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十三式詳解

2021-02-19 武當趙堡太極拳推廣中心

 八 卦

掤進捋退自然理,陰陽水火相即濟。

先知四手得來真,採挒肘靠方可許。

四隅從此演出來,十三勢架永無已。

原 文

掤捋擠按世間稀,十個藝人十不知。

若能轉靈並堅硬,沾連粘隨俱無疑。

採挒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費心思。

果能沾連粘隨意,得其寰中不支離。

太極拳追溯源歌

昔日軒轅到常山,忽遇蛇鵲鬥坡前;

鵲啄蛇頭蛇尾應,鵲啄蛇尾頭相連;

鵲啄蛇腰首尾動,皇帝一見非偶然;

因見二物頻相頭,始此流傳太極拳。

文武由來本一源,開山啟教自軒轅;

蚩尤作亂刀兵起,虔祈蒼穹降聖賢;

倉頡造字留書吏,玄女臨壇劍法傳;

武備文修從此始,八方手戰號熊拳。

懷抱太極,頭頂三請,

手分八卦,腳踏五行。

靜如山嶽,動似雷閃。

威德神力,炁通太空。

覺性靈明力無邊,一粒金丹上指尖;

動靜剛柔誰作主,金鐘轉處是真詮。

無形無相全體透空,應物自然西山懸罄;

虎吼猿鳴水清河靜,翻江攪海盡性立命。

      掤、捋、擠、按即四正,採、挒、肘、靠即四隅。四正四隅即八門八卦也。此八門為顯於外者,其含於內者則為八勁八法也。八大勁以掤勁為首,掤勁是諸勁之總勁。掤勁貫穿於整個八法八勁中。內氣是內勁的基礎,通過內功樁法的修煉,可以氣滿丹田,布滿周身,猶如充滿氣得氣囊而掤勁自生。如果沒有內氣充足的掤勁,氣意鼓蕩也就不存在了。放鬆合引化就成了鬆散合軟弱,、擠、按、採、挒、肘、靠七大勁就不存在了。

      虛領頂勁是領起中氣,使精神貫注,是神氣的虛掤,擠按是向前掤,按勁是向下掤,勁是左右向後掤。、擠、按的實質是:用意氣向前上方的發動之謂掤勁,意氣平向前方發動之謂擠勁,意氣向左或右後方發動之謂勁,意氣向下的發動之謂按勁。掤、捋、擠、按四正勁,不僅僅手臂上體現的,主要渾身要有纏絲圈的掤勁。掤勁在手臂則有掌掤、腕掤、拳掤、肘掤、肩掤、臂掤,在身則有胸掤、腹掤、背掤、臂掤,在腿則有胯掤、膝掤、腳掤、腿掤,在頭則有頭掤等。勁:有手、拳、肘 、肩 、胸 、腿 、膝、腳等。擠勁:有指擠、掌擠、拳擠、肘擠、肩擠、胸擠、胯擠、膝擠、腿擠等。按勁:有手心按、手背按、拳按、掌沿按、肘按、前臂按、胸按、腹按、胯按、膝按、腿按等。這太極八法五步十三勢是太極拳行氣走架和搭手運用的總要領和法則,是拳功意氣神形運動的八個方位和五個方向。從右方位到無方位,從角到圓,從圓到點,從全身九個大關節球形的旋轉到周身一家的太極球的螺旋纏繞,從大圈到小圈,從有圈到無圈(外形無圈而內氣有圈),而形成一粒金丹混元之氣流,隨意所行、隨心所發、隨勢所用,混元一體而力發一點,點點透骨無堅不摧之穿透勁。所以說「功」為本,「拳」為母,練功和練拳結合,以武演道,拳道合一。在太極陰陽之理的指導下,能掌握和運用這十三勢,就是掌握了太極拳的靈魂和核心了。

