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彭一葦、通訊員鄒平、吳舒)12月22日從國網湖北電力獲悉,國網湖北電力已在長江沿線湖北段完成259套岸電設施的安裝調試及上網投運,重要碼頭岸電設施已全覆蓋,船舶在這些碼頭停靠,將不再燒柴油發電,而是接通岸上的電源,既降低用能成本,又大大減少港口城市空氣汙染。
長江流域是全球運量最大、最為繁忙的內河航道。過去,船舶停靠碼頭時要用柴油發電機維持船舶運轉。研究數據顯示,船舶靠港時柴油發電所產生的碳排量,佔港口總碳排量的35%左右,接入岸電可解決這一問題。
2017年,國家電網公司與交通部、國家能源局籤署《共同推進靠港船舶使用岸電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會同交通部、財政部、國家能源局、湖北省人民政府、三峽集團等建立協同工作機制,重點建設三峽壩區岸電實驗區。
一年內,相關方合作攻克了多項世界性技術難題,使三峽壩區岸電實驗區成為可推廣複製的樣板。去年4月26日,三峽壩區岸電實驗區建設暨長江沿線港口岸電全覆蓋建設推進會在湖北宜昌召開,標誌著長江沿線港口岸電全覆蓋建設正式啟動。
據介紹,湖北長江沿線有140多個碼頭。根據碼頭的不同情況,國網湖北電力推出了六種岸電系統,包括靠岸固定式供電系統、靠岸浮動式供電系統、離岸固定式供電系統、離岸浮動式供電系統、水上服務區綜合能源保障系統、船電寶充換電服務系統等,以滿足不同水文條件、不同船舶類型、不同停靠方式的岸電需求。
「以前裝卸貨物時用柴油發電,噪音很大,周圍黑煙瀰漫。」宜昌三峽岸電運營服務公司運維隊長李興衡說,現在這些汙染都沒有了,提高了旅客的乘船體驗,優化了港口周邊環境。
岸電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國網黃岡供電公司預計,僅黃岡境內碼頭全年可新增岸電用電量600萬千瓦時,減少燃油消耗1200噸,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702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7.56噸,船主可節約成本400餘萬元。
據統計,2019年至今,國網湖北電力已在長江湖北段完成259套岸電設施的安裝調試及上網投運,累計岸電用電1058萬千瓦時,減少燃油消耗2486噸,不僅使靠泊船舶零排放,還降低了船舶靠港時約三分之一的用能成本。
國網湖北電力表示,將利用共享型智慧運營平臺和港航調度數據平臺,提供船舶用能多元化服務響應,助力「長江大保護」和綠色航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