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薈萃】中國首顆碳衛星成功發射;「中國製造」無人駕駛地鐵香港首開……

2021-02-19 先進位造業


先進位造業AMdaily

「中國製造2025」和「網際網路+」國家戰略的實踐者和推動者

會展 | 網站 | 微信 | 雜誌 | 沙龍 | 諮詢


封面圖片:Beast飛行摩託車

一、【今日頭條】  

無人機與衛星成環保部查霾新裝備

環保部向北京、天津、河北等6省市緊急派出13個督查組,對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情況進行督查。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督查採用了科技手段,突出衛星遙感、無人機偵查、高架源監測等指引作用,為治霾督查提供了精準方向。

二、【智能家居、智慧城市】  

1.咪咕康佳籤署雙屏戰略合作 

雙方「雙屏戰略合作」項目的正式啟動,將通過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從電視硬體和內容提供兩方面共建雙屏觀影的智能電視新體驗。

2.TP-Link智能家居設備支持Alexa

TP-Link推出了一款名為HS105 Smart Plug Mini的智能插座+燈泡新產品,可使用Kasa應用遠程控制和連接設備,還與Amazon Alexa兼容,無需連接中樞。

3.安吉星推出叫餐及法律諮詢服務

上汽通用汽車安吉星與百勝集團以及移動互聯法律服務平臺合作,推出必勝客肯德基宅急送和私人法律管家服務,標誌著安吉星將互聯功能將覆蓋生活場景。

三、【智能製造、機器人】  

1.索拉露斯發布全新一代工具機

索拉露斯在其第六屆技術開放日上展出用於提高生產率和無人化操作的自動系統、龍門工具機技術及用於五軸和多功能加工的新型H100和H200T附件頭等。

2.九牧斥資15.6億打造「五大項目」

此次九牧投資15.6億元,對工廠進行全面自動化升級,啟動了五大智能製造項目的開工,建成後年產值將超過60億。

3.中俄裝備製造與東北振興研討會召開

會上中俄雙方共同探討重大裝備領域合作與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等議題。同時,雙方企業也就各自的項目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和對接。

4.中科大研發靈活柔軟機器人獲進展

中科大科研人員在軟體機器人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實現機器人也可像「大白」一樣靈活、柔軟,目前樣機已經製備。

5.中國首顆碳衛星發射成功


22日03時2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我國首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1顆高分微納衛星和2顆光譜微納衛星。

四、【通信、底層技術】  

1.鵬博士全面啟動物聯網建設

中國LoRa物聯網產業運營聯盟在北京舉行了成立大會,該聯盟由鵬博士和Semtech共同倡導發起,中科智城、中興、諾基亞上海貝爾等十多家企業等成為首批聯盟成員。

2.高通與中移動拓展物聯網領域合作

雙方計劃在模組、智能硬體、家庭網關、微基站、車聯網、應用平臺及行業解決方案等市場進行產品合作,在窄帶物聯網領域進行聯合的市場拓展活動。

3.諾基亞將攜Nedaa杜拜設IoT實驗室

Nedaa宣布,已經與諾基亞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在杜拜建立創新和創造實驗室,該實驗室將支持杜拜「智慧城市」計劃。

五、【可穿戴、智能硬體】  

1.磁力懸浮黑科技:酷炫茶几

美國Siren Design工作室設計了一款相當炫酷的磁力懸浮茶几,採用了金屬、玻璃材質,通過巧妙精細的工業設計實現穩定的懸浮。

2.Prevent智能牙套,實時監測腦震蕩損傷

全新的智能牙套Prevent ,能夠實時監測相關的數據,包括方向、力度和位置的影響。當使用者出現腦震蕩現象時及時向其發出通知。

3.沃爾沃夜間安全噴霧LifePaint


沃爾沃就推出了一款「魔術噴霧」--生命油漆,它能讓被噴的物體或人在夜晚發光,如果是在白天,這種光是看不見的。

4.NASA的電磁背包能夠定位消防員的位置

NASA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稱為POINTER的電磁背包,能在消防員拯救生命時減少他們自身的危險。