    一句話,太極拳就是太極十三勢,練太極拳者不可不明太極十三勢,不明此理,即不明太極拳。

掤勁為八卦坎,在北方,北方壬癸水,意如流水、浮力。人身上有命門穴,在兩腎中間,屬心經。由下丹田起行至上丹田隨手臂而上掤。此為《胃經》「抽坎填離」,可使心腎二經之氣相通,水火既濟。在右腎的左上角,此處發掤勁(過去是秘而不傳的,屬內家練習者的秘中之秘),掤時想著來回那麼做就行了。用掤勁時,手上不用多大力氣,只要注意自己的命門穴,眼神看對方眉毛(眉攢、眉梢)就行了,掤勁屬水,水見縫就鑽。

捋勁為八卦離,說火勢之空靈,正南方,丙午丁,火能化萬物,太極拳中叫手。人體玄關竅,屬心經。兩手臂由前伸回收或左右向後收為。是舒展的意思,好比有褶子的地方,給它劃拉開。在力學上叫作分力(發勁叫合力),即力的合成與分解。分力怎麼分?如來手集中給它分開,分散。實際上對方來手了,你就把來手這兒一扔,那兒一扔,這兒一掤勁那兒一,就把對方來的力分開,化整為零,給它分散了。合力是化零為整,把很多的力集中到一點上,那是掤勁,就是位置不同。的方法:比如雙手纏絲,以右手起,右手劃,先是手心向裡從左眉梢劃至左眉攢,兩手心向外從右眉攢向右眉梢划去,這就是陰陽之變化,由陰掌變為陽掌,即由柔變剛,先柔後剛,順纏變逆纏,劃時後手不能弱,前手帶後手走,做等距離等速運動,熟練後眼看眉毛就行了。往左看,人往左轉;往右看,人往右轉。

      擠勁八卦為震,意如雷電之閃進,正東方,對方甲乙木,為直勁,屬肝經。在人體脊背竅位。兩手指尖或掌或拳或右手心向裡,左手掌附於右腕裡側向外推為擠,意由夾脊引氣向前擠出。發得時候意想脊背,要發出整勁,就是兩手的兩個接融點,前腳放在兩個接融的中間,再用脊背去找前腳。眼神要穿過對方,越遠越好,前腳尖的位置要放在對方的腳跟,往前邁一步,一個衝力,就跟大頭扛子似地杵出去了,有時你意念想得足,一墩就擁出去了。擠勁也叫擠,打穿透。

按勁八卦為兌,如沼澤之沉陷,也叫沉降勁。正西方,西方庚辛金。人體在羶中之竅位,在前胸,屬肺金,按破擠。兩手心下按,意由羶中引氣向下丹田,並沉降至腳底,以肺經之氣補腎經之氣,此為金生水。用按須涵胸。具體做法:前胸與右手合(酉與巳合),手與前胸一平就按。按不是用力按,比如用力去按炁椅子,越用力按人繃得越高。所謂按勁,實際上輕輕一扶就行了。向左化對方,體重放在右腿,眼神往左下方斜看,使對方來力從後方下倒。向右化對方,左手跟前胸對正以後,體重放在左腿,腿往右下斜看,一涵胸就是。這即是南、掤北、擠東、按西德四正。發掤勁前進,用勁化解;對方用,你用擠來進攻,就想脊背,往這兒一想,前腳必須放在兩點當中,不能偏,偏了就打不旋,力量不足。自己的腳,兩手與對方接融的中心線,必須掌握好,再用脊背去找前腳就行了。

     採勁八卦屬乾,西北方屬金,乃用整勁也。人身竅位在性宮(囪門)與肺俞兩處,屬大腸經。以手回抓突然頓挫為採,用意由性宮引氣到肺俞穴直下湧泉,可調整大腸經之氣補腎經,以金生水。是午與未合,「採「是選擇的意思,挑選對方的弱點(背力不得勁的地方)採他一下,使對方失去重心。採是由前上方向後下方,是自己用玄關穴找採勁一側的肩井穴。採勁要出向外放射的勁,不管對方發多大的力氣,也要把他採住。怎麼採?對方揪住自己,就拿午與未合,用眼神看右肩,或用眼神看左肩,看左右肩要根據體重位置而定。

