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端午節,被日本人過成了兒童節,看看日本端午節幹什麼

2020-12-26 鹿野書院

日本文化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這毋庸置疑。

漢光武帝時,日本就因為久慕大漢的繁榮與昌盛,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光武帝曾賜給日本國王一枚「漢委奴國王」金印,這枚金印現在就保存在日本福岡的博物館裡。

日本就一直地從中國學習各種東西,包括制度,文化,甚至農業生產。就連起源於印度的佛教,都是通過中國才傳到了日本。

唐朝時期,日本經常派留學僧到大唐進行學習,「端午節」也是那個時候開始傳入日本。不過日本有「五月祭」的民俗,久而久之,他們的端午節就與中華大地上「正統」的端午節大相逕庭。

日本的「端午節」叫什麼?

其實日本的「端午節」現在已經不叫端午節了,1948年日本政府頒布法令,從那天開始,每年的5月5日,被稱為「男孩節」,為的是祈求男孩們都茁壯成長,健健康康,並對孩子的母親表示感謝。這大概也是想和中國的端午節作區分。

這一天各地會有各種慶祝活動,並且有男孩的家庭會懸掛鯉魚旗,擺放武士人偶。也會吃粽子,不過日本的粽子跟我們的極為不同。現代的日本社會,可能提起端午節知道的人不多,但如果提起「男孩節」,大家都會知道。

就這樣,從中國學習過「端午節」,結合日本的民俗風情,最後變成了一個兒童節。

日本人玩出的「新花樣」

鯉魚旗、武士人偶、菖蒲、日本粽子,柏餅。這五大件兒是日本不可缺少的過節物品。

1.鯉魚旗

鯉魚旗是江戶時代,武士家族裡經常懸掛的旗幟。武士在日本代表著勇敢強壯,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家的男孩能成為像武士一樣優秀的人,於是懸掛鯉魚旗就成了習俗。

不過近年雖然每到「男孩節」還是能看到不少鯉魚旗,但很多家庭已經不懸掛了。原因是現在很多人家裡沒有院子,如果住樓房的時候懸掛鯉魚旗,萬一折斷會給鄰居和周圍的人造成困擾。日本人是極其不願意在意別人看法的人,所以自己家懸掛就漸漸少了起來。

2.武士人偶

人偶多以「金太郎」和「鍾馗」為原型進行製作。金太郎是日本民間的一個勵志人物故事的主角,而鍾馗是驅趕妖魔鬼怪的。

不管是哪一種形象,都代表著父母希望孩子茁壯成長的心情。武士人偶可以放在柜子裡,桌子上,或者和裝飾品擺在一起。

3.菖蒲

「男孩節」時會用菖蒲湯洗澡,以達到去除病痛,強身健體的功效。這跟中國的端午節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在中國,端午節過後就會迎來雨季,而雨季是會增加疾病,甚至產生災害。所以菖蒲用來驅邪,並且因為菖蒲有獨特的香味,因此可以驅除蚊蟲,驅邪,強壯體格。

在日本,菖蒲不光用來燒湯泡澡,也可以泡在酒裡喝。日本人認為菖蒲湯可以對腰痛腿痛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因此不光小孩,家裡的大人也推薦泡一泡。

4.日本粽子

日本關西吃粽子,關東吃柏餅。

日本粽子長得像個錐子,外形和中國的極為不同。粽子是完全有中國傳過去的,有一種說法是我們的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因為心性高潔,不願在政治鬥爭中和小人同流合汙,因此才投江自盡。老百姓為了讓他的屍首不被魚蝦吃掉,於是扔到江裡很多粽子。關西日本人吃粽子,則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也都得像屈原一樣心性高潔。

在粽子餡兒方面,中國北方喜歡用甜的,南方喜歡做肉粽。日本也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拿鰻魚包粽子也是有的。

5.柏餅

關東的日本人吃柏餅過「男孩節」也是起源於江戶時代。其實是用槲樹的葉子包上年糕來吃。因為槲樹的葉子終年不落,只有長出新的葉子,舊的才會掉落。江戶時代很多武士家族十分重視繼承人,認為一代一代的傳承,應該像槲樹的葉子一樣,有了新的繼承人老一輩才會死去。所以,才會留下吃柏餅的習俗。

日本從中國學到了怎麼過端午節,然後又根據自己的習俗去做了修改,變成了他們的「男孩節」。過慣了中國的端午節,可能會覺得日本人把「端午節」變成「兒童節」有點不倫不類。不過由此可見中華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有多麼的深遠。

