道,所以這一時期他經常穿軍便裝,因為他並不是現役身份也沒有軍銜可掛,多穿軍裝主要是工作需要和彰顯自己的軍人出身,這一點跟希特勒情況非常類似。

到蘇德戰爭進入深水區的1943年,隨著部隊規模的擴大和大批將官的晉升,尤其是三巨頭初次見面的德黑蘭會議即將召開,史達林的授銜被提到日程上來:是年1月朱可夫晉升蘇聯元帥,2月份華西列夫斯基封帥,而3月份終於授史達林為蘇聯元帥軍銜。所以要注意,在這一時期史達林還不是身份特殊的「大元帥」,僅就軍銜而言,他跟布瓊尼、伏羅希洛夫(第一批剩下的)、沙波什尼科夫、鐵木辛哥、庫利克(1940年獲授)以及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是平級的。

第三,史達林直到1945年才真正是「蘇聯大元帥」。

蘇軍分別於1944年和1945年,又晉升了一批戰功卓著的將軍為蘇聯元帥銜,比如科涅夫和羅科索夫斯基等等,此時現役的元帥已經有十幾位了,而衛國戰爭也即將取得勝利,後面涉及一系列慶典和會議,作為蘇軍贏得戰爭的最高統帥,再讓史達林跟這些元帥們平級就不合適了。經某某同志提議,蘇聯於1945年6月26日決定設立「蘇聯大元帥」的最高軍銜,然後第二天就授給了史達林。

所以要弄清楚,史達林在戰爭期間雖然一直身著軍裝,其實具體內容是不一樣的,戰爭爆發時到1943年,穿軍便裝但是沒有軍銜;1943年到1945年,穿得是「蘇聯元帥」軍裝或者禮服;直到1945年6月以後,包括參加波茨坦會議時,才正式穿上了「蘇聯大元帥」的禮服。這跟希特勒和蔣中正是不一樣的,希特勒因為沒有軍銜始終是軍便服,而蔣中正則是一天到晚掛著上將銜,從1935年銓敘特級上將了嘛。

(德黑蘭會議期間)

第四,史達林有掩飾身高不足的現實需要。

在國內史達林是老大,沒人敢評頭論足,但是在德黑蘭會議、雅爾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期間,史達林跟美英等盟國首腦同時出席會議或者留影時,千篇一律是身著元帥或者大元帥服,這不僅僅是體現軍隊的統率權和彰顯軍人出身,其實史達林還有在意形象的潛意識。羅斯福、邱吉爾乃至於後來的杜魯門都沒有軍銜,在他們面前一身戎裝固然是保持心理優勢所需,畢竟同盟國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

因為史達林可不是什麼俄羅斯族,而是高加索中西部地區的喬治亞人,所以遠不如俄羅斯人那般普遍身高馬大,其身高只有1.62米,這在中國都算不上「中等身材」吧?別看羅斯福總統坐了輪椅,其實這位美國總統的身高達到了1.88米,在雅爾達三巨頭中邱吉爾最矮,只有1.60米。那麼為了在盟國首腦面前顯得偉岸,史達林穿軍裝戴大蓋帽的用意是非常明顯的,嚴重懷疑皮靴裡也有一定的「內增高」,這是你懂我懂大家懂得事情。

實際上希特勒的身高也有點抱歉,不過1.65米,為此他在早期出席集會和慶典時,也喜歡穿衝鋒隊的制服然後扣上大蓋帽,這樣至少在外人看來,整體形象一下子就「高大」起來了,1941年直接兼任陸軍總司令以後,乾脆就是國防軍的軍便裝不離身了。所以他的出發點跟史達林差不許多:一曰彰顯軍人出身和軍隊統率權,二曰掩飾身高的不足。比較例外的是二戰元兇之一的裕仁,一般只在出席儀式和檢閱部隊時才身著大元帥服,這也是日本人的狡猾之處,那就是儘量躲在幕後。

蔣中正的軍裝在抗戰結束之前一直掛著三顆星的領章,直到美式軍裝開始普及以後,才弄成了五顆星的專屬標誌,但是稱謂仍然是「特級上將」,別跟美國人的五星上將混為一談。

(波茨坦會議換成了杜魯門)