挒勁為八卦坤,西南方,屬土,乃用斷分勁也。人身竅位在中丹田(神闕穴)屬脾經。抓截對方反關節用彈抖力施之為挒,用意由中丹田引氣,經兩肋上達性宮,可補肺經之氣,此為土生金。是手與腳分,挒是使腳蹬地,用毛託天,整個與採相反。挒是分開。

肘勁為八卦艮,東北方,屬土,如山勢之傾倒。人身竅位在肩井,屬胃經。用肘向外靠擊,以意引氣由湧泉穴上升,經尾閭分由兩肋至肩井,可調胃部機能,降心中之火。

靠勁為八卦巽,東南方,屬木,如風吹之木。人身竅位在玉枕,屬膽經。靠擊對方時,以意引氣由湧泉上至尾閭、玉枕,能調肝膽之經氣。

然八大勁之關鍵在「若能輕靈並堅硬」,「得寰中不支離」。輕靈並堅硬是外柔軟內含堅剛。得寰中不支離,即守中用中,力不出尖,力不方直。故八大勁以中定為體,有中定勁然後才有八勁,是謂得其寰中。

      自古有「傳拳不傳功,傳功不傳法,傳法不傳竅。」

     得拳法傳授者為學生;得內功傳授者為弟子;得心法傳授者為入室弟子;得點竅傳授者為貼心弟子或傳人。

教拳術、傳內功、授心法、得點竅門四俱全方為得到真師(師父、名師)之真傳。

古曰:「寧傳十力,不傳一步;手到步到,打八方為妙。」

前輩有言:「精養靈根,氣養神,養功養道見天真,丹田養就無價寶,萬兩黃金不傳人。」

全身松,先松腰,因此練松腰是練太極內功的不二法門,也是進入太極門的唯一通道。

急、猛、快——是明勁,叫做煉精化炁。

狠、穩、準——是暗勁,叫做煉炁化神。

輕、靈、活——是柔勁,叫做煉神還虛。

松、軟、慢——是化勁,叫做煉虛合道。

明勁:練之總以規矩,不可易。身體動轉要合順,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齊,不可散亂。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

