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應用人臉識別需要防範哪些風險

2020-12-15 電子發燒友

醫療機構應用人臉識別需要防範哪些風險

人工智慧實驗室 發表於 2020-12-14 09:36:35

  12月1日發布的《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對人臉識別技術及其應用作出規定:將禁止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商會等採集人臉、指紋、聲音等生物識別信息。

  無獨有偶,10月26日發布的《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規定,禁止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進入小區。

  人臉識別是利用軟體來映射人的面部特徵,然後將數據存儲為面部模板。通過算法或機器學習技術比較面部圖像或查找面部特徵中的圖案以進行驗證或認證的技術。現今主要應用於身份識別,適用於遠距離、用戶非配合狀態下的快速身份識別。

  在疫情期間,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許多醫療場景中。包括醫院後勤管理、無接觸測溫、刷臉支付、門診全流程等。特別是人臉識別測溫,具有自動化、低成本、效率高的特點,在政府機關、學校、企業也都陸續開始啟用。但後疫情時代下,人臉識別技術在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的風險隱患令人擔憂。

  一方面,鑑於人臉生物信息的敏感性,以及近期發生的盜用事件,政府將人臉識別技術列入管控。另一方面,在實際應用層面,人臉識別技術門檻降低,適用範圍擴大,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看似矛盾背後,人臉識別技術究竟有怎樣的優勢與應用特點?對於醫療機構,應用人臉識別技術又需要防範那些風險?

  「刷臉」正成為趨勢

  雲計算、物聯網、網際網路等技術在醫院的綜合應用,醫院逐漸步入「數位化」時代。以技術來驅動醫療流程改革與創新成為共識。

  人臉識別技術及其應用,已成為改善醫療流程的利器之一,並在患者服務、醫院管理、智慧醫保等多方面發揮作用。

  1.患者服務:門診全流程服務

  此前,國家衛健委曾發布《關於通報表揚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典型案例》,健康界對其中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智慧e療服務進行過報導。智慧e療的核心是以「刷臉」實現全流程就診。患者只需「刷臉」即可完成實名認證、自助建檔、掛號、繳費等看病相關的全流程。「刷臉」服務應用於線下自助機與微信公眾號。

  華山醫院是基於身份信息服務於患者門診醫療全流程。而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醫院在今年4月,開通了以醫保電子憑證的刷臉服務,主要應用於診間結算。通過「刷臉」,患者直接通過電子醫保憑證完成費用結算。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醫院「刷臉」服務主要應用於全廈門市的醫保患者以及所有地區自費患者。

  無論是門診流程還是診間,通過「刷臉」,能夠為患者省去前往繳費窗口或者自助機環節,有效簡化了院內就診流程,縮短了患者就醫時間。

  2.醫院管理:阻擋「技術黃牛」

  「黃牛號」,一直是大醫院的管理難題。「號販子」通過技術手段,搶佔醫院的熱門號源,導致有看病需求的患者只得高價購買號源。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就通過對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來阻隔「技術黃牛」拿號,保證患者的就醫可及性。

  中山大學引入微信人臉識別功能,與公安系統對接,實時校驗患者的活體人臉與系統內預留的身份信息的匹配度。確保操作者身份,解決「技術黃牛」利用網絡技術,壟斷優質號源的問題。人臉識別前,一分鐘被搶空的號源,延長至420分鐘。預約診療真實為患者提供便利。

  除了醫院個別應用外,人臉識別應用於「號販子」識別還具有集體屬性。2019年,北京市衛健委將人臉識別技術推廣應用於24家醫院,重點醫院可以共享2017年以來,被公安機關處罰的2100餘名號販子的信息。共同開展整治和打擊號販子行動。

  3.醫院管理:智慧門禁系統

  除了應用於前端患者服務,在醫院管理後端,人臉識別技術也可以應用於醫院後勤管理,維護醫院秩序。

  江蘇省腫瘤醫院以醫院信息化建設為基礎,藉助新技術建立「三個平臺一個中心」以人臉識別門禁一體機,傳感器的醫院物聯網平臺,為醫院管理提供決策支持的智慧信息平臺。

  為了加強住院管理,對於除了病人之外的所有入院區人員,都需要通過人臉識別進入園區。以陪護人員為例,陪護人員可以通過App輸入病案號,提取醫囑陪護信息,識別陪護身份證後,就可以通過人臉識別進行院區。在簡化流程的同時,做到精準防控。

