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實探青島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是否中介帶來看房價格能差幾萬(視頻)

2020-12-04 大眾網青島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海風 青島報導

  近期,一則「戴頭盔看房」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還有字幕:「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看房」,導致看房者出此奇招的,正是售樓處的人臉識別系統。輸入關鍵字網上檢索,「售樓處」加「人臉識別」…這樣的消息比比皆是。據了解,南京多家售樓處接相關部門電話通知,要求拆除現有的人臉識別系統。那麼,青島的售樓處是什麼情況呢,大眾網記者進行了為期2天的探訪。

  天一仁和瓏樾尚璟營銷中心

  「你好,是來看房的?這邊是第一次過來嗎?先給你登記一下吧。」2日,大眾網記者以購房的名義來到了長沙路18號的保利•天珺營銷中心,一進門就被詢問是否第一次前來,並要求記者登記,記者以諮詢了解為由,讓置業顧問給介紹一下樓盤。

  天一仁和瓏樾尚璟營銷中心

  在近一小時的體驗中,大眾網記者注意到,在營銷中心大門口位置,在沙盤上方位置,各安裝了兩個攝像頭。但無論是在售樓處門口還是樓內,攝像頭處均無人臉識別提示,銷售人員也並沒有提及人臉識別。

  當記者表示,登記客戶第一次來,在價格上會有什麼不同?一位楊姓置業顧問表示,「你如果之前來過,給你找之前的置業顧問,如果沒來,給你安排置業顧問。「當記者問及網上帶「頭盔「看房一事,該置業顧問表示,他們這裡沒有什麼人臉識別,「價格都是很透明的,不會有任何差別。」

  天一仁和瓏樾尚璟營銷中心

  隨即,大眾網記者來到了青島城市建設集團泰都置業有限公司青島印象•灩營銷中心。一進門,記者看到,兩個格外大的攝像頭對著門口方向。

  「是來看房的?自己來的嗎?是第一次過來嗎?需要登記一下。」剛進營銷中心大門,一大波詢問後,工作人員要求記者登記並留下電話,記者表示先來看看,拒絕留下聯繫方式,便遭到了「冷落」…

  天一仁和瓏樾尚璟營銷中心

  記者注意到,在大門口位置,有兩處較大的「攝像頭」,對著前來看房的人,在沙盤區域,有大大小小5處攝像頭…

  在天一仁和瓏樾尚璟營銷中心,剛停下車,記者在停車場就看到了攝像頭。一進營銷中心大門口,一處落地攝像頭正對著前來看房人進行拍攝。

  青島印象•灩營銷中心

  「你好,是第一次過來吧,請先登記一下。「剛進營銷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就要給記者安排登記,要求留下電話。

  記者注意到,從大門口的走廊位置,就有2處攝像頭對準前來看房的人。隨即,置業顧問把記者領到沙盤前開始介紹,短短的幾十米路程中,記者看到,在前臺、沙盤、展示板、休息區、電梯走廊口,角落處都安裝了攝像頭,記者大約數了數,有10個以上的攝像頭,從各個角度對準前來看房的人。

  這些攝像頭是拍攝人臉信息嗎?你們這個是人臉識別嗎?當記者以好奇為由向置業顧問詢問時,對方猶豫幾秒後還是點頭承認了。「那些攝像頭是人臉識別用的,這麼做只是開發商統計的需要。」該置業顧問表示,安裝人臉識別是為了區別,是中介帶來的,還是自己來看房的。

  青島印象•灩營銷中心

  「道理很簡單,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中介帶你們來看房,如果交易成功,開發商要返給中介一些佣金。「該置業顧問表示,本身可能給你打九五折,中介帶來的打九六折,價格就差出來了。「總價150萬的話,買下來價格能差個兩三萬吧。」該置業顧問透露。

  按照該置業顧問的說法,像鏈家等中介渠道給樓盤帶客成交是要支付佣金的,從成本角度,開發商更喜歡主動到訪的看房人,為了方便甄別誰是誰的客戶,便想出「人臉識別「這個辦法。

  如果購房者是看了房企宣傳前來買房,叫做「自然到訪客戶」,說明房企的營銷費沒白花;如果購房者被渠道中介帶上門,就屬於「渠道客戶」,房企要給中介一定的「好處費」,即提成佣金。人臉識別,就是為了幫助房企判斷某個購房者是什麼類型、是誰的客戶,佣金應該發給誰。

  記者了解到,經過今年新冠疫情的考驗,國內人臉識別系統的技術手段已大幅提升,即便是在火車站、地鐵等大客流情況下,也能精準識別人臉,「不摘口罩識別」成為不少設備供應商標榜的亮點。但這也意味著今後消費者在售樓處等商業場所,被無感「盜取」人臉信息的概率越來越高。

  那麼,在客戶未知情況下擅自錄入人臉信息,涉及客戶的隱私權,又該如何看待呢。對此,大眾網記者採訪到了山東正航律師事務所李律師,「在客戶未知情況下擅自錄入人臉信息,並轉入營銷通道中來判定客戶,實際上是一種不正常的營銷行為,這樣的做法讓購房者十分缺乏安全感,也涉嫌侵犯了客戶的隱私權。」李律師表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四十一條 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