暗勁:練之神氣要舒展,不可拘禁,運動要圓通活潑,不可呆滯。圓者,心應其外。

柔勁:練之周身一家,上下相隨,節節貫通,能剛能柔,陰陽混合運動如抽絲,綿綿不斷如流水。

化勁:練之周身連綿纏絲,四肢不可著力,無形無象,又無心,全體 靜松及透空,柔順到極點,即洗髓之功夫。

相關焦點

  • 詳解太極十三勢
    一、前言在太極十三勢體用中,無極樁生定勢,定勢生進勢,進勢生退勢,退勢生顧勢,顧勢生盼勢,從而成為太極十三勢中的五勢之體。很多人都知道勢不可擋;所以古人才有「寧傳一招,不教一勢」的說法。而用於棚法、捋法、擠法、按法、採法、列法、肘法、靠法等太極八法。最後形成太極十三勢中;五勢為體、為功。八法為術、為用的體用關係。把上述在實際運用中的招式連貫起來,就生成了功用不同、風格各異記載武功招式的,各式太極拳套路。二、無極樁功無;既是沒有。極;既是動。樁;既是定型的姿勢。
  • 太極十三式的秘密
    太極十三式。之前我說過,最早傳拳下來的那位前輩保守,所謂「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其實是非常隱晦的代說法。
  • 王宗嶽傳武當太極拳十三式歌訣
    今天,分享一下王宗嶽的武當太極十三式歌訣,喜歡武當太極拳的朋友,可以把這個背熟!對自己打好武當太極拳非常有幫助!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變換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稍痴。十三勢者,棚捋擠按,採列肘靠,進退顧盼定。棚捋擠按,即坎離震兌四個正方位。採列肘靠,即乾坤艮巽四個斜角方位。四正方位和四正斜角方位,形成八角,八角即八卦!
  • 太極十三式
    太極十三式八法、五步合稱「十三式」,就是太極拳表示的方位、運行的勁路和有效的技擊手段因此《楊譜》有「懷藏八卦,腳跐(踏)五行」之論,後來又有拳家加上"頭頂太極」一說,也很有道理,太極拳本來處處不離陰陽,因此「頭頂太極,身懷八卦,腳踩五行」的概括與說明,是合於太極拳的拳理拳法的。需要說明的有二點,一是太極圖與地圖方位相反,地圖是上北下南、右東、左西,而太極圖是上南、下北、右西、左東。
  • 太極十三勢揭秘——從心意十三槍到太極十三勢
    ,目下太極拳套路林林總總,而太極拳的本原卻僅有十三勢那麼簡潔,所以練習太極者無不欲知十三勢之本原。心意十三槍是心意拳槍法的基礎和核心,十三槍即是十三個槍勁,槍法千變萬化而勁力概不出其裡,心意十三槍其實就是對槍法勁力的一種規律總結,涵蓋了無窮無盡的槍勢。太極十三勢其實是對太極拳勁力的一種規律總結,把千變萬化的拳勢劃歸為十三個勁力。太極十三勢為: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心意十三槍為:撐、掤、蓋、扎、合、攔、支、秀、前、後、左、右、中定。
  • 孫氏太極拳十三式 居家太極、辦公太極優選
    孫氏太極拳簡介    孫氏太極拳是列入國家正式比賽套路的傳統太極拳之一,也是半個世紀以來影響較為廣泛的太極拳流派之一。
  • 【太極欣賞】經典《42式太極劍》,劍法飄逸身形靈動,一招一式盡在掌控中
    四十二太極劍(演練:孟建華)四十二太極劍是原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於1992年組織編創的太極劍競賽套路。四十二式太極劍(動作名稱)1. 起勢。2. 並步點劍。3. 弓步斜削。4. 提膝劈劍。5. 左弓步攔。6. 左虛步撩。7. 右弓步撩。8. 提膝捧劍。9. 蹬腳前刺。10. 跳步平刺。11. 轉身下刺。12. 弓步平斬13. 弓步崩劍。14. 歇步壓劍。15. 進步絞劍。16. 提膝上刺。
  • 太極十三勢詳解
    太極拳追溯源歌昔日軒轅到常山,忽遇蛇鵲鬥坡前;鵲啄蛇頭蛇尾應,鵲啄蛇尾頭相連;鵲啄蛇腰首尾動,皇帝一見非偶然;因見二物頻相頭,始此流傳太極拳。文武由來本一源,開山啟教自軒轅;蚩尤作亂刀兵起,虔祈蒼穹降聖賢;倉頡造字留書吏,玄女臨壇劍法傳;武備文修從此始,八方手戰號熊拳。懷抱太極,頭頂三請,手分八卦,腳踏五行。
  • 太極十三式的含義用法_
    「太極十三勢者: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也。掤捋擠按,即坎離震兌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勢。」前八字暗含八卦的八方,後五字則合五行之數,共為十三勢。補充:十三勢就是「八門五步」,「掤捋擠按採挒肘靠」統稱為八門,「進退顧盼定」統稱為「五步」,「顧」和「盼」是左右的步法。
  • 您了解吳氏太極第四代大師修佔和太極十三刀嗎?
