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刻頭條
手頭有了餘錢,你會幹嘛?
買房!若這就是你脫口而出的答案,那麼,You are out!
保險才是國人最受歡迎的投資項目
前不久,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在北京發布《關於投資理財的國人選擇和未來趨勢》報告,結果顯示:
2019年,保險依然獨佔鰲頭,成為國人最受歡迎的投資項目,選擇比例達到了29.36%,而排在它後面的依次是房產(22.95%)、理財產品(19.00%)、基金(17.73)、股票(16.80%)等。
是不是很意外?在投資房產已成為信仰的時代,還是有很多人認為保險比房子保險。從經濟健康發展和個人風險保障的視角來看,這無疑是個好現象。
不過推動這種進步現象的卻是一個殘酷現實。《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有96%的公眾表示自己存在健康問題。另有數據顯示,70%國人存在過勞死危險。癌症發病率高(佔全球癌症發病率的26.4%)、年輕化趨勢明顯(有保險公司數據顯示,去年來自新生代保民的理賠案例中,惡性腫瘤理賠案件佔比高達45%)。
調查顯示,超過80%的人表示擔心基本養老保險力度不夠,76%的人擔心即使有社保也看不起病。如果有商業保險,這些顧慮就大可放下了。
從平安看「什麼是好保險?」
雖然國人保險意識正在覺醒,但魚龍混雜的保險市場終究還是讓「小白」們束手無策,坑多溝深防不勝防。
如何快速地篩選出安全可靠、適合自己需求、投有所值的保險產品?是國人混跡保險江湖必過的必修課。下面小編就重點講一下什麼樣的保險才算是好保險。
一看品牌實力,平安等頭部險企優先考慮。
品牌往往反映著一家險企的網點、服務、償付能力等。前兩個是消費者能切身感受到,後一個感受雖不明顯但重要性也在加大,三者都與品牌實力成正比。
隨著「保險姓保」的回歸,近幾年頻頻打造健康險爆款快速收割渠道流量和保費增量的中小險企紛紛失色。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壽險公司償付能力兩級分化,其中半數險企下滑,而頭部險企則在規模、償付充足率、風險綜合評級等方面優勢進一步凸顯。
所以,除非你是熟知保險江湖的老司機,否則為了買個安心,保險最好還是選平安、國壽等這些品牌貨。
二看理賠效率,平安「30分鐘賠付」就是一把行業標尺。
理賠是保險最後一步,往往也是讓人最不愉快的一步。有人為理賠甚至奔波數月,在最需要錢的時候卻得不到保障,也有人只需一天便可獲得賠付。
這種差異,一方面源自投保人沒有如實進行健康告知或材料準備不全,一方面又與險企處理案件的流程和效率有關。不過那些實力雄厚、用最新科技武裝自己的險企,已經大大緩解了因效率導致的理賠難問題。
如頭部險企平安,藉助大數據、生物識別等一系列新技術推出的「閃賠」服務,客戶在30分鐘內便可收到理賠結果,真正實現了「足不出戶,掌上閃付」的極致理賠新體驗。
三看與產品配套的風險解決方案。
社會在進步,消費者對保險和健康的需求也在發生著明顯轉變,大家已不再滿足一款單一產品,更看重與產品配套的風險解決方案,比如優質醫療資源、便捷的就醫服務、主動科學的健康管理等等。
當然,這些增值服務背後反映的還是一家險企的實力。平安人壽的平安福模式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下面會詳述)
上述四個維度就像一個漏鬥,大大縮小了買保險的選擇範圍。不過需要強調一點,這些都是相對靜態的維度。消費者的健康需求近幾年也發生了明顯的轉變。
此後,還要經過一道至關重要的動態性檢測——產品的持續性迭代能力。
能持續性迭代的保險才是「真保險」
為什麼說能持續性迭代的保險才是「真保險」?
因為買保險並不是要保現在,而是要保未來的二三十年,避免生活因意外和疾病被迫改變、窘迫,但未來又是高度不確定的。
尤其是隨著人們生活環境惡化,大家患的病越來越稀奇、種類也越來越多(如過去10年,我國重大疾病保險條款所保障的疾病數量,年均增長率達到11.3%),同時患重疾的概率也越來越高(如惡性腫瘤等重疾發病率以年均3%至5%速度遞增)。
若現在買的保險產品不能與時俱進地迭代進化,提供持續性的保障,未來就會變得不保險。
在當下市場的主流險種中,能以產品迭代著稱的不多,其中,平安人壽的平安福算是一個典型代表。
七年七次迭代升級,重疾從30種增加到100種,輕疾從0增加到50種;保障人群從成人擴展至少兒;賠付次數升級、保障額度將提升、增加健康管理……而老客戶只需要升級自己手中的老保單,就可享受到新保障,無需掏錢再買新產品。
2013年10月,平安人壽首度推出平安福,對常見的30種重疾進行保障覆蓋。
2014年5月,第一次升級的平安福新增8種輕症保障。
2015年,平安福將重疾險保障險種擴展為45種。
2016年4月,平安福再度升級,拓展保障人群,推出平安福少兒版。
2016年9月,平安福第四次大升級,將重疾和輕症種類分別升至80種和20種,同時加入「平安RUN」,首度引入「保險+健康管理」的產品形態,顛覆了傳統保障型保險產品的固有模式。
2017年底,第五次升級的平安福進行了全面創新:惡性腫瘤多次賠付;20種輕疾保障從賠付1次升級到賠付3次;投保人70周歲前,每發生一次合同約定的特定輕度重疾,身故及重大疾病保障額度將提升。
2018年底,第六次迭代的平安福保障範圍再擴容,對100種重疾、30種輕疾進行全面保障。少兒平安福保障範圍同步升級,還額外增加了5種少兒特疾,針對性、多元化保障全面升級。
2019年7月,平安福第七次重磅升級,增加20種輕症責任,對100種重疾、50種輕疾進行全面保障,還可附加心腦血管疾病和肝腎疾病特疾專屬保障,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
2020年4月,平安福進一步優化產品形態。
作為平安人壽的拳頭產品,平安福自誕生以來一直緊跟國人健康變化和保險需求,力圖為人們提供符合時代趨勢的全面保障。
從重疾保障到健康管理
其實,不止產品,優秀的頭部險企更擅長以優質的加值服務覆蓋產品的前、中、後端,給予客戶全方位的健康守護。平安的「平安福模式」,就是將保險從簡單的疾病保障變為一個融前端健康管理、中端專業保障、後端不幸罹患後高效應對於一體的「閉環化解決方案」,進而賦予保險更高的產品附加值。
比如前端的平安RUN,通過將年獎勵跟責任結合的形式,主動引導客戶鍛鍊身體,進而改變長期缺乏運動的壞習慣,收穫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平安金管家」提供的在線家庭醫生,也有助於客戶科學養生、科學預防疾病,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
如是,保險由被動保障變為主動防禦,數百年來形成的屬性在時下就此發生深刻變化。
中端的「七次升級、全面保障」前面已有所提及,不再贅述。
後端的就醫360、海外醫療、閃賠服務等高效服務,使得客戶應對起風險來更加及時、從容。
如今網際網路科技正在深刻改造著社會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平安特有的閉環化解決方案和健康生態圈,無疑很符合網際網路一代的口味,也讓保險這個古老的行業煥發出濃濃的時代氣息,為其他險企樹立了標杆。
同樣,對於保險小白來說,也應該抱著發展的眼光看保險,而不是單純的圖省錢或省心。若到用時,才發現自己買的保險這也沒有那也沒有,怕是就要追悔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