中華文化就是有這種魔力,無論是誰,無論有多遠,只要接觸過,就心生羨慕難以忘懷。也難怪近年來,外國人越來越羨慕中國有春節。

相關焦點

  • 日本的端午節竟然是兒童節!
    國內的端午節年年都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將原來中國的一些節日放在了新曆,這樣農曆的五月初五就被固定在每年的新曆五月五號,這一天也是日本的兒童節?!也就是男孩節,日語叫「子供之日」。所以5月5日既是日本國民的端午節,又是孩子們喜愛的「兒童節」(こどもの日)。
  • 端午節,為什麼在日本成了「男孩節」?
    一時間,讓我聯想起,小時候看的《哆啦A夢》動畫片,是呀,又一年的「男孩節」到了!作為一枚歪果仁,我最近才知道,原來,日本「男孩節」竟然跟咱們中國的端午節有著很深的聯繫。那麼,日本的「男孩節」有什麼來歷?日本的男孩節又是怎麼過的?今天,且聽我來說一說。日本的「男孩節」竟源自「端午節」?
  • 日本從什麼時候開始過端午節的,是誰傳過去的?你可能想不到
    在歷史上,日本長期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從春秋時期開始,就有吳國、越國的移民漂洋過海遠抵日本,他們是第一批影響日本文化的中國人。唐朝時期,日本熱衷中國先進的文化與文明,派遣大批使臣赴中國學習,他們歸國後,為日本帶來了更多的中國文化。 日本也過端午節,他們的端午節,與中國有相同也有不同。
  • 端午節是韓國的?申遺成功的韓國和其他國家怎麼過端午節
    可能是因為這樣,舉報的韓國網友認為端午是韓國的,所以有此行動。但是從習俗來說,中韓兩國的端午就不是同一個節日。而中國也在2009年將中國端午節申遺成功那麼,韓國的端午祭裡有什麼習俗呢?這個節日是一個祭神活動,能持續20天到一個月。主要是進行一些巫俗表演,假面表演,遊戲等祭祀活動。那麼在活動期間有吃粽子的習俗嗎?並沒有!
  • 日本人也過「端午節」?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特色習俗?
    提到五月初五,很多人會想到,日本公曆五月五日也有一個節日,但有人會說這不是「端午節」,而是「兒童節」。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節日有什麼聯繫?日本是否有端午節呢?其實,日本最開始同我國一樣,會在農曆的五月五日過端午節,吃粽子、掛菖蒲、喝雄黃酒。
  • 中日端午節小知識——端午節日本吃什麼?
    在端午時節,人們以吃柏餅(柏餅)和粽子(ちまき)來祈願男孩的健康成長,已經是日本自古以來的傳統了。本期,言吉君將為大家介紹一下日本端午節吃柏餅和粽子的歷史由來,以及各地的差異。<日本為什麼在端午節吃柏餅呢?>橡樹葉子在新芽長出來之前,老葉子是不會脫落的,所以傳說能帶來「子孫繁茂(家系不絕)」的好運。此外,由於橡樹自古以來被認為是神靈居住的神樹,所以在皇宮中也經常被當作御器來使用。
  • 萬萬沒想到,在日本端午節竟然是「男孩節」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日本的「端午節」。話雖如此,我卻也不是很了解端午節,不知道該介紹些什麼才好。儘管如此,我也會盡力將日本的端午節介紹給大家。在日本直到明治時代,5月5日都被稱作「端午節」,而現在5月5日被稱為「兒童節」,「端午節」這個名稱已經不怎麼使用了。註:在唐朝時期,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前往中國學習,端午節也在那個時候傳入日本,這段時期在日本歷史上稱為飛鳥時代(公元573年-公元710年)。
  • 飄著鯉魚旗的日本端午節——「玩轉青年節」大型日語沙龍活動
    4月16日,濱才日語學院舉辦的「玩轉青年節」大型日語沙龍活動,在學院三樓休閒區如期舉行。
  • 除了中國,全世界還有多少國家過端午節?
    如今,端午節並非只有中國人在過,受中華文化影響,世界其他地區的不少國家也有自己的端午活動。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在過端午節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日本平安時代,貴族階層引入了中國的端午節。江戶時代,端午節的各種要素已經普遍存在於日本的民間生活之中。端午節,日本人也吃粽子,但是粽子比中國的要尖要長。 日本的端午節,最開始叫「男孩節」,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兒童節,一般日本民眾都知道這是從中國流傳過來的節日。
  • 韓國搶註端午節申遺是謠言?原來他們的端午節是這樣子的!
    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雖然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但在古代受中國影響的,以及現代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端午文化也越來越受其他國家人民的關注。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他國家是怎麼過端午的吧!日本 男孩子的節日日本古代就是中國文化上的小弟。在安平時代就已經引進了端午節了。最開始是為男孩子們祈福消災的節日,也叫「男孩節」,現在逐漸演變成一種「兒童節」了。日本端午節也是粽子,不過是長形的粽子。
