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股東安聯欲退出 太保安聯健康或將變身中資獨資險企

2020-12-15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原標題:外資股東安聯集團欲退出 太保安聯健康或將變身中資獨資險企

記者吳敏

成立近六年,由中國太保和安聯集團共同組建而成的太保安聯健康保險,將從一家中外合資險企變身為中資險企。

近日,太保安聯健康保險發布股權擬變更的公告,外資股東安聯集團將出清所持全部22.949%的股權,中國太保和旗下太保壽險將分別受讓安聯集團持有的太保安聯健康險公司8%和14.949%的股權。不過,該股權變更尚待中國銀保監會審批。

若此次股權轉讓獲批,中國太保持有太保安聯健康保險85.051%股權,太保壽險則持股14.949%,安聯集團將徹底退出。

資料顯示,太保安聯健康保險成立於2014年12月,初始註冊資本金10億元。由中國太保和安聯集團共同組建的專業健康險公司,中國太保持股為77.051%,安聯集團持股為22.949%。

一邊是國內「A+H」股大型上市保險集團,一邊是世界領先的保險和金融服務集團,背靠實力雄厚的兩大股東方,太保安聯健康董事長孫培堅在公司成立之初就表示:「在國家推動加快發展商業健康險的大背景下,公司將依託太平洋保險集團旗下各家子公司的龐大資源,發揮安聯在國際健康險領域的專業技術優勢,始終堅持保險產品和管理模式的創新,不斷深耕商業健康保險領域。」

兩家股東同樣對太保安聯健康寄予厚望,這從兩次增資行為就可窺一斑。2018年5月,太保安聯健康首輪定增獲批,註冊資本由10億元增長至17億元。2019年9月,太保安聯健康擬實施二度增資方案,註冊資本將由17億元增加至27億元。不過,本輪增資尚未落地,安聯集團已欲退出,這也意味著二度增資也將隨股東變化而變化。

同樣可能發生變化的還有太保安聯健康的名稱,按照行業慣例來看,太保安聯健康或在完成監管審批後,摘除「安聯」二字,剝離安聯背景,以貼合其最新的股東背景結構。

事實上,在雙方股東的支持下,太保安聯健康已經結束了連續四年的虧損,於2019年實現首度盈利,實現淨利潤0.07億元。其保險業務收入也達到46.76億元,同比增長72%。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54.76億元,同比增長42.89%,實現淨利潤0.72億元,而去年同期則虧損0.23億元。

除了公司勢頭發展良好,健康險行業同樣正處於風口。根據銀保監會統計數據,2019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4.3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其中健康險業績最為亮眼,財險公司健康險增速為47.7%,人身險公司健康險增速為27.6%,遠高於其他險種增速。2020年前10月,健康險保費同比增長達到16.63%。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安聯集團緣何要退出?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太保安聯成立6年來,2019年才開始略有盈利,可能未達到安聯集團的預期。同時,安聯集團在太保安聯中持股比例不高,話語權不高,對於公司發展的影響力不足,可能也不符合安聯集團對公司的發展定位與期望。另外,安聯集團選擇在此時出清太保安聯健康險股權,也可以看成是逢高出貨的投資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1月,銀保監會批覆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即是安聯(中國),彼時,安聯(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的一項重要工作便是整合資源,目前在中國的業務比較分散,將這些業務整合到一個總部下有利於形成合力,此外安聯在全球有很多好的資源,現在還沒有在中國完全發揮出來,控股公司未來將整合安聯全球資源來推動中國業務的發展。

目前,安聯集團分別持有中德安聯人壽、京東安聯財險、泰康保險51%、50%、3.9662%的股權。同時,還持有保險系基金公司國聯安基金49%的股權。其在中國已經涵蓋了所有核心業務,包括壽險、財險、健康險、信用險、資產管理和全球救援等。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相較於平安、太保等國內大型保險集團,安聯在國內保險控股集團實力尚不顯著,業務相對較少,安聯就更關注自己持股比例更高、有控股權的保險公司。的確,2019年,安聯(中國)就將中德安聯人壽率先納入年報合併範圍,並表示在壽險外資控股限制放開的背景下,有意獲取更多中德安聯人壽股權。

此次退出太保安聯也被外界看作是其整合資源的動作。「安聯集團一直希望將中國業務板塊整合到總部,並與其全球資源實現有效對接和集團內子公司一體化經營,以便整合資源,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此次安聯集團退出太保安聯股權,將有利於其在華業務板塊和資源形成有效合力。」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系副教授李文中說道。

