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感「刷臉」沒商量 技術濫用埋風險:人臉識別竟然成了售樓處標配

2020-12-15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趙瑩瑩

  近日,一條「濟南男子戴頭盔看房」的小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該男子戴著頭盔進售樓處看房,以防範人臉識別系統的抓拍。

  視頻的流傳令人好奇,人臉識別技術竟已無孔不入?記者走訪發現,人臉識別系統在北京各售樓處同樣已成標配,甚至絕大多數是在看房人不知情的情況下,以無感方式收集其面部信息。

  ■體驗:進趟售樓處就被抓拍

  昨天下午,記者以看房人的身份先後走訪了金融街武夷·融御和臺湖金茂悅兩個樓盤的售樓處。在門口出示了北京健康寶、簡單登記信息後,售樓員就把記者領到沙盤前開始介紹,短短一二百米的路程中,記者注意到,前臺、沙盤、展示板等幾個看房人必定會停留的地方,角落處都安裝著一個攝像頭,如果不留心觀察,不一定會注意到。

  這些攝像頭會記錄人臉信息麼?當記者以好奇為由向售樓員提出疑問時,對方猶豫幾秒後還是點頭承認了。「您走進售樓處內,面部信息就會被採集進系統。當然,我們絕不會隨便洩露您的信息,這麼做只是開發商統計的需要。」

  按照售樓員的說法,由於鏈家、我愛我家等渠道給樓盤帶客成交是要支付佣金的,從成本角度,開發商更喜歡主動到訪的看房人,為了方便甄別誰是誰的客戶,便想出這套辦法,「幾乎所有售樓處都這麼做,畢竟安裝一套人臉識別系統的成本可能不足2萬元。」

  ■探因:區分客戶少給優惠

  「北京如今九成以上的售樓處都安裝有人臉識別系統,目的是用於區別客戶。」一位房地產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現在進入售樓處的客戶,有的是看到企業宣傳自行前往,即自然到訪客戶;有的是由鏈家等中介帶上門的,即渠道客戶。精準的人臉識別系統能幫助企業鎖定身份,避免本場銷售人員和中介人員互相扯皮。

  「我就是籤約時才發現自己已經被人臉識別了。」不久前剛在南四環某樓盤購買了一套商品房的王先生告訴記者,直到交定金前,銷售人員才表明,雖然他是在經紀人陪同下籤的約,但由於人臉識別系統記錄到他曾主動到訪過一次,因此不能享受2%的優惠,「兩個價格相差近20萬元。」

  「對於售樓處的人臉識別系統,絕大多數情況下看房人並不知情。」上述人士透露。一家名為「萬店掌」的智能硬體商在其網站中直白地指出,在售樓處這樣的環境下顧客肯定不會非常配合進行人臉採集,其開發的人臉識別系統,具備提高無感人臉識別率的方法,特別適合於售樓處。

  ■專家:私自採集涉嫌侵權

  「數字密碼可以更換,指紋密碼至少有10個,可人臉只有一張,不可更換。」有網友憂心忡忡地留言。

  售樓處標配人臉識別系統背後,人們更關注的還是被動接受人臉信息錄入引發的隱私洩露風險。畢竟,技術應用與技術濫用之間,可能僅一牆之隔。

  就在11月20日,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剛公布一則判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因單方面修改合同,要求市民郭兵改指紋為面部識別,存在違約,賠償郭兵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1038元。這也被稱為「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不過,這一案例並未裁定杭州野生動物世界人臉識別「越界」。

  記者了解到,經過今年新冠疫情的考驗,國內人臉識別系統的技術手段已大幅提升,即便是在火車站、地鐵等大客流情況下,也能精準識別人臉,「不摘口罩識別」成為不少設備供應商標榜的亮點。但這也意味著今後消費者在售樓處等商業場所,被無感「盜取」人臉信息的概率越來越高。

  「現在的人臉識別、瞳孔識別、指紋識別等新技術在公共安全、金融貿易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也給個人信息洩露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一旦這些極私密的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濫用,將危及公民的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兆全告訴記者,網絡安全法第41條明確規定,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人臉信息作為個人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和高度敏感性。售樓處私自採集人臉信息的做法,屬於商家為私利所實施的行為,顯然構成了對公民人格權的侵犯。

