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對看房者「無感抓拍」!究竟是何目的?

2020-12-11 中國經濟網

最近,有一些購房者向媒體反映,某新房售樓處安裝了多個攝像頭,用於識別購房者的身份。記者調查了解到,售樓處通過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對看房者「無感抓拍」的情況並非個案。那麼,售樓處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到底要幹什麼,是否侵犯了購房者的個人隱私呢?

房企暗中鋪開人臉識別

房屋中介:事關佣金

近日,有消費者反映稱,他原本由中介帶領到天津灣某新房售樓處購買房屋,一個月後售樓處告知,通過售樓處視頻人臉識別識別到與該名消費者相似人員曾經獨自來過售樓處看房,判定其為售樓處自訪客戶,非中介渠道客戶。這名消費者認為,售樓處未經授權同意的情況下,擅自識別獲取人臉信息,涉嫌違法,也損害其購房利益。

對此,天津市河西區政府回復稱,經過核查處理,該問題屬於合同糾紛,建議市民到法院自訴解決。

某房屋中介告訴記者,此類情況並非個例。如果購房者是看了房企宣傳前來買房,叫做「自然到訪客戶」;如果購房者被渠道中介帶上門,就屬於「渠道客戶」,房企要給予中介一定的「好處費」,即提成佣金。過去,房企銷售與渠道中介搶客戶的情況經常發生。而人臉識別,就是為了幫助房企判斷某個購房者是什麼類型、是誰的客戶,佣金應該發給誰。

房屋中介:用人臉識別的機制,如果說您和您愛人自己去售樓處看過的話,就相當於開發商自己的客戶,在我們這邊叫「順訪」,我們是不能再帶您去申請優惠的。我們給他們帶客戶,肯定是要拿他們的提成的,如果是他們自己的客戶,就不用分給我們這部分提成了。

這名中介還介紹稱,一般而言,由中介帶領首次看房完成籤單,對於消費者而言有較大優惠,有時差距甚至在幾十萬元。不過,常規情況下,消費者在買房時貨比三家,很難當下做出決定,在不知道售樓處存在人臉識別系統的情況下,消費者常常與房企以及中介發生糾紛。

天津灣某新房售樓處工作人員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承認,確實應用了人臉識別系統,其目的主要是解決要不要給中介結佣金的問題。

售樓處工作人員:您就直接到售樓處訂房吧,您所說的要不要跟中介訂,這個只涉及到開發商給中介結佣金,跟您一點關係沒有。該給您申請優惠,銷售肯定會給您申請的。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以往房產企業在銷售實踐中常常會遇到「內單外掛」或是互搶客戶等不規範行為。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目前人臉識別在房地產銷售部分比較困難的項目會有這種需求,因為它主要針對的是渠道客戶和自訪客戶的甄別問題,房企甄別這個,其實是為了避免自己的銷售團隊把一些自訪客戶,經過洗盤,變成渠道客戶,裡應外合,賺取一些不太規範的渠道費,(通過人臉識別)只是用來甄別是否是二次到訪,不是用作查詢其他用戶信息。

人臉識別等服務公司應運而生

戴口罩也沒辦法

記者了解到,為各房企提供人臉識別服務的公司,為這項業務取了新名字:房地產渠道風控。以深圳市某企業為例,該公司在其官網宣稱,相關產品已覆蓋「80+」城市、「1100+」項目。

一位提供「房地產渠道風控」服務的業內人士介紹,近年來,房地產行業對分銷渠道依賴不斷加重,渠道佣金不斷水漲船高,飛單現象層出不窮。之所以會出現內單外掛等現象,是因為渠道佣金已經是內場置業顧問的10倍左右,甚至更多。另一種情況是,客戶在看房後不留下真實姓名和登記,轉而尋求中介獲取優惠,傳統的登記等手段無法防範,人臉識別等「房地產渠道風控」服務應運而生。

有中介向記者透露,疫情後看房客戶普遍戴有口罩,目前個別售樓處甚至存在瞳孔識別的技術。

中介:現在好多利用更高科技的,就是瞳孔識別,咱們眼球的瞳孔是肯定不可能複製的。

對此,這名業內人士表示,按照規定,對瞳孔、虹膜類的識別系統是不可以應用於商業場景的。而目前的人臉防控系統也存在漏洞,還面臨較大的法律隱患。

業內人士:實際上「人臉識別」給到開發商以後,也是有很多坑在裡面的,賣出去能賺到錢,是他的目的,所以他們把(「渠道風控」)的概念放大了。企業實際在用的時候,還面臨很多問題,若非要追究客戶來過沒有,假如客戶換了號碼再來,遇到一系列問題能不能很好地認定,都是帶爭議的。包括法律問題也是有的。

專家表示:

無感抓拍不合法,涉嫌侵犯消費者權益

售樓處使用人臉識別系統對看房者無感抓拍,是否侵權?《網絡安全法》和《民法典》已有規定: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