  此外,除了在患者服務、醫院管理中的應用,人臉識別還可以用於管理醫藥代表、測溫一體機、智慧機器人等。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期間,人臉識別作為非接觸式技術,具有更加可觀的應用前景。

  人臉識別仍存在風險

  新技術的應用,不止需要考慮可行性和穩定性,還需要考慮潛在的風險。人臉識別主要應用風險有三大類:一是過度採集與濫用風險;二是法律與倫理風險;三是網絡安全風險。

  1.過度採集與濫用風險

  根據南方都市報發布的《人臉識別應用公眾調研報告(2020)》,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三成受訪者表示已因人臉信息洩露、濫用而遭受隱私或財產損失。

  在現在的醫療行業,人臉識別技術主要集中於醫院院區管理和患者服務,不涉及商業變現。就後者而言,華山醫院告訴健康界,儘管人臉信息有很高的應用與研究價值,但為了確保患者隱私權,他們對患者的信息並沒有收集與應用。他們選擇跟公安部門以及銀行合作,人臉識別的信息不在醫院存儲,僅用來做身份識別。

  2.網絡安全風險

  人臉識別作為生物識別技術的一種,即利用人體的生理特徵,通過計算機進行個人身份鑑定。一旦身份信息遭到洩漏,很難恢復。人臉信息洩漏的隱患主要在存儲環節。根據《人民日報》此前文章,目前人臉數據一般存儲於人臉識別應用的運營方或技術提供方的資料庫中。無論是在本地伺服器還是在雲端,一些企業缺乏有效的安防措施。一旦伺服器遭到入侵,人臉數據就面臨著洩露風險。

  在這其中,醫療行業一直是數據洩漏重災區。據報導,2017年全球15%的數據洩露事件來自醫療保健行業,僅次於金融業。我國醫療數據洩露事件也不鮮見。據《法制日報》2017年9月報導,某部委醫療信息系統遭到黑客入侵,被洩露的公民信息多達7億多條,8000多萬條公民信息被販賣。

  因此,醫院需要對採集的生物信息進行合理的儲存與加密,防止數據信息被盜用。

  3.法律風險

  除了在技術層面的風險外,人臉識別還需特別考慮被識別者個人信息保護問題。成都市律師協會醫事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鄧明攀律師告訴健康界,人臉識別屬於個人生物識別信息,對於醫療機構而言,未經被識別者同意,獲取其個人信息,如不當使用或洩露,可能構成侵權,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在我國法律中,也對公民個人信息保護作出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四十一條: 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 網絡運營者不得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個人信息,並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與用戶的約定,處理其保存的個人信息。

