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謝壽虎在養蜂基地。 |
四川新聞網消息(蘭林前 汪俊)為照顧母親,他放棄沿海地區的高薪工作,因意外致殘讓自己一度陷入困境,但對於一向信念堅定的他來說,這一切都算不了什麼。在發展生豬養殖失敗後,經過反覆思量,他決定養蜂,幾年過去了,如今他的小蜜蜂已釀出了「大蜜糖」,成為村裡遠近聞名的養蜂能手,他就是廣安市前鋒區龍灘鎮蜂巖村養蜂達人謝壽虎。
「謝師傅,現在蜜蜂到這個季節,怎麼來管理?」「夏季天氣炎熱,也是蜜蜂容易分蜂的時期,所以在飼養過程中我們應嚴把每個關鍵的環節,促使蜜蜂安全舒適的渡過夏天」。
眼前正在傳授蜜蜂養殖技術的就是謝壽虎,如今已是遠近聞名的養蜂能手,但說到與蜜蜂「結緣」,還得從2012年說起。
當時,謝壽虎的母親身患風溼性心臟病,為此他放棄高薪,決定在家照顧母親,不再出去。對於謝壽虎來說,迫於無奈的選擇,斷了家裡的經濟來源,於是他開始嘗試做點普通活兒,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一次意外,讓他陷入了困境。
「一次在家裡砍柴,腳摔斷,手也摔斷了,村上看我沒有經濟收入,沒有經濟來源,就把我評為貧困戶」謝壽虎說。
如何才能擺脫貧困?謝壽虎思緒萬千,在同家人商量後,正式開始了他在家裡的第一份職業。開始養豬,可當年遇到行情不好,虧得一無所有。養豬失敗,這對於已經帶有殘疾,且家裡一貧如洗的謝壽虎來說,無疑是給了他「當頭一棒」,正當一籌莫展的時候,他的一個朋友給他帶來了希望。
「朋友介紹,讓我轉行養蜂,我就這麼陸續學技術學習養蜂的,養蜂養到現在還可以,經濟收入還不錯」謝壽虎說告訴記者。
從養豬改為養蜂,無疑是一次很大的「跨界」,別看謝壽虎現在的養蜂事業風生水起,但他剛「入門」時,卻經歷了不少艱辛。比如以前養蜂最困難的問題就是爛子的問題,發生爛子,幾十桶死得只剩幾桶蜂。最後迫於無奈,謝壽虎走到各個地方去學經驗、學技術,才把問題解決。
圖為龍灘鎮養蜂基地。 |
龍灘鎮蜂巖村地處大山深處,山高林密,野花盛開,是個天然的養蜂場,加上謝壽虎養蜂「有道」,成為了當地的致富帶頭人,附近村民決定跟上他的「步伐」,也來嘗嘗「甜」頭,90%的村民家中都養有蜜蜂。現在龍灘鎮依託蜂蜜養殖,打造的「蜂業小鎮」已初具雛形,有現代智能養蜂基地3個,中華蜂繁育基地1個,巖蜂母本源遺址1處,蜜蜂養殖大戶3戶、養殖散戶330餘戶,涉及龍灘鎮蜂巖、高嶺兩個村,養有中華蜂2500餘箱,年產蜂蜜25噸,預計年產值達600萬元,帶動周邊群眾人均增收近2000元。
山花爛漫,蜜源豐富,成群的蜜蜂嗡嗡作響,依靠蜂蜜養殖,謝壽虎不但脫貧致富奔小康,更是為龍灘鎮釀造出一段「甜蜜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