  「售樓處收集個人信息,應該是在明示告知、充分提醒的前提下,由公民選擇是否提供、如何提供、銷毀個人信息,在此過程中不能對公民的選擇權予以不正當的限制。」楊兆全建議,各部門應加強對公民信息保護的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非法搜集、使用、洩露公民信息的行為,做好行政執法和司法的聯動辦案,暢通投訴、舉報的渠道,實現監管的有效覆蓋。對於不得不依法使用公民個人信息的特定情況,應充分考慮其必要性,並採取完善的保護措施,防止公民信息超出必要使用的範圍。

(責任編輯:王婉瑩)

相關焦點

  • 人臉識別成售樓處「標配」 開發商為何緊盯購房人的臉不放?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人臉識別成售樓處「標配」,開發商為何緊盯購房人的臉不放?「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看房。」日前,一男子戴著頭盔看樓盤的短視頻在網上熱傳,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抓取個人信息的問題受到各界關注。
  • 被售樓處人臉識別拍到,買房多花30萬?濟南男子戴頭盔看房
    該樓盤售樓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是因為宋先生的「老帶新」返利優惠的審批沒有通過,「我們規定業主來售樓處之前,要在公眾號上進行『老帶新』備案,並且備案一個小時後來售樓處才能算數,這位業主當時備案不到一個小時就到售樓處了,我們售樓處都有人臉識別的,所以審批沒通過。」  為何售樓處要使用人臉識別?
  • 刷臉取廁紙?僅上海安裝上萬部 政協委員多年提案拒用人臉識別
    多地開始禁用人臉,政協委員多年提案,拒用人臉識別等唯一的生物特徵信息作身份認證。不戴頭盔看房我可能損失30萬,為了60公分的廁紙我出賣了自己的臉……是的,我知道我的臉正在被濫用,但是我有什麼辦法?很多人臉識別是強制使用的,如果拒絕刷臉,我可能上不了班、回不了家,因為門禁系統都升級為人臉識別,且沒有門禁卡等替代方案。
  •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濫用問題引關注 你的臉刷明白了嗎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 你的臉刷明白了嗎  最近,隨著「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等事件的發生,讓人臉識別頻上熱搜,技術濫用問題引發廣泛關注。  隨之,一些傳言也「悄然出動」: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想裝就能裝?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
  • 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對看房者「無感抓拍」!究竟是何目的?
    最近,有一些購房者向媒體反映,某新房售樓處安裝了多個攝像頭,用於識別購房者的身份。記者調查了解到,售樓處通過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對看房者「無感抓拍」的情況並非個案。那麼,售樓處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到底要幹什麼,是否侵犯了購房者的個人隱私呢?
  • 上萬人臉識別廁紙機進駐上海?政協委員多年提案拒用人臉識別
    聯繫起最近圓通快遞「內鬼」洩露40萬條用戶信息,以及此前小學生用照片就打開豐巢快遞櫃的消息,網友們議論紛紛,原來我手撕快遞單成了徒勞。02無感抓拍!商場、售樓處、電梯「偷偷」拍你戴著頭盔去看房為何能在全國掀起人臉識別的大討論?
  • 南京率先要求售樓處禁用"人臉識別" 徐州也跟進
    南京某樓盤開發商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該規定的影響,無非就是售樓處的人臉識別系統不能再用了。雖然記者在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官網上並未找到要求關閉和拆除安裝在售樓處的人臉識別攝像頭相關通知,不過,南京多家開發商向記者證實了該消息的真實性。據記者了解,目前已經有不少樓盤開始執行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的這一新要求,即關閉或拆除售樓處安裝的「人臉識別」系統。
  •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 你的臉刷明白了嗎
    最近,隨著「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等事件的發生,讓人臉識別頻上熱搜,技術濫用問題引發廣泛關注。隨之,一些傳言也「悄然出動」: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想裝就能裝?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在手機銀行上設置人臉識別功能,會增加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 聽說售樓部有人臉識別,精準識別可賣高價!無奈之下,他們帶著頭盔來...
    據寧波晚報,該樓盤售樓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是因為宋先生的「老帶新」返利優惠的審批沒有通過,「我們規定業主來售樓處之前,要在公眾號上進行『老帶新』備案,並且備案一個小時後來售樓處才能算數,這位業主當時備案不到一個小時就到售樓處了,我們售樓處都有人臉識別的,所以審批沒通過。」