  第四十二條:網絡運營者不得洩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但是,經過處理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 網絡運營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洩露、毀損、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個人信息洩露、毀損、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及時告知用戶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第二十七條:在公共場所安裝圖像採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應當為維護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並設置顯著的提示標識。所收集的個人圖像、個人身份特徵信息只能用於維護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公開或者向他人提供;取得個人單獨同意或者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綜上,為有效保護公民個人信息,針對醫療機構採用人臉識別技術的情況,鄧明攀律師提出如下建議:(1)被識別者知情權應受到保護,醫院應提供被識別者拒絕刷臉的替代性選擇或方式。被識別者有權對醫療機構採集其面部信息的目的、使用範圍、保存方式、存儲時間等事項進行了解,同時,也可拒絕「刷臉」來實現就診目的。(2)醫療機構應委託第三方獨立機構對人臉識別系統進行定期檢測,並將檢測情況和應用情況定期向主管部門備案,納入醫院安全日常管理範疇。(3)採取安全技術措施,妥善保管和處理患者個人信息。
責任編輯:YYX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公布 擬進一步規範公共場所人臉識別應用
    隨著人臉識別算法、高清攝像頭等軟硬體的發展,圖像採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在機場、車站、銀行、商場、小區、高校等公共場所的應用越來越普及。這類應用給民眾帶來了諸多便利,但也一直伴隨著未徵得用戶明確同意、用戶信息洩露、透明度不足等風險和爭議。
  • 黑客繞過人臉識別,銀行Ⅱ、Ⅲ類戶開戶到底有多少風險?
    當然,直接用哈希或者MD5,很容易被攻擊者試出來,則可以偽造籤名,因此籤名需要加一個約定好的隨機數(加鹽)。未進行通道加密最基本的,客戶端和服務端之間的所有通信,應該都是整體加密的,這是金融應用最基本的要求了。
  • 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整容後無法識別?媒體解答熱點傳言
    視覺中國 圖最近,隨著「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等事件的發生,讓人臉識別頻上熱搜,技術濫用問題引發廣泛關注。隨之,一些傳言也「悄然出動」: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想裝就能裝?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在手機銀行上設置人臉識別功能,會增加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 「人臉識別」是一柄雙刃劍,如何趨利避害?
    據了解,目前有80%以上售樓處安裝有人臉識別系統,有些開發商把人臉識別系統用於判客,以此識別購房者的類型。這些「無感人臉識別」或「被人臉識別」場景,讓人臉信息被濫用、被盜用風險加大。據新華熱點報導,前不久,一些網絡黑產從業者利用電商平臺,以「人臉信息0.5元一份」倒賣。
  • 「人臉識別」是一柄雙刃劍 如何趨利避害?
    據了解,目前有80%以上售樓處安裝有人臉識別系統,有些開發商把人臉識別系統用於判客,以此識別購房者的類型。這些「無感人臉識別」或「被人臉識別」場景,讓人臉信息被濫用、被盜用風險加大。據新華熱點報導,前不久,一些網絡黑產從業者利用電商平臺,以「人臉信息0.5元一份」倒賣。
  • 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系統應有法可依
    (12月29日 中國新聞網)小區以管理更安全、更高效為由,安裝人臉識別系統,不是一無是處。作為一項新興技術,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在適當的地方,有一定的意義。譬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小區可以對外來人員實現精準化防控,拒絕非本小區居民進入小區。這一辦法,同樣適用於小區防盜安全等問題上。
  • 規制人臉識別之路仍任重道遠 ——從「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談起
    二、人臉識別技術的法律規制人臉識別技術主要來源生物特徵加密技術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具有無接觸、交互性強、高效迅速、符合人類識別習慣等特徵。簡言之,人臉識別技術可以通過面部特徵的分析精準地確定個體身份信息,只要你的臉暴露在識別系統,就能精準地識別你的身份信息,應用上具有超高的便利價值。
  • 人臉識別60年︱校園、課堂、售樓處,人臉識別應該有禁區嗎
    2019年,瑞典數據保護局對一所高中開出罰單,認為校方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考勤違背了「必要性」原則,人臉信息的敏感性更高,校方完全有其他低風險的選擇。這也是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通過後的首張罰單。
  • 人臉識別技術在圖書借還方面有哪些益處?
    刷臉解鎖、刷臉支付、刷臉開門……人臉識別技術在各個行業場景應用越來越多,也逐步趨向成熟,為人們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便利。將人臉識別系統引入圖書館,人臉識別技術在圖書借還方面有哪些益處?在學校中,進出圖書館通常都需要校園一卡通或是圖書卡,借還書籍也需要用到。如果證件丟失、忘帶了,就不可以進出圖書館、借還書籍,而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可以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將人臉信息錄入圖書館人臉識別系統中,讀者即可刷臉進出,通過人臉識別刷臉驗證身份,完成借還流程。
