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湖北段重要碼頭岸電全覆蓋 船舶靠泊「零排放」

2020-12-26 央廣網

湖北日報訊 (記者彭一葦、通訊員鄒平、吳舒)12月22日從國網湖北電力獲悉,國網湖北電力已在長江沿線湖北段完成259套岸電設施的安裝調試及上網投運,重要碼頭岸電設施已全覆蓋,船舶在這些碼頭停靠,將不再燒柴油發電,而是接通岸上的電源,既降低用能成本,又大大減少港口城市空氣汙染。

長江流域是全球運量最大、最為繁忙的內河航道。過去,船舶停靠碼頭時要用柴油發電機維持船舶運轉。研究數據顯示,船舶靠港時柴油發電所產生的碳排量,佔港口總碳排量的35%左右,接入岸電可解決這一問題。

2017年,國家電網公司與交通部、國家能源局籤署《共同推進靠港船舶使用岸電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會同交通部、財政部、國家能源局、湖北省人民政府、三峽集團等建立協同工作機制,重點建設三峽壩區岸電實驗區。

一年內,相關方合作攻克了多項世界性技術難題,使三峽壩區岸電實驗區成為可推廣複製的樣板。去年4月26日,三峽壩區岸電實驗區建設暨長江沿線港口岸電全覆蓋建設推進會在湖北宜昌召開,標誌著長江沿線港口岸電全覆蓋建設正式啟動。

據介紹,湖北長江沿線有140多個碼頭。根據碼頭的不同情況,國網湖北電力推出了六種岸電系統,包括靠岸固定式供電系統、靠岸浮動式供電系統、離岸固定式供電系統、離岸浮動式供電系統、水上服務區綜合能源保障系統、船電寶充換電服務系統等,以滿足不同水文條件、不同船舶類型、不同停靠方式的岸電需求。

「以前裝卸貨物時用柴油發電,噪音很大,周圍黑煙瀰漫。」宜昌三峽岸電運營服務公司運維隊長李興衡說,現在這些汙染都沒有了,提高了旅客的乘船體驗,優化了港口周邊環境。

岸電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國網黃岡供電公司預計,僅黃岡境內碼頭全年可新增岸電用電量600萬千瓦時,減少燃油消耗1200噸,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702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7.56噸,船主可節約成本400餘萬元。

據統計,2019年至今,國網湖北電力已在長江湖北段完成259套岸電設施的安裝調試及上網投運,累計岸電用電1058萬千瓦時,減少燃油消耗2486噸,不僅使靠泊船舶零排放,還降低了船舶靠港時約三分之一的用能成本。