清華大學法學院勞東燕教授表示,所謂「無感」的個人信息收集和處理行為均不合法,同時,人臉識別將看房者區分為不同類型,給予不同的優惠力度,還有「價格和服務歧視」的嫌疑。

勞東燕:且不說(人臉信息)到底怎麼用,首先搜集就是不合法的,這種人臉數據肯定是個人信息,這種收集(行為),作為企業肯定是要徵求(消費者)同意才可以,而且徵求同意的前提就是要告知,不僅要告知要收集,而且要告知收集來了以後用來幹什麼,包括使用目的都要進行告知。這些房產企業都是「無感抓取」,所有人都不知道,不知道的情況之下,直接抓取人臉信息,實際上就是非法獲取個人信息。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相關焦點

  • 房企暗中鋪開人臉識別 專家表示:無感抓拍不合法 涉嫌侵犯消費者權益
    央廣網北京11月23日消息(總臺央廣記者李行健)近日,有購房者反映,某新房售樓處安裝了多個攝像頭,並用於識別購房者身份。記者了解到,各地多家售樓處承認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主要目的是用來識別來購房的消費者是否是首次看房、是由第三方中介還是售樓處銷售首次完成接待等等。
  • 南京率先要求售樓處禁用"人臉識別" 徐州也跟進
    與此同時,有開發商向記者透露,繼南京之後,徐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近日也向部分新開樓盤和續銷樓盤項目發出口頭通知,要求售樓處不得使用「人臉識別」系統。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表示,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緣於「分銷模式」的鑑別。每當新樓盤上市時,房企一方面會採取自營銷方式,另一方面也找「分銷渠道」進行外部合作銷售。
  • 無感「刷臉」沒商量 技術濫用埋風險:人臉識別竟然成了售樓處標配
    視頻中,該男子戴著頭盔進售樓處看房,以防範人臉識別系統的抓拍。  視頻的流傳令人好奇,人臉識別技術竟已無孔不入?記者走訪發現,人臉識別系統在北京各售樓處同樣已成標配,甚至絕大多數是在看房人不知情的情況下,以無感方式收集其面部信息。  ■體驗:進趟售樓處就被抓拍  昨天下午,記者以看房人的身份先後走訪了金融街武夷·融御和臺湖金茂悅兩個樓盤的售樓處。
  • 真有售樓處搞人臉識別!中介:事關佣金
    記者注意到,在售樓處大門的側上方,以及售樓處裡面都有裝有監控攝像頭。現場工作人員表示,監控設備主要起到安全作用,售樓處沒有安裝人臉識別系統。隨後,記者來到融匯文旅城售樓處,該售樓處門口放置了5臺人臉識別設備。按照文旅城項目的規定,到訪客戶需要在此進行人臉識別、個人信息登記後,系統再分配銷售顧問。
  • 下架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
    編輯:婧雯來源:正和島近日,「南京售樓處將下架人臉識別」這一話題登上了熱搜。11月29日上午,在南京城南、江北、河西等地開發有多家樓盤的一家房地產企業負責人士告訴記者,他們已經接到南京市相關部門的電話通知,要求拆除售樓處裡現有的人臉識別系統。
  • 被售樓處人臉識別拍到,買房多花30萬?濟南男子戴頭盔看房
    而這些故事最後都不約而同地  指向了「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  據南方都市報,有地產中介表示:房企安裝人臉識別系統,與其「分銷模式」有關。  每當新樓盤上市時,房企一方面會花大量費用做營銷宣傳,吸引潛在購房者,另一方面也會找各種賣房平臺(中介)作為「分銷渠道」,讓渠道幫忙招徠客戶。
  • 上萬人臉識別廁紙機進駐上海?政協委員多年提案拒用人臉識別
    02無感抓拍!商場、售樓處、電梯「偷偷」拍你戴著頭盔去看房為何能在全國掀起人臉識別的大討論?因為此前國內較少發生人臉信息大規模洩露的案件,售樓處也是首例人臉識別牽扯到用戶端經濟利益的場景,被人臉識別抓到是自然到訪客戶,客戶就無法享受中介帶看的返傭,可能相差幾十萬元。
  • 「有人被迫戴頭盔看房……」80%的售樓處安裝了「人臉識別」?
    據媒體報導,目前有80%以上售樓處安裝有人臉識別系統。「人臉識別」一方面涉及個人隱私,另一方面涉及房屋價格公正性,事件在網上迅速發酵。而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的背後,是渠道商的生態。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這幾年,一些地方樓市降溫,部分樓盤銷售困難。
  • 還沒踏入售樓處,你的身份就已被識別 面對越來越泛濫的人臉識別...