  如果開發商通過人臉識別,將看房者區分為不同類型,給予不同的優惠力度,不僅對消費者有著「價格和服務歧視」的嫌疑,也侵犯了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有不正當競爭之嫌。

  李律師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 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遵守法律和商業道德。

  本法所稱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行為。

  「如果開發商依照人臉信息來決定差異化對待客戶,因為曾經售樓部某銷售員最初接待,或者某個中介機構帶去看房,就要求必須通過某銷售員或該中介公司購房,拒絕直接和消費者達成交易,則侵犯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涉嫌不正當競爭。」李律師說。

相關焦點

  • 真有售樓處搞人臉識別!中介:事關佣金
    」的視頻在網上熱傳,雖然視頻是否是人為策劃目前還難以判斷,但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採訪發現,目前濟南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並非個例。對於網傳避免人臉識別能有大幅優惠的說法,記者並未找到明確信息,不過律師表示,售樓處使用個人信息不當,有可能涉嫌侵權。
  • 「有人被迫戴頭盔看房……」80%的售樓處安裝了「人臉識別」?
    導讀:近期,一則「戴頭盔看房」的小視頻在網上流傳。據媒體報導,目前有80%以上售樓處安裝有人臉識別系統。「人臉識別」一方面涉及個人隱私,另一方面涉及房屋價格公正性,事件在網上迅速發酵。而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的背後,是渠道商的生態。
  • 戴頭盔看房少花30萬?官方出手:拆!下架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
    你有沒有看到過這樣一個視頻。你能想到嗎,它和人臉識別還有購房掛上了鉤。01、what?買房價格能相差30萬?!去年12月份,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售房部出現人臉識別黑科技,有的臉竟然能優惠三十萬」。舉個例子,客戶A和B跟隨中介C來到售樓處一同看房,沒有達成交易,只有A登記了信息;隨後,客戶A和B來看房,銷售D接待了他並與A達成了交易。那麼,中介C發現客戶B是他拉來的,銷售D和中介C就會發生分歧。本來銷售D賣了套房,可以提成5萬,結果中介C插進來說,這個客戶是他們拉來的,要分走3萬。
  • 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對看房者「無感抓拍」!究竟是何目的?
    最近,有一些購房者向媒體反映,某新房售樓處安裝了多個攝像頭,用於識別購房者的身份。記者調查了解到,售樓處通過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對看房者「無感抓拍」的情況並非個案。那麼,售樓處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到底要幹什麼,是否侵犯了購房者的個人隱私呢?
  • 還沒踏入售樓處,你的身份就已被識別 面對越來越泛濫的人臉識別...
    每日商報訊 近日,一條山東男子戴頭盔去看房的視頻在網上爆紅,視頻中的字幕顯示「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看房」,以此為開端,一場關於「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是否侵犯隱私」的討論在網絡上發酵。據多家媒體報導,目前在北京、南京、濟南、昆明、天津等城市,新房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已經是普遍現象,有些系統甚至連戴著口罩也能輕鬆識別。那麼,杭州是否也存在這類現象呢?最近,記者進行了實地調查。
  • 被售樓處人臉識別拍到,買房多花30萬?濟南男子戴頭盔看房
    據南方都市報,有地產中介表示:房企安裝人臉識別系統,與其「分銷模式」有關。  每當新樓盤上市時,房企一方面會花大量費用做營銷宣傳,吸引潛在購房者,另一方面也會找各種賣房平臺(中介)作為「分銷渠道」,讓渠道幫忙招徠客戶。
  • 戴頭盔看房?濟南多個樓盤都有人臉識別,避免被拍真有人省了3萬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皇 孫慧麗 趙夏曄近日,一則「濟南男子戴頭盔看房」的短視頻在網上熱傳。據悉,該男子「戴頭盔看房」主要是為了防止被售樓處的人臉識別設備拍到。人臉識別在濟南各樓盤售樓處是否真的存在?
  • 人臉識別成售樓處「標配」 開發商為何緊盯購房人的臉不放?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人臉識別成售樓處「標配」,開發商為何緊盯購房人的臉不放?「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看房。」日前,一男子戴著頭盔看樓盤的短視頻在網上熱傳,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抓取個人信息的問題受到各界關注。
  • 無感「刷臉」沒商量 技術濫用埋風險:人臉識別竟然成了售樓處標配