相關焦點

  • 他擔任德國元首12年,為崛起不惜發動二戰,為何到死還是下士軍銜
    文/紀布話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希特勒擔任納粹德國的元首,權力至高無上,在整個二戰中,所犯罪行更是罄竹難書。就是這樣的一個擁兵數百萬,戰爭裝甲無數的魔頭,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其軍銜是什麼等級。其實,他雖身為元首,手握絕對的軍權,但其並不是一個「元帥」,而是一個「下士」。
  • 二戰蘇德戰爭,史達林為何對巴巴羅薩行動表現沉默?美好願望落空
    首先,史達林把蘇德友好條約作為緩衝,其真實意圖是穩定東歐。從前蘇聯的歷史和老沙俄的來龍去脈看,沙俄帝國與大英帝國一直是潛在對手,不僅老沙俄時代就是到了現在也沒消停,這是個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可蘇聯與德國的關係似乎還沒有那麼差。
  • 二戰日軍「元帥」是最高軍銜?從元帥府職能看,它只是個榮譽稱號
    研究二戰史應特別注意,日軍的「元帥」嚴格來說並非是一級軍銜,而僅僅是授予少數陸海軍大將的「榮譽稱號」,可以理解為帶有「勳位」的性質,所以某位大將銜軍官獲授元帥後,其正式稱謂是「元帥陸軍大將」或者「元帥海軍大將」,說明其正式軍銜仍然是大將,這個稱謂雖然看起來很可笑,但事實的確如此。
  • 當了12年德國元首的希特勒,為何到死軍銜還是下士?答案出乎意料!
    希特勒服役於巴伐利亞李斯特步兵團,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作戰勇敢,曾經獲得了一枚一級鐵十字勳章和一枚二級鐵十字勳章,其中那枚一級鐵十字可不是一般士兵能拿到的,因此希特勒對這枚勳章極為重視,終生佩戴。為何希特勒都已經成了國家元首,軍隊領袖,卻始終不願意提高自己的軍銜呢?
  • 史達林為何充滿爭議?
    在執政期間,史達林全力推行工業化,把蘇聯從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蘇聯有了世界上最龐大的軍隊和最先進的武器,成了世界第二強國。史達林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領袖,蘇聯是打敗德國法西斯的主力。但是,史達林這些成就又是通過殘酷的手段取得的,其中甚至有不可饒恕的罪惡。為了保證工業化,史達林改變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用強迫手段消滅了農民階級,把農民趕進集體農莊。
  • 二戰期間蘇軍慘敗於德軍,史達林下了一命令,犧牲幾萬人扭轉戰局
    二戰期間蘇軍慘敗於德軍,史達林下了一命令,犧牲幾萬人扭轉戰局 導語:打仗總會伴隨著犧牲,特別是一戰二戰這樣的大規模戰爭,動輒就有數萬人陣亡在沙場上,但這些人的犧牲並不是白費的,他們付出的性命總會對戰局有一定的影響,一些英明的決策者,能夠通過合理的犧牲掌控整個大局,史達林就是其中一個。
  • 圖解二戰日本軍隊軍銜及標誌
    在1931~1945年的侵華戰爭和1941~1945年的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法西斯主義和武士道精神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並愈發猖獗,但終究自食惡果。軍銜及標誌日軍稱軍銜為「階級」,於明治維新期間實行軍銜制。
  • 純屬好奇:美軍海外駐軍司令的最高軍銜是什麼
    美軍海外駐軍司令的最高軍銜:四星上將美軍在全世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軍事基地,而在美國海外駐軍的巔峰期,其在世界150多個國家擁有軍事基地,軍事基地數量更是超過了2500個;目前的海外軍事基地數量仍有374個,海外駐軍超過20萬人,駐軍數量較多的幾個區域是:韓國、日本、歐洲和中東。
  • 二戰勝利後,史達林為何把紅場勝利大閱兵上檢閱部隊的至高榮譽讓給...
    紅場閱兵是蘇聯最為重要的慶典,1923年5月1日,莫斯科紅場第一次成為盛大閱兵儀式的場地,而作為蘇聯在位時間最長的領導人,史達林從1929年後一直都是紅場閱兵的主角。然而在1945年的「衛國戰爭勝利閱兵」,史達林卻主動讓出了閱兵首長的位置,代替他的則是朱可夫。史達林為何要這樣做呢?這份殊榮又給朱可夫帶來了什麼呢?
  • 二戰時期的德軍制服到底有多漂亮,為何被稱為史上最帥軍裝?
    即使是在對於外表不是太注重的軍隊中,軍裝依然是其最好的標籤。漂亮的軍服能夠使人眼前一亮,也能增加軍人的自豪感,更能吸引年輕人從軍報國,特別是戰爭年代,所以,不要小瞧軍服的作用哦。縱觀二戰歷史,各國不僅在武器裝備上爭奇鬥豔,在軍裝上也是各有特色。如果單從審美角度而言,德軍軍服和美軍軍服是目前公認的二戰最帥的兩款。
  • 二戰時德軍軍銜最難分辨,特別是上校和準將的軍銜怎麼區別?
