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老師太無德,一個月竟4次向家長索取禮物達4000元

2020-12-22 長三角小達人

有個小學四年級家長一個月內4次被孩子班主任索取禮物,該老師拿完禮物並沒有對其兒子額外關照,汪女士想了兩天,向教育局實名舉報。結果反被其他家長聲討、澆熱水,上門「理論」反被刑拘20天。

事發學校

怎麼回事呢?該事件主角曹老師20多年前就是汪女士的班主任,時隔20多年曹老師又擔任汪女士兒子的小學班主任。按理說是緣分,如今卻成了陌路人。

汪女士與曹老師對話

當中秋節來臨時,曹老師把車鑰匙習慣性遞給家長汪女士時,她知趣地在其車裡放了茶葉和1000元現金。

但是曹老師她似乎沒有特殊關照汪女士的兒子,在微信群裡公開點名批評其作業沒完成。實際原因是那幾天汪女士住院,實在無法幫其兒子檢查作業。

再加上兒子被撤銷班級職務等遭遇,汪女士對曹老師開始變得十分反感。

當來年中秋節再次來臨,曹老師再次將車鑰匙遞到汪女士手中,這次汪女士拒絕了,並且選擇了舉報。

後來汪女士的舉報人身份被故意洩露出去,有家長為了拍曹老師馬屁,建群對汪女士進行謾罵,還有30多位家長到學校進行聲討(汪女士)和聲援(曹老師)。

氣不過的汪女士帶著自己弟弟上門找牽頭的家長「理論」,結果汪女士和弟弟雙雙被行政拘留20天。

教育局與汪女士對話

目前只有家長王女士一家之言,當事人曹老師還沒有發聲,不敢輕下結論。「如果這個老師真的像說的這麼惡劣,那應該所有家長都挺恨這老師吧?這種惡劣的老師有人舉報,正常的家長都應該幸災樂禍的等著看好戲吧?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家長自發為老師聲討這個舉報的家長呢?看起來好像這老師還挺得其他家長的心呢,不會另有隱情吧?坐等過幾天事件會不會反轉!」

滄州市教育局石油分局經過調查,認為班主任曹某確實收受了禮物,4000元達不到5千立案標準,記過處分,但不算索賄。

大家怎麼看待這起事件當事人汪女士和曹老師的做法?