    本報記者 趙瑩瑩  近日,一條「濟南男子戴頭盔看房」的小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該男子戴著頭盔進售樓處看房,以防範人臉識別系統的抓拍。  視頻的流傳令人好奇,人臉識別技術竟已無孔不入?記者走訪發現,人臉識別系統在北京各售樓處同樣已成標配,甚至絕大多數是在看房人不知情的情況下,以無感方式收集其面部信息。  ■體驗:進趟售樓處就被抓拍  昨天下午,記者以看房人的身份先後走訪了金融街武夷·融御和臺湖金茂悅兩個樓盤的售樓處。
  • 男子戴著頭盔看房!售樓處8秒視頻瘋傳!網友慌了
    據南方都市報,有地產中介表示:房企安裝人臉識別系統,與其「分銷模式」有關。 每當新樓盤上市時,房企一方面會花大量費用做營銷宣傳,吸引潛在購房者,另一方面也會找各種賣房平臺(中介)作為「分銷渠道」,讓渠道幫忙招徠客戶。
  • 南京率先要求售樓處禁用"人臉識別" 徐州也跟進
    由一段「戴頭盔逛售樓處」視頻引發的「人臉識別系統是否會侵害客戶個人隱私」討論不斷發酵,甚至引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的重視。南京就率先向樓盤的人臉識別系統出手了。日前,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緊急通知,要求樓盤售樓處未經別人同意,不得拍攝來訪人員的面部信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南京多家開發商處印證了該消息的真實性。
  • 人臉識別方便了誰?這樣做或許能躲過「被識別」
    前不久,一男子去看房的裝扮火了。視頻中該男子頭戴著一頂黑色機車頭盔進入了售樓處。為什麼要帶頭盔看房呢?視頻中的字幕顯示:「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看房」。事實上,以「買房」搭配「頭盔」、「口罩」、「面罩」、「墨鏡」等詞在網上檢索,類似的故事並不少見。
  • 買新房找中介還是售樓處?售樓處看房需注意這些
    售樓處看房需注意這些】在生活中,買賣房屋就是兩種,第一種就是買一手房,也就是新房,第二種就是買現場的二手房,如果買二手房的話就是通過中介或者是之前的房東來進行交易的了,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是買新房的話,是找中介還是售樓處呢?在售樓處看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對這方面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一起來看看。
  • 誰能相信?新房的購買,找中介比直接去售樓處優惠更多
    之後,他無意中得知通過分銷商(中介)購房,可以在總房價上節省數千元,然後他去找分銷商買房,期望能節省幾千元的開支。分銷熱情的接待了他,一番了解過後,發現他之前去過售樓處,因為但凡去過售樓處的都會有登記記錄,再加上現在售樓處都裝有人臉識別系統,只要自己去過,就註定與分銷無緣,不能再從分銷那裡拿到團購優惠。
  • 房企暗中鋪開人臉識別 專家表示:無感抓拍不合法 涉嫌侵犯消費者權益
    央廣網北京11月23日消息(總臺央廣記者李行健)近日,有購房者反映,某新房售樓處安裝了多個攝像頭,並用於識別購房者身份。記者了解到,各地多家售樓處承認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主要目的是用來識別來購房的消費者是否是首次看房、是由第三方中介還是售樓處銷售首次完成接待等等。
  • 採用人臉識別系統是為了避免「搶客」扯皮
    採用人臉識別系統是為了避免「搶客」扯皮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2.10 星期四 在天一仁和瓏樾尚璟營銷中心門口,一臺人臉採集裝置正對著看房者。某售樓處安裝的吸頂式攝像頭。    「很多中介會撬我們的客戶。」在售樓處裡,一名置業顧問向記者「吐槽」。
  • 實探售樓部人臉識別系統:渠道費之爭是最大癥結
    這是一家可為售樓部提供抓拍識別客戶的技術公司產品賣點。「使用是您使用的,我們是提供方,大數據是合法的,交易大數據是非法的。」如果不是這幾天這條客戶戴著頭盔看房視頻的爆火,安裝無感人臉採集系統這種售樓部的常見操作尚不足以引發公眾對於隱私權的重視。
  • 聽說售樓部有人臉識別,精準識別可賣高價!無奈之下,他們帶著頭盔來...
    為何售樓處要使用人臉識別?據南方都市報,有地產中介表示:房企安裝人臉識別系統,與其「分銷模式」有關。每當新樓盤上市時,房企一方面會花大量費用做營銷宣傳,吸引潛在購房者,另一方面也會找各種賣房平臺(中介)作為「分銷渠道」,讓渠道幫忙招徠客戶。
  • 售樓處人臉識別背後:房企銷售去化承壓和渠道之爭
    近日,有媒體報導,在調查中發現,多家售樓處承認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更有房地產業內人士稱,「類似的系統每一個公司都有」。業內人士表示,人臉識別系統主要不是為了搜集個人信息而是為了判客,幫助開發商判斷購房者是通過自銷還是渠道分銷而來,進而規範分銷市場。
  • 「買房戴頭盔」不是誇張 昆明多個樓盤售樓部用上了人臉識別
    來源: 鳳凰網房產昆明站近日一段名為「濟南頭盔哥買房」的視頻在抖音上火了視頻及相關報導稱「被售樓處人臉識別拍到為什麼人臉識別系統要識別購房者的身份呢?昆明是否有售樓部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安裝人臉識別系統是為了分辨客戶的來源昨天,記者來到西山區某項目的售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