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位音樂市場加速整合 在線音樂版權成網際網路業爭奪焦點

2021-01-19 中國智慧財產權雜誌

[法制日報 北京 7月6日訊]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數位音樂版權的保護問題正日益凸顯出來。



製圖/高嶽


5月26日,阿里音樂成立後的首次發聲,就是關於音樂版權。據報導,當日,阿里音樂旗下公司向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遞交訴前禁令申請,稱其耗費巨資從滾石音樂獲得獨家版權的歌曲被酷狗音樂盜播。法院審查後認為,阿里音樂旗下公司提供的證據,足以證明其對涉案歌曲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為此,法院籤髮禁令,要求酷狗音樂立即禁播涉案歌曲。


與此同時,據媒體報導,酷狗也在針對阿里音樂展開類似版權保護行動。而在過去不到一年時間,同樣因為版權保護問題,騰訊對酷狗以及網易發起訴訟,而網易雲音樂也提起相關反訴。


根據《2014年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2013年中國數位音樂市場規模已經達到400億元人民幣以上,數位音樂用戶的總人數已經達到4.53億人次。2014年,在網絡音樂平臺幾大服務商陸續推出付費產品後,中國數位音樂市場開始加速整合。


今年3月,阿里數娛對外宣布,將阿里巴巴旗下兩款數位音樂平臺天天動聽與蝦米音樂正式改組成為「阿里音樂」。而在此前,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也被曝出已合併組成海洋音樂集團。


至此,有觀點認為,阿里音樂、海洋音樂集團和騰訊公司旗下的QQ音樂,因所佔市場份額較大,已經形成國內在線音樂市場的鼎足之勢。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我國版權整體環境已經好轉,而網絡音樂版權問題已經到了全面正版化的關鍵節點。在此背景下,幾大在線音樂巨頭紛紛開始接觸唱片公司,達成授權協議。


比如,目前阿里音樂已獲得滾石、華研、相信、BMG等華語及國際頂級唱片公司的數百萬首獨家音樂版權,而索尼、華納等也與騰訊在2014年籤署了授權協議。


儘管如此,我國數位音樂版權保護現狀仍不容樂觀。據國際唱片業協會2014年發布的《2014數位音樂報告》,中國2013年數位音樂的收入僅為8260萬美元,平均每個用戶一年用於在線音樂方面的支出不足一元人民幣。更有報導指出,中國網絡音樂一首歌版權收入平均僅50元。


針對當前網絡盜版侵權頻發的現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6月16日在做客新浪微博微訪談時透露,目前,國務院法制辦正在進行著作權法的第三次修訂工作。修訂草案增加了著作權管理部門的查封扣押權,並提高罰款數額,以強化著作權的保護力度。


閻曉宏同時指出,今年的「劍網行動·2015」把音樂作為重點治理領域,將加強對音樂網站的版權執法監管力度,嚴厲打擊未經許可傳播音樂作品的侵權盜版行為。(記者 餘瀛波)


原標題:中國數位音樂市場加速整合 在線音樂版權成網際網路業爭奪焦點

來源: 法制日報·經濟法治



投稿或商業合作:

郵箱:chinaip@hurrymedia.com


掃描或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關注《中國智慧財產權》雜誌官方微信號!

是您的專業和認真,讓我們不敢鬆懈;

是您的關注支持,讓我們不斷努力

未來的路,我們邀您一同前行

合作聯繫

中文投稿:010-52188222(李雪)

英文投稿:010-52188218(譚增)

戰略合作:010-52188236(張繼哲)

市場合作:010-65159855(李瑤)

調查與專刊:010-52188222(李雪)

網絡及新媒體:010-52188230(項陽)

訂閱與發行:010-52188288(苗笑)

上海業務合作與投稿:13482057028(魯周煌)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中國智慧財產權》精彩文章

