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點無多淚點多 | 八大山人

2021-03-01 非煙的煙
八大( 1626-1705年),俗姓朱,名統鎣、耷,號彭祖。生於南昌(今屬江西),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孫,寧王後裔,襲封輔國中尉,明末中科舉為諸生。甲申之變後棄家遁跡。清順治五年(1648),剃髮為僧,後皈依曹洞宗,法名傳綮,別署刃庵、個山、雪個、驢屋等。1660年由僧轉道,創建青雲譜道院(今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道名朱道朗,字良月,號破雲樵者。五十九歲起書畫作品題款「八大山人」。六十二歲時離開青雲譜,寄寓江西各寺廟,後於南昌築寤歌草堂(地址或在今南昌朝陽洲)。晚年與羅牧、徐煌等組織「東湖書畫會」,形成「江西畫派」。 為「清初四畫僧」之一(另石濤、髡殘、弘仁)。其在世時的藝術成就,鄭板橋即以「名滿天下」評之;他的繪畫繼承了宋元以來詩書畫印合一的傳統,更將大寫意的文人畫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峰,是為一代宗師。清代中期以來,尤其近現代藝術都深受其影響。「三百年的畫風,則幾乎都為這些遺民畫家所左右」(容天圻《庸齋談藝錄》)。

清 黃安平 個山小像

(時年四十九歲,或說為八大自畫)

祖父、父親皆工書畫,能詩文。八大「八歲即能詩,善書法,工篆刻,尤精繪事」,又「善詼諧,喜議論,娓娓不倦,嘗傾倒四座」(陳鼎《八大山人傳》)。 

八大善繪花鳥、山水,立意新奇,「純用減筆」(鄭板橋語),「翛然無畫家町畦」(邵長蘅語);早期山水畫筆法方折、硬挺;中後期(六十四歲後),變方折為圓潤,盡透荒率之趣。最具其個性的花鳥畫則簡括清新、活潑生動。董氏《花眼》所謂「花果迎風帶露,禽飛獸走,精神脫真」,亦足為註解;秦祖永《桐陰論畫》評其作:「雖一枝一葉,逸氣拂拂從指腕間出。」 

其作品皆蓄亡明之恨,魚鳥多作青白眼,睥睨塵世;山水則滿涵剩水殘山蕭索之氣。押「三月十九日」花押,以不忘崇禎帝自縊殉國忌日;又押「個相如吃」字形,以示「承父志,亦喑啞」的忠孝之心。款題 「八大山人」,形似「哭之」、「笑之」, 以示哭笑不得,吐瀉難以伸展的抑鬱之情。「所寫水墨畫脫盡窠臼,天姿超邁,故能空前絕後為開一代生面」(謝壟語)。「筆墨靜純,氣象恢宏,圓融之中活潑靈動,筆中趣致生發不已,境界蕭疏不可端倪。……開三百年畫法之先河,後之來者無出其右,譽為畫中之聖」(吳悅石《快意齋論畫》)。

八大書法,早年學歐陽詢,瘦勁方正,行書師法黃庭堅和董其昌;五十九歲後師法二王、顏真卿;六十九歲後達到高峰。尤其行草,筆含篆意,圓健蒼勁,淋漓奇古,其尖銳、放縱、傲岸不羈的獨特風格,與其繪畫藝術同臻雙絕。

八大的篆刻作品,章法詭譎多端,刀法老辣純熟;風格既詭利奇逸、疏宕起伏,又偉岸空明、遒勁蒼然,顯示出極其深厚的藝術修養和造詣,於清初四僧中斐然在先。 

其詩文奇奧幽澀,亦具傲岸不馴之情。「山人有詩數卷藏篋中,秘不令人見。予見山人題畫及他題跋皆古雅,間雜以幽澀語,不盡可解」(邵長蘅《八大山人傳》),惜詩卷皆佚失未見。今人據方志及其書畫題跋、信札等輯有《八大山人詩抄》。

 