而「太保系」細數接盤背後,則是該集團對健康養老發展戰略的布局。今年8月,中國太保通過《2020-2025年大健康發展規劃》,明確將其發展定位為國內領先的健康保障綜合服務提供商,太保集團正快速落地大健康戰略布局,並表示將藉助三大優勢及市場化機制,使得大健康產業布局成為太保集團未來的新增長極,要通過「保險+服務」布局,形成健康管理生態圈。全資控股太保安聯健康或能加快其大健康產業願景落地。

李文中亦表示,中國太保受讓安聯集團持有的太保安聯股權後,進一步加強對健康險公司的控制,能夠更有效地利用集團各子公司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降低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更好地貫徹落實集團公司的大健康戰略,抓住當前我國健康服務與保障需求高速增長的重要機遇。

相關焦點

  • 外資股東安聯集團欲退出 太保安聯健康或將變身中資獨資險企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吳敏 北京報導成立近六年,由中國太保和安聯集團共同組建而成的太保安聯健康保險,將從一家中外合資險企變身為中資險企。近日,太保安聯健康保險發布股權擬變更的公告,外資股東安聯集團將出清所持全部22.949%的股權,中國太保和旗下太保壽險將分別受讓安聯集團持有的太保安聯健康險公司8%和14.949%的股權。不過,該股權變更尚待中國銀保監會審批。
  • 太保安聯健康「變身」!太保與安聯說「再見」!背後存有哪些「陽謀」?
    保險業對外開放持續推進,曾經表現神勇的德國安聯卻開起了倒車,擬從太保安聯健康全身而退。一旦成行,太保安聯健康將變身中資,成為太保的嫡系子公司。太保與安聯經過六年的婚戀,此時要說「再見」,背後究竟存有哪些「陽謀」?
  • 太保安聯健康變身!太保與安聯說再見!背後存有哪些「陽謀」?
    保險業對外開放持續推進,曾經表現神勇的德國安聯卻開起了倒車,擬從太保安聯健康全身而退。一旦成行,太保安聯健康將變身中資,成為太保的嫡系子公司。太保與安聯經過六年的婚戀,此時要說「再見」,背後究竟存有哪些「陽謀」?牽手六年,太保安聯健康的兩大股東要「分手」。
  • 德國安聯正式退出!太保安聯股東變更獲批 成為國有獨資險企
    來源:新浪財經12月30日消息,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太保安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變更股東的批覆。批覆顯示,銀保監會批准德國安聯保險集團將所持有的太保安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轉讓給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 五年合作一朝「分手」安聯集團退出太保安聯
    目前,國內僅有7家專業健康險公司,即人保健康、復星聯合健康、崑崙健康、平安健康、太保安聯、瑞華健康、和諧健康。安聯集團的退出,也意味著太保安聯這家由兩家世界500強保險企業聯手發起設立的專業健康險公司,將變成一家國有獨資企業。
  • 太保安聯健康股權變更獲批:成中國太保全資公司,安聯退出
    太保安聯健康股權變更獲批:成中國太保全資公司,安聯退出 澎湃新聞記者 胡志挺 2020-12-30 18:21 來源:澎湃新聞
  • 德國安聯擬退出太保安聯,太保系擬全權接手
    變更後,太保安聯將由合資變為中資公司,太保集團對於太保安聯的掌控力將進一步加強。而對於此次受讓股份,中國太保目前並未有消息披露,也未對公開媒體披露相關信息。德國安聯為何出讓股份,公司尚未披露原因,但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1月16日,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宣布正式開業,由德國安聯全資控股,是迄今為止中國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
  • 快看|太保安聯健康險「變身」太保獨資獲批,安聯集團正式退出
    12月30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太保安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變更股東的批覆稱,批准德國安聯保險集團將所持有的太保安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轉讓給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 安聯退出太保安聯健康險 中國太保及旗下公司接盤全部外資股份
    每經記者 塗穎浩 每經編輯 段煉 26日,太保安聯健康險在官網發布公告,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保)及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太保壽險)擬受讓德國安聯保險集團(安聯集團)所持的健康險公司全部股份。
  • 太保安聯健康股權變更獲得監管「放行」:太保系股東持股100% 將...
    時隔僅一個月,太保安聯健康股權變更獲得監管部門「放行」。   12月30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的批覆顯示,批准德國安聯保險集團(下稱安聯集團)將所持有的太保安聯健康股份轉讓給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保,601601.SH;2601.HK)和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太保壽險)。
  • 中國太保與德國安聯欲「分手」 雙方各得其利?
    近日,太保安聯公告稱,德國安聯擬將持有的22.95%股份全部出讓給太保集團及太保人壽。若轉讓完成,太保安聯健康將由合資變為中資公司。 隨著保險業進一步對外開放,外資保險在國內的布局也在不斷加強。在業內看來,本次太保系若全權接手太保安聯,對德國安聯和太保來說是雙方各得其利。