  • 人臉識別方便了誰?這樣做或許能躲過「被識別」
    近日杭州一小區居民稱小區門口的人臉識別系統安上了,可是他們對這個系統為什麼沒有經過同意就裝上了和是否有必要出了質疑。有人認為人臉識別系統可以方便支付、開門等操作,而且假如遇到盜竊需要的抓捕犯人時候,能準確的找到人的定位。但是更多人是擔心自己的行程、人臉安全造成洩漏,這些都是屬於個人隱私,你有什麼權利來監控我?
  • 人臉識別60年︱高富平:形式化的同意何以保障個人信息安全
    製圖:馮婧繼機場、小區、智能路燈之後,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延伸到了售樓處。近日,據央廣《中國之聲》報導,多地售樓處上線了人臉識別系統,隱藏攝像頭可以拍下到訪者的臉部信息,進行身份識別和分析,並採取差異化的營銷策略。為避免「殺熟」,一些看房者無奈戴上了頭盔。隱藏攝像頭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在個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它可以抓拍、存儲個人的臉部信息,不同於密碼,人臉無法更改。
  •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 你的臉刷明白了嗎
    最近,隨著「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等事件的發生,讓人臉識別頻上熱搜,技術濫用問題引發廣泛關注。隨之,一些傳言也「悄然出動」: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想裝就能裝?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在手機銀行上設置人臉識別功能,會增加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 人臉識別系統想裝就能裝?整容後無法識別?媒體解讀熱點傳言
    隨之,一些傳言也「悄然出動」: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想裝就能裝?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在手機銀行上設置人臉識別功能,會增加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傳言一: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真相:需符合相關規定,不是想裝就能裝如今,人臉識別技術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場景中,購物、打卡、解鎖、出行,甚至在一些地方連取廁紙都離不開它。隨著人臉識別系統日益普及,我們也逐漸對「潛伏」在身邊的攝像頭習以為常,但這一設備真的任何機構都能裝嗎?
  • 人臉識別技術絕不可濫用
    -12-18 08:49:42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楊玉龍    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
  • 無感「刷臉」沒商量 技術濫用埋風險:人臉識別竟然成了售樓處標配
    視頻中,該男子戴著頭盔進售樓處看房,以防範人臉識別系統的抓拍。  視頻的流傳令人好奇,人臉識別技術竟已無孔不入?記者走訪發現,人臉識別系統在北京各售樓處同樣已成標配,甚至絕大多數是在看房人不知情的情況下,以無感方式收集其面部信息。  ■體驗:進趟售樓處就被抓拍  昨天下午,記者以看房人的身份先後走訪了金融街武夷·融御和臺湖金茂悅兩個樓盤的售樓處。
  • 長篇乾貨 | 深度解析人臉識別技術
    (2)人臉識別在醫療行業的應用突破基於三點 獲取到目標對象的信息:因為行政體系不同,醫療行業想獲取到目標對象信息存在較大困難,需相關行政單位進行關鍵的協調工作。目標對象信息包含但不局限於:人臉照片、人像照片、人員基本信息、人員動態等。
  • To C人臉識別公司們應該想想,有哪些錢不該你賺?
    從此前的「去看房沒戴頭盔,或許會損失三十萬」,房企通過人臉識別系統對不同渠道客戶給出的不同價格,再到近期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再到各地多個小區強制要求人臉識別進小區,不配合就要離開……據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等組織發布的《人臉識別應用公眾調研報告(2020)》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表示使用過人臉識別,其中六成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
  • 紅旗工地人臉識別實名制系統_美威電子
    紅旗工地人臉識別實名制系統,美威電子,產品均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紅旗工地人臉識別實名制系統, 識貨 識貨是虎撲體育旗下男性電商導購平臺。美國跟人臉識別徹底槓上了。美國紐約州近日通過了一項法令:2022年之前,禁止在學校中使用人臉識別和其他生物特徵識別技術。
  • 當刷臉支付和人臉識別應用在交通場景,會有哪些新發現?
    一提到刷臉支付,很多人想到是應用在餐廳和便利店、超市裡的刷臉支付收銀機,刷一下臉就能實現人臉識別和刷臉支付。但刷臉支付除了可以應用在餐飲零售場景,還能在交通場景中發揮特別的作用。今年七月,哈爾濱地鐵就首次開通了刷臉坐地鐵。地鐵閘機可以支持刷臉支付和人臉識別過閘。
  • 【盤點】人臉識別的2020年:諸事不宜
    在疫情的衝擊下,人臉識別技術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驗。迫於現實,「戴口罩人臉識別」在四月、五月迅速出現,並快速應用,目前「戴口罩人臉識別」已經開始普及。今年9月9日,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通過了美國最嚴格的人臉識別禁令,不只是當地政府部門不能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包括商店、飯店和旅館在內等機構也被禁止使用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