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全集》| 狂人日記

2020-12-18 騰訊網

狂人日記

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餘昔日在中學校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病;適歸故鄉,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因大笑,出示日記二冊,謂可見當日病狀,不妨獻諸舊友。持歸閱一過,知所患蓋「迫害狂」之類。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體不一,知非一時所書。間亦有略具聯絡者,今撮錄一篇,以供醫家研究,記中語誤,一字不易;惟人名雖皆村人,不為世間所知,無關大體,然亦悉易去。至於書名,則本人愈後所題,不復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識。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昏;然而須十分小心。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

我怕得有理。

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門,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還有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又怕我看見。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兇的一個人,張著嘴,對我笑了一笑;我便從頭直冷到腳跟,曉得他們布置,都已妥當了。

我可不怕,仍舊走我的路。前面一夥小孩子,也在那裡議論我;眼色也同趙貴翁一樣,臉色也都鐵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麼仇,他也這樣。忍不住大聲說:「你告訴我!」他們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趙貴翁有什麼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麼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腳,古久先生很不高興。趙貴翁雖然不認識他,一定也聽到風聲,代抱不平;約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對。但是小孩子呢?那時候,他們還沒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睜著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這真教我怕,教我納罕而且傷心。

我明白了,這是他們娘老子教的!

晚上總是睡不著。凡事須得研究,才會明白。

他們——也有給知縣打枷過的,也有給紳士掌過嘴的,也有衙役佔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債主逼死的;他們那時候的臉色,全沒有昨天這麼怕,也沒有這麼兇。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個女人,打他兒子,嘴裡說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幾口才出氣!」他眼睛卻看著我。我出了一驚,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鬨笑起來。陳老五趕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

拖我回家,家裡的人都裝作不認識我;他們的眼色,也全同別人一樣。進了書房,便反扣上門,宛然是關了一隻雞鴨。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細。

前幾天,狼子村的佃戶來告荒,對我大哥說,他們村裡的一個大惡人,給大家打死了;幾個人便挖出他的心肝來,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壯壯膽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戶和大哥便都看我幾眼。今天才曉得他們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夥人一模一樣。

想起來,我從頂上直冷到腳跟。

他們會吃人,就未必不會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幾口」的話,和一夥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戶的話,明明是暗號。我看出他話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們的牙齒,全是白厲厲的排著,這就是吃人的傢伙。

照我自己想,雖然不是惡人,自從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難說了。他們似乎別有心思,我全猜不出。況且他們一翻臉,便說人是惡人。我還記得大哥教我做論,無論怎樣好人,翻他幾句,他便打上幾個圈;原諒壞人幾句,他便說:「翻天妙手,與眾不同」。我那裡猜得到他們的心思,究竟怎樣;況且是要吃的時候。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書上寫著這許多字,佃戶說了這許多話,卻都笑吟吟的睜著怪眼睛

看我。

我也是人,他們想要吃我了!

早上,我靜坐了一會。陳老五送進飯來,一碗菜,一碗蒸魚;這魚的眼睛,白而且硬,張著嘴,同那一夥想吃人的人一樣。吃了幾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魚是人,便把他兜肚連腸的吐出。

我說「老五,對大哥說,我悶得慌,想到園裡走走。」老五不答應,走了,停一會,可就來開了門。

我也不動,研究他們如何擺布我;知道他們一定不肯放鬆。果然!我大哥引了一個老頭子,慢慢走來;他滿眼兇光,怕我看出,只是低頭向著地,從眼鏡橫邊暗暗看我。大哥說:「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說:「是的。」大哥說:「今天請何先生來,給你診一診。」我說:「可以!」其實我豈不知道這老頭子是劊子手扮的!無非借了看脈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這功勞,也分一片肉吃。我也不怕;雖然不吃人,膽子卻比他們還壯。伸出兩個拳頭,看他如何下手。老頭子坐著,閉了眼睛,摸了好一會,呆了好一會;便張開他鬼眼睛說:「不要亂想。靜靜的養幾天,就好了。」

不要亂想,靜靜的養!養肥了,他們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麼好處,怎麼會「好了」?他們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捷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聲大笑起來,十分快活。自己曉得這笑聲裡面,有的是義勇和正氣。老頭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這勇氣正氣鎮壓住了。

但是我有勇氣,他們便越想吃我,沾光一點這勇氣。老頭子跨出門,走不多遠,便低聲對大哥說道:「趕緊吃罷!」大哥點點頭。原來也有你!這一件大發見,雖似意外,也在意中:合夥吃我的人,便是我的

哥哥!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這幾天是退一步想:假使那老頭子不是劊子手扮的,真是醫生,也仍然是吃人的人。他們的祖師李時珍做的「本草什麼」上,明明寫著人肉可以煎吃;他還能說自己不吃人麼?

