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數據做分析,是嚴重的不道德行為,所以先上滿清十二帝「全家福」數據:
透過數據,確實能從另一面看到清朝興衰的必然。
清朝最繁盛的康雍乾三朝,可以比肩唐朝的盛世。這三朝的製造出來的皇室,也確實在數量上極為佔優。
開創這一繁盛階段的康熙爺,是超能生遊擊隊隊長,也是清朝所有皇帝裡面最能生一個。一共55個孩子,35個男孩兒,20個女娃兒。
這扛把子的生兒子數量,正好是之前努爾哈赤、皇太極和福臨三代帝王之和。康熙爺確實當得起「千古一帝」的稱號,讓前朝佩服,讓子孫汗顏。
35個男孩兒,夭折的10個,沒活到成年的還有5個,即時戰鬥減員這麼多,還有20個兒子可以去競爭皇位。
所以,才有後來殘酷的九子奪嫡。為什麼康熙朝有九子奪嫡,其他清帝沒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能生啊!
在清朝的十二個皇帝中,只有六個皇帝生兒子不少於九個。如果再按照能活到成年,有機會競爭皇位的兒子數量,九子奪嫡還真就只能在康熙朝發生,乾隆爺都費勁。
雍正爺把旺盛的生命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之中,生育是他百忙之中的小愛好。但依舊戰績不菲,十個兒子,四個女兒。估計後來的鹹豐帝都得羨慕死。
再接下來的乾隆爺,是清朝第二能生的皇帝,17個兒子,10個女兒,也是絕對的家大業大。
康雍乾這三位皇帝,一共生了62個兒子。整個清朝十二帝,加班加點才一共生了113個兒子,他們仨兒佔了54.87%。
這盛世真不是白叫的。
如果清朝皇帝群聊的話,需要挨罵的肯定是鹹豐帝了。
鹹豐帝是開始,生兒子數量驟減,鹹豐帝生了三個孩子,倆兒一女。其中的一個兒子還沒來得及起名,就見列祖列宗去了。
他唯一長大的兒子,就是和慈禧生的同治帝。
可悲的是,鹹豐帝也是大清國最後一個有實權的皇帝。
鹹豐帝剛上臺時,也是壯志凌雲。但是沒過多久,他就在後宮使勁造。後宮的娘娘們當然高興,極力配合,使出渾身解數。但成績卻依然丟臉。
這倒不能說是愛新覺羅氏的血脈不行了,道光生的幾個兒子裡面,能生的不少,但就屬鹹豐帝在這方面有點抬不起頭。
道光的皇六子愛新覺羅·奕訢,生了五個;皇七子愛新覺羅·奕譞,生了九個。碾壓鹹豐帝不是問題。
說來也奇怪,自從皇帝和慈禧沾上邊,都開始有了「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氣質。慈禧上線後,硬是把大清的血脈傳承給帶偏了:皇帝命短,子嗣稀少。
不過,鹹豐帝畢竟還有孩子,不是零分的答卷。
等到了同治和光緒二帝,可就是白卷了。慈禧不但把持朝政,也把持了他們的後宮。
同治帝的皇后,慈禧不喜歡;光緒帝,慈禧不喜歡。這不喜歡就絕戶的氣質,也是沒誰了。
到了宣統帝溥儀,儘管沒有慈禧太后的掣肘,但是小時候的宣統,命運有點悲慘。
因為後宮正常的、可以用的、男的就溥儀一個,再加上當時的溥儀正當年少,竟被淪為後宮的玩具,實在可悲。
所以溥儀因為年少日夜操勞,也沒有後代。
不過,此時大清已經完了,說這些也沒什麼意義。
回過頭來看,被罵的可能還有道光帝。當年他本來想把皇位傳給最有能力的恭親王奕,但後來還是按照長幼有序,將皇位傳給了鹹豐。
奕有四個兒子,最靠譜的次子載瀅也有四個兒子,而且子女後代普遍都很優秀,開枝散葉也是一個很龐大的家族。
也許按照這個套路發展,大清可能會不一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