  • 中國太保將全資控股太保安聯健康 德國安聯保險集團退出
    來源:澎湃新聞記者 胡志挺中國太保將全資控股太保安聯健康。11月26日,太保安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太保壽險)董事會議審議通過了太保壽險受讓德國安聯保險集團(下稱安聯集團)持有的太保安聯健康14.949%股份的議案;中國太保(601601.SH,2601.HK)2020年第十次經營管理委員會同意太保集團和太保壽險分別受讓安聯集團持有的太保安聯健康8%和14.949%股份
  • 中國太保將全資控股太保安聯健康,德國安聯保險集團退出
    中國太保將全資控股太保安聯健康。中國太保將全資控股太保安聯健康。11月26日,太保安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太保壽險)董事會議審議通過了太保壽險受讓德國安聯保險集團(下稱安聯集團)持有的太保安聯健康14.949%股份的議案;中國太保(601601.SH,2601.HK)2020年第十次經營管理委員會同意太保集團和太保壽險分別受讓安聯集團持有的太保安聯健康8%和14.949%股份,合計22.949%。
  • 險企股權變動頻繁 外資隱退引人關注
    同年,騰訊作為第二大股東的眾安保險在香港上市;騰訊旗下微民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也獲批經營保險代理業務。  網際網路巨頭對保險牌照依舊青睞有加。以網際網路巨頭領銜的中資,入股外資獨資保險公司在今年早有先例。  太保安聯健康發布的公告顯示,安聯保險集團擬將其持有的22.949%的太保安聯健康股權分別轉讓給太保集團和太保壽險。股權變更完成後,太保集團將持有太保安聯健康85.051%的股權,太保壽險持有14.949%的股權,安聯保險集團不再持有太保安聯健康股權。
  • 中信信託拍賣中德安聯49%股權,安聯有意接盤?
    去年10月,監管批覆壽險公司外資持股比例可以達到100%這一消息後,外資險企蠢蠢欲動。11月,安聯控股開業,成為中國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而友邦也成為首家外資獨資人身險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安聯集團動作頻頻,一邊退出太保安聯、一邊增資旗下獨資保險控股公司安聯控股。此次中信信託拍賣中德安聯全部股權,安聯或將有所動作。
  • 意在加速養老健康產業 「太保系」悉數接盤太保安聯
    成立近6年,作為中外企業「聯姻」產物誕生的太保安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保安聯健康」)將由合資變身中資。11月29日,北京商報記者從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獲悉,德國安聯保險集團(以下簡稱「德國安聯」)近日擬將持有的22.95%股份全部出讓給太保集團及太保人壽。
  • 交銀康聯人壽股東康聯集團退出獲批,日本MS&AD保險接盤
    12月8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批覆稱,批准澳大利亞康聯集團(下稱康聯集團)將所持有的交銀康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交銀康聯)37.5%股權轉讓給日本MS&AD保險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MS&AD保險)。轉讓後,MS&AD保險持有交銀康聯37.5%的股權;康聯集團不再持股。上述批覆落款時間為12月3日。
  • 外資險企市場份額升至7.67% 有望繼續提高
    從國內外資險企去年的經營情況來看,《證券日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去年前11個月,外資保險公司(銀保監會將中外合資險企及純外資險企統稱為外資險企)原保險保費(下統稱「保費」)收入為3233.69億元,若加上去年12月份保費,外資險企去年保費超過3233億元,外資險企保費規模持續壯大。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我國持續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外資險企保費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 外資險企市場份額升至7.67% 政策推動下有望繼續提高
    從國內外資險企去年的經營情況來看,《證券日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去年前11個月,外資保險公司(銀保監會將中外合資險企及純外資險企統稱為外資險企)原保險保費(下統稱「保費」)收入為3233.69億元,若加上去年12月份保費,外資險企去年保費超過3233億元,外資險企保費規模持續壯大。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我國持續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外資險企保費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 安聯退出太保安聯健康險中國太保及旗下公司接盤全部外資股份
    每經記者 塗穎浩 每經編輯 段煉 26日,太保安聯健康險在官網發布公告,中國太平洋保險(601601)(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保)及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太保壽險)擬受讓德國安聯保險集團(安聯集團)所持的健康險公司全部股份。上述股權變更尚待中國銀行(601988,股吧)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