相關焦點

  • 他比八大山人多「一大」,自稱九大山人,書法繪畫水平如何?
    稍有一些藝術情懷的人大概都知道「八大山人」,這位明代落魄王孫以其空前絕後的繪畫造詣,在傳統藝術史上創造了一個時代的筆墨巔峰。」,大有「八大山人算什麼,我比八大還多一大」的英雄氣概。那這個比「八大山人」還多一大的「九大山人」,年輕力壯、在宋莊活蹦亂跳的現代藝術家,他的書法繪畫水平如何呢?憑啥一幅畫要賣一個億呢?他又憑啥給自己取了個比八大山人還多一大的名號呢?
  • 李苦禪:八大書畫——墨點無多,淚點多
    為躲避災禍,隱姓埋名,稱朱耷、朱道朗、良月、傳綮、破雲樵者、訒庵、個山、個山驢、人屋、驢屋、雪個和我們熟知的八大山人。至於牛石慧,有人考訂為八大山人之弟,然不足為信,我以為這也是他早年的代名。
  • 墨點無多淚點多:淺談清初八大山人書畫的方寸世界
    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摩。——八大山人自題周末空閒之餘,讀了胡竹峰的隨筆《大是懵懂》,泛泛而讀間只見字字珠璣,不忍草草閱之。細品作者情懷,無疑是對清初畫家八大山人的人品、書畫藝術境界的推崇備至。整篇文章讀來酣暢淋漓,引人入勝,頗多感觸。
  • 八大山人:哭之,笑之
    據說八大山人出生時耳朵特別大,父母因此給他取了乳名「耷子」,後來索性就叫朱耷了。這位書畫家一生中所用的字號、別號特別多,而且每個都像他的書畫一樣與眾不同。改朝換代,對每一個傳統文人來說,都是一次難以言說的精神重創,而對八大山人來說,又多了一層更為內在的心理傷痛——他是朱明王朝的直系後裔,雖然早就沒有了藩王的身份,但血緣關係是抹不去的,血濃於水,甚至八大山人和崇禎皇帝同是「由」字輩的人。  明亡第二年,八大山人的父親去世。國家劇變加上家庭變故,原先無可置疑的科舉道路,對八大山人來說已經無法走下去了,他決定皈依佛門。
  • 「渾無斧鑿痕」:當齊白石「來到」八大山人故裡
    對八大山人藝術造詣的敬仰之情躍於紙上。從齊白石所臨摹的八大山人手稿,到創作中留存的八大山人筆意,再到八大山人的原作,一起呈現時會給人以什麼樣的感受?9月28日,由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和北京畫院主辦的「渾無斧鑿痕·對話齊白石——北京畫院典藏作品展」將在八大山人紀念館開展,展覽以八大山人對齊白石的影響進行梳理,呈現二者的藝術傳承關係。
  • 現場|齊白石與八大山人跨越三百多年的追慕與「對話」
    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渾無斧鑿痕·對話齊白石——北京畫院典藏作品展」展出現場,八大山人紀念館「渾無斧鑿痕「:多畫種呈現八大山人對齊白石的巨大影響隨著「渾無斧鑿痕·對話齊白石——北京畫院典藏作品展」昨天在八大山人紀念館的正式對外開展,位於江西南昌青雲譜的八大山人紀念館也以特有的方式歡迎這位八大山人的追慕者與繼承者
  • 「八大山人」稱號如何而來?其畫有何特點
    很多人聽過「八大山人」這個稱號,未曾考究的人會以為這是古代八位先賢的雅稱,就像「竹林七賢」之類的稱號。那麼,究竟歷史上的「八大山人」都是誰呢?其實,「八大山人」不是八個人,而是一個,叫朱耷。他是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
  • 筆墨純熟不屑於炫技,這就是返璞歸真,八大山人繪《水木湛清華》
    八大山人 水木湛清華 這幅《水木湛清華》也是八大山人畫荷的佳作,和他的畫荷代表作《河上花圖》相比有三點不同。八大山人採用的辦法就是留白,用大面積的留白重新構建空間。留白代表著畫家的思緒,看著畫中留白聯想到八大山人這樣一位高潔雅士,無人能懂,無人關心,病痛纏身之餘只好寄情繪畫創作。用情感充實自然空間,哪怕是表面上的繁亂也無法攪動孤獨的內心。
  • 人物 | 八大山人:為什麼古人的人生常常更跌宕驚心
    也不要問八大山人是哪八大。八大山人只有一人,就是大名鼎鼎朱耷。這也讓他除去「統鑾」的譜名(族名)之外又多了一個「賜名」——朱耷。清 八大山人 墨荷 立軸這是一個人心靈世界的地覆天翻!這場變革產生了兩個結果:世上多了一個和尚,也多了一個瘋子——與出家幾乎同時,他瘋了。
  •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豫章城外青雲譜,八大山人紀念館
    我來得太早,八大山人紀念館還沒開門,便到了路南邊的梅湖逛一逛。園裡還沒有來遊人,那板橋上的霜還沒有人踩過。人為什麼會喜歡初雪,會喜歡雪後潔白的大地,因為那麼純潔,沒有一點沾染。是新的。此時我也是小心翼翼從橋邊走過,不願因為我破壞了這份乾淨新整。
  • 八大山人:頓首頓首
    釋文:上壽一聯,遵命《遵益堂》跋,僭易數字,以全師道。臨褚(楮)悚仄。八大山人頓首釋文:舊遊多違,對玉老諸位,恍如隔世,人生會晤,詎不釋然,理耶!在聖人患難,益見之信道。委畫奉還,箑惟柰老一握,書拙作求正,餘俱未敢署賤名,故乞求恕為荷。八大山人頓首