  • 人臉識別無處可躲,我們越來越難保住自己的「臉」-虎嗅網
    而想要拿到這一優惠的客戶,必須是第一次到訪,或者沒有沒售樓處的人臉識別系統記錄。,也沒人事先針對人臉識別徵求我的意見,怎麼幾十萬的優惠,說沒就沒了呢?」但因為刷臉支付的方便性,一些剛開始還表現得十分謹慎的人們對這項技術也逐漸失去了抵抗力2019年發布的《中國刷臉支付技術應用社會價值專題研究報告》,就曾預言這一年將成為中國刷臉支付的元年,用戶數將達到1.18億。
  • 刷臉遊園、刷臉回家、刷臉看房……「刷臉」 無處不在 誰來保護...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人臉識別」技術是否濫用引熱議 近期接連發生的幾個熱點事件,讓「人臉識別」這樣一個有些抽象的技術概念,成為了公眾輿論的焦點話題。 人們關心這項技術是否正在某些場景中被濫用?我們如何在享有技術便利和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之間找到平衡?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先來回顧這樣幾個案例。 畫面中,法庭公開開庭宣判的這起案件,被稱為「人臉識別第一案」。去年,因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的年卡門票由指紋識別被「強制」升級為「刷臉」識別,浙江理工大學的特聘副教授郭兵將動物世界訴至法院。
  • 報告顯示: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
    在「後疫情時代的大數據應用與隱私保護」分論壇上,南方都市報人工智慧倫理課題組和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布了《人臉識別應用公眾調研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三成受訪者表示已因人臉信息洩露、濫用而遭受隱私或財產損失。
  • 下架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
    你能想到嗎,它和人臉識別還有購房掛上了鉤。01、what?買房價格能相差30萬?!去年12月份,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售房部出現人臉識別黑科技,有的臉竟然能優惠三十萬」。有了人臉識別,一切都解決了,這樣的扯皮事件再也沒有了。除此之外,人臉識別還可以讓售樓部的銷售人員進行客戶篩選。於是,人臉識別成了房企甄別客源的重要手段。
  • 【盤點】人臉識別的2020年:諸事不宜
    2018年12月13日,支付寶推出輕量級人臉支付終端「蜻蜓」;3月19日,微信支付在服務商大會上展示輕量級人臉支付終端「青蛙」;4月17日,支付寶推出第二代基於線下消費場景的人臉支付終端「蜻蜓」;5月23日,全國首筆基於央行支付標準的線下刷臉支付交易花落寧波。
  • 醫療機構應用人臉識別需要防範哪些風險
    在疫情期間,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許多醫療場景中。包括醫院後勤管理、無接觸測溫、刷臉支付、門診全流程等。特別是人臉識別測溫,具有自動化、低成本、效率高的特點,在政府機關、學校、企業也都陸續開始啟用。但後疫情時代下,人臉識別技術在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的風險隱患令人擔憂。   一方面,鑑於人臉生物信息的敏感性,以及近期發生的盜用事件,政府將人臉識別技術列入管控。
  • 售樓處8秒視頻瘋傳!網友慌了
    該樓盤售樓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是因為宋先生的「老帶新」返利優惠的審批沒有通過,「我們規定業主來售樓處之前,要在公眾號上進行『老帶新』備案,並且備案一個小時後來售樓處才能算數,這位業主當時備案不到一個小時就到售樓處了,我們售樓處都有人臉識別的,所以審批沒通過。」 為何售樓處要使用人臉識別?
  • 人臉識別技術絕不可濫用
    2020-12-18 08:49:42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楊玉龍    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
  • 「刷臉」技術不能成為脫韁野馬
    先是有一名高校老師狀告杭州野生動物園刷臉入園,再有一名教授對自家小區刷臉門禁說不,還有一些售樓處在沒有徵得用戶同意的情況下,用人臉識別系統記錄、分析客戶來源,甚至有的地方上公共廁所取廁紙,也要刷臉…… 截至目前,「刷臉」技術廣泛應用於網絡支付、交通出行、酒店入住等領域,在為用戶提供便捷的同時,也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下一步,人臉識別技術應如何規範使用?如何更好地保護個人隱私安全?
  • 中國發布丨"刷臉"時代人臉信息無法"重置" 拿什麼保護你的"面部...
    中國網12月3日訊(記者 董小迪)刷臉支付、刷臉考勤、刷臉倒垃圾......隨著科技發展,人臉識別技術在金融、安保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而由於人臉信息無法「重置」、無需接觸即可捕捉,這項技術背後的個人信息安全隱患也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 最強人臉識別上線!天際ME7識別時間小於半秒_易車網
    近期,為了防止被售樓處人臉技術識別,"男子帶頭盔看房"的視頻,引起熱議。"刷臉"這事再一次成為熱點。隨著物聯網和人臉識別技術的飛速發展,從手機解鎖、支付、安檢,到考勤、疫情防控等領域,人臉識別早已被廣泛應用於現代智能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