國網湖北電力表示,將利用共享型智慧運營平臺和港航調度數據平臺,提供船舶用能多元化服務響應,助力「長江大保護」和綠色航運發展。

相關焦點

  • 央視報導丨國網信通產業集團智芯公司助力長江流域岸電全覆蓋
    2020年12月21日,國網宜昌(秭歸)供電公司港口岸電電能替代典型示範項目最後7個碼頭完成驗收,標誌著該項目正式落成。作為國網信通產業集團智芯公司在三峽區域湖北省內中標的第五個岸電項目,也是該公司助力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核心項目,項目在建設過程中成功亮相央視。
  • 重慶試點船舶汙染物「零排放全接收」
    新華社重慶8月6日電(記者柯高陽)領取閥門鉛封、關閉生活汙水「達標排放閥」,重慶川江船務有限公司所屬的55艘船舶最近告別了幾十年來慣用的生活汙水「達標排放」方式, 實現生活汙水全部「上岸」接收處理。得益於這種「零排放全接收」的船舶汙染物處置新模式,長江重慶主城段的船舶汙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記者了解到,重慶主城中心港區水域全長71.9公裡,兩江四岸共有112個碼頭,年均3萬餘艘船舶進出港,船舶排放生活汙水不達標現象突出。
  • 國網重慶忠縣供電公司:建設碼頭岸電 助力旅遊發展
    忠州新聞網訊(記者 楊忠明)9月14日,國網重慶忠縣供電公司組織紅巖共產黨員服務隊,到石寶鎮開展碼頭岸電供電設備測溫及檢查工作,確保碼頭岸電正常運行,為過往船舶安全可靠充電提供堅強保障。重慶忠縣石寶旅遊碼頭建設船舶岸電項目,由萬州港口公司與國家電網公司共同投資1200萬元建設。
  • 黃驊港河鋼碼頭全部泊位具備CAPE級船舶減載靠泊能力
    最大可接卸17.5萬噸級船舶日前,黃驊港河鋼碼頭二期通用散貨碼頭泊位順利通過減載靠泊論證。這也標誌著黃驊港河鋼碼頭4個泊位已經全部具備C A P E級(好望角級)船舶靠泊接卸作業能力,碼頭單船承載能力和碼頭綜合吞吐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可有效緩解公司泊位靠泊承載能力不足和日益增長的內陸腹地企業發展物流需求之間的矛盾,對我省南部有效整合港口資源優勢,深度挖掘物流創效潛能具有重要作用。
  • 我市實現岸電覆蓋、使用「雙百」目標
    記者從南通海事局獲悉,截至目前,南通轄區所有碼頭已全部具備岸電接電能力,全部試用岸電成功,完成岸電建設覆蓋和岸電試用「雙百」目標。大力推進船舶靠港使用岸電工作,可有效減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顆粒物等大氣汙染物,減少噪音汙染。
  • 長江漂著這麼多船,靠什麼揪掉它們的「黑尾巴」?
    11月16日,黃石新港長江岸線4個貨運碼頭27個泊位的岸電工程完工,預計年新增用電量150萬千瓦時,替代燃油320噸,減排二氧化碳880噸,節省成本約100萬元。整個長江黃金水道,綿延2800多千米的「水上高速公路」上,850個泊位的1200餘套岸電設施已經建成,實現長江沿線港口岸電基本覆蓋。
  • 長江幹線安徽段首座船舶汙染物集中接收站在我市正式啟用
    12月22日上午,「馬港碧水01」集中接收船緩緩停靠在馬鞍山船舶汙染物集中接收站水域開展油汙水收集作業,標誌著長江幹線安徽段首座船舶汙染物集中接收站正式啟用。馬鞍山船舶汙染物集中接收站位於長江南岸姑溪河口下遊1公裡,太平府港區華慶石化碼頭和力通鋼纜碼頭之間,佔用岸線長度56米、佔用後方陸域3.2畝。
  • 重慶市最大規模港口岸電正式運行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輸配電網訊:12月7日,美維凱娜號遊輪停靠重慶市奉節縣赤甲遊輪碼頭,從該碼頭低壓岸電接口箱進行接線充電,自此,重慶市最大建設規模和最大供電容量港口岸電,奉節縣赤甲碼頭10千伏港口岸電正式進行運行。
  • 擰緊長江直排汙水「龍頭」 長江海事局查處偷排船舶165艘次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封面新聞記者8月27日從交通運輸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7月,長江海事局共計開展防汙染檢查1.7萬艘次,查處偷排超排船舶165艘次;沿江省市交通運輸部門共檢查船舶3.13萬艘次,查處問題船舶484艘。
  • 江蘇省港口集團貫徹新發展理念 全力打造長江經濟帶綠色港口群
    ,統籌港口功能布局,制定出臺《省港口集團關於加快綠色港口建設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2018-2020),聚焦「治水、治氣、治廢、護岸、增綠」五個重點,持續加大環保投入力度,統籌推進油氣回收、粉塵防治、水汙染治理、岸電建設、港容港貌提升等重點任務;出臺《2020年綠色港口建設實施意見》,制定年度集團綠色港口建設目標任務及重點項目清單,明確實施責任主體及項目完成時間要求,加快港口汙染防治、資源節約和節能減排措施落地生根
  • 長江幹線非法碼頭去哪兒了——專項整治五周年回訪
    公開資料顯示,上遊的重慶市,整治非法碼頭173座、餐飲船舶138艘,清理整治岸線利用項目400多個,岸線利用率提高65%;中遊的湖北省,5年來僅長江幹線就取締各類碼頭1211個,騰退岸線近150公裡,生態復綠856萬平方米;下遊的安徽省,2017年取締拆除224個長江幹線非法碼頭,
  • 長江口北支航道迎史上最大船舶 30萬噸油輪將在南通「改頭換面」
    長江口北支航道史上「最難進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FALCON」輪進靠港是長江口北支航道史上最大尺度、最大噸位的船舶進港。江蘇、上海兩地海事「一體化」維護,成功保障了此次長江口北支航道史上最高難度的維護作業。30萬噸級的「FALCON」輪,船舶長333米,寬58米,型深28.55米,屬超大型船舶,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像是一座水上的「巨型城堡」。
  • 江蘇省港口集團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打造長江經濟帶綠色港口群
    「治水、治氣、治廢、護岸、增綠」五個重點,持續加大環保投入力度,統籌推進油氣回收、粉塵防治、水汙染治理、岸電建設、港容港貌提升等重點任務;出臺《2020年綠色港口建設實施意見》,制定年度集團綠色港口建設目標任務及重點項目清單,明確實施責任主體及項目完成時間要求,加快港口汙染防治、資源節約和節能減排措施落地生根,全面推動沿江港口生態環境質量逐步改善。
  • 中化能源科技66雲鏈智能靠泊系統
    對於大型船舶和危險品船舶,安全進出航道和靠泊特別重要。大型船舶在靠泊時,會受到風速、風向、流速、流向等複雜水文氣象因素的影響,導致船舶靠岸速度過快或角度過大,進而造成船舶撞擊碼頭設施和裝卸設備等安全事故,不僅產生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還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早期的船舶靠泊主要依賴於船長和引航員的經驗,靠泊時速度和角度的控制受人為因素影響很大,可靠性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