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端午時節,人們以吃柏餅(柏餅)和粽子(ちまき)來祈願男孩的健康成長,已經是日本自古以來的傳統了。本期,言吉君將為大家介紹一下日本端午節吃柏餅和粽子的歷史由來,以及各地的差異。
柏餅篇
柏餅是一種用橡樹葉包的帶紅豆沙餡兒年糕,是非常有日本特色的點心。
<柏餅的由來>
在德川幕府第九代將軍家重、第十代將軍家治統治時期,柏餅起源於江戶城中興起的一種由橡樹葉製作的點心。
<日本為什麼在端午節吃柏餅呢?>
橡樹葉子在新芽長出來之前,老葉子是不會脫落的,所以傳說能帶來「子孫繁茂(家系不絕)」的好運。此外,由於橡樹自古以來被認為是神靈居住的神樹,所以在皇宮中也經常被當作御器來使用。
粽子篇
日本粽子幾乎和中國的一模一樣,也是用糯米裹著竹葉綁成米糰子。區別是日本的粽子幾乎都是沒有餡的,不像中國還有甜鹹黨之爭。
<粽子的由來>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因為對國家的前途感到失望,於5月5日投江自盡。楚國百姓得知他的死訊後,為了不讓魚兒吃他的屍體,就駛著小船到江邊擊鼓驚魚,並將裝著米的竹筒扔進江中,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
後來為怕竹筒飯被蛟龍所食,需要用蛟龍不喜歡的楝樹葉子包米,再用五色(紅、藍、黃、白、黑)線將它們綁緊在一起才行。據傳只有這樣做,祭品才能順利送到屈原的手中。
延續至今,就變成了每年中國端午節划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日本也在端午節吃粽子的理由>
中國端午節(五月五日)紀念屈原吃粽子的這種習俗,也漂洋過海流傳到了當時的日本。
柏餅和粽子的分區
誕生於江戶的「柏餅文化」(男童節),隨著商業流通而逐漸傳遍日本各地。而另一方面,由於粽子剛從中國傳入日本時,日本首都的關西地區是非常推崇漢文化的,大力推廣了這種習俗,且用來製作柏餅的主要原料之一的橡樹葉,在關西地區非常稀少。這就導致了在日本的端午時節,關西地區大多吃由中國傳來的粽子,而關東地區則是大多吃日本傳統的柏餅的原因。
編輯:平戈
審稿:陳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