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白名單」廢止!新一輪競爭開始!動力電池市場格局會變成怎樣?
在行業主管部門鼓勵更多競爭者參與、構建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思路的指引下,中外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競爭正在從整車市場開始蔓延至動力電池領域。
6月24日,工信部正式發布了一則公告,明確表示自今年6月21日起,廢止《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22號),同時廢止的還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符合規範條件企業目錄。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舉意味著,在業內存在近4年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白名單」正式取消,國內動力電池領域將迎來新一輪的競爭。
此次被廢止的《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22號)(以下簡稱《規範條件》)的發布時間是2015年3月,截止到2016年發布的最後一批目錄,共有57家企業進入目錄。由於《規範條件》與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緊密掛鈎,因此這一文件實施後得到了行業的認可和重視,企業組織申報積極性高,地方政府、投資機構等把其作為項目立項、資本支持的重要考核條件,整車企業也將其作為零部件配套體系的重要參考指標,基本形成了產業規範化發展的行業氛圍,成效顯著。
值得肯定的是,在《規範條件》的支持和鼓勵下,近年來國內迅速成長起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動力電池企業,包括寧德時代、天津力神和國軒高科等,但不可忽視的是,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國內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瓶頸開始凸顯。
「受新能源汽車市場帶動,國內動力電池產銷量及裝車量大幅增長。但高性能動力電池仍屬於供不應求狀態,高性能動力電池成為制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瓶頸。」崔東樹認為,此次放開動力電池行業的競爭,是解除制約行業發展瓶頸的重要舉措,外資動力電池的進入會拉動國內產業鏈的發展,促進自主配套產品的技術提升,實現融合發展。
另一方面,崔東樹認為,放開動力電池約束,有效引入競爭,將推動電池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對於當前利潤急劇下滑、新能源汽車賠錢銷售的整車企業來說,意義巨大。此外,由於動力電池白名單的壓力,部分外資車企的國產新能源汽車的步伐較為緩慢,其轉用國產電池的難度很大。此次放開動力電池控制,也同樣有利於外資新能源汽車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從而促進新能源產業的整體進步。
當然,放開約束後,日韓企業的捲土重來,勢必會給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帶來一定的壓力和挑戰,北京長城華冠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電動車事業部電池管理系統工程師張青嶺就直言,在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中,除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頭部企業外,其他供應商與日韓企業技術差距較大,國內動力電池市場將遭遇衝擊。
但正如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所言:「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心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蒸蒸日上的當下,動力電池市場的競爭不可避免,尤其是對於真正想在國際市場擁有競爭力和優勢的企業來說,國內市場無疑是最好的初始歷練戰場。而對於國內動力電池產業來說,只有真正放開市場,營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才能迎來更加健康的良性發展。
基於此,崔東樹總結道,取消動力電池白名單是重大的新能源利好,有利於行業充分競爭,有利於更強的產業鏈體系建設,有利於外資車企的新能源車型的中國市場投放,有利於自主品牌降低成本和取得更好的電池資源,是體現改革開放深化的好事,對車市發展促進很大。(施芸芸)
(責編:鄂智超、連品潔)
商業車險費率改革進一步深化保監會日前再次擴大保險公司自主定價權,下調費率浮動係數下限,降低車險費率水平,減輕消費者保費負擔。【詳細】
工信部:2025年 若干中國品牌汽車企業產銷量進入世界前十我國汽車產量仍將保持平穩增長,預計2020年將達到3000萬輛左右、2025年將達到3500萬輛左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