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湖北抗擊疫情中湧現出了許多平凡的英雄,他們帶給我們太多的感動。他們中有很多敢於選擇無畏是因為受到了榜樣的感召,從榜樣身上汲取了力量。
18歲的小夥朱如歸是陝西眉縣職業教育中心高二年級的學生。這個不愛打遊戲,不愛玩手機只愛看新聞的小夥子,在看新聞時被一張照片感動,這張照片促使他瞞著媽媽毅然決然地在春節期間逆行奔赴湖北。
這張照片就是曾被刷屏的鐘南山院士在奔赴武漢時在高鐵上休息的一張照片。愛看新聞的朱如歸1月21日從新聞中知道武漢暴發疫情,他也聽到了鍾南山院士的警示,不要去武漢。
朱如歸明白,沒有特殊情況確實不應該再去武漢,但鍾南山院士那張閉目休息的照片給了他滿滿的正能量。他想,一個80幾歲的老人都敢於奔赴一線,我也要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沒有技術、沒有錢還可以出力,他想著自己可以去武漢做志願者。
在朱如歸瞞著家人準備奔赴武漢市時,他聽到了武漢封城的消息,於是決定去離武漢比較近的城市信陽。河南已經啟動了交通管制,朱如歸就從河南信陽開始,頂著冬天刺骨的寒風在107國道上朝著武漢的方向一路步行了110公裡,用了兩天一夜。
大年初四凌晨三點朱如歸到了孝感市孝昌縣,從設卡交警處得知,這個地區的定點醫院人員緊張,他做了一個臨時決定,留下來。由於當時疫情壓力非常大,醫院破例對他進行防護消殺突擊培訓,朱如歸歸留在了湖北孝昌新冠肺炎定點醫院的隔離區。
朱如歸穿著隔離服,每天工作6個小時,為病人送餐、清理餐餘,幫他們翻身、如廁,觀察危重症病人的生命體徵等等,他還想法調節這些病人的心態,學方言、講笑話,想盡辦法讓病房有了生氣。當時,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千裡逆行的事跡已經給了很多病人戰勝病毒的信心。
朱如歸,這個18歲的小夥子在隔離區奮戰了30多天,被醫院強制隔離休息。很多18歲的同齡人有不少可能當時正待在家裡享受著父母的呵護,而他已經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小英雄。
在朱如歸奔赴湖北途中他把自己的支付寶、微信等各種密碼都發給了朋友,如果自己回不去,希望朋友轉發給他的媽媽。他做這一切動力的來源就是鍾南山院士給他的榜樣的力量。
為什麼我們總是說媒體包括自媒體,要多多地宣揚正能量的東西,要多把美好的正面的東西給人們看,就是因為這真的能給人以力量。
人性有陰暗的一面,社會有黑暗的地方,這些可以揭露,可以報導,但一切都要從正面的角度出發,正如懲惡是為了揚善一樣,宣傳是為了世界更加美好而不是為了把人帶入絕望。
青年一代需要樹立正確的榜樣,從他們身上汲取力量助力自己更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