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名字頻頻佔據熱搜頭條,他就是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
2003年,60多歲的鐘南山奮戰在抗擊非典的一線;17年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又把他喚到臺前。再次掛帥的鐘南山,依舊神採奕奕、身體健碩,完全不像一位84歲的老者。
年過八旬依然身體硬朗的鐘南山,曾在多個場合公開過自己的獨家健康秘密,文摘君進行了綜合整理,看完就賺了!
01
我的早餐不是很多人能吃得下
兩個大橙子,一個蛋黃,好幾個蛋白,兩片加了芝士的麵包,一大碗加了全麥餅乾的牛奶,再加一大碗紅豆粥,這就是鍾南山的早餐餐單。
「你們看看我每天吃早餐的量,估計不是很多人能吃得下。」鍾南山說,這就是他每天保持精力充沛的獨家秘訣:早餐一定要吃得豐盛。而且,他還每天強迫自己多吃五穀雜糧,「我不愛吃雜糧的,但現在把雜糧當『藥』來吃了。」他解釋,雖然精米白面好吃,但實際上營養都會丟失。
鍾南山表示,他認為的健康飲食有兩大原則:一是「食不過飽」,二是「早餐要吃好」。
「食不過飽」是指人不能一日三餐每頓都吃太飽,「之前聽到一個說法是:人的一生只能吃9噸食物,誰先吃完誰先死」,鍾南山打趣到,「不完全對,也有一點道理」。這是因為飲食過飽會導致大腦早衰、腸胃負擔過重、過胖導致「三高」等疾病出現,因此鍾南山特別注意不會讓自己每天吃得過飽。
同時,他也非常注重「早餐一定要吃好」。鍾南山指出,三餐合理分配的具體做法是:早餐要吃好,分配的攝入熱能要佔全天的30%,以豆奶蛋果蔬為主;中午要吃飽,攝入的熱能佔全天的40%,以蔬菜蛋豆為主;晚餐要少,攝入熱能佔全天的30%就夠了,以五穀食物類為主。
鍾南山還推薦10種超級健康食品,能夠抗疾病、增強體能。
此外,鍾南山認為,男人往往是家裡的頂梁柱,承受著更重的壓力,在健康方面更加"粗枝大葉",平均壽命要比女性少2~3歲。男同胞們每天要儘量做到12個「一」:每天一個西紅柿,常喝一杯綠茶,每天一把核桃,少抽一支煙,每天一瓶白開水,每天一個蘋果,白酒不超一兩,常喝一杯酸奶,每天一根香蕉,多一些微笑,多一點運動。
02
運動量秒殺很多年輕人
「運動對我保持身體健康起到了關鍵作用。」這是這些年被媒體問及自己為何能夠在耄耋之年依舊如此健康時,鍾南山院士說到最多的一個答案。
2009年,73歲的鐘南山在家鍛鍊後展示肌肉。
鍾南山出生於醫學世家。1956年,鍾南山因體育成績突出,作為北京醫學院的運動員代表,參加了北京市高校運動會。他在運動會中摘取了400米欄的桂冠。時至今日,北京醫學院還有幾項由鍾南山創下的運動紀錄無人能破。
1958年,鍾南山被抽調到北京市集訓,準備參加第一屆全運會。1959年9月,在首屆全運會上,鍾南山像是一匹所向披靡的駿馬,以54.4秒的成績打破了400米欄的全國紀錄——可以說,當時的鐘南山已經是國家甚至國際級的運動健兒了。
在首屆全運會上,鍾南山打破當時男子400米欄的全國紀錄。
鍾南山是一名「運動好手」,足球、籃球、遊泳……樣樣精通。時至今日,他一直沒有改變運動的習慣。他在採訪時透露,曾經在2004年因為透支得太厲害,得過一個比較小的心肌梗死,放了一個支架,現在每星期兩三次慢跑、單雙杆等,使身體保持一定的強度。
往下看他的日常鍛鍊:
自家門框就能用來鍛鍊,他可以一口氣做10個引體向上,秒殺不少時下的年輕人。
2015年,鍾南山的一張遊泳照,曾引發網友熱議。那緊實健壯的手臂和清晰可見的肌肉線條,哪裡還有年過八旬老人的影子?
還有前幾年這張和年輕人打籃球的照片,輕鬆地騰空一躍,不知羨煞多少同齡人!
「鍛鍊就像是生活的一部分。」雖然工作繁忙,鍾南山院士每周都要抽出幾天時間進行鍛鍊,每一次的時間都會保持在40~50分鐘。
為了讓平時鍛鍊更方便,他索性在家做了個簡易健身房。啞鈴、動感單車、跑步機、拉力器、雙杆這些常用的健身設備,他在家就能做起來。
「主要是先跑步25分鐘左右,鍛鍊下肢和內臟;然後做槓上撐,一口氣20個,還有一口氣10個引體向上以及仰臥起坐,鍛鍊上肢力量。」
哪怕是出差的日子,他也會帶上拉力器,做些簡單的力量鍛鍊,再加上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等運動。
除此之外,鍾南山也常常跑步,一般選擇5公裡左右的距離。
鍾南山表示:「運動對我的身體健康起到了關鍵作用。壽命長短,大多不取決於衰老和疾病,而是正常的生活方式。現在很多年輕人,真是因為沒有養成正確的生活方式,身體才會出現各種疾病,器官才會衰老更快。」
長期的力量和有氧鍛鍊,不僅讓他比同齡人顯得更年輕健康,依稀可見的肌肉線條,也讓不少年輕人自愧不如!