至於我家大哥,也毫不冤枉他。他對我講書的時候,親口說過可以「易子而食」;又一回偶然議論起一個不好的人,他便說不但該殺,還當「食肉寢皮」。我那時年紀還小,心跳了好半天。前天狼子村佃戶來說吃心肝的事,他也毫不奇怪,不住的點頭。可見心思是同從前一樣狠。既然可以「易子而食」,便什麼都易得,什麼人都吃得。我從前單聽他講道理,也胡塗過去;現在曉得他講道理的時候,不但唇邊還抹著人油,而且心裡滿裝著吃人的意思。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

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我曉得他們的方法,直捷殺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禍祟。所以他們大家連絡,布滿了羅網,逼我自戕。試看前幾天街上男女的樣子,和這幾天我大哥的作為,便足可悟出八九分了。最好是解下腰帶,掛在梁上,自己緊緊勒死;他們沒有殺人的罪名,又償了心願,自然都歡天喜地的發出一種嗚嗚咽咽的笑聲。否則驚嚇憂愁死了,雖則略瘦,也還可以首肯幾下。

他們是只會吃死肉的!——記得什麼書上說,有一種東西,叫「海乙那」的,眼光和樣子都很難看;時常吃死肉,連極大的骨頭,都細細嚼爛,咽下肚子去,想起來也教人害怕。「海乙那」是狼的親眷,狼是狗的本家。前天趙家的狗,看我幾眼,可見他也同謀,早已接洽。老頭子眼看著地,豈能瞞得我過。

最可憐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夥吃我呢?還是歷來慣了,不以為非呢?還是喪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我詛咒吃人的人,先從他起頭;要勸轉吃人的人,也先從他下手。

其實這種道理,到了現在,他們也該早已懂得,……

忽然來了一個人;年紀不過二十左右,相貌是不很看得清楚,滿面笑容,對了我點頭,他的笑也不像真笑。我便問他,「吃人的事,對麼?」他仍然笑著說,「不是荒年,怎麼會吃人。」我立刻就曉得,他也是一夥,喜歡吃人的;便自勇氣百倍,偏要問他。

「對麼?」

「這等事問他甚麼。你真會……說笑話。……今天天氣很好。」

天氣是好,月色也很亮了。可是我要問你,「對麼?」

他不以為然了。含含胡胡的答道,「不……」

「不對?他們何以竟吃?!」

「沒有的事……」

「沒有的事?狼子村現吃;還有書上都寫著,通紅斬新!」

他便變了臉,鐵一般青。睜著眼說,「有許有的,這是從來如此……」

「從來如此,便對麼?」

「我不同你講這些道理;總之你不該說,你說便是你錯!」

我直跳起來,張開眼,這人便不見了。全身出了一大片汗,他的年紀,比我大哥小得遠,居然也是一夥;這一定是他娘老子先教的。還怕已經教給他兒子了;所以連小孩子,也都惡狠狠的看我。

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都用著疑心極深的眼光,面面相覷。……

去了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飯睡覺,何等舒服。這只是一條門檻,一個關頭。他們可是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師生、仇敵和各不相識的人,都結成一夥,互相勸勉,互相牽掣,死也不肯跨過這一步。

大清早,去尋我大哥;他立在堂門外看天,我便走到他背後,攔住門,格外沉靜,格外和氣的對他說:

「大哥,我有話告訴你。」

「你說就是。」他趕緊回過臉來,點點頭。

「我只有幾句話,可是說不出來。大哥,大約當初野蠻的人,都吃過一點人。後來因為心思不同,有的不吃人了,一味要好,便變了人,變了真的人。有的卻還吃,——也同蟲子一樣,有的變了魚、鳥、猴子,一直變到人。有的不要好,至今還是蟲子。這吃人的人比不吃人的人,何等慚愧。怕比蟲子的慚愧猴子,還差得很遠很遠。