相關焦點

  • 騰訊音樂版權到期前夕 網易阿里儲備糧草 在線音樂平臺加速版權爭奪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何青漢 北京報導在線音樂市場目前競爭的核心仍是版權。3月17日,騰訊音樂(股票代碼:TME)發布了全年財報,其2019財年淨利潤為39.82億元,同比增長117.2%,營業收入為254.34億元,同比增長33.97%,用戶的付費率和用戶留存率也持續提高。
  • 回望數位音樂20年 除了版權巨頭們的未來在哪裡?
    網易雲音樂接連拿下吉卜力工作室、滾石唱片、華納版權(WCM)、少城時代等四家重磅版權;同時獨家攬下《歌手·當打之年》《朋友請聽好》等熱門綜藝的音樂版權,展現出強勢反擊的態勢。回顧數位音樂在中國落地生根的20年,用戶和音樂人經歷了從聽歌、唱歌和寫歌的時代三部曲,數字平臺和版權商或主動或被動的推動了盜版下載、版權互售以及社交直播等新舊模式。
  • 影視OST崛起、版權大戰升級,2020年在線音樂平臺的「中局」之戰
    另一方面,過去幾年,阿里、騰訊、網易等網際網路巨頭開始用集團化的方式進軍整個音樂產業,改變了網際網路音樂市場的格局,也催化了在線音樂領域的迭代。網際網路音樂時代,版權是首當其衝的硬實力,獨家數字專輯則是版權生態中被逐步培育起的一部分。 2015年以來,在國家版權局的強力整治下,儘管伴隨著哄抬版權授權費用、搶奪獨家版權、侵權使用等現象的顯露,但一度充滿亂象的數位音樂領域也逐步開始擁有自己的秩序。
  • 蝦米音樂,中國在線音樂發展的犧牲品?
    一直以來,網際網路在線音樂行業,被騰訊系的TME、網易雲音樂以及阿里旗下的蝦米音樂幾個頭部企業三分天下,雖然在用戶量級上各有千秋,但都面臨著盈利的困境,局面十分膠著。而作為曾經的國內"音樂第三極",蝦米音樂不僅在業績表現上十分慘澹,也在阿里大文娛的戰略布局中,並沒有發揮多大的影響力。因此,蝦米音樂逐漸被阿里邊緣化,甚至退出歷史舞臺似乎已成必然。
  • 在線音樂「命門」
    重視獨立音樂,這是蝦米音樂的第二標籤。其實,在被阿里收購後的次年,比達諮詢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數位音樂平臺的市場份額中,天天動聽(後更名「阿里星球」)佔17.3%、蝦米音樂4.6%,兩者共為阿里音樂分走20%的市場蛋糕。
  • 騰訊音樂「探路」中國音樂產業未來
    圍繞版權,相關部門及企業展開行動:自2005年起,國家版權局等部門開展「劍網行動」。網際網路音樂平臺積極響應號召,推進正版化戰略。2011年開始,騰訊QQ音樂開始為推動在線音樂正版化而努力,2013年就版權問題與華誼音樂、杰威爾音樂、華研國際、相信音樂等海內外知名唱片公司結成了「7+1」維權聯盟,共同發力網絡音樂正版化。
  • 蝦米音樂關閉,中國在線音樂該何去何從?
    2020年11月29日,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發微博陳,蝦米音樂將於2021年1月份關閉。一石激起千層浪,關於蝦米關停的新聞層出不窮,直到2021年1月5日,蝦米音樂發布官方聲明表示,由於業務調整,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
  • QQ音樂牽手韓娛 騰訊探索在線音樂新盈利模式
    在版權內容被熱炒的2014年,騰訊正在通過旗下QQ音樂將版權鏈條及其娛樂生態延伸至國際市場。昨日,騰訊控股有限公司(00700.HK)在香港宣布,QQ音樂與擁有權志龍、鳥叔等明星的韓國頂尖娛樂公司YG Entertainment戰略攜手,成為後者在中國內地網絡音樂獨家版權以及版權分發總代理,並計劃將合作從音樂拓展至演出、自製劇、社交等全娛樂領域。
  • 蝦米音樂被傳關停,在線音樂「老問題」待解
    回想十四年前成立時,蝦米音樂有過高光時刻,「技術派」的王皓從美國網站爬來了音樂分類整理功能,在中國數位音樂的草莽歲月裡開出先河;後來這一功能又被網易雲音樂學到極致,取名「歌單」。其實,在被阿里收購後的次年,比達諮詢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數位音樂平臺的市場份額中,天天動聽(後更名「阿里星球」)佔17.3%、蝦米音樂4.6%,兩者共為阿里音樂分走20%的市場蛋糕。
  • 網易雲音樂七年,在線音樂的變與不變
    DCCI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統計顯示,2013年年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7.21億,超過7.16億的PC個人網民規模,中國真正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同年4月,網易雲音樂正式上線,剛好趕上了這一波時代紅利。大量娛樂、遊戲、視聽等移動應用湧入日常生活,交互性、便攜性、集成性等新的媒介體驗大大改變了人們的內容消費習慣,信息過載、碎片化等問題也隨之而來。