相關焦點

  • 新老師剛參加工作,學生家長送了一張3000元購物卡,網友卻讓收?
    近年來,由於教師隊伍中出現一些師德敗壞的教師收受學生家長禮物,變相向學生家長索取財物。使得家長與教師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不和諧。今天在某問答APP上看到有位網友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工作剛一年的新老師,有學生家長送了自己一張3000元的超市購物卡,怎麼辦?」
  • 教師網上曬工資,一個月4000多,一節課50元!一線老師:太廉價
    某平臺有老師曬出工資條,條子上醒目的4000元,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該老師也表示「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上個月平均每周20節課,一個月下來也有80節。最後居然才4000元,每節課45分鐘50塊錢工資。
  • 義烏18歲姑娘月薪4000元裝「富婆」 為給主播刷禮物不惜鋌而走險
    可是,她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在交友軟體裡刻意將自己塑造成一名「富婆」,頻繁給一名男子刷禮物,最終向老闆的銀行卡伸出賊手——短短23天,她就盜刷走56284元。目前,小陳因涉嫌盜竊罪已被義烏警方刑事拘留。
  • 90後老師網賭欠200萬,詐騙學生家長25萬被捕,老師身份太好用?
    老師不同於其他的職業,肩負著教育孩子的重任,對於家長們來說,孩子的未來和老師息息相關,為了孩子,他們一般不會拒絕老師的要求,因為害怕孩子在學校內被穿小鞋,周某利用的就是這樣的心理。
  • 送給老師什麼禮物好、送給老師最實用的禮物
    給老師送禮物,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1、正所謂,禮輕情意重,所以,在教師節為老師選購禮物的時候,不要送太貴重的禮物 ,這不僅對自己是個負擔 ,而且被老師拒絕的可能性很大。 2、想要選購老師喜歡的禮物,但是切記不要直接去問老師喜歡什麼禮物,這樣,顯得沒有誠意而且被拒絕的可能性也很大 3、如果是家長要送給老師禮物,就選擇適合的,禮物代表的是心意,不要和其他的家長攀比。 4、送給老師的禮物最好是對於老師日常生活比較實用的。
  • 「出差十幾趟,我給老師快遞禮物」:家長為了孩子,可以有多拼?
    後來,我還了解到,她不僅教師節送,每次出差,也會郵寄給老師禮物。每次幾百元左右的東西,一年會送上十幾次。這個我們表示完全折服,畢竟這種鍥而不捨送禮物的家長,還是讓人佩服的。她自己也說:教師節,送禮物的家長太多,老師也不會完全放在眼裡。但你知道嗎?
  • 幼兒園聖誕節互換禮物,千元玩具換回紙人,家長氣得在群裡大罵
    小澤的幼兒園最近舉辦了聖誕節活動,老師們要求各位孩子回家都準備一份小禮物,等到平安夜的時候帶來幼兒園,匿名互換禮物。聽到可以交換禮物,各位孩子自然是欣喜不已,一回家就興高採烈地告訴自己的父母。小澤的媽媽一聽到這個活動沒有絲毫的猶豫,就帶小澤到商場買了上千元的玩具,等到了平安夜當天小澤也很期待自己收到的禮物。
  • 教師節將至,發自內心的謝意與尊敬,無疑是給老師們最好的禮物
    不知從何時開始,教師節開始讓很多家長頭疼:送禮還是不送禮?如果需要送禮,今年過節送什麼?其實頭疼的不止家長,許多老師也是每到教師節就開始頭疼:他們一遍遍重申孩子和家長的尊重理解與支持就是最好的禮物。可是仍有家長以各種方式悄悄送禮。
  • 公司竟讓家長幫忙「二次創業」
    「我們在堅持了9個月之後,確實是資金鍊徹底斷掉了。」在19日傍晚組織的優勝教育和學生家長的協商會上,優勝教育代表黃思宇稱,無法拿出更多的錢解決公司欠薪和家長要求退費的問題,優勝教育給出了一個「二次創業」的解決方案,希望家長額外給留守老師一部分課時費。
  • 老師每月工資4000元,80節課,一節課45分鐘50元,待遇很不錯
    某老師在網上發帖抱怨稱自己一個月只有4000元的工資,每周20節課,身體累心更累。下面的一個網友回復到:一個月4000元工資,每周20節課,一個月共80節課,每節課50元,待遇已經很不錯啦!一線教師的工資現狀如何?每月工資4000元,80節課,算是待遇不錯嗎?
  • 教師節,到底要不要送老師禮物?
    有家長表示; 從沒想過要給老師送禮,認為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監督好孩子的作業與學習,班級裡一些需要家長幫忙配合的工作做到積極參與,儘自己所能替老師分擔。 孩子會畫畫或親手製作些小禮物給老師,以此來表達對老師的感謝。
  • 女生向我們索取禮物怎麼辦?送要送到她心暖,拒絕也要拒絕的優雅
    所以在男女交往中一般還是處於一個男強女弱的普遍現象 :我們經常會在和女生相處中,遇到女生向我們索取禮物,遇到這種情況,很多接受不做舔狗,男女平等思想的男生會果斷拒絕。也有不少男生則會遵循著老思想,追女生一味地付出迎合想通過物質的付出得到女生。
  • 送老師什麼禮物最好?星太奇投其所好,奮豆禿頭皮搋子太奇葩!
    各位親大家好呀,這裡是囡囡醬為你帶來的精彩內容,我們都知道老師是辛苦養育我們的園丁,而報答老師的方法之一就是投其所好送禮物,但其實禮物不必貴重,只因過於貴重的禮物會讓大家產生攀比,正確的做法就是用認真的手工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 老師被迫當主播,學生刷禮物,家長質疑:這是變相收費還是收禮?
    但這兩天,略略看到有個網友評論,老師借用網絡直播平臺上網課,收到了學生刷的禮物,作為家長質疑:老師這是變相收費還是收禮?想不到網上教學空中課堂才開展沒多久,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這位家長指出孩子學校使用的是直播平臺上課,首先就令人不得不懷疑動機了。另外老師直播的時間是6點到7點,只有一個小時,那肯定是晚上。老師在看到有孩子刷禮物後,回復的是「謝謝某某寶寶」,老師的身份應該就是幼兒園的老師。
  • 集資買禮物送老師,馬屁家長的提議遭回懟:你怎麼不買房?
    但是這樣的行為,會對別的孩子有所損失,讓老師出現偏心的現象。幼兒園老師懷孕,「馬屁」家長的提議送禮遭回懟小雪女兒幼兒園也有一個家長群,平時大家很少在群裡聊天,對大家也不是很了解。這天下班後的小雪看到家長群吵了起來。
  • 因未交材料費,老師拒給孩子發生日禮物,家長:這是羞辱孩子
    而其中就有一個叫做小豪的男孩子,雖然小豪的媽媽提前和老師溝通過,表示小豪已經在家過過生日了,所以不用再幫他慶祝。出於對孩子的照顧,老師還是將小豪叫到了講臺上一起慶祝。在結束後,每個小朋友都拿到了生日禮物,但唯獨小豪沒有,之後小豪找老師討禮物,但是老師拒給孩子禮物。
  • 過節老師發這樣的朋友圈,在暗示家長什麼?網友:都是自作自受
    老師和家長究竟該如何相處,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一根刺。有些家長總擔心其他家長送禮,自己不送禮,老師會不會對孩子不好,是不是會給孩子「穿小鞋」,這樣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其實大部分的老師還是盡職盡責,不願意收禮損壞自己的名聲,但是總有老師經受不住誘惑,還是走上了「下坡路」。
  • 老師吐口水,家長關老師,現在的教育到底怎麼了?
    很多朋友甚至講出了真實案例: 同事的女兒上五年級,節日沒給老師送禮物,老師會跟班上同學說,這是某某送的花、某某送的水杯; 初中聖誕節,沒人給老師送橙子蘋果,班主任直接發飆,其他班老師禮物滿滿,她們沒有,老師沒面子,學生沒良心; 上初中,那會調座位太靠後
  • 家長群裡集資給老師送禮物,家長開噴:馬屁精,你送套房好了
    現在和老師交流是越來越方便了,開學直接建一個群,老師家長都在裡面了,老師就能和家長直接溝通。 家長們也能從老師的朋友圈發現一些老師的日常,這些日常就成了家長送禮的理由。
  • 教師節禮物送啥好?既不費錢,老師也不為難的,我挑選了4種
    文|福林媽咪馬上教師節了,我想有不少孩子和家長開始糾結給老師送什麼禮物了吧?我有不少高中同學現在都在做教師職業,一到9月10日那一天,朋友圈裡齊刷刷地曬禮物。這種現象太常見,但是又說不上哪裡怪。之前教師節就有一位老師在朋友圈裡曬禮物,引發家長們不滿。配文說道:「我的學生太用心了,膠原蛋白都上了。」這麼一說,其他家長就感覺自己送的禮物不好,無形中激發了家長們攀比的心理,頗有一種暗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