  • 何新:八大山人名號再考
    何新:八大山人名號的來歷【關於八大山人名號的出典】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江西南昌人,為明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清初畫壇「四僧」之一。明亡後,國破家亡,朱耷心情悲憤,落髮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取義即「忍安」。
  • 「八大山人」朱耷:從苦、少、悟這3個字,淺析他的「禪畫」人生
    導讀:初聞「八大山人」,便認為這是與「竹林七賢」、「唐宋八大家」相近的多人文藝團體,後來一查資料,才發現有些想當然了。事實上,「八大山人」並不是8個人,而是明末清初畫家朱耷的別號。一、「苦」:在八大山人的禪畫裡,暗含了亡國皇孫的悲痛之苦他曾經有一首題畫詩,其中的「墨點」和「淚點」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也言簡意賅地八大山人的詩畫特點,並把情感寄托在裡面。
  • 八大山人有深厚書法功底,黃賓虹曾說八大山人書法第一,繪畫第二
    說到八大山人很多人會想到他的繪畫,風格冷逸,獨樹一幟,其實八大山人在書法上的成就在明代無出其右者。黃賓虹曾經評價八大山人的書畫:書法第一,繪畫第二。看懂了,八大山人的書法也就看懂了他的藝術,因為他的繪畫很多用法布局來源於書法。八大山人書法在早年的時候學習歐陽詢,行書學習黃庭堅和米芾,到了晚年又學習王羲之的書法,後來喜歡用禿筆寫字。他的書法呈現的筆畫粗細均等,但是字形大小不一,參差不齊,呈現出一種圓潤剛健之氣,也體現了一種桀驁不馴的氣韻。
  • 八大山人隱居介岡的那段時光
    只要一提起他,許多人都會想起在南昌市青雲譜區有一個八大山人紀念館。而鮮有人知道在撫河之畔、白虎嶺腳下,有一個全國唯一的八大山人故居遺址,它就在南昌縣黃馬鄉介岡村裡。明朝滅亡之後,八大山人隱姓埋名於此,揮毫潑墨達16年之久,並剃度成僧。八大山人在此的隱居時間段,是25歲到40歲,正值青壯年階段。
  • 八大山人的20封親筆信
    今日書思為大家挑選了八大山人20通信札,因是私人信札,往往無意於佳,更能體現八大書法的真實面貌!釋文:舊遊多違,對玉老諸位,恍如隔世,人生會晤,詎不釋然,理耶!在聖人患難,益見之信道。委畫奉還,箑惟柰老一握,書拙作求正,餘俱未敢署賤名,故乞求恕為荷。八大山人頓首。
  • 大師名篇|八大山人書《西園雅集》卷
    《西園雅集》卷,清,八大山人書,紙本,行書,縱25.4釐米,橫204.2釐米。  款署:「八大山人書。戊辰八月五日。」款印:「八還」。引首章:「黃竹園」。文中記述了蘇軾、王詵、米芾、黃庭堅、秦觀、劉巨濟等著名詩人、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共16人在駙馬都尉王詵府中西園聚會的情景。與會的著名畫家李公麟將此次盛集描繪下來,成《西園雅集圖》。米芾則以文字形式將人物姓名、衣冠、坐臥神態及周圍清幽曠遠的環境一一記錄,以備後人追隨。此後,「西園雅集」便成為繪畫史上常見的題材,米芾此文也成為對其最準確生動的注釋。
  • 617、八大山人是怎麼寫對聯的?
    八大山人書寫的對聯,現存的不多,有九幅,其中,五言聯六幅:「開徑望三益,卓犖觀群書」;「採藥逢三島,尋真遇九仙」;「圖書自仙室,山鬥望南都
  • 八大山人與盱源廣昌
    八大山人題詞羅漢洞不遠的高山,有一清潭,旁一巖穴,忽瀑一清泉,這就是贛江源頭支流章江源頭了。江西二大母親河——贛江和撫河,八大山人曾長期生活在撫河流域,且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尋訪章江源。葉落歸根,晩年的八大山人有同樣的心緒?河有頭,江有源。生命是流淌的小河,在人類歷史的河流中,雖然生命短暫,是一生都在旅行的魚,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 朱良志|八大山人——孤獨者的光芒
    白石老人曾有詩曰:「青藤(徐渭)雪個(八大山人)遠凡胎,缶老(吳昌碩)當年別有才。我原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其傾倒如此。今天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欣賞和理解他藝術的人越來越多。月雅藝術圖書活動期間57折!《八大山人繪畫精品集》主編:朱良志 超高清八開大系精裝小程序八大山人藝術有強烈的孤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