「易牙蒸了他兒子,給桀紂吃,還是一直從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闢天地以後,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從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裡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舐。

「他們要吃我,你一個人,原也無法可想;然而又何必去入夥。吃人的人,什麼事做不出;他們會吃我,也會吃你,一夥裡面,也會自吃。但只要轉一步,只要立刻改了,也就人人太平。雖然從來如此,我們今天也可以格外要好,說是不能!大哥,我相信你能說,前天佃戶要減租,你說過不能。」

當初,他還只是冷笑,隨後眼光便兇狠起來,一到說破他們的隱情,那就滿臉都變成青色了。大門外立著一伙人,趙貴翁和他的狗,也在裡面,都探頭探腦的挨進來。有的是看不出面貌,似乎用布蒙著;有的是仍舊青面獠牙,抿著嘴笑。我認識他們是一夥,都是吃人的人。可是也曉得他們心思很不一樣,一種是以為從來如此,應該吃的;一種是知道不該吃,可是仍然要吃,又怕別人說破他,所以聽了我的話,越發氣憤不過,可是抿著嘴冷笑。

這時候,大哥也忽然顯出兇相,高聲喝道:

「都出去!瘋子有什麼好看!」

這時候,我又懂得一件他們的巧妙了。他們豈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預備下一個瘋子的名目罩上我。將來吃了,不但太平無事,怕還會有人見情。佃戶說的大家吃了一個惡人,正是這方法。這是他們的老譜!

陳老五也氣憤憤的直走進來。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對這夥人說,

「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你們要不改,自己也會吃盡。即使生得多,也會給真的人除滅了,同獵人打完狼子一樣!——同蟲子一樣!」

那一伙人,都被陳老五趕走了。大哥也不知那裡去了。陳老五勸我回屋子裡去。屋裡面全是黑沉沉的。橫梁和椽子都在頭上發抖;抖了一會,就大起來,堆在我身上。

萬分沉重,動彈不得;他的意思是要我死。我曉得他的沉重是假的,便掙扎出來,出了一身汗。可是偏要說,

「你們立刻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要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

十一

太陽也不出,門也不開,日日是兩頓飯。

我捏起筷子,便想起我大哥;曉得妹子死掉的緣故,也全在他。那時我妹子才五歲,可愛可憐的樣子,還在眼前。母親哭個不住,他卻勸母親不要哭;大約因為自己吃了,哭起來不免有點過意不去。如果還能過意不去,……

妹子是被大哥吃了,母親知道沒有,我可不得而知。

母親想也知道;不過哭的時候,卻並沒有說明,大約也以為應當的了。記得我四五歲時,坐在堂前乘涼,大哥說爺娘生病,做兒子的須割下一片肉來,煮熟了請他吃,才算好人;母親也沒有說不行。一片吃得,整個的自然也吃得。但是那天的哭法,現在想起來,實在還教人傷心,這真是奇極的事!

十二

不能想了。

四千年來時時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著家務,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飯菜裡,暗暗給我們吃。

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幾片肉,現在也輪到我自己,……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歷的我,當初雖然不知道,現在明白,難見真的人!

十三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

救救孩子……

(一九一八年四月。)

給我【在看

你也越好看!