    每日商報訊 近日,一條山東男子戴頭盔去看房的視頻在網上爆紅,視頻中的字幕顯示「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看房」,以此為開端,一場關於「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是否侵犯隱私」的討論在網絡上發酵。據多家媒體報導,目前在北京、南京、濟南、昆明、天津等城市,新房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已經是普遍現象,有些系統甚至連戴著口罩也能輕鬆識別。那麼,杭州是否也存在這類現象呢?最近,記者進行了實地調查。
  • 僅上海安裝上萬部 政協委員多年提案拒用人臉識別
    相關推薦02無感抓拍!圖源/網絡那麼,售樓處為什麼要裝人臉識別?如果中介在門口截胡自然到訪客戶,成交後也可以向開發商收取一筆佣金,裝人臉識別主要是為了防止中介「飛單」。有房產中介表示,80%的售樓處都裝了人臉識別系統。
  • 記者實探青島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是否中介帶來看房價格能差幾萬(視頻)
    視頻中還有字幕:「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看房」,導致看房者出此奇招的,正是售樓處的人臉識別系統。輸入關鍵字網上檢索,「售樓處」加「人臉識別」…這樣的消息比比皆是。據了解,南京多家售樓處接相關部門電話通知,要求拆除現有的人臉識別系統。那麼,青島的售樓處是什麼情況呢,大眾網記者進行了為期2天的探訪。
  • 聽說售樓部有人臉識別,精準識別可賣高價!無奈之下,他們帶著頭盔來...
    為何售樓處要使用人臉識別?據南方都市報,有地產中介表示:房企安裝人臉識別系統,與其「分銷模式」有關。每當新樓盤上市時,房企一方面會花大量費用做營銷宣傳,吸引潛在購房者,另一方面也會找各種賣房平臺(中介)作為「分銷渠道」,讓渠道幫忙招徠客戶。
  • 實探售樓部人臉識別系統:渠道費之爭是最大癥結
    這是一家可為售樓部提供抓拍識別客戶的技術公司產品賣點。「使用是您使用的,我們是提供方,大數據是合法的,交易大數據是非法的。」如果不是這幾天這條客戶戴著頭盔看房視頻的爆火,安裝無感人臉採集系統這種售樓部的常見操作尚不足以引發公眾對於隱私權的重視。
  • 售樓部人臉識別系統:抓到一筆飛單就回本,渠道費之爭是最大癥結
    原標題:調查| 售樓部人臉識別系統:抓到一筆飛單就回本,渠道費之爭是最大癥結 「0.2秒識別,99.87%的識別精度,可以永久保存,設備性能不太用擔心,主要是需要了解到您的項目需求。」這是一家可為售樓部提供抓拍識別客戶的技術公司產品賣點。「使用是您使用的,我們是提供方,大數據是合法的,交易大數據是非法的。」
  • 濟南多個樓盤都有人臉識別,避免被拍真有人省了3萬
    進入售樓處大門房簷處,就有一部攝像頭正對進出口,攝像頭如果有人臉識別功能,可以拍到來訪人。進入售樓處大廳,雖然多個拐角處有攝像頭,但布局較為分散,普通來訪者無法辨識是否具備人臉識別功能。「人臉識別?我怎麼不知道我們樓盤有人臉識別。」濟高瓏悅府售樓處的現場工作人員稱,因為最近沒有看新聞,自己並不知道「戴頭盔買房」一事,但售樓處沒有安裝人臉識別系統。
  • 人臉識別門禁之憂:業主質疑安裝不告知 臉「丟」了咋辦?
    從前段時間網上引起熱議的「戴著頭盔看房」短視頻,再到日前(10日)出現的廣西南寧十幾名業主刷臉賣房被騙超千萬元,人臉識別系統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記者通過實地走訪發現,今年成都很多小區也陸續安裝了人臉識別等智能門禁系統。而一邊是「人臉識別門禁」的熱潮,一邊是越來越多居民的質疑——如何防止個人信息被盜用?
  • 調查|售樓部人臉識別系統:抓到一筆飛單就回本,渠道費之爭是最大癥結
    11月2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看房者身份走訪廣州黃埔萬科城市之光售樓部時,發現內部至少有5臺人臉識別攝像頭,3個進門各有一臺,沙盤附近還有兩臺。銷售人員也表示,確實有人臉識別系統,但售樓部對人臉識別並無公開提示。
  • 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系統應有法可依
    近日,有用戶反映,他們所在小區正在安裝人臉識別,且和住址、身份信息綁定在一起。小區給出的理由是智能化管理可以精準識別出入小區人員,讓小區管理更安全、更高效。但有居民擔心人臉信息被洩露:我什麼時候不在家,別人都知道。
  • 最強人臉識別上線!天際ME7識別時間小於半秒_易車網
    近期,為了防止被售樓處人臉技術識別,"男子帶頭盔看房"的視頻,引起熱議。"刷臉"這事再一次成為熱點。隨著物聯網和人臉識別技術的飛速發展,從手機解鎖、支付、安檢,到考勤、疫情防控等領域,人臉識別早已被廣泛應用於現代智能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