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大江南北祖國東西,說到吃,有名的招牌小店要數蘭州拉麵和沙縣小吃。具體到某一個主食,幾乎每個小餐館都有的,恐怕就是蛋炒飯和揚州炒飯了。
而揚州炒飯的價格往往比蛋炒飯貴那麼一塊兩塊的,名字裡又帶揚州二字,看起來似乎是個地方特色食物,為啥卻如此有名,遍布全國甚至世界各地呢?
1
搜索一下揚州炒飯的由來,會看到許多傳說故事。
比如有說隋煬帝喜歡吃碎金飯(蛋炒飯),有次巡遊到揚州,就把這食譜給帶到了揚州,當地人又結合本地特色改進,變成了什錦蛋炒飯。
又有說揚州古運河上謀營生的漁民,因為在船上沒法生大火做飯,所以只能帶做好的米飯上船,隔天餓了想吃的時候,就把隔夜米飯放進小鍋裡,配上雞蛋和蝦米什麼的簡單翻炒一下,這就形成了揚州炒飯的雛形。
還有說是乾隆微服私訪之時到揚州地界,那天走了很久,飯點兒已過很久卻沒有找到地方吃飯,正碰上前面一家清貧人家,也就飢不擇食,就這家吧。農戶家裡還有些剩飯,又撿了兩個雞蛋,加些散碎配料,炒了一碗飯。乾隆不知道是因為平時山珍海味吃多了,還是因為那天實在太餓了,這一碗炒飯吃的是非常滿意,於是問侍從這是什麼飯。侍從隨口答這是揚州炒飯,並把來龍去脈這麼一講,乾隆不禁感嘆揚州百姓生活的節儉,而且廚藝高超。於是後來這事傳揚開來,揚州炒飯也名聲大振。
2
而一般這樣的帶上皇帝的傳說故事,往往都是沒法判斷真假的,有點拉上皇帝來「帶鹽」的感覺,而且傳說中的碎金飯或者加雞蛋炒一炒,還是蛋炒飯,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區分。
看到比較靠譜的有記載的,應該還是清代的一任揚州知府,伊秉綬。
伊秉綬(1754-1815),字祖似,號墨卿,清代書法家,汀州府人士(今福建省寧化縣)。
根據自號「饞人」的「華人談吃第一人」唐魯孫的飲食筆記記載,伊秉綬喜愛研究美食,任揚州知府時帶著一位相識多年的麥廚子,在揚州時研究出了伊府麵(方便麵的前身)和揚州炒飯。「炒飯所用的米必用洋秈,也就是西貢暹羅米,取其鬆散而少黏性,油不要多,飯要炒的透。除了雞蛋蔥花之外,要加上小河蝦,選紐扣般大小者為度,過大則肉老而擋口了。另外,金華火腿切細末同炒,這是真正的揚州炒飯。」
唐魯孫出身貴胄,自幼出入宮廷,對老北京傳統、風俗、掌故及宮廷秘聞了如指掌;年輕時隻身出外謀職,遊遍全國各地,見多識廣,又熟諳各地民俗風情。著有《中國吃》一書,這套書是作者晚年的憶舊之作,信手拈來,妙趣橫生,既可以使人增廣見聞,又可以補正史與民俗學之闕。
3
知府這麼愛吃,士紳官商自然無不追捧,飯館酒樓也紛紛效仿,揚州炒飯也就在當地成為了一種流行。
伊秉綬後來在揚州離休,回到福建寧化老家,自然也把揚州炒飯帶到了寧化,並傳播至廣東等周邊省份。在福建,客家人是一個很重要的構成,客家人族裔過億,遍布世界五大洲,隨著客家人遠徵,揚州炒飯也被帶到了世界各地。
而在這過程中,各個地方揚州炒飯的配料自然也是就地取材,不斷發生變化。如有些地方由小蝦仁變成大蝦仁切段,金華火腿切細末改成叉燒丁。到了海外,玉米粒,青豆,火腿腸等也被加入菜譜。
4
1990年,中國烹飪協會編纂《中國名菜譜》,揚州炒飯被列為中國名菜。
2002年,揚州市烹飪協會發布了揚州炒飯行業標準。
2005年,聯合國為慶祝當年主題「國際稻米年」,推出「環球300種米飯食譜」,揚州炒飯位居中國5種入選食品之首。
2015年10月,揚州市質量監督局發布新的揚州炒飯地方標準。要求炒飯在形態上要達到米飯顆粒分明、晶瑩透亮。色澤上要做到紅綠黃白橙,明快、和諧;口感上要鹹鮮、軟硬適度,香、潤、爽口;氣味上要具有炒飯特有的香味。
在這份新標中,規定了正宗揚州炒飯要以特等秈米飯、鮮雞蛋為主料,以水發海參、熟地方雞腿肉、中國火腿肉、水發乾貝、上漿湖蝦仁、水發花菇、淨鮮筍和青豌豆為配料,加適量調料,按特定的熟炒操作規程炒作而成的飯菜合一的炒飯。除了規定用料,新標準連製作步驟也有了詳細說明。這個標準不可謂不高。
而引人爭議的是,地方標準有一定的強制性,那豈不是不按照這樣高標準來的,都不能稱為揚州炒飯了?有專家表示,改善工藝、提升口感、增加營養,無可非議,但是,行政規定來強制實行炒飯標準,難免不妥。
而參考之前的河南燴麵和蘭州拉麵等出臺地方標準的食物來看,基本形同虛設,外地的餐館根本不會理會,而揚州本地,也是大酒店有揚州炒飯專屬授牌需求和摘牌顧慮,其餘小店難以執行。
5
揚州炒飯起源於淮揚菜系,淮揚菜系與魯,川,粵並稱中國四大傳統菜系。
淮揚菜系口味清鮮平和,原料鮮活,刀工精細,注重本味,火工講究,富於變化。淮揚菜繫結合淮揚一帶園林與人文,構成了淮揚烹飪文化的鼎立三足,可謂是格調高雅。
難能可貴的是,淮揚菜系在發展過程中,也經歷過獵奇逐珍的過程。後來在清末有見識的官吏和文人雅士的倡導下,整改廚風,回歸本源。名菜多用當地產的普通原料,沒有居高臨下的氣派,也不平淡無味,且選料、刀工、調味等都精工細作、講求韻味,最終奠定了淮揚菜系的基礎。
相較於揚州炒飯地方標準八大配料的自抬身價,更能暖人腸胃撫慰人心的恐怕還是鄉野小館中隨處可見的「揚州什錦蛋炒飯」吧,雖然材料簡單普通,但若有細緻的刀工,老到的火候,最重要是一顆認真的心,這樣的一碗飯,不正是傳揚到世界各地的那一碗揚州炒飯嘛。
-------------------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