相關焦點

  • 經典重讀:《狂人日記》魯迅:從來如此,便對嗎?
    魯迅曾致信朋友許壽裳說: "偶閱《通鑑》,乃悟中國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資治通鑑》記載的吃人史實,讓魯迅受到刺激並有所警醒,於是明白中國是「吃人」的民族,這促成了小說《狂人日記》。魯迅對「吃人」問題的刻畫,大體上說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欺凌式的「吃人」,由上對下,壓迫與凌辱,比如《狂人日記》中提到的狼子村的惡人被吃。
  • 狂人or常人?—《狂人日記》魯迅
    因為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我們對《狂人日記》還算熟悉,可對它的認識可能就停留在「中國第一本白話文小說」。以及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封建文化的反抗……在今天,封建社會已經遠離我們了,可為什麼這篇《狂人日記》仍舊影響著一代代人?
  • 魯迅《狂人日記》中的「吃人」是什麼意思?
    魯迅《狂人日記》中的「吃人」是什麼意思?魯迅是周樹人的筆名,是民國時期的大文豪。被認為是當時乃至思想最深厚的作家。其作品多次入選中小學課本,我們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一些關於他的事跡,從而對他有很深厚的崇拜之情。《狂人日記》是魯迅所作的第一部白話文小說。
  • 為什麼說《狂人日記》是魯迅最好的作品之一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於1918年4月。即使放到今天,小說的構思以及主人公心理描寫的 細膩仍然有可圈可點之處,而《狂人日記》背後蘊含的魯迅的深刻思想及對中國舊社會體系震耳欲聾的控訴,則是使這部作品能從佳作上升到偉大的一個核心之處。
  • 102年前的今天,魯迅的《狂人日記》發表,從此揭開創作的總序言
    102年前的今天,魯迅的《狂人日記》發表,從此揭開創作的總序言。「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昏;然而須十分小心。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我怕得有理。
  • 魯迅是怎麼寫出《狂人日記》的?
    魯迅是怎麼寫出《狂人日記》的? 華西都市報2019-06-02 02:09:54.0寬窄巷   提到「文學史」,很多人想到的是時間點、事件、經典作品等適合備考的內容。這或許是不錯,但這樣的文學史,跟同樣羅列知識點的森林史、煤礦史又有多大區別呢?文學的歷史,是不是應該要有一些文學的魅力、光彩、趣味?
  • 紀念《狂人日記》百年《魯迅影集》出版
    紀念《狂人日記》百年《魯迅影集》出版 魯迅生平全部影像首次完整結集呈現 2018年,是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100年。這篇開啟中國文學現代新篇章,向中國人心靈撒上一束啟蒙之光的作品,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近些年來,中小學課本裡的魯迅作品,稍有動作,社會反響就很強烈。這也跟魯迅在讀者中的名望非常高密不可分。提起魯迅的形象,許多人腦海中首先都會浮現他不苟言笑、眼神堅毅、橫眉冷對的表情。其實,完整的魯迅,並非只有這一個面向。
  • 魯迅筆下「狂人」形象之我見
    對於《狂人日記》的意義和主題思想的認識,大家的意見基本是一致的,而對於「狂人」形象的理解,則因為「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而有所不同。「狂人」是一個文學形象,它存在於小說《狂人日記》裡。「戰士說」注意到了作品表現作家主觀思想,而忽視了「狂人」形象的客觀性,即「戰士說」所說的「狂人」不是作品中的「狂人」,因為作品中的「狂人」的確是思維混亂,猜忌多疑,語無倫次。「戰士說」無法解釋小說中狂人「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狂人說」也是不妥當的。為什麼一個狂人能有如此強烈的反封建意識?
  • 廢名稱比魯迅更了解"狂人日記" 眾學生目瞪口呆
    廢名第一次登上講臺,講的是魯迅的《狂人日記》。他摘掉帽子,用深陷的眼睛掃了掃課堂裡的年輕學生,然後出聲。聲音不高,卻振聾發聵:「敝人對《狂人日記》的理解,比魯迅先生自己了解得更深刻。」學生個個目瞪口呆,然後是人聲鼎沸。待課堂安靜下來,他講得頭頭是道。
  • 《狂人日記》:從來如此,便對麼?看「狂人」對歷史的顛覆性解釋
    《狂人日記》是魯迅發表在《新青年》上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首篇白話小說。它的誕生在文學領域極富歷史意義。單就這一點,魯迅足以稱得上一個時代的「狂人」。這篇小說借鑑了俄國文學巨匠果戈理的同名小說,在形式上保持了一致性,即日記體。但在主題、內容、思想和風格上迥不相同。