  • 1分鐘快速了解日本兒童節
    1948年兒童節被定為國民節日,這個節日是為了尊重兒童的人格,在為孩子們祈福的同時對母親表示感謝之情而設定的。こどもの日とは、日本國民の祝日の1つで、「こどもの人格を重んじこどもの幸福をはかるとともに母に感謝する日」と1948年に定められました。兒童節定在5月5號,是黃金周最後一天。人們在這一天會祈求孩子健康成長。
  • 實際上,日本有三個「兒童節」
    5月5日本來也屬於日本「五節句」之一,為「端午節」(端午の節句、菖蒲の節句),曾是發源於中國的消災消難的傳統活動,那時中國5月被視作不好的月份,所以有使用藥草祛病消災的活動。認為氣味強烈的菖蒲有避邪作用。這個時期剛好迎來雨季,使用菖蒲(菖蒲/しょうぶ)和艾蒿(蓬/よもぎ)驅除邪氣,用艾蒿做成的人偶裝飾在房簷上,還有喝菖蒲酒,使用菖蒲泡澡等。
  • 從古至今原來除了我們過端午節,還有這些國家
    而端午文化更是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會在端午節進行慶祝端午的活動。唐朝時王朝國力昌盛,當時的日本為了學習優秀的中華文化,前前後後向唐朝派出了十幾次遣唐使的使團進行中日文化交流。所以日本受古代中國的影響,自古以來就會有過中國節日的傳統。中國唐宋時期,剛好是日本的平安時代,也是日本古代的最後一個歷史時代。
  • 屈原也過端午節?韓國人搶端午節?關於端午節需要了解的知識點
    古時端是開始的意思,一年中的五月又如一日中的正午,後來「五」漸漸通為「午」,所以每年五月初五被稱作端午。又因午時為「陽辰」,端午也稱「端陽」。自端午節誕生以來,由於不同地區民俗文化差異,端午節還有浴蘭節、地臘、詩人節、夏節、女兒節、天中節等多種別稱。
  • 日本男孩節:一項起源於中國的當地特色歷史傳統
    雖然現在有很多地方專門選擇一天作為祝福男孩的節日,但是真正意義上重視起來的是每年5月5日的日本男孩節。日本男孩節的起源其實日本男孩節跟中國還是有很大淵源的(好像很多都是哎)。早在公元834年,中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就被傳到了日本,雖然現在端午節比較流行的是划龍舟以及吃粽子,但是當時比較流行的是放鯉魚形狀的風箏,這樣的風俗也就傳到了日本。
  • 讓孩子親近自然——日本兒童節食育教學
    5月5日是日本的「兒童節」,由於新冠病毒的影響,日本政府呼籲民眾減少外出,在此情況下,一家食育教育機構舉辦了網上教學活動,向家長和孩子介紹水稻的種植等知識。講師在埼玉縣的一塊水田裡,通過網絡向參加活動的6個家庭進行介紹。
  • 日本人是這樣過端午節的!
    端午節是中國最著名的傳統節日之一,關於其由來有很多種說法,但得到普遍認可的是屈原之說。毎年の陰暦五月五日は、中國の端午節です。これを祝うために、人はドラゴンボートのレースをし、粽を食べ、雄黃酒を飲んで、屈原を記念します。ほかにも、家の前におとこよもぎをさし、子供に五色の糸を結ぶなどの習慣があります。
  • 日本:端午節與男孩節同日 尚武成社會主流(圖)
    日本以陽曆5月5日作為端午節。端午節與男孩節同日。·日本端午節的起源日本的端午節最早開始於奈良時代(710~794年),起初並不僅限於5月5日。在日語中端午的「午(go)」和「五(go)」的發音相同,所以端午即指每月的5日,後來逐漸演變為每年的5月5日。
  •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故事50字 端午節傳統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習俗吃什麼
    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列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端,古語中有開頭、初始之意,「五」與「午」相通,「端午」也就是「初五」。據晉代人周處《風土記》記載:「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端午節簡介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
  • 龍舟粽情——走向世界的中國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逐步流傳到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隨著中華文化的魅力日益滲透到全世界,古老的端午節也一步步走入世界各國的視線,賽龍舟在西方很流行也很受歡迎,還有一些國家儘管不過端午節,也都對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等傳統習俗也成為這些國家慶祝端午節的「保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