  • 不只是聽歌,在線音樂玩法多
    近年來,中國在線音樂平臺在強化音樂版權的同時,也圍繞著扶持原創、在線直播、社交生態等方向持續布局。不斷興起的短視頻,也成為音樂宣發的重要渠道,為音樂人打開新的市場空間。>在西安碑林博物館昭陵六駿石刻前,西安交響樂團「弦上莫奈四重奏」為「雲上國寶」音樂會彩排。
  • 在線音樂巨頭沉浮史
    國外免費音樂下載網站MP3.com、Napster迅速壯大,但這些「生瓜蛋子」很快就被國外的傳統音樂巨頭們用版權保護法,打得一命嗚呼。從高曉松的此前境遇,也不難推斷,中國的在線音樂市場會是另一番樣子。網際網路加持下,用戶可以在網上搜索、免費收聽、下載自己喜歡的任何一首歌。
  • 在線音樂加速進入付費時代 你準備好了嗎?
    沒有形成正向的方式,因而不知道版權的價格到底是多少,導致目前版權市場遭遇定價難。對在線音樂服務商而言,只有在健全的付費模式下,才能建立每一次試聽、下載的盈利模型,從而進行科學的計價。因此要推動版權正常流轉,建立付費模式刻不容緩。
  • 數位音樂版權如何保護?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胡廣欣12月18日上午,數位音樂版權保護交易與服務創新論壇暨廣東省版權貿易聯合市場公證法律服務中心揭牌儀式圓滿舉辦。多位領導、眾多法律和音樂行業嘉賓共同參與了會議。嘉賓合影本次創新論壇聚焦於音樂版權保護,肯定了數位音樂版權保護與生態治理創新,探討了新著作權法對音樂行業的影響,回顧了廣東省版權保護聯合會的工作成果,提出了關於構建數位音樂行業可信數據服務體系的思考,並對廣東省版權貿易聯合市場公證法律服務中心與「映光計劃」作了具體介紹。
  • 獨家觀察|浮沉十二年的蝦米音樂,在線音樂平臺的一首輓歌
    但其實從早期音樂軟體市場成長之初來看,蝦米曾經站在音樂市場鄙視鏈的頂端,尤其在中文說唱音樂這個領域,蝦米音樂更是一度沒有競爭對手。 從最早的一批數位音樂網站出現開始算起,數位音樂在國內已有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
  • 蝦米音樂落下帷幕,網際網路仍將繼續改造音樂
    近20年來,網際網路對音樂產業的改造和重塑一直越來越深入,音樂產業的價值開發也幾乎以疊加的速度在進行。某種程度上,這就是「音樂的複利」。作者 | 龐夢圓中國音樂產業的網際網路歷程一定大於蝦米的一生,這個歷程中有許多新產品、新形態的誕生,也有許多的消亡。
  • 阿里退場,但在線音樂市場還未「塵埃落定」
    緣起,中國在線音樂平臺的「海盜時代」當然,中國在線音樂市場也不是一來就被大資本主導的,它也經歷過「百鳥爭鳴」的時代。追溯國內在線音樂市場的發展史,第一個浮現在人們回憶中的名字大概當屬「酷狗音樂」。在這個盜版橫行的「海盜時代」,通過對盜版資源的分享和傳播,國內在線音樂網站和軟體悄然崛起,中國在線音樂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根據賽迪顧問統計的數據顯示,在2003年,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的規模為7.7億元,而到了2005年,這一數字上升到了26.6億元,增長約245%。
  • 「玩音樂」延續音樂市場的無限遊戲
    但是隨著 00 後的崛起,聽歌很難在滿足 Z 世代的消費習慣,市場空間逐漸見頂、競爭內捲化的聽歌市場,也同樣難以滿足巨頭們的胃口。 在這場有關音樂的「無限遊戲」中,阿里推出「唱鴨」瞄準 00 後市場,音樂狂人丁磊入駐「音街」繼續拓展網易的音樂版圖,唱吧也尋求年輕化,用歐陽娜娜代言了「貓爪彈唱」,面向「Z 世代」的在線 K 歌市場,競爭正在變得白熱化。
  • 播客攪動在線音樂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短兵相接?
    變化發生在2020年,似乎因為疫情,加速他們之間的紛爭,他們各自伸出一隻腳踏入對方的領地。2月6日,喜馬拉雅與音樂版權發行平臺VFine Music宣布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喜馬拉雅旗下的所有產品,包括喜馬拉雅App、網站、車載應用以及「輕學堂」等平臺將從VFine Music獲得10萬首商用音樂授權,不限次多場景的使用。
  • 在線音樂App頻遭下架 版權成業務擴張雙刃劍
    原標題:在線音樂App頻遭下架 版權成業務擴張雙刃劍   前兩天在App Store消失了好幾天的蝦米音樂於7月22日又重新上架了,但對於下架又上架的原因,蝦米音樂並沒有給出回復。不止蝦米音樂,前段時間網易雲音樂也在App Store失蹤了幾天,那麼音樂App這般忽上忽下究竟是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