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二個皇帝,就能力而言,可以分為四個等級。
甲等:1、康熙,2、努爾哈赤,3、皇太極
乙等:4、雍正,5、乾隆
丙等:6、鹹豐,7、嘉慶,8、道光
丁等:9、順治,10、光緒,11、同治,12、宣統
就品行而言,也可以分為四個等級。
甲等:1、康熙,2、皇太極
乙等:3、光緒,4、順治,5、嘉慶,6、道光
丙等:7、努爾哈赤,8、乾隆,9、雍正
丁等:10、鹹豐,11、同治,12、宣統
綜合兩方面來看,可以把清朝皇帝排個座次。
1、康熙,不論從能力,還是從品行而言,都是第一。他是順治的兒子。
康熙的主要事跡,可以歸納如下:
一、剷除奸臣鰲拜,親理國政。
二、停止圈地,緩和滿漢間民族矛盾。
三、平定三藩之亂。
四、收復臺灣。
五、打退沙俄入侵,鞏固北疆。
六、平定噶爾丹叛亂。
康熙是一個比較仁慈的君主,在他任內很少興大獄,對大臣比較寬容,對平民比較愛護。
沒有大興土木,搞形象工程,平民的勞役負擔較輕。
他重視農業和水利建設,獎勵農民拓邊開墾荒地,降低農人的賦稅水平。
他很重視學習,不斷延伸自己的知識領域,緊跟時代潮流。
在封建皇帝中,可以祘是和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並列的第一流皇帝。
2、皇太極,清朝的第二任皇帝,繼承其父的遺志,鞏固和擴大了在東北的統治範圍,開啟滿洲政權從野蠻走向文明的進程,完善了八旗制度,加強了與蒙古族的同盟關係,減輕對漢人的民族壓迫,做好了入關與明朝一較高下的充分準備。
他一改其父的屠戮政策,儘量不屠城,不濫殺平民百姓,只搶東西不殺人。積極安置流民,墾荒拓邊,採取積極進攻的策略,不斷削弱明朝的實力。
3、努爾哈赤,清朝的第一任皇帝,滿族發展史上裡程碑式的人物。他讓滿族得以復興和壯大,是滿族入主中原政權的關鍵性人物。
他靠十三副鎧甲起兵,不斷與周邊部落發生武裝衝突,憑藉他的勇敢和機智,不斷取得勝利,開始嶄露頭角,成為左右東北局勢的頭號人物,與明朝發生利害衝突,對明朝的東北邊關構成嚴重威脅。
明朝勾結朝鮮,多次對其進行打擊,都被努爾哈赤成功化解,並讓明朝付出慘重代價。
努爾哈赤創建八旗制度,遠徵東北蠻荒之地,建立鞏固的後方基地,開始與蒙古族的交流和互惠。對明朝的邊關不斷發起挑戰和衝擊。
他身上還帶有極大的原始野蠻性,破壞性極強,他率領的軍隊,所到之處,見人就殺,見物就搶,還使大量漢人淪為奴隸,成為任人宰殺的對象,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他成為一代聖主的形象。
4、嘉慶,是乾隆的兒子,他收拾大奸臣、大貪官和珅的舉動,就足以大快人心,對懲治貪腐現象很有幫助。
他能力平平,但不象其父那樣好大喜功,對他父親遺留下來的亂攤子,逐漸加以清理、整頓,避免了階級矛盾的激劇惡化,是一個守成之君,延緩了清朝衰敗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