六、【智能交通、車聯網】  

1.中國首列無人駕駛地鐵在香港開通

香港南港島線地鐵車輛是中國第一個正式運營的GOA4等級的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車輛,是中國在軌道交通設計製造領域的又一突破,完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2.國務院再次要求大幅提升新能源車比例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要求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車及應用的比例,推動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綠色低碳產業成為支柱產業,到2020年,產值到10萬億元以上。

3.黑莓為無人駕駛汽車研發中心投資7500萬美元

黑莓公司將成立自動駕駛汽車研發測試中心,未來幾年內將為該中心投資1億加元將用於招聘工程人才和技術研發。

七、【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  

1.高德開放平臺服務升級 大數據能力提升

高德開放平臺宣布全面升級服務至LBS 2.0階段,將多元大數據能力作為全新的產品驅動力,為地理信息提供更多的信息數據維度。

2.騰訊大數據推出第三代高性能計算平臺

騰訊大數據推出面向機器學習的第三代高性能計算平臺——Angel,並預計於2017年一季度開放其原始碼。

3.學鋼鐵俠 扎克伯格啟用AI「管家」

「臉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開發出一款名叫「賈維斯」的人工智慧程序,能管理其生活起居。控制家裡的照明開關和溫度、音樂、烤麵包以及餵狗等。

4.白宮發布《人工智慧、自動化和經濟》報告

白宮發布了一份關於人工智慧、自動化和經濟的報告。報告中建議白宮在今年年底前發布一份關於人工智慧對經濟影響的報告。

八、【科技財經】  

日立研發純電動車鋰電池獲新突破

該電池充電一次可讓純電動汽車行駛約400公裡,行駛距離比目前的純電動汽車延長約4成,容量增加了一倍。日立表示,力爭在2020年實現實用化。

四個妙招緩解頭痛 / ①少吃鹽:能減少39%的頭痛發作機率;②瑜伽及靜坐冥想:可減輕壓力,緩解頭痛;③肌肉鍛鍊:有助預防或減少緊張性頭痛;④吃綠葉菜:綠葉菜富含葉酸,有助減少頭痛。

本文來源於物聯網智庫,科技日報;先進位造業全媒體重新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對原作者表示感謝。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或做相關處理!

溫馨提示:

《先進位造業》全媒體讀者及廣告合作推廣聯絡郵箱:lihanxi123@163.com,電話: 13681985480 ;歡迎各界人士投稿,與行業專家朋友共分享。


相關焦點

  • 中國開啟5G網絡新時代:全球首顆5G寬帶衛星發射成功
    最近一段時間,小米創始人雷軍的一封祝賀信,成功的向廣大米粉揭開了中國商用航天科創新時代的帷幕,根據小米創始人雷軍描述到:「中國民營航天公司銀河航天發射首顆支持 5G 的通訊衛星,同時還表示非常看好商業航天的未來,所以雷軍的順為資本也是非常幸運在早期就投資了銀河航天,同時還成為了銀河航天的主要投資者
  • 中國首顆Ku頻段高通量寬帶衛星「亞太6D」成功發射
    長三乙火箭發射亞太6D衛星(何衛國 攝)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趙竹青)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採訪獲悉,北京時間7月9日20時11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首顆Ku頻段高通量寬帶商業通信衛星
  • 同一天:中國成功發射一箭十三星,美國成功發射全球定位系統衛星
    一、中國成功發射了一箭十三星 2020年11月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
  • 長徵八號搭載中國首顆商業SAR衛星發射成功,研發方「天儀研究院...
    來源:鈦媒體APP北京時間12月22日中午12時37分,由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天儀研究院」)研製的「海絲一號」衛星和「元光號」衛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兩顆衛星正常進入預定軌道,遙測參數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中國電科38所與天儀研究院聯合研製國內首顆商業SAR衛星發射成功...
  • 中國驕傲:全球首顆量子衛星成功發射
    量子衛星上天后,中國衛星就可以與潛艇進行通訊,再也不需要潛艇浮出水面或發射無線電來暴露位置,中國的潛艇將可以在全球神出鬼沒,外軍再高明的密碼專家也只能望而興嘆……首顆量子通訊衛星屬於一顆小衛星,一般的衛星都是幾噸重,它只有六百公斤。
  • 我國首顆Ku頻段高通量衛星發射成功!
    2020年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成功,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成功。2020年7月9日晚間,亞太6D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在載荷重量、通信容量、設計複雜程度等方面,刷新了國內同類通信衛星的紀錄。
  • 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魏倩)記者今日從平安銀行獲悉,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本次運載的衛星當中包含由平安銀行定製
  • 北鬥第55顆嚞星發射,組網成功收官
    2020年6月23日09時43分,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這是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三顆地球同步軌道(GEO)衛星。
  • 金融界首顆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萬眾期待的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本次運載的衛星當中包含由平安銀行定製,國電高科研發的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天啟星座08星)。"平安1號"的成功發射,是平安銀行布局天基物聯網,進一步部署星雲物聯網平臺邁出重要的一步,作為平安天基物聯網星座的首發星——"平安1號"正式展開在軌技術驗證和應用測試。
  • 全球發射衛星數量對比,美593顆俄135顆,中國數量讓人驚喜
    眾所周知,這種定位系統是由數顆人造衛星組成。而人造衛星通常是指可以環繞地球並且在空間軌道上運行的無人太空飛行器,因此又被譽為「太空之眼」,截至目前,人造衛星的發射數量已經達到太空飛行器發射總量的90%,可以說人造衛星已然是數量最多、用途最廣和發展最快的太空飛行器。
  • 中國預計2022年發射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
    中山大學官網 圖中新社廣州12月4日電 由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共建的「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衛星遙感高峰論壇12月3日在中山大學舉行。記者了解到,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研製並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中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平臺和載荷的設計已基本完成。
  • 波哥大地鐵一號線籤約 中車長客將供30列無人駕駛地鐵
    波哥大地鐵一號線籤約 中車長客將供30列無人駕駛地鐵 2020-10-01 0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歷史上的今天|1月10日 中國神舟二號無人飛船發射成功!
    歷史上的今天 2020.1.10 距離全年結束還有355天 1863年1月10日 世界上第一條地鐵倫敦地鐵通車>「政協會議」否定國民黨獨裁統治 1964年1月10日 我國與突尼西亞建立外交關係 2001年1月10日 中國神舟二號無人飛船發射成功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今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記者15日從中科院獲悉,我國即將發射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被命名為「墨子號」。「關於這顆衛星的命名,我們考慮了好久。」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說,最終命名為墨子,緣起於已故著名教育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老教授錢臨照。
  • 中國成功發射「高分一號」:指控大廳標語掌聲祝賀
    中國成功發射「高分一號」:指控大廳標語掌聲祝賀 (16/16) "← →"翻頁
  • 簡報: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成功
    簡報: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成功 物聯網之聲 發表於 2020-12-08 10:44:07 「政策動態」
  • 中國將發射國際通信衛星組織亞太三號衛星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三日電(孫自法)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與歐洲阿斯特裡姆公司今天在人民大會堂籤訂發射服務合同。阿斯特裡姆公司製造的國際通信衛星組織亞太地區三號衛星(APR-3)暨鑫諾1B(Sinosat-1B)衛星,將於二00二年春季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 亞太6D 衛星發射成功:中國首顆 Ku 頻段高通量寬帶商業通信衛星
    IT之家 7 月 9 日消息 據央視報導,2020 年 7 月 9 日 20 時 11 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 6D 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一箭雙星 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
    12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北京時間12月10日凌晨4時14分,中國「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英文簡稱GECAM)」暱稱「極目」的兩顆空間科學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