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媒體都在爭議寧德時代和刀片電池,而根據國家工信部合格證數據,2020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大約35.2萬輛,同比下降42.2%,新能源汽車搭載的動力電池裝機量大約17.5GMh,同比下降41.7%。
可見,受疫情和補貼退坡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和動力電池裝機量下滑幅度均超4成,創出近年行業新低。
一、從上半年各月表現看,市場在逐漸恢復中——從2月開始呈現逐月增長態勢,同比降幅逐漸收窄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各月動力電池裝機量及同比情況如下:
表1
圖1
可見,2020年上半年各月電池裝機總體一波三折。可能與春節放假有關,1月同比下降超5成;因疫情影響處於最底部,2月降幅也最大;從3月份開始同比降幅逐步收窄。因此,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市場比較慘澹,但正處於逐步恢復中。
二、寧德時代佔比近5成,頭部企業集中度提高,TOP10累計佔比93.7%,同比提高6.3個百分點,市場壟斷程度進一步提高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TOP10電池企業裝機量、同比、市場佔有率及配套主要客戶如下:
表2
圖2
圖3
可見,在2020年上半年的TOP10電池裝機量中:
1、寧德時代一家獨大,佔比近半壁江山(48.7%),裝機量同比下降36%。
2、LG化學佔比14.2%,居於第二,裝機量同比暴漲447.64倍,可謂鶴立雞群,漲幅最大。
3、比亞迪居第三,佔比14.2%,裝機量同比下降66.4%,是前10強中同比降幅最大的企業。
4、中航鋰電居第四,佔比4.3%,裝機量同比增長53.6%,表現不錯。
5、TOP 10中裝機量同比5增5降,累計佔比93.7%,同比增加6.3個百分點,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三、外資電池品牌加速進入中國市場,搶佔了國內有限的市場份額,導致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市場格局重新構建
研究數據顯示,2020年TOP10佔比同比變化情況如下:
表3
可見,在2020年上半年的 TOP10中有2家新的外資品牌闖入,且增長都較大。其中,LG化學佔比達到14.2%,居於行業第二,佔比同比增加14.02%,是份額增加最多的品牌;另一家外資品牌松下,佔比達到1.8%,居行業第七,佔比同比增加1.68%,是份額增加第四多的品牌。
可見,兩家外資品牌的進入,搶走了行業近16%的市場份額,這必然導致國內自主電池品牌市場份額的下降。其中,比亞迪去年在行業佔據第二,份額24.5%,今年份額同比下降了10.3個百分點,由第二變為第三;國軒高科市場份額由去年的5.9%下降到今年的3.8%,排名也從去年的老三變為今年的老五;力神份額由去年的2.7%縮小為今年的1.7%,排名也從第4降為今年的第8。
國產品牌中,寧德時代市場份額同比增加4.4個百分點,老大地位巋然不動;中航鋰電市場份額同比增加2.7個百分點,排名由去年的第8上升到今年的第4。
總體看,外資的加速滲透導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市場格局重新構建,市場份額被重新瓜分,競爭更加慘烈。
四、政策和市場雙輪驅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行業重新洗牌
1、補貼退坡促使行業加強研發,政策扶優扶強,推動優勝劣汰。
2016年補貼開始退坡,給動力電池企業提出了提高能量密度的要求,低質量的產能要除去。
2、近年國家一系列關於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方案及安全要求,特別是2020年5月13日三項強標的發布,指出了動力電池未來的發展方向:扶優扶強,優勝劣汰。
2020年5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制定的GB18384-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30381-2020《電動汽車安全要求》和GB38032-2020《電動客車安全要求》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簡稱三項強標)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發布。
尤其是GB18384-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特別增加了電池系統熱擴散試驗,要求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後,電池系統在5分鐘內不起火不爆炸,為乘員預留安全逃生時間。這無疑提高了動力電池行業的技術門檻,體現了國家扶優扶強、淘汰落後的戰略。
眾所周知,近來每年都有動力電池企業在競爭中倒下。而三項強標的出臺無疑對加速動力電池行業的進一步洗牌起到一個強大的推動作用,對保障電動汽車尤其是電動客車的安全是極大的利好。
3、市場萎縮加速淘汰競爭力不強的電池品牌。
2020年上半年及近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均不如人意,市場始終處於低迷態勢,尤其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的影響,更使得新能源汽車市場雪上加霜。
4、動力電池價格逐年走低,使得沒有成本優勢的電池企業「吃不消」而先倒下。
圖4
綜上所述,一方面國家政策法規越來越嚴,對動力電池企業的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市場對動力電池裝機量的需求在呈現萎縮,需求端需求量在減少。作為供給側的動力電池企業,面對「僧多粥少」的格局競爭必然更加激烈。受政策及市場的雙輪驅動,競爭的結果必然是部分實力不強的電池品牌先倒下。
圖5
可見,近年參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市場競爭企業呈現的特徵如下:
一是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動力電池配套企業越來越少;
二是近年每年都有幾十家電池企業在行業消失;
三是馬太效應逐漸顯現。
(如需數據來源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