    李三萬摘要:軍銜是一支現代軍隊的標誌之一,通常是以軍服上的領章、肩章和臂章來表示。二戰時德國軍服是公認最漂亮的,就是德軍的軍銜標誌卻實在很難分辨,特別是上校和準將的軍銜怎麼區別?軍銜是一支現代軍隊的標誌之一,通常是以軍服上的領章、肩章和臂章來表示。二戰時德國軍服是公認最漂亮的,就是德軍的軍銜標誌卻實在很難分辨,特別是上校和準將的軍銜怎麼區別?二戰時期的德軍軍銜實在太複雜,說是當時各大國中最複雜的都毫不為過。
  • 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度,為何取消了大將和元帥軍銜?
    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度,為何取消了大將和元帥軍銜?軍銜制度是一項國際性的軍事制度,是國家授予軍人以區別其等級、地位、權力、責任、榮譽待遇的稱號和標誌的制度。實行這一制度不但使軍人的相互關係更加明朗化和規範化,而且能增強軍人的自尊心和榮譽感,激勵軍人奮發向上,促進優秀人才成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曾於1955年頒布實行軍銜制度,它曾對促進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 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有何特殊待遇?
    日本的侵華戰爭讓我們牢記了日本帝國的滔天罪行,同時還有一些著名的歷史戰犯也將在史冊上永遠地被唾棄,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日本戰犯岡村寧次,七七事變的第二年,身為大佐的岡村寧次接到軍部調令越級提升至司令官,成為軍內的焦點,但殊不知,「大佐」才是日軍內部人人要爭的軍職,那麼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呢
  • 美國的五星上將相當於我國的何種軍銜?細說中美兩國軍銜發展歷史
    眾所周知,每個軍人都有軍銜,軍銜不僅能明確軍人的身份和等級,也是國家給予每個軍人的榮譽,也是評判其職務和待遇等級決定性因素。我國中央軍委就曾兩次實行軍銜制。
  • 二戰期間,日軍發明的生化武器有多缺德?731部隊只是冰山一角
    而日本在二戰中不單單是對我國造成了傷害,日軍對於世界都造成了特別巨大的負面影響。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在二戰期間,日軍發明的最缺德武器,就連日軍自己都難以啟齒。 在二戰期間,日軍最臭名昭著的生化武器研製機構就是731部隊了。這支部隊所留下的「遺產」直到今天都還對我國東北同胞的安全有著極為巨大的威脅。
  • 二戰後日本如何對待本國女人?為何短時間人口大增?真相難以啟齒
    正是因為日本的野心,導致了二戰爆發,雖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但是日本在二戰期間對世界各國人民造成的影響依舊是難以抹去的。日本在二戰期間企圖侵佔我們國家,不過最後還是被我們的中國人民萬眾一心,趕出了我們的國家領土。我們國家在日本的侵略下死傷無數,不過日本也沒有撿到多少便宜。
  • 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度,為何軍銜中沒了大將和元帥?
    1955年,新中國成立後向戰爭時功績優異的將領授予元帥和大將軍銜,我國的開國十大元帥和開國十大將便是這時候授予,而10年後我國又取消了軍銜,但是軍隊畢竟離不開等級管理,取消軍銜後,讓部隊裡的工作開展不易,也不利於軍事交往。
  • 《將夜2》葉紅魚為何要殺熊初墨?原來是因為那個難以啟齒的秘密
    導語:《將夜2》葉紅魚為何要殺熊初墨?原來是因為那個難以啟齒的秘密由王鶴棣、宋伊人、楊超越等合作的《將夜2》已經圓滿結局,看來也是在為第三季做鋪墊,觀主已經在恢復修為了,第三季觀主陳某將是劇中最大的boss,他要追殺寧缺和天女,從而取代天女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好了言歸正傳,在劇中天女要舉行光明會重歸於天卻被寧缺阻止,天女回歸神國又失敗了。西陵掌教熊初墨也被寧缺重傷。
  • 劉晏含穿軍裝一身正氣!英姿颯爽,軍銜被曝光,比小蘋果高1級
    代表八一女排徵戰世界軍人運動會,穿上軍裝英姿颯爽,正義凜然接下來,劉晏含將代表八一女排參加2019世界軍人運動會的比賽(10月16日,軍運會女排比賽正式打響),穿上軍裝的劉晏含顯得是英姿颯爽,正義凜然,一身正氣
  • 史達林去世後,一雙兒女過得怎麼樣?小女兒臨終之語令人感嘆
    此時,史達林尚在沙皇監獄中服刑。他帶著刑具參加了妻子的葬禮,並將年幼的兒子,委託給姨媽和舅舅、舅媽共同撫養。此後13年,史達林都在監獄和流放中度過,沒有見過兒子。直到1921年,已身居高位的史達林才將雅科夫接到了自己身邊。1937年,雅科夫考入炮兵學院指揮系,正式進入蘇聯紅軍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