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一種無需翻譯的通用「語言」
揚州炒飯
一道享譽世界的美食
它是國外朋友了解中國文化的一扇窗戶
更寄託著海外中國人的故鄉情
去年,揚州榮獲「世界美食之都」稱號
成為中國第四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以揚州這座城市命名的揚州炒飯
更是吃貨來揚必打卡的美食!
揚州炒飯就是蛋炒飯的「進階版」?
NO!可沒那麼簡單!
今天就聊聊這碗世界上最著名的飯~
首先登場的人叫謝諷,他寫了一本御宴食譜,名叫《食經》,書中有記錄「越國食碎金飯」,被普遍認為是揚州炒飯的「出生證」。
首先登場的人叫謝諷,他寫
隋煬帝的叔叔、越國公楊素,是一名「資深吃貨」,被揚州人奉為「碎金飯」的發明者。
楊素一定沒有料到,這道別出心裁的「創意料理」跨越千年,依然擁有大批粉絲。
揚州炒飯的前身「碎金飯」能夠成為隋宮廷「網紅美食」,據說與隋煬帝的飲食喜好有關。
隋煬帝出生於北方,更喜歡麵食,認為吃米飯要「伴菜而吃」太麻煩!
御廚們接受了越國公楊素府上廚子的建議,用蛋黃炒米飯,在蛋黃進入油鍋後,迅速把米飯倒入,讓蛋黃裹之,方便又美味,讓隋煬帝食慾大增。
公元605年,楊廣下令著手兩項重大工程:一是將洛陽定為都城;二是開鑿大運河。
大運河開通後,隋煬帝行幸揚州。「碎金飯」隨著隋煬帝的龍舟一路南下,也迅速徵服了揚州船工的胃。
燕趙、秦晉、齊梁、江淮之貨南下,蠻海、閩廣、南楚、甌越之貨北上,船工口耳相傳,大家都知道:這碗美味的蛋炒飯,就來自揚州。
隋煬帝下江南
北上洛陽、開封,南下杭州等地,「揚州炒飯」漸漸飛入尋常百姓家,從宮廷美食演變為平民美食。可以說,是運河催生了揚州炒飯!
有華人處,就有揚州炒飯。幾乎世界各地的中餐館菜單上,都能看到「揚州炒飯」的名字。
這要感謝一位名叫伊秉綬的福建人,他是將「揚州炒飯」介紹到海外的第一人。
伊秉綬
伊秉綬,清嘉慶年間揚州知府,特別喜歡研究美食,伊府廚師在「蔥油蛋炒飯」的基礎上,還加上一些蝦仁和叉燒同炒。
「改進版」的揚州炒飯傳至揚州士紳鹽商家廚,乃至酒樓飯店,成為當時上流社會的一個文化符號。
伊秉綬故居
伊秉綬從揚州任上離休後,回到福建寧化老家,改進後的揚州炒飯被帶到寧化,並最終隨著客家人遠徵世界的步伐漂洋過海。
揚州炒飯在切配料的時候要注意,配料要比米飯稍微大一些,把所有的原料都切成丁,配料不止10種,放點青豆、火腿腸、瑤柱、筍、海參等,筍、海參會略有異味,需要先汆水,汆水後入味。
雞蛋放5個,去掉3個雞蛋清,油料不能太多,蛋在一半凝固一半蛋液的時候把飯投進去,炒出香味來,米飯要鬆散,軟硬要有度。
按照標準的配料製作而成的揚州炒飯
不僅味美
更重要的內含深厚的文化底蘊
世界各國許多人士先知揚州炒飯而後知揚州
揚州炒飯更是中國美食的代表
它的味道將會傳播到世界各地
成為揚州的一張城市名片