  • ——我觀《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以一個狂人的主觀視角,描寫了先知先覺先行者與「吃人」環境格格不入,提出坦率質疑但最終失敗被同化的故事。全文妙在「一體三位」——同一文字,可從三個不同視角進行理解,且三種理解均可成立,真實、荒誕而深刻,刺痛人心、發人深省:首先是狂人視角,即「迫害狂(被迫害妄想症)」患者的視角,就是呈現的日記文本——記敘事情並帶有明顯的狂人主觀情緒。
  • 六年級學生的疑惑:《狂人日記》中的「吃人」,到底是什麼意思?
    晚上,已成為六年級學生的女兒早早做完了作業,作業做完之餘她拿出《狂人日記》來看。這本書她看了一段時間,晚上她向我提出疑惑:「魯迅為何不在他的書中好好說話,盡說一些我看不太懂的話?《狂人日記》中的『吃人』、『 救救孩子』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韓國近十年魯迅接受的特點與成果
    這一天,從2010年開始出版的韓文版《魯迅全集》(共20卷),終於全部出版完成。這不但是韓國魯迅學界的一大盛事,而且也是國際魯迅學界的一大喜事。從1927年8月學者柳樹人翻譯《狂人日記》開始,魯迅作品在朝鮮半島翻譯出版已經走過了93年。現在,魯迅的《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主要作品的各種韓譯版已經超過50種。
  • 魯迅:忠於生活的文匠,揭露了舊世界下的遮羞布
    論起我國近代的文學革命家,最先想到的當是魯迅先生。從《狂人日記》開始,筆名「魯迅」便被國人記得,有那麼一位先生,他的文字深深刻著對社會現狀的諷刺,還有一種對人類未來的憂憤。於魯迅先生的身世,想必無需多說了,但作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其文學上的成就是繞不開的前言。《狂人日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記念劉和珍君》《孔乙己》以及《故鄉》中在皎潔月光下高舉叉子的閏土都是讀書時難以遺忘的記憶。「『竊書不能算偷……竊書!
  • 狂人日記:當你發現整個世界都不對時,或許真的是這個世界有問題
    這是《狂人日記》正文的開篇,寫得非常精彩,寥寥數筆就展現了魯迅傑出的小說創作天賦。在這裡魯迅首先描繪了「很好的月光」,注意月亮這個意象在文中是有多次出現的,而且每次出現都跟狂人的心理狀態形成對應。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在這裡是跟狂人見了三十年不見的人精神分外爽快相對應的。並且見了這個三十多年未見的人,狂人覺得自己之前全是發昏。
  • 「魯迅」筆名有何寓意?好友許壽裳詢問,魯迅回答原因有三
    魯迅原名周樟壽,1898年,18歲的魯迅考入南京水師學堂,他的一個本家叔祖為他改名為周樹人,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之意。民國元年(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於南京,魯迅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八月任命為教育部僉事。
  • 魯迅曾批判國人有十大劣根性,現在回頭再看一遍,依舊說得很準確
    魯迅,原名周樹人,自他棄醫從文之後,筆名有很多,「魯迅」是1918年發行《狂人日記》所用的筆名,憑藉著此書,魯迅「一夜成名」,因此沿用魯迅。《狂人日記》中絲毫都不避諱「吃人」二字,封建禮教的「吃人」充斥著整篇文章。
  • 魯迅筆名含義:他有180多個筆名,為何只有「魯迅」二字能不朽?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字豫才,至於我們最熟悉的「魯迅」二字,其實是他的筆名。實際上,魯迅曾用過很多筆名,僅已探知的就有180多個,從一字筆名到六字筆名均有,比如L、翁隼、華約瑟、宴之教者、朝花社同人 、上海三閒書屋,等等。魯迅為什麼有這麼多筆名?究其原因,有個很形象的比喻:經常被封號,為了能繼續發帖,只能反覆重新註冊帳號。
  • 再讀魯迅,兼談所謂的「國民性批判」
    80後讀書時都有一個共同的噩夢——背誦魯迅的文章。相比如今成熟的白話文,魯迅的文章總有拗口、粗糲的感覺。網絡時代,魯迅不是更遠了,而是更近了。他已經成為中國人公共輿論中的文化符號了。最近因為疫情,把近些年逛舊書店湊的一套《魯迅全集》又翻來看看。讀的時候,又刷到為最近很紅的作家方方捧場的微博和文章,都以不同姿勢扯到了魯迅,甚至有人為她冠名「當代魯迅」。最初我對這些評價不以為然,不過在這段時間重讀魯迅全集,漸漸明白了如此稱呼倒也有一定道理,其實不止方方,就是那些吹捧她的人,都可頂個「當代魯迅」的頭銜。
  • 程然「狂人日記」 他者的城市狂想曲
    (程然2015年電影《奇蹟尋蹤》長達9個小時)  在麥勒畫廊最新個展「狂人日記」中,依舊不乏一些長的錄像作品,「狂人日記·紐約」系列中《牡蠣》拍攝了8個小時,另一件作品《當我們還有身體》長達55分。如此長的時間拍攝、呈現一部錄像作品,也許是程然希望儘量將個人的痕跡隱藏在作品背後,並以「他者」的身份訴說一部城市的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