    修佔是吳式太極拳第三代傳承人修丕勳次子,系山東省萊州市程郭鎮大武官村人,中國傳統吳式太極拳第四代傳承人,自幼酷愛武術,隨父習練吳式太極拳,繼承和保持了一代宗師王茂齋的原始風格,擅長太極刀、馬眉刀、太極劍、太極槍、太極棍等,演拳如柔化春風,似行雲流水,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引進落空,拿而不發。
  • 太極拳與太極十三勢
    第八節 太極拳與太極十三勢         凡是練太極拳的人,都知道太極拳有八法十三勢。太極拳是拳術名稱,十三勢才是拳術的核心內容。八法十三勢概括和體現了太極陰陽學說的變化哲理。所以,太極拳又叫十三勢。    太極十三勢的十三個字是: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這十三勢分別與太極陰陽易變之理相對應。前八個字屬八卦,後五個字屬五行。八卦五行體現了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時空特性,並分別與人體臟腑、經絡和竅位相對應。八卦又有四正與四隅之分。
  • 太極八法詳解:捋
    楊氏的「重心自維持」的拳理被楊澄甫詮釋後,京城吳式太極拳家楊禹廷大師在研習教學實踐中明確太極拳重心,又進一步詳解拳的重心。以虛實分,左腿實,實足,右腿虛,虛淨,右腿實,實足,左腿虛,虛淨,確立「立柱式身形」的拳理拳法。從以上二位楊氏對穩定重心的重視和研究,並加以開拓重心理論發揚開去傳播國內外,令後人們扶額慶幸。太極拳極為關要的重心理論,得來全不費功夫。
  • 二十四式太極拳詳解
    它以中國傳統儒家、道家中的太極和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融合中醫經絡學和古代的引導術、吐納術形成一種修身養性的中國傳統拳術。太極拳的好處是極大的既可以在室內練習又可以在戶外練習既可以修身又可以養性既可以健體又可以防身不用去健身房就可以做到的太極拳下面跟著亮亮來學習太極拳二十四式吧
  • 太極十三式你真正了解多少?
    太極拳十三勢即太極拳五步八法,包括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五步法和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八種技擊法
  • 太極十三式的解釋
    老拳譜對挒勁的解釋為:「挒勁義何解,旋轉如飛輪,投物於其上,脫然擲尋丈,急流成漩渦,卷浪若螺紋,落葉墜其上,倏爾便沉淪。」意思是說:挒勁好似急流漩渦,卷浪旋轉,落上之物便有下沉拋出之感。「挒式」靠腰和肘的協調旋轉。不要用拙力硬掰,要靠外形的動作借對方之力和自身氣圈的轉動而形成。
  • 太極十三勢的理解和練法
    點擊「太極健身匯」關注我☀ 做最好的中國太極文化推廣平臺太極十三勢
  • 太極八法之「捋」詳解
    這是捋法的「力儘自然空」太極內功,空是威力無窮的。周身松空,你便成為松體,重心當然穩重,重心的穩重,功夫不是一天兩天練出來的。      楊氏「八法」中將捋勁提到全身「重心自維持」安舒中正的重要地位。楊式太極拳家楊澄甫有拳法十要的警世,其四要說的是重心,道:「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要義,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
  • 古秘拳譜太極十三勢---想學習的快收藏!
    ,太極十三勢者: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也!掌握好十三勢即可更清楚地了解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及奧妙!    太極十三勢功用歌:天地無極功用樁,化生太極定陰陽。動靜虛實纏綿進,以退求進柔克剛,以腰為軸顧肢體,包圓守一盼八方。五勢尋求通臂勁,懂聽鬆柔勁皆詳。
  • 武當太極劍49式詳解
    武當太極劍介紹2. 劍法3. 劍譜4. 動作要點1.武當太極劍介紹武當太極劍又叫太極劍49式,是我國太極名家李德印老先生在傳統太極劍和武當劍的基礎上,融化改編的劍術套路。它既有太極劍輕鬆柔和、綿綿不斷、意領身隨的特點,又有武當劍優美瀟灑、靈活多變、身劍合一的特色。練起來行如遊龍,穩如山嶽,動靜相間,有剛有柔,氣勢連貫,錯落有序。
  • 陳氏太極十三代傳人牛衛光
    「光老師」是全國各地太極拳友們對他的尊稱,他和太極拳名家陳有芹是隔河相望的小老鄉。關於陳有芹的傳奇故事,從小就耳濡目染。總想有機緣能認識陳有芹並拜其為師。2015年那年,陳有芹因家父生病回老家省親,牛衛光就抓著這個難道得的機會前去拜訪,並表露其想拜師的決心。在眾多親友們的大力推薦下,太極拳名家陳有芹也就欣然的接受他為第四十九個入室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