而且他的家人也是運動健將,他的妻子李少芬是一名籃球運動員,1952年至1966年在國家女籃效力,是首屆中國女籃的主力隊員。1999年被選為新中國籃球運動員50傑之一。女兒鍾帷月也是優秀的遊泳運動員,獲得過短池世界冠軍。
對於全民健身,鍾南山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年輕人應多參加競技運動,包括各種球類、跑步等,中老年人最推薦的運動是快步走、遊泳和太極。」
03
心態從寬 保持「四樂」
鍾南山說: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一半是心理疾病。
他說,大量的研究證明,小到感冒,大到慢性疾病,都和情緒有著密切關係。他提倡「心態從寬」,鼓勵大眾正面看待生活,活在陽光中,從容不迫地對待一切事情,包括處理情緒,內心豁達、不計較等。
同時,在心態方面,儘管已經80多歲了,鍾南山還表示「生活要有所追求,只要有一個追求的目標,一切為實現這個目標而服務,那麼周圍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就不以為意了。我幾十年來,一直以此為信條」!
80多歲的他說:「我並不覺得自己老,感覺心態仍然很年輕,並告訴別人今年自己是28歲。」他的「追求」是:自己能夠更長壽,從而為社會做更多的事。
除此之外,鍾南山表示還需要有四「樂」相伴:
知足常樂:「做人要有執著的追求,但不要苛求。知足常樂,改變能夠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自得其樂:「癌症、高血壓、糖尿病最怕這一個字——笑。」唐朝名醫孫思邈所說的「長樂壽自高」有其道理,心情愉快產生「快樂激素」腦內肽,具有抗炎、止痛、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助人為樂:「當你幫助別人解決了困難時,你也會感覺到快樂。比如我們ICU醫生全力以赴、日夜搶救病人後,第二天早上我看到他們眼圈都黑黑的,但是眼睛是放著光的,我就知道,這個病人活了。」
苦中求樂:「1971年我下鄉搞科研時,在竹料鎮,過年也不能回家。我就買了點花生、糖,大家在油燈下坐著。我當時就跟大家講,我們現在是這樣,以後會好的,要懂得憧憬美好的未來。」
04
順應自然最健康
聽鍾南山院士聊自己的衣食住行,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就是「自然」,像大自然的鳥兒一樣作息,睡覺時讓骨骼處於自然的狀態……
自然作息,不熬夜。老年人作息應該恢復到自然天性,就像鳥兒一樣,天黑了就睡覺,天亮了就起床。所以我贊成早睡早起,從晚上11點半睡到早晨7點,7個半鐘頭,再加上中午有半個小時的休息,這樣每天能夠保證8小時睡眠。即使周六、周日,由於都有工作,也是保證這樣的作息。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太一樣。有的可能早睡早起,有的人晚睡晚起,但無論如何,要相對規律一些比較好。
自然護頸,枕頭低一點。我的床墊是海綿墊,軟硬適中。老年人睡太軟的床墊對脊柱不太好。而且我的枕頭比一般人可能還低一點,也是希望讓頸部在睡覺時也能夠恢復到自然狀態。質地就是一般的棉枕,有的人用蕎麥皮,這個倒問題不大,但蕎麥皮特別注意不要太高,棉枕頭有時候對頸部有一個緩衝的作用,蕎麥皮就是硬碰硬了,睡太高了沒什麼好處。
我在家裡就穿棉質、淺色的家居服,比較舒適。特別是淡藍色、淡綠色這樣的顏色能讓自己心情放鬆下來,比較悠閒。
鍾南山家中內景
而且我喜歡光著腳在地板上走,讓腳趾舒緩一下,對消除疲勞很有幫助。冬天建議年紀大的人穿棉拖鞋,因為腳很容易冷。晚上泡腳是好的,可惜我沒有時間泡腳。有時候會做一個足療,晚上就能睡得很好。
自然工作,懂得拒絕。一堆工作同時降臨時,要學會梳理,這些事情有個輕重緩急。我會看工作的重要性,再來安排。以前都恨不得每天把所有工作做完,生怕得罪人,但實際上要是身體不堪重負,即使得罪人也要老實地跟對方說承擔不了——要懂得拒絕。「我真心地希望每一個人都要珍惜自己的健康,早防早治,輕傷就要下火線。」
如果遇到工作忙碌、壓力大的時候,要學會自我調節。平時可以試試腹式呼吸,平靜而深入